疯瘤寨 疯瘤寨
关注数: 2 粉丝数: 8 发帖数: 4,463 关注贴吧数: 21
【出评】《新汉》 书名:《新汉》 作者:康庄大掌柜 评论员:疯瘤 作品简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但是…… 楚汉对峙,经年不休!匈奴虎视,岌岌而危! 神州陆沉,何人奋起挽此狂澜! 枭雄崛起于乱世,誓要创立新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由于本疯很喜欢历史文,所以在看到这篇求评后就立马接了下来。但是要先向作者道个歉,本来说三天内出评的,结果变成了一个星期才出评。为了表示歉意,这篇评论我写的详细一点,大约三千字左右,吧里应该很少有比我这更长的评论了吧。。。 首先先从题目说起,一看题目,首先让人想起的就是阿越的《新宋》。这本书可谓开创了穿越文写严肃历史的先河,自此之后,严肃考究并适度yy的历史文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了。 我想,大部分人看到这个题目,如果跟进的话,多半是冲着新宋的风格来的。但是一看开头两章,我敢肯定的说,如果不是作者求评,我是不会继续往下看的。因为作者一开头就扰乱了历史,乍一看以为各个朝代的名人一同汇聚到汉朝,这也太离谱了吧?本以为是严肃历史考究,结果一开头就这么乱,谁看了都会觉得是作者挂羊头卖狗肉。 不过,看到后面的内容,发现作者确实是在很认真的写历史,有很多细节都展现了出来,比如煮茶,比如马镫。可以看出,本文并不像开头两章所展现出来的那么yy。但关键问题是,如果你在开头就把那些喜欢严肃历史的人给吓跑了,那么你后面写的这么认真细致又有谁会知道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开篇信息量太大,对于汉朝历史了解有限的人读起来肯定是云里雾里,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人物一下出场太多,很容易让读者分不清谁是谁,同时交代背景又很混乱,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局势如何让如何,如果你自己讲不清楚,就不要提,直接让主角说自己的计策就好。你现在的写法只能更多的暴露出你自己笔力的不足。 还有文中偶尔出现的倒叙和插叙的写法,我并不反对这样写,但如果你没能力将其驾驭好,那就不要轻易尝试,毕竟穿上高跟鞋就走不稳路的人去学人家踩高跷,必然会摔得很惨。 关于文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我就无力吐槽了,在这一点上,前面说的那些缺点根本就不值一提。在你书中对话里经常出现的诸如“呵呵”、“嗯”、“哼”、“哈哈”之类的东西,谁读了谁蛋疼。这些东西完全可以用“某某冷笑一声道”、或者“某某沉吟着道”之类的直接代替了,何必把那些电视剧台词本上都不一定有写出来的拟声词陈列的这么详细呢?还有很多对话都没点出是谁说的,读着读着就乱了,被对话流淹没以后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谁了。 由对话,我又想到了人物塑造的问题。这本书里面唯一塑造的还算成功一点的也就是张辽了,其他的完全都是无脸人。毕竟这厮是个有点鲁莽的人物,只要说话语气冲一点,基本就成型了。想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作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己见识过的人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样的人会说什么样的话。在这篇文章里,很容易让人感觉作者是个涉世未深的人,写这种谋略文表现的有些吃力。 再者,主角文武双全完全没有必要,新宋里的石越文的还可以,武的就完全玩不来了,这样不会让人觉得太BT,还有他书法上的缺陷,更让这个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哪像你这本,主角一走,教武术的师父就感叹“奇才啊!”这个桥段实在是太狗血了。 还有,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再懂事也会有冲动的一面。十几岁正是爱打架的年纪,你把他们哥儿四个写的这么和谐,让人感觉这不是四个孩子,而是四个机器人。这显然不太合理。 说到合理性,我还得提几个小小的瑕疵: 第一,派张道去劫杀匈奴使团,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张道再能干,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一上来就让他带队,并“掌握大方向”,我想,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不会做出这种决定。通常应该是家主让他从一个无关紧要的职务开始,随着别人前去,重点在于学习。而这时候,主角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突发状况,表现出超常的能力,于是最终取得成功,让所有人为之惊叹,这样的套路才合情合理。比如极品家丁里,徐文长让林三帮忙剿灭白莲教,最初只是给了他“参谋将军”这么一个可有可无的职位,后来半路上遇到白莲第一勇士的突袭,林三立了大功,这才被委以重任。你想想,连极品家丁这样的无脑yy文都不会犯的错误,被你一个严肃历史文给犯了,那你就太藐视读者的智商了。 第二,马镫确实是个好东西,但是,如果张道是个智力正常的人,是绝对不会让这东西提早出现的。因为汉朝面对的敌人是匈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任何能够增加骑兵战力的东西,越晚出现越好。毕竟作者自己也说了,马镫这个东西,是个很简单的装备,张道一提出,不到两天时间就被人打造出来了。那么,这样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被匈奴人仿制出来是十分容易的。骑兵是匈奴的优势,马镫增加了骑兵的优势,就等于拉大了汉朝与匈奴的战力差距。与其研究马镫,倒不如研究些阔盾、诸葛弩什么的步兵武器。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不过就是跑得快一点的步兵而已,用来在结成阵型的部队两翼骚扰,并不能强硬的冲锋或者高速奔驰着玩骑射。他们的机动性优势是在战略上的,而不是在具体战斗中。 第三,关于李世之这个炮灰。文章直到第三十多章才出现了第一个炮灰式的人物,这个显然有些晚了。这个人物出现在第十几章的话,作用应该会更大一些。对于一个阴谋,从小处下手是对的,但是也不能小到文人相争这种事情吧?谁闲着没事策划半天,耗费很多人力,结果只是看俩文人掐架?而且文人之间的争执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应该是好事,并不会引起谁的不快或者两家的冲突。所以,由文斗引起冲突这个阴谋,可以说是相当的脑残,很不合情理。而后这厮被莫名其妙地射杀了,更是令人费解。再然后,主角居然自虐式的弄出个中箭的桥段,更是让人受不了。先不说以汉代的弓弩水平精度到底够不够,单说削掉个箭头就能恰到好处地射中而不伤及心脉,这就更离谱了。其中分寸哪是这么容易掌握的? 第四,李家家主在屋里看春秋那段,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厮在装逼,太装逼了。表现一个人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有很多种方法,适当装逼可以,但不能装的太离谱。这应该是作者笔力的问题,同样的桥段,有的人写出来就让人觉得这个人是很成竹在胸的样子,而有的人写出来,就让人觉得这人是犯二的装逼货。这方面还得靠自身的积累,写多了自然能提高的,所以,期待作者的进步。 总体来讲,这篇文在目前我评过的文中,还算是相当不错的。不论是剧情的安排,还是对谋略的描写,都很有些吸引人的地方。另外,作者认真考究历史细节的态度也很值得学习,毕竟现在写历史文的很多都是胡写一气。在我看到作者在某章中提到“军事不仅是在拼战力,还是在拼后勤和补给”之类的话时,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私下里确实是做了许多功课的。 【各项指数】(满分5分) 文笔流畅:2.5分 剧情节奏:4分 爽点安排:3分 人物设定:3分 历史细节:4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