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Calanay
码农,全栈
关注数: 11 粉丝数: 70 发帖数: 1,894 关注贴吧数: 12
iMac 支持 - 识别您的 iMac 机型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support.apple.com%2Fzh-cn%2FHT201634&urlrefer=d8587263ba0cb952259c9ea66cfeea25 借助下述信息,您可以确定自己使用的是哪款 iMac,以及它在 iMac 发展历史中所处的位置。 Mac 提供了多种工具来协助您识别机型。最简单的工具为“关于本机”,您可以从屏幕左上角的苹果菜单 中选取“关于本机”。另一个工具是“系统信息”App。了解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识别您的 Mac。 如果您的 Mac 不在身边或无法启动,请改用以下解决方案之一: 找到印在 Mac 底面上监管标记旁的序列号。也可在原始包装的条码标签旁找到。然后,您可以在“查看保障状态”页面上输入这个序列号,以找到您的机型。 原始包装可能还会显示 Apple 部件号,如 MMQA2xx/A(“xx”是一个变量,具体因国家或地区而异)。您可以在下表中查找与这个 Apple 部件号相匹配的条目,以找到您的机型。 iMac 机型列表 下面按照推出年份列出了各个 iMac 机型,其中最新机型显示在最上面。点按机型名称可获取详细技术规格或查看使用手册。 2014 年或之后推出的 iMac 机型可以运行最新版本的 macOS。对于 2012 年之前推出的机型,文中注明了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 2021 年iMac(24 英寸,M1,2021 年) 端口:两个雷雳/USB 4 端口,两个 USB 3 端口 颜色:银色、粉色、蓝色、绿色、紫色、橙色、黄色 机型标识符:iMac21,1 部件号:MGPC3xx/A、MGPD3xx/A、MGPF3xx/A、MGPG3xx/A、MGPH3xx/A、MGPJ3xx/A、MGPK3xx/A、MGPL3xx/A、MGPM3xx/A、MGPN3xx/A、MGPP3xx/A、MGPQ3xx/A、MGPR3xx/A、MGPT3xx/A 技术规格:iMac(24 英寸,M1,2021 年) 使用手册:iMac(24 英寸,M1,2021 年)iMac(24 英寸,M1,2021 年) 端口:两个雷雳/USB 4 端口 颜色:银色、粉色、蓝色、绿色 机型标识符:iMac21,2 部件号:MGTF3xx/a、MJV83xx/a、MJV93xx/a、MJVA3xx/a 技术规格:iMac(24 英寸,M1,2021 年) 使用手册:iMac(24 英寸,M1,2021 年) 2020 年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20 年) 机型标识符:iMac20,1、iMac20,2 部件号:MXWT2xx/A、MXWU2xx/A、MXWV2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20 年)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20 年) 2019 年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9 年) 机型标识符:iMac19,1 部件号:MRQYxx/A、MRR0xx/A、MRR1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9 年)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9 年)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9 年) 机型标识符:iMac19,2 部件号:MRT3xx/A、MRT4xx/A、MHK23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9 年)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9 年) 2017 年iMac Pro 机型标识符:iMacPro1,1 部件号:MQ2Y2xx/A、MHLV3xx/A 技术规格:iMac Pro(2017 年) 使用手册:iMac Pro(2017 年)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7 年) 机型标识符:iMac18,3 部件号:MNE92xx/A、MNEA2xx/A、MNED2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7 年)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7 年)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7 年) 机型标识符:iMac18,2 部件号:MNDY2xx/A、MNE02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7 年)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7 年)iMac(21.5 英寸,2017 年) 机型标识符:iMac18,1 部件号:MMQA2xx/A、MHK03xx/A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7 年)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7 年) 2015 年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7,1 部件号:MK462xx/A、MK472xx/A、MK482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末)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末)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5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6,2 部件号:MK452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5 年末)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4K 显示屏,21.5 英寸,2015 年末)iMac(21.5 英寸,2015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6,1 部件号:MK142xx/A、MK442xx/A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5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5 年末)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5,1 部件号:MF885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中)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5 年中) 2014 年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4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5,1 部件号:MF886xx/A 技术规格: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4 年末) 使用手册:iMac(视网膜 5K 显示屏,27 英寸,2014 年末)iMac(21.5 英寸,2014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4,4 部件号:MF883xx/A、MG022xx/A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4 年中)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4 年中) 2013 年iMac(27 英寸,2013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4,2 部件号:ME086xx/A、ME088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Catalina 10.15.7 技术规格:iMac(27 英寸,2013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7 英寸,2013 年末)iMac(21.5 英寸,2013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4,1 部件号:ME086xx/A、ME087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Catalina 10.15.7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3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3 年末) 2012 年iMac(27 英寸,2012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3,2 部件号:MD095xx/A、MD096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Catalina 10.15.7 技术规格:iMac(27 英寸,2012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7 英寸,2012 年末)iMac(21.5 英寸,2012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3,1 部件号:MD093xx/A、MD094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Catalina 10.15.7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2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2 年末) 2011 年iMac(27 英寸,2011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2,2 部件号:MC813xx/A、MC814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7 英寸,2011 年中) 使用手册:iMac(27 英寸,2011 年中)iMac(21.5 英寸,2011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2,1 部件号:MC309xx/A、MC812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1 年中)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1 年中) 2010 年iMac(27 英寸,2010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1,3 部件号:MC510xx/A、MC511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7 英寸,2010 年中) 使用手册:iMac(27 英寸,2010 年中)iMac(21.5 英寸,2010 年中) 机型标识符:iMac11,2 部件号:MC508xx/A、MC509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10 年中)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10 年中) 2009 年iMac(27 英寸,2009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0,1 部件号:MB952xx/A、MB953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7 英寸,2009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7 英寸,2009 年末)iMac(21.5 英寸,2009 年末) 机型标识符:iMac10,1 部件号:MB950xx/A、MC413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6 技术规格:iMac(21.5 英寸,2009 年末) 使用手册:iMac(21.5 英寸,2009 年末)iMac(24 英寸,2009 年初) 机型标识符:iMac9,1 部件号:MB418xx/A、MB419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OS X El Capitan 10.11.6 技术规格:iMac(24 英寸,2009 年初) 使用手册:iMac(24 英寸,2009 年初)iMac(20 英寸,2009 年初) 机型标识符:iMac9,1 部件号:MB417xx/A、MC019xx/A 最新的兼容操作系统:OS X El Capitan 10.11.6 技术规格:iMac(20 英寸,2009 年初) 使用手册:iMac(20 英寸,2009 年初) 发布日期: 2021 年 06 月 02 日
苹果iMac 24英寸评测:设计回归本源,科技滚滚向前 腾讯数码2021-05-19 13:20:53腾讯数码 文|吴彬 苹果推出第一代iMac时,是1998年。恰好这一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台笨重的大家伙,拥有拖着个大屁股的CRT显示器,和在现在看来甚至不如千元机的处理器算力。 苹果首台iMac产品iMac G3凭借一体机的产品定位和果冻后壳,在当时显得特立独行。它也是乔布斯喊出「Think Different」口号后的第一款产品,也是Jony Ive这位苹果未来二十年工业设计语言缔造者的得意之作。 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iMac的设计追随着苹果整体设计语言的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看上去更加像工业时代的产物,金属机身+流线型设计成为很长一段时间苹果对于其产品的设计缩影。▲ Jony Ive和Tim Cook在iPhone XR发布会后的产品展示区 图片来源:JONNY EVANS 但这样的情况在2018年被打破,iPhone XR的成功推向市场,让很多人看到了「色彩」在苹果的设备上回归。之后的三年时间里,苹果将这种类似的设计引入到了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上,而在今年,它来到了iMac上。 色彩,贯穿在整个iMac的设计中色彩的回归,让今年的iMac拥有着全新的「外衣」,在2012年苹果成功推出流线型机身的iMac以来,它已经有8年的时间没有新的设计了。今年彩色iMac的出现,不但让人们意识到苹果全新设计语言开始要入侵Mac产品线。同时因为色彩和M1芯片的加入,iMac拥有了超薄的机身,这让我有种回到了98年看到iMac G3时的那种惊艳。 色彩是今年苹果在iMac设计上的主题,但不同于苹果其他彩色产品,苹果为iMac设计了不同的色彩过渡。整个iMac的前面板拥有统一的浅灰色屏幕边框和不同色彩的玻璃面板底框,和金属配色的L型支架浑然一体。但如果将iMac翻转,你能看到配色更深的机身背面。 苹果在解释这样的设计时表示,用户更需要看上去相对柔和的颜色,以保证长时间使用它时不会视疲劳。背面更深的配色,可以让它更具视觉冲击力,让iMac可以更好的融入不同的空间中,并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这台个性十足的iMac产品。而为了实现产品设计的一体化,苹果这次也将配套的电源线和妙控键盘也做成了同色系,看上去相得益彰。高配版的iMac这一次配备的是苹果全新带Touch ID传感器的妙控键盘,这解决了iMac一直以来需要依靠手动输入Apple ID账号密码的尴尬。L型的金属支架延续了上一代iMac的设计,这意味着这一代的iMac依然采用了固定不可调整高度的设计,只能调整的屏幕的前后倾角度,如果一定要让我找出这一代iMac升级我最遗憾的地方,这个L型固定支架首当其冲。接口部分的变化非常明显,因为M1芯片为iMac带来了更加轻量化的设计,因此这台全新的设备进一步压缩了背部的空间。 如果说上一代的iMac接口还能用五脏俱全来形容,那么今年的iMac只保留了USB-C接口,低配版拥有两个支持雷电4协议的接口,而我拿到的高配版在此基础上多了两个USB 3接口。屏幕的左下角保留了3.5mm的耳机接口。另外高配的iMac还首次搭载了带有WLAN接口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连接网线让iMac使用固网,低配版则没有配备这个接口,需要用户自行购买升级。 M1芯片带来的设计变化 如果说接口减少是M1芯片为今年的iMac带来的一大变化,那这样的变化在新款的iMac上还有很多。屏幕是显而易见的变化。相比上一代iMac采用了流线型背板,这一代的iMac则完全将背面做平,从视觉观感上而言,就好像是L型支架托着一个巨大的iPad,而11.5mm的屏幕厚度只比我手中的iPhone 12厚了4mm。 内部结构设计的更加紧凑,让iMac在实际的重量上也比上一代有着明显的减轻,今年24英寸的iMac整机重量只有4.48kg(低配版4.46kg),足足比上一代21.5英寸的iMac轻了1kg,这使得今年的iMac更方便单手搬运。▲ iMac过往两代的设计变化 图片来源:Apple 制图:腾讯数码 之前iMac一直被诟病的屏幕黑边设计,在这一代的iMac上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今年苹果分别用1.1cm和1.9cm的屏幕长宽增长,将原有21.5英寸的屏幕尺寸提升到了这一代的24英寸,而更多尺寸的扩大来自于对于屏幕边框近50%的宽度压缩。▲ iMac 24内部的音响系统和风扇系统 图片来自:Apple M1的低发热量让苹果简化了机身内部的散热系统,原本上一代屏幕背面巨大的散热模组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机身背面底部拥有的一个全新的散热系统。 去年发布的MacBook Air采用了无风扇的设计,但可能是苹果考虑到了iMac对于生产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还是在机身内部设计了散热风扇。 日常使用中,这个风扇很少会满负荷运转,因此新款的iMac相对于2019款在日常的使用中会更加的安静。我目前使用中唯二发现iMac的风扇满转速工作的场景,一个是我在运行CINEBENCH跑分时,另一个是我使用Final Cut Pro输出了一段4K剪辑视频时。屏幕尺寸的提升,让今年的iMac为了保持视网膜级别的显示素质,将iMac的屏幕分辨率从原有21.5英寸的4096 x 2304像素提升到了现在的4480 x 2520像素。 这使得iMac的屏幕保持了一贯的高素质,接近1130万个像素点的24英寸屏幕,支持P3广色域,高达500nit的峰值显示亮度和10bit色彩的支持,这些参数捏合在一起,让iMac实现了出色的显示效果。苹果这些年持续在屏幕方面的投入,在用户层面对于他们树立高端产品的形象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Mac产品线逐渐吃掉Windows电脑市场份额的这些年,3D建模、动画渲染、视频剪辑、图像后期等设计工作更多的出现在Mac电脑上。 这种优秀的屏幕质量带来的生产力加成,是很多使用者在用过Mac之后回不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这么多年微软一直没有在高分屏下促进软件生态的共同进步,这更加凸显了苹果在桌面端的优秀体验。 半年后,M1的生态怎么样了?在上个月的发布会上,iPad Pro和iMac 24英寸同时宣布加入M1芯片硬件阵营,这在意料之中。代表着iPad产品线最强战力的iPad Pro,通过M1抹平了和Mac产品线的硬件割裂,有利于开发者在两年的过渡期内,加速应用的迁移和流转。 而iMac 24英寸使用M1芯片也顺理成章。去年的Macbook Pro 13让我们看到了ARM架构处理器的节能和“举重若轻”,而Rosetta编译器的出现,让生态系统的过度对于用户的影响没有那么明显。 和去年的Macbook Pro 13测试结果一样,在iMac上,这颗M1芯片拥有着出色的单核性能,而在多核的能力上,M1在英特尔处理器面前,还是没能多占到一些便宜。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在使用了M1芯片之后,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一代的iMac没有独立显卡了。M1内置了一颗8核心的GPU,它同样是基于ARM架构打造,在Geekbench的OpenCL的测试中,iMac 24拿到了19116的成绩。 但是和去年的成绩一样,如果只论分数对比,M1显然跑不过去年的5700XT或者是5500M,但是如果我们将它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测试,结果就会变得有趣了。Final Cut Pro先后输出了三段视频,iMac 24使用的是已经支持了M1处理器的版本,而Macbook Pro 16还是基于Intel的版本。 单就时间来看,整体的测试结果和去年M1版本的Macbook Pro 13相似,对于H.265编码的视频,M1有着更大的优势,而在H.264和ProRes编码格式上,目前i9还有是一定优势。 我认为这样的情况反差,其实和显卡有一定的关系。Final Cut Pro实际上在最终渲染视频的时候,会频繁且反复的切换调用CPU和GPU的资源,这对于M1看似不友好。▲ 苹果M1芯片 图片来源:Apple 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却相反,因为是自研的SoC产品,因此苹果可以对M1控制的更多,比如M1拥有独立可控的编解码器,因此你会发现在一些场景下,M1芯片的iMac拥有着更为出色地表现。这可能也是苹果极力自研芯片的原动力之一,它们可以控制更多内部的编解码、内存架构、安全管理等等环节。 M1绝对不是苹果Mac上用过的最强处理器,但是它一定是迄今为止苹果驾驭最好的产品。 在去年推出M1芯片的Macbook Air和Pro后,M1的软件生态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苹果曾表示会给开发者两年的时间进行软件的过度,而iMac 24发布上市后,这半年M1的软件生态有什么变化呢?▲ 图片来源:App Store 苹果在Mac国区的App Store设立了一个专题页,里面展示了目前所有国内可以下载到的所有已经完成M1适配的App,我数了一下,截止到5月17日,一共78款。这里面基本上囊括了我日常使用的软件。比如视频剪辑有Final Cut和iMovie,图像处理有PixelMator、Darkroom,办公软件WPS、Mindnode等等,加上Adobe和Microsoft两大软件开发商很早就确认适配M1,基本上对于我日常的使用体验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 isapplesiliconready 而我也查阅了isapplesiliconready上对于M1芯片的软件支持情况,在案记录的软件超过了440款,这个适配速度令人有点意想不到。另外M1芯片的Mac,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安装和使用IOS和iPadOS的应用,这无形中拓展了可用应用的数量。 除了部分支持Apple Pencil的应用和需要触屏实现定向操作的游戏应用无法很好的适应iMac上的键盘、鼠标和触控板外,其他不针对触摸或者手写笔的移动应用,在这款iMac上都能有不错的体验。 设计回归本源,科技滚滚向前 在体验过今年全新的iMac 24英寸后,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全新的设计。多变的色彩让iMac不在像是冷冰冰的科技时代产物,苹果显然更加希望iMac融入使用者实际的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Apple 苹果在今年iMac的官网上放出了一组图,很清晰的表达了这样的设计意愿。苹果希望新款的iMac是生产力的工具,也是个人性格和情绪的表达,它是办公室的工作设备,也是我们生活娱乐的桌面终端。▲ 图片来源:Apple Explained 如果你把今年的iMac放到历史中去,你会发现以色彩为设计主题的iMac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但科技推动着新一代的iMac滚滚向前。 M1芯片赋予了这一代iMac前所未有的超薄设计,从1998年开始,苹果一直致力于纤薄化iMac的整体设计,在M1的帮助下,他们在今年带来了更为惊艳的产品,屏幕厚度只有11.5mm,这在Intel时代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同时M1也带来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低发热量,它让我在几乎安静的环境中,完成了对iMac的测试。软件生态的转化比想象中要更快,从去年11月发布到今年4月iMac更新,五个月的时间内,我日常使用的软件有一部分已经适配了M1芯片。同时在Rosetta编译器和移动应用通用性的帮助下,几乎所有的日常软件都可以在这台iMac上使用。 几乎可以预见,M系列的芯片未来会在Mac产品线上全面普及,iMac 24英寸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处理性能的和产品形态的变化会不会引发全新的桌面革命?我很期待苹果会给我们什么样的答案。
苹果芯片路线图曝光!2022年iMac产品线将完全切换至苹果芯片平台 来源:FX168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据苹果资讯网站9to5Mac周日(8月1日)报道,当苹果在2020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20)上首次宣布从英特尔处理器转型为苹果自研芯片Apple Silicon的计划时,该公司表示,将需要大约两年时间来完全完成转型。现在,来自彭博社的一份新报告详细介绍了苹果芯片路线图以及未来12个月的预期。 在最新一期的Power On通讯中,彭博社知名科技记者古曼(Mark Gurman)认为,iMac产品线会在2022年完全切换至苹果芯片平台,搭载苹果芯片的全新Mac Pro也会在明年发布。(截图来源:9to5Mac)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看到M1芯片出现在入门级MacBook Pro、Mac mini、MacBook Air和24英寸iMac上。鉴于首批搭载M1处理器的Mac已经于2020年11月推出,苹果有望在2022年11月之前实现预期目标。 在推出Apple Silicon时,苹果曾表示,从摆脱英特尔处理器过渡到使用自主设计芯片只有两年时间。古曼认为,苹果芯片将“勉强满足苹果为期两年的过渡时间表”。 展望未来,古曼表示,配备更多“M1X”处理器的新MacBook pro仍将在“未来几个月”发布,而新的高端Mac mini将“在那之后不久”发布。 古曼预计,2022年iMac将“在明年年底之前完全过渡”,明年晚些时候还将有更新、更小、带有苹果芯片的Mac Pro。 苹果还计划在2022年推出一款重新设计的MacBook Air, 古曼表示,这款产品将搭载苹果芯片,支持MagSafe磁力充电。 古曼还重申,苹果仍在计划对目前的英特尔Mac Pro进行一次升级。最近有传言称,该升级可能由英特尔Ice Lake Xeon W-3300工作站CPU提供支持。 由苹果芯片驱动的Mac Pro预计将采用更小的尺寸,大约是目前Mac Pro的一半,但采用类似的设计语言。彭博社此前曾报道称,苹果正在为更小的Mac Pro开发20核和40核配置的芯片。
Apple M1X vs. Apple M1 注意:下面显示的信息基于早期样本。在这个处理器的最终版本中,技术细节或基准测试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使用Apple M1,Apple已成功于2020年代末,大型垃圾:基于ARM命令集的移动处理器同时快速且经济。这使得这种混合核心架构变为Big.little。非常强大的CPU核心与低功耗CPU核心混合。较小的CPU核心具有非常高的效率和低能耗。这些CPU内核随后接管背景中发生的计算操作或强大的系统在计算中加载较大的CPU核心。 Apple M1用于MacBook Air 2020和MacBook Pro 13 2020。由于5 nm制造的臂处理器的高效率,模型的电池寿命几乎加倍前身的生成(仍用英特尔处理器)。甚至CPU冷却可能明显小,由于低温发育,随着MacBook Air 2020,Apple使得处理器甚至专门地被动地(即不旋转风扇)。 Apple M1X现在代表较小的Apple M1的逻辑扩展。Apple M1X现在拥有8个而不是4个性能核心,这些内核再次补充了4个更效益的CPU核心。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仍处于3.2GHz的顶部,但Apple M1X可以保持该时钟频率较长,因为处理器具有更高的TDP(功率损耗)。总的来说,Apple M1X预计几乎是已固定的Apple M1的两倍。 即使使用内部图形单元(IGPU),Apple也会再次清晰地按下:Apple M1X(16核心)图形具有256个执行单元,并提出了超过5个TFLOPS的图形电源(FP32,简单的准确性)。这对于内部图形单元非常快,并使许多初学者显卡过时。
重新解读我购买的金士顿骇客神条Impact DDR4 2666产品 前些日子发了一篇帖子《我买的这个金士顿2666骇客神条Impact居然是超频的??》,本来是一篇对产品不了解,是退货还是留下使用,摇摆不定的求助帖,很多热心吧友都肯定了这个产品,让我放心使用,我对此表示感谢。 然后本着本人是强迫症中的佼佼者所带来的动力,灭掉了懒癌产生的惰性及不良情绪,对我买的这款产品又一次用批判眼光看了一遍,好在找到了官方解释(强迫症所害,客服的话我将信将疑)才有了如下这篇长文。 金士顿HyperX官网查询得知: 现有骇客神条分为FURY DDR4、FURY DDR4 RGB、Predator DDR4、Predator DDR4 RGB、Impact DDR4等多个产品系列:本次只对Impact DDR4系列进行重新解读,因为其他系列基本都是PC条,不是iMac能使用的笔记本条。参考资料来源:HyperX官网,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hyperxgaming.com%2Funitedstates%2Fcn%2Fmemory%2Fimpact-ddr4%3FSpeed%3D2666MHz%26Module%2520Capacity%3D32GB%26Kit%3DSingle%2520Module&urlrefer=351540076fd5600d56d22c23b67415ba 官网原文摘抄: HyperX Impact DDR4 SODIMM 利用 HyperX® Impact DDR4 SODIMM 全副武装您的笔记本电脑或小型设备,最大程度减少系统滞后。HyperX Impact DDR4 支持 AMD Ryzen 和 Intel XMP,容量最高可达 64GB,即插即用,可自动超频至发布的最高频率 3200MHz ①,支持 Intel 和 AMD 的最新 CPU 技术。安装在时尚的黑色 PCB 中,可轻松启动,无需涉及 BIOS。得益于 HyperX Impact DDR4 低至1.2 V 的电压,既可升级系统性能,又能安静高效地运行。 ①注解:HyperX Plug N Play 内存能在 DDR4 系统中运行,速度可达到厂商系统 BIOS 允许的最高值。PnP 无法将系统内存速度提高到超过厂商 BIOS 所允许的最高值。HyperX Plug N Play DDR4 产品支持 XMP 2.0 规格,因此可启用内置的 XMP 配置文件以实现超频。 之前和网友讨论的热点问题,结合官网原文,对骇客神条产品,超频的解读: 问题一: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基频是2133Mhz? 这个显然是不对的,2666产品的基频就是2666。 它可以在支持 AMD Ryzen 和 Intel XMP的主板上,不需要用户手动即可使用默认电压(1.2v)默认时序(cl16)自动超频,自动超频时,最高可达到主板所支持的最大频率,但是超不过2666。问题二: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可超频至2933或3200? Impact系列自动超频时,不可能,因为它使用的是Plug-N-Play (PNP)技术,如同问题一阐述的超不过2666。 同为骇客神条的HyperX Predator DDR4系列,才有可能,这个系列的内存DIMM内置2个XMP配置,包括一个激进的配置文件和一个激进度略低的配置文件。官网原文摘抄:HyperX Plug N Play 是 Kingston 率先提出的内存超频概念。FURY 和 Impact 内存产品线上均采用了 HyperX Plug N Play 自动超频内存,我们的工程师在产品出厂前便已配置了预先设置。因此无需手动更改设置和时间,也无需选择配置文件。因为配置文件以标准电压工作,只需将它们插电,即可开始工作。如果您的系统不能在 BIOS 中调整内存,或者只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办法从内存中获取更高性能,那么及 Plug N Play 就是您的理想之选。在大多数系统中,HyperX Plug N Play 都可自动超频至 BIOS 允许的最高速度。 参考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hyperxgaming.com%2Funitedstates%2Fcn%2Fmemory%2Foverclocking-education&urlrefer=d9072321571100673a5bbeaba9b3d59d 问题三: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用在iMac,自动超频后会影响稳定性? 这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那么答案是,不影响稳定性。 因为这2666的内存,基频就是2666,用在iMac,macos系统下,不存在超频工作的问题,所以不会因为超频而产生稳定性的问题。 问题四: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内存最大只支持2666Mhz,那么自动超频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问题在iMac2020、2019上,不存在什么超频的意义。 在其他平台某些支持2666的主板上,比如插上不支持XMP的普通2666内存条,可能只能运行在2133或2400,需要自己去bios里一通操作才行。那么骇客神条因为内置XMP配置文件,以PNP技术自动让内存运行在2666,免去手动操作的麻烦。 问题五: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的时序是CL16,与iMac2020原机带来的镁光颗粒CL19时序,性能相差多少? 手头虽然有原机内存,也有金家内存,此时懒癌发作,不便尝试了。 援引金家自测,CL16和CL19的那点差别,就是38032MB/s和37463MB/s的那点差距了,3时序的差距,性能相差不大。参考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hyperxgaming.com%2Funitedstates%2Fcn%2Fmemory%2Foverclocking-education&urlrefer=d9072321571100673a5bbeaba9b3d59d 问题六:骇客神条批次不同,颗粒不同?会不会造成降频? 是的,所以不同期购买的内存,会因为批次、流水线不同,商家一般都是随机发货,到手后如果发现一条镁光、一条海力士就麻烦了。 虽然楼主没有找到有力证据证明同品牌同型号不同颗粒的内存混用会不会对系统造成降频、不稳定的影响,但是保险起见,如果2条不够用,一次性购买4条比先后购入,翻车的几率要小得多。 意外发现: 在官网一番游历,发现以较贵的价格,可以购买到传说中的套条:换算成人民币大概2000+,套条的稳定性来源于同流水线、同批次的保障,价格比单条贵那么一丢丢。 发现通过产品型号做出区分是否为套条,很遗憾楼主买到的是单个模组,不是套条。 单条32g型号为:HX426S16IB/32,楼主现在买到的就是这款(包装盒上写的是这个型号HX426S16IB/32,但是在macos、win下查看到的是KHX2666C16S4/32G,怕再次激发强迫症,所以这里的不同,我就自动略过了,不去求证了)套条32g×2型号为:HX426S16IBK2/64,楼主以后要买这款,N年后的事情了吧,哈哈 楼主认为的骇客神条HyperX Impact DDR4 2666Mhz的基频是2666Mhz的依据: 原文:HyperX HX426S16IB/32 is a 4G x 64-bit (32GB) DDR4-2666CL16 SDRAM (Synchronous DRAM) 2Rx8, memory module, 翻译:HyperX HX426S16IB/32 是一个 4G x 64-bit带宽 (32GB容量) DDR4技术-2666频率 DDR4-2666 DDR4-2666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时序CL16 SDRAM (同步 DRAM) 双面x每面8颗粒 共16个颗粒 的 内存模组, 散装英语翻译,还请将就,如有翻错,感谢指正。下面还有一行,表示此内存以2666频率+1.2v保持在低时序16-18-18通过了测试。 参考pdf文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kingston.com%2FdataSheets%2FHX426S16IB_32.pdf&urlrefer=eb5c5d6d80b0e219cb3a3a128aa6bbfb 此篇吧文耗费楼主1个钟头,不写代码跑偏写吧文,强迫症何时能有特效药?
iMac2020内存8g,如何增加内存,购买建议 在内存方面,绝大部分用户都选择8g,是iMac2020中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那么对于内存的选购,大家都会遇到品牌、颗粒、双通道、非对称双通道、频率以及容量选购的困扰。 本帖集中上述问题,总结几个方案供大家参考。 iMac2020使用的内存,是笔记本内存,ddr4,2666MHz频率。 一、品牌推荐:英睿达、金士顿、三星;其他品牌如owc(较贵)、海盗船(未做功课)等就不在此推荐了,感兴趣的吧友可以选购,期待你的评测。 二、购买渠道:京东直营店、京东旗舰店、天猫旗舰店,第三方店铺要保持警惕,价格比官方店要便宜,但是容易翻车。 三、内存颗粒:优先选择镁光闪存颗粒,其次海力士、三星。 四、方案推荐: 1、办公为主,轻度使用,爱奇艺用户容量: 16g:咸鱼收购2条iMac2020拆机条组建,擦亮双眼。。。 32g:英睿达、三星、金士顿普条。 2、PS、3D、FCPX、达芬奇、程序员用户推荐起步容量: 64g:英睿达、三星、金士顿普条、金士顿骇客神条 16g × 4条;金士顿骇客神条 32g × 2条。 3、3D、FCPX、多虚拟机、生产力用户推荐容量: 128g:金士顿骇客神条 32g × 4条。 其他容量,或为非对称、或非2条、4条组成的内存方案不适合大部分吧友,就不做推荐了。 五、热点问题: 1、与原装两条4g内存混用会不会降频? 双通道方式使用(1、3插槽4g、2、4插槽16g的顺序插)2020款一定会降频到2133MHz,但是2019款就不会,现在暂时无解。 2、比2666Mhz更高,如3200Mhz内存是否可以使用? 可以使用,只是iMac最大频率只支持到2666MHz,发挥不了3200MHz的全部性能。 3、双通道如何组建? 2条内存时,插在1、3或2、4插槽内;4条内存时,插满即可。 4、非对称双通道的组建、与性能差异? 以2条原机自带4g内存共8g,和新购2条16或32g内存,1、2插槽4g、3、4插槽16g的顺序插,(12插16g,34插4g同理)组成非对称双通道; 前16g属于双通道,性能不受影响,在系统用完4+4+4+4=16g内存后,剩余内存将运行在单通道模式,内存读写速度相对于双通道模式,性能减半。 5、京东、天猫、淘宝的所谓苹果原厂黑色内存靠谱吗? 绝对不靠谱。强烈建议看都别看。理由是:苹果不单独销售内存,都是委托第三方代工厂如镁光、海力士代工生产,所以正品是不会通过正规渠道流到市场上的,市场上的黑色原厂内存条来路不明,运气好买到真的,运气不好各种假。而且,价格低的一定是假货,价格高的不一定是真货。售后也是个大问题。水太深,劝君三思。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