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蝈蝈网 北方蝈蝈网
北方蝈蝈网,生活乐工厂!
关注数: 43 粉丝数: 495 发帖数: 377 关注贴吧数: 10
关于钓蝈蝈的一些文章汇总   网上看到一些钓蝈蝈的方法,感觉很有趣,汇总起来大家共同研究:     第一篇:无名,原作者不详   张师傅十分了解蝈蝈习性,说到捕捉蝈蝈,他向记者讲述了捕捉的技巧和有趣的方法。总以为捕捉蝈蝈很简单,用手捕捉即可,张师傅说,用手虽然方便,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让蝈蝈咬得鲜血直流。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老玩家,最好用纱布网兜进行捕捉。用纱布网兜捕捉时可不能从上向下捕捉,而是从下向上捕捉,因为蝈蝈善于蹦跳,一般都是从草叶上向下跳,所以要从下向上捕捉。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就是钓蝈蝈,用竹杆栓一只蚂蚱在线上,然后在蝈蝈的面前晃来晃去,蝈蝈贪食,会迅速抓住蚂蚱而且再不放手,这样逮住的蝈蝈保证不会松开爪只能束手就擒。 第二篇:玩家jackson827的经验   玩夏蝈玩了十几年,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经验。   本人比较喜欢到野外采集野生的夏蝈。因为其体色,体型基本上都十分出色。 声音经过筛选也遇见过极品。 捕捉的时间最好是上午9点至正午,因为此时的蝈蝈欢叫的厉害, 而且都会伏在蒿草和灌木的上方,较易被发现。 野生蝈蝈警惕性强, 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惊动,也不要穿深色的衣服, 因为深色更容易被它发现哦。   捕捉蝈蝈,一般都是先听,后看, 这看可是很考验各位的眼力的,最容易发现的时候就是它再次股起双翅鸣叫的那一刻。 看到了之后, 您先别慌, 深呼吸一下, 因为您会被它的外表所震撼,毕竟两颗血红大牙可不是白给的哦。 现在教你捕捉的方法。 !   捕捉的方法有网捕,徒手捕,还有一种就是树枝钓。   蝈蝈灵性强, 所以身手一定要敏捷。 网捕是用手把它赶到网里,这也是最简单也最麻烦的方法。 手捕,用双手左右包夹,且勿弄疼蝈蝈哦, 不然它可要咬人报复的。用力的轻重要掌握好, 不可握太紧,要给其足够的空间。   钓蝈蝈又是怎么一会事呢?这是本人发明的一种捕捉方式, 因为蝈蝈食肉食性,性格暴躁, 所以,俺利用这种特性, 就用根树枝伸到其跟前, 发怒的蝈蝈见此,必抱住树枝猛啃,这时慢慢提起树枝使蝈蝈咬食的一端高高在上, 一般情况蝈蝈没被惊扰便会怕高而不会下跳。带着它到开阔地带然后放进口袋里即可。   注:钓蝈蝈的方法并非每次都好用, 但是凡是上钩者必定是脾气暴躁的草丛之王。   还有一点忘了说, 如果第一下子蝈蝈逃跑了, 不用着急, 不要惊动它, 过几分钟就会再次鸣叫了, 而且还会往原处爬的。 第三篇:玩家“济南蝈蝈迷”的经验   我们这现在这个季节手捕和钓捕用的多,草丛里一般是跑不掉的用手带上手套就可以捉拉,山枣树或在悬崖边的树上的用钓了,建议楼主下次实验一下用羊肝或苹果钓一下,效果很好,还有我每次逮蝈蝈都要带引子的不知道你们那有没有,活引最好是叫憨的老蝈蝈,手引就是用竹片连起来的用手摇动就会发出吱`~的响声,如果没有专用工具最简单的就是拿个啤酒瓶盖,用一跟铁丝在盖子反面来回摩擦就OK了,简单实用的蝈蝈引子呵呵
如何区分野生大黄蛉与人工大黄蛉   原帖内容由虫友“乐事”提供 野生大黄蛉  人工大黄蛉,虫体发绿大黄蛉,一直受到广大鸣虫爱好者的青睐,那么怎样才能挑选到一只满意的人工大黄蛉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辨别它是否为混杂在人工虫里的野生老虫 1、看脚势   野生大黄蛉已经老了,两条大腿会分得很开,而人工的新虫还年轻,所以两条大腿会夹得比较紧。   2、看颜色   人工虫的虫体会有点发绿色,看脖子底下子更加明显(这是跟虫吃的食物有关,买回家养养,绿颜色会逐渐退去);而野生虫脖子底下一般是淡黄色。   3、听虫鸣叫   人工虫很嫩,大多数尚未开叫。部分开叫的,叫声也不会很溜,总是断断续续;而野生虫声音已经定型,叫口很勤,叫声很溜。   4、观察虫在盒内的活动情况   野生虫,虽然被关在盒子里静养了几个月,但野性尚存,很好动,大多会在盒子里爬来爬去;而人工虫自小就是在人工的静养下长大的,比较好静。 大黄蛉的挑选细则:   虫要挑项宽的,鸣翅与身体要等长,有些JS会把虫给饿一段时间,然后喂它们吃稀饭,此时的虫会因饥饿而狂吃,虫体会被撑得很大,然后JS就骗消费者说是大虫,从而卖个好价钱,这种虫买回家没多长时间,肚子还是会变小。   虫的肉身要饱满,鸣翅与肉身包扎要紧,这种虫叫起来明显有劲,反之,鸣翅与肉身包扎不紧的,叫出来是“嚓嚓”声,明显走音。   虫的两根尾须要自然分开,遇到两根尾须夹紧,弯曲的弃之不选。   论品像,六肢齐全(爪花也不能少,所以买的时候要看仔细了)。喜欢赏虫的虫友选虫当然虫须越长越好,要等长,顶须(须头很尖,稍微带点弯),尾枪也要齐全。   还有一点有些人挑虫时往往不会注意,等挑回家仔细观察才发现问题。就是在虫嘴周围那四个小探须也别缺了。 我觉得那些异虫(阴阳眼,黑眼之类的),最好别选,还是老话,选优不选异 人工大黄蛉的冬日饲养:   好了,通过以上的方法,相信您已经挑选到了一只比较满意的人工大黄蛉,下面来谈谈人工黄蛉的冬季日常饲养:   1、容器   在寒冷的冬季,很多虫友都会把心爱的黄蛉放在身上,用人体的温度给它们保温,这时候用竹筒比较方便,不占地方,不过得注意,千万别把它放在内衣的口袋里,避免把虫热死。 还有些虫友(比如我)养的虫比较多,不能都带在身上啊,所以选择了保温箱,有人用灯泡,有人用加热棒,这样会使保温箱内变得很干燥,所以要在里面放个水皿,保持里面的湿度,但是这样会对竹盒,竹筒,木盒很不利,变形,开裂的问题随即而来,所以用保温箱的虫友注意了,放在保温箱里的虫具还是有机的比较好,不会变形,不会开裂,容易清理。   2、喂食   冬季,黄蛉的食物还是要多种食物轮换喂,比如南瓜、胡萝卜、泡饭、豆泥、玉米面、苹果。为了增加营养,可以在喂虫的泡饭、豆泥、玉米面里面加一点点牛奶或者豆浆。也可以适当喂点荤食,比如烫熟的虾仁。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祝大家的虫都能够健康长寿。
用“马鞍法”挑选好蝈蝈   蝈蝈的挑选窍门种类繁多,有没有一个最直接、最给力的方法,有,但不是挑翅膀,而是挑选蝈蝈的“鞍子”: 蝈蝈的“马鞍”是其胸部所覆盖的一层硬壳,此处上连头部下连腹部,是翅膀运动的枢纽所在,因此是挑选优质蝈蝈的关键点。   挑选蝈蝈首先要看这一批蝈蝈的“马鞍”,如果都不错,则说明这批虫发育的好,并非激素虫,可选。   然后在这一批中挑选“马鞍”优秀的,挑选细则可分为:厚、宽、高、翘。   厚——就是质感要厚,能给人结实的感觉,颜色要深,光泽度要好。背部厚实是发育健康的标志,激素虫是出不来那种厚实的感觉的。   宽——从上面看马鞍要宽,能把虫子的身体恰到好处地包住,看上去身体很紧实。   高——从侧门看马鞍要高,马鞍高、抓花大,则说明此虫骨架大,发育良好,开叫后马力一定足。   翘——马鞍的尾部也就是与翅膀结合的部位需要上扬,这样的形状方便蝈蝈拉膀,出叫的几率大。有些鞍子的尾部有指甲印,也有些鞍子尾部远远高于鞍子,这些都是尾部上扬的标志,可选,但不要刻意追求,毕竟整体好才是最重要的。  鞍形不错,膀型一般的蝈蝈  鞍形一般,但抓花很大,膀型不错的蝈蝈。   “马鞍”好的虫子一般都是马力强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看头型、看看膀型,再看看爪花,依照这样的筛选顺序,好虫子一般不会逃出你的法眼的。  最后来一条鞍形、头型、膀型都不错的蝈蝈这是典型人工繁殖的蝈蝈,大家看出点门道来了吧!
少走弯路,浅谈鸣虫葫芦玩家的几个的误区 摘自 福禄客微信   喜葫芦、玩葫芦,在我们偌大的中国,有许多人都有此玩好。中国葫芦,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意蕴,几千年来,其积淀无限深厚。葫芦可食、可用,还可以制成各种工艺品。用葫芦做成的各种器物,其本身往往体现了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结合。     作为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鸣虫葫芦自从明代出现后,兴盛于清代民国,一直受到官宦子弟、文人墨客的喜爱,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鸣虫葫芦独特的艺术价值逐渐显现,尤其是那些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挲由黄变红、由红变紫的葫芦器无不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早已成为现今收藏投资的一个专项,尤其是清代精品,颇有文物价值,已属古玩的一种。     而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 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 种类也愈来愈多, 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就制作方法来说, 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 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购置葫芦后对其瑕疵之处越来越觉得心里别扭,并越看别人的好葫芦越觉得自己这把毛病大。其实天然之物有些瑕疵是难免的,本来就是一个玩物,和自己叫劲又何必,买时高兴这钱花的就值。另外没有瑕疵葫芦那会有这么多压花、烙花和做旧的葫芦呀!   2、对当时交易时失之交臂的葫芦后悔不矣。其实相逢即是有缘,没成只是缘分没到罢了。以后再碰吧。   3、总想用妙法尽快盘出。葫芦器的上色和包浆跟盘法是有关系,但跟葫芦器的本身皮色和自然氧化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其实让其自然上色和包浆最有味道。而且看着它和你慢慢一起变老,每年拿起都有不同的感叹。   4、爱从年龄、地域、和是否是葫芦商人来判别其水平高低,并道听途说。其实上面几点是跟葫芦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些人里都有刚玩的人,都有一辈子瞎玩的人,都有人云亦云的人,就是葫芦商人还有许多不玩光说和卖的。什么磨盘口比鲇鱼背正宗,(尽管我也喜欢磨盘口,但这是审美取向问题),天津人玩厚口的多了,水平高的人有不少。到是太厚了对出音不好。什么口紧拢音呀,等等。玩多了。您自有体会。   5、爱给葫芦配牙口。咱就不谈什么保护野生动物吧。牙的比重很大,配在蝈蝈葫芦口上,只要大了肯定头重,在衣服里翻头。而且口厚重对出音很不利。并且牙料经常出入怀温差改变容易“笑”。   6、 买个“顶极”的虫具葫芦在家里供着。当然每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玩法。我不敢对各位收藏者瞎指点。就一般玩家而言,养虫的葫芦如果不用来养虫,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其最大的功能乐趣(出音好坏)就失去了!实在可惜呀!
只一招分辨本叫蝈蝈与药叫蝈蝈   “去粗取精,化繁为简”是我们开办“只一招”系列文章的初衷,今天我们来探讨下如何分辨本叫蝈蝈与药叫蝈蝈。   如何分辨本叫与药叫   分辨本叫与药叫蝈蝈对于高级玩家并不难,不必看虫只闻其声即可分辨,而对于初级玩家则有些难度,今天教大家一个窍门,那就是观察虫具形状分辨本叫药叫。   无论葫芦还是筒子,只要是矮粗广口的就是本叫虫具,所装虫应为本叫,瘦长细口的就是药叫虫具,所装虫多为药叫(或者是膀型好但体质弱的本叫虫,这个后面有详细分析)。   以筒子为例,直径6厘米,高度低于10厘米的就是本叫筒子;     如果直径5~5.5厘米,高度12~13厘米甚至更高则是药叫筒子;     两种筒子放在一起比较     本叫与药叫虫具不同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本叫与药叫使用的虫具不一样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蝈蝈叫声以及蝈蝈点药的基本知识。   1、蝈蝈叫声的分类   不考虑点药的情况下,蝈蝈的叫声可分为撕纸、本叫和酣叫,硬件条件优越的蝈蝈出好叫的几率大一些,如下图:     图中灰色区域为撕纸,此种声音的特点是嘈杂、不清晰,听起来类似于普通人唱卡拉OK。   图中浅蓝色区域为本叫,此种声音的特点是纯净、洪亮,听起来类似于专业歌手在唱歌。   图中深蓝色区域为酣叫,此种声音的特点是纯净、洪亮、低沉,听起来类似于男低音在开演唱会。   2、酣叫蝈蝈相当稀少   酣叫蝈蝈是人们追求极致的产物。蝈蝈在自然条件下多发出“哥、哥、哥”的叫声,而人们却追求一种类似蛙鸣的“根儿、根儿、根儿”的声音,这有点类似于玩鸟中的压口,越是容易学的声音越不能学,学了就是脏口,蝈蝈亦如此,玩的就是一个特殊。   酣叫蝈蝈是特殊条件下产生的矛盾统一体。玩家追求“洪亮”与“低沉”的叫声,而“洪亮”与“低沉”本身就是矛盾的,首选要具备完美形状的翅膀,这样才能发出低频率的声音,其次还要具备超强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拉动翅膀唱出歌来,这种蝈蝈在自然界中凤毛麟角。   酣叫蝈蝈如此稀少,玩虫多年的资深玩家顶多能遇见一两条,甚至有的卖家也从没经手过真正的酣叫,可有些商户装模作样拿不错的本叫冒充酣叫销售,如此误导市场不妥。   3、利用点药可以模仿酣叫   酣叫蝈蝈太少了,可大家又追求这种美妙的声音,怎么办?点药!   所谓点药就是在蝈蝈翅膀的特定部位点上一些重物,这样能够产生更低频率的声音,使得声音听起来更加“低沉”,此时的声音被称为“药叫”。点药会调整浅蓝色区域的声音向深蓝色方向发展,如下图绿色箭头所示。     老一辈对于点药蝈蝈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必须是硬件条件优秀的好蝈蝈,其次必须是已经进入旺叫期的成熟蝈蝈,没达到这两点即使点药效果也不好。   另外点药是一门技术活,需要点药师傅对蝈蝈正确估计、正确用药,这样才能点出好音。如果胡乱点药,很可能会从浅蓝色区域跑到灰色区域,结果好好的本叫变成了撕纸。   4、利用点药模仿酣叫的弱点   点药蝈蝈类似于小马拉大车,由于额外增加了负重,药叫蝈蝈往往声音“低沉”但不“洪亮”,听上去显得飘渺。在没有虫具配合的情况下,顶多达到图中箭头所指的位置,无法更进一步。   5、调整虫具形状可以规避弱点   如何让药叫听起来不飘渺,我们也有办法,那就是调整虫具结构,把声音聚拢到一起。   众所周知,细长型、喇叭形的虫具更适合聚拢声音,配合完美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找到共振点,将声音的损耗降到最低,此时蝈蝈的叫声全部从出音口发出,听起来会洪亮很多。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对于本叫(酣),蝈蝈本身可以实现“低沉”+“洪亮”;   对于药叫(酣),蝈蝈本身只能实现“低沉”,需要借助虫具实现“洪亮”;   这是本叫蝈蝈用矮粗广口虫具,药叫蝈蝈用瘦长细口虫具的根本原因。   正确认识虫文化中的点药   点药只是虫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玩虫技法,兴起于民国时期,分为名药和暗药,由于涉及到一些暗门,商家往往讳莫如深,这就造成市场对于点药蝈蝈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把点药蝈蝈与次等蝈蝈等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   首先药叫蝈蝈理应都是好蝈蝈。传统玩法中只有出类拔萃的好蝈蝈才能拿来点药,点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现如今很多商户背离了这个原则,把所有叫的不好的蝈蝈都拿去点药,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   其次本叫蝈蝈很多并非好蝈蝈。目前市场上过于追求大蝈蝈,因此份房想尽办法让虫体变大,这就造成很多个大无力的蝈蝈,这些蝈蝈类似于天然的点药虫,他们的叫声往往“低沉”但并不“洪亮”,这些虫即使是本叫也必须进细长虫具才能出好音。   因此不能说本叫蝈蝈就比药叫蝈蝈好,此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建议大家买鸣虫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鸣虫本身,而不要纠结于点药上。这有点像玩和田玉,专业的玩家更关注玉质本身,而不会纠结皮质等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条蝈蝈颜色漂亮、外形周正、鸣叫起来低沉舒缓、不进虫具也能声音震撼,这样的虫即使是点药的又有谁不喜欢呢?
浅谈冬季黑虫的挑选与蓄养   原作者:点35口径  传说中的冰糖紫了,照片偏色了大家将就看哈  小圆头,很好的黑虫  上品黑虫  上品西瓜头,小头弓背厚翅  上品西瓜头黑虫,头圆项宽翅厚  下品西瓜头,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激素虫!!!精神状态很不好。这个虫腿细弱,养了一个星期就自己掉了一条大腿,不到一个月就挂掉了。大家不能买这样的。  南方油葫芦,大家可以对比我们平时玩的黑虫  画圈处为翅角,此虫翅角不明显,是条不错的黑虫   又到玩冬虫的时节了,看到论坛上不断有虫友漂亮的虫照上来,着实挠得人心痒痒。我也把自己多年玩黑虫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前辈们的经验总结一下,拿到这里晒晒,希望大对家有帮助,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黑虫简介   黑虫,是相对于白虫来说的一个名称。指蟋蟀科油葫芦属的一类昆虫。白虫是指冬季人工孵化的中华斗蟋。油葫芦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内蒙、河北到南方的云南、两广一带都有分布。我们这里所说的黑虫,主要指冬季北京、天津等地人工孵化的北京油葫芦。我在云南西双版纳捉虫是曾见到此种油葫芦与南方油葫芦(也称蛇红油葫芦、两广斗蟀)共生在一块草地。总之油葫芦是一种分布广,捕养容易,鸣声婉转可爱的鸣虫。   二、黑虫的挑选   现在冬虫已经大量上市,黑虫相对价格低廉,饲养容易,所以很受虫友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挑选到一只体质优良,鸣声动听的上品黑虫呢?   首先,要挑虫的个头。绝大多数鸣虫都以体大为优,油葫芦也不例外。体大者先天足,寿命长久,鸣声也较好。挑虫自然要选大的。不过眼下有少数不良份房,在份虫时加入保幼激素,延缓虫子的性成熟,使得虫子个体长到很大,卖相好。其实这种激素虫子体质很差,寿命短,鸣声也不好。大家在选购黑虫的时候,要仔细加以观察。这种虫子身体异常大,肚子在不喂食的情况下也很肥胖,但六肢又很细弱,乍看与身体不成比例,摇晃虫盒虫在里面瘫成一堆,外翅较薄,内翅尾端收得不好,软塌塌乱七八糟交叉在一起,给人感觉虫子精神状态差,邋遢,这种虫子多数为高温+激素催出来的家伙,不能买。所以我们不能一味选大,要选个体相对较大且比例匀称的虫子为好。   其次,说说虫子的色。黑虫名为黑虫,其实颜色丰富,有黄色、黑色、紫色、玉眼、红眼等多个品种。就我个人来说我经常买黑中带紫的虫子,这种虫出好叫的纪律较大。真正的冰糖紫我还没缘分玩过,不过感觉这种黑紫色虫已经比较好了,具体说就是大腿黑中带红的虫子。那种体色黑如炭,大腿根部仅仅有少许白色的虫子我很少买,那种虫子即使长相很好,但是鸣声常常很不好,有“嚓嚓”的撕纸音。黄色虫也叫西瓜头,体色从淡黄到淡褐色,头上有类似斗蟋一样的脑线,为观赏虫。这种虫子翅通常较短而薄,鸣声细而飘,很难发出酣音。玉眼体色黑色,眼为淡黄;红眼的复眼为红褐色,体色以黄色居多,都是观赏虫,鸣声没有独特之处。大家发扬萝卜青菜精神各取所好吧。   再次,说说翅面。挑选黑虫,以翅宽、长、厚为优。宽者鸣声大,长者音调低,厚者容易出酣音。翅面上的纹路要清晰有力,外翅尾端要圆大,要重合得紧密,要微微向下扣,内翅尾端要收成一条线,以细直尖挺为好。翅角越不明显越好。整体包扎要紧实,有种翅虽长厚,但翅窄而松、出角明显的虫子鸣声差,不能选。   头项的挑选主要以头小、项宽者为优。前辈们讲的“珠头”、“蒜头”我本人是难以分清,自己感觉就是头越小越圆越好。小头叫口勤。项要宽,两边微微突出成鼓型最好,项的后端要高,这样虫子背部肌肉发达,鸣叫时起翅高,膀子能打开,鸣声自然洪亮。这和挑选蝈蝈时看起鞍的高度是一个道理。   再说说腿。挑选黑虫要选六肢粗壮,大腿夹紧,大爪花,身体临空的虫子。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买到激素虫。   最后说一点自己选黑虫的心得。主要在一个“圆”字。头要小而圆,项要鼓出,背要弓,从侧面看去虫子要埋头,弓背,翅端要圆大。虫体要丰满。这样挑选出来的虫子就八九不离十了。那种身体瘦长、头大而高、翅衣松散的虫子大家一眼看去就可以淘汰掉了。   三、黑虫的冬日饲养   黑虫是地栖性昆虫,在野外都是钻土打洞生活的。所以蓄养黑虫以罐养最好,最接近虫子本来的生活环境。有虫友说叫罐出音不如葫芦来得有味儿,确实是这样的。叫罐为瓦制,不如葫芦体产生的共鸣好。如用葫芦饲养黑虫,最好给黑虫墩砸个底先,这样有利于虫子早出叫,也不易烂爪花。有的朋友习惯给葫芦里颠片白菜心子以代替砸底,效果上差不多,不过白菜经常被黑虫咬得稀烂,难于清理,还是以砸底为好。黑虫的食物以泡饭为主(泡饭万能啊),平时经常换些南瓜、胡萝卜、栗子肉、面包虫,有利于虫子增强营养延长寿命。不过荤食不能多喂,多喂则虫子易出油,加速老化,反而死得早。菜叶就不要喂了,一则容易使虫子拉稀,再则农药太可怕,洗也洗不净。新购入的虫子最好先洗个澡,具体办法是用一个小盆子,接半盆温水,温度在30度左右就好,用手旋转水面,放入虫子,任其在水里漂游半分钟左右捞出,放在卫生纸上让虫子自己爬干,再放入养虫的容器。以后每周洗一次即可。(我是懒人,半个月才给虫洗一次的呵呵)有的虫友每天用毛笔刷虫身、润虫须,真是细致人养虫啊!新褪虫子不可急于上身,这样不利于出叫,和新褪蝈蝈要冷墩是一个道理。油葫芦是夜虫,一般是晚上6点左右开叫,一直叫到凌晨4、5点,有的朋友想让虫子白天叫。可以倒叫的。晚上给虫子光照,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冰箱就免了,“冻不死的油葫芦”就是不死元气也大伤了不是?),白天放在黑暗处并加温,喂给食物,虫子进食后即鸣叫不止。不过倒叫是个慢过程,不可以心急,温度变化不能太大。这样一来,一只健康的黑虫就能稳稳当当的养上3个多月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一点浅显的体会,谈不上什么经验了,希望能帮助到想玩黑虫的朋友,少花冤枉钱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虫子。水平所限,难免错漏。欢迎大虾高人们不吝赐教啊!
  作者是玩家“爱虫养虫”   老话说“蝈蝈、蛐蛐、油葫芦、金钟(马蛉)”号称京城四大鸣虫,这是在以往交通不便、南方鸣虫还没有被北方玩家普遍认识的情况下的传统说法。如今南北交流早已蔚然成风,南方鸣虫也深入北方玩家生活,获得的喜爱程度并不比传统北方鸣虫少。同样北方传统的身大力不亏的铁蝈蝈,北京、天津油葫芦也是很多南方玩家的必备。综合各类鸣虫流行程度,音色之美,虫器之精,赏玩时节,不分南北,不分地域,我认为以下四种最具代表性的鸣虫可以称为新时代的中国“新四大鸣虫”——蝈蝈、油葫芦、大黄蛉、竹蛉。当然我仅仅是抛砖引玉供虫友们讨论,对我国虫文化的讨论,不当之处望海涵。   (借用虫友们的图片)     蝈蝈——毋庸置疑人气最高的鸣虫,不光是鸣虫爱好者喜欢,许多非鸣虫爱好者也喜欢,甚至是绝大多数人对鸣虫的第一意象。许多人认识鸣虫并走上爱好鸣虫之路也是从小时候家里的蝈蝈开始的。如今蝈蝈的人气不减,各种蝈蝈虫具更是愈制愈精,经久不衰。蝈蝈好养,耐养,不怕人,爱叫,可听声,可观色,可显摆,绝对是我国四大鸣虫当之无愧其中之一,甚至老外玩我们的鸣虫第一眼看的还是蝈蝈。     油葫芦——老话里说“油葫芦是四大鸣虫之首”,这种低调而且最常见的普通昆虫确实有着其他昆虫没有的婉转多变的叫声,只是因为太常见而被很多人忽略了它的美。说实话其他所有鸣虫音色再美,但总少不了“单调”这一个缺点,唯有油葫芦的声音变化有致,而且还能从中听出这种小虫的情绪——喜怒哀乐的叫声都不同,和小小生灵的心灵相通,这是玩虫的最妙之处吧。而且油葫芦葫芦同蝈蝈葫芦并驾齐驱,历久弥新。更难能可贵的是,油葫芦繁殖极其简单,很多手痒的虫友都能过一把“份虫”的瘾。     大黄蛉——大黄蛉绝对是造物主送给虫友最好的礼物,也只有江南、徽州这样的钟灵毓秀才能孕育出这么精巧的生灵。当之无愧的南方鸣虫之首,蛉虫之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是体色、音色都堪称完美。和它的光彩一比,其余的小型蛉虫都那么平凡。而且由大黄蛉衍生出来的南方虫具更是一绝,精、巧、绝、妙,让见惯了粗枝大叶北方葫芦的虫友们初次见到惊叹不已,把玩不已,爱不释手。大黄蛉在很多南方虫友的心中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鸣虫吧,如今更是传遍大江南北,深受所有人喜爱。     竹蛉——包括青竹蛉、紫竹铃、黑竹蛉等等的竹蛉,鸣虫中的君子,性格更偏向于南方鸣虫但其实遍布我国南北,同时也集南北鸣虫的各种优点。体型纤细透明,极具观赏价值,鸣声酷似蛐蛐但比蛐蛐声音更大、更浑厚好听。不像蝈蝈那么大不方便携带,又不像南方蛉虫那样小让很多粗犷的北方虫友觉得看着“不解渴”。同时看似柔弱的竹蛉,生命力及其顽强,南北养皆宜。更妙的是竹蛉的虫具更集南北方虫具之大成,既可以用南方的盒,管,还可以用北方的小葫芦,甚至还能用精巧的小笼子,这是很多鸣虫不具有的优势。对多种竹蛉虫具的玩赏更能增加竹蛉的流行程度。   可能很多虫友对一些其他鸣虫的落选有意见,但这里并不是说其他鸣虫不好,“四大鸣虫”只是说明流行程度和代表性。同样我也想探讨一下其他一下高人气鸣虫“落选”的原因,同样是抛砖引玉,供大家一乐。   首先是蛐蛐。为什么不选蛐蛐呢,实在是因为蛐蛐太“高大上”了,蛐蛐早已经超越鸣虫这一范围了,作为“中华第一虫”,蛐蛐文化博大精深,更多是作为斗虫,作为鸣虫只是蛐蛐文化里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这里不选蛐蛐,不是因为蛐蛐不好。   然后是马蛉,马蛉在很多虫友里都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选不选它进四大鸣虫让我掂量再三,实在难以割舍它美妙的叫声。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马蛉的叫声才是最完美的,最好听的。不选它进去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但“新四大名虫”选的是新时代下最流行的鸣虫,马蛉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显摆”,限制了它在很多人心里的位置,因为很多人玩鸣虫是要体会带出去、带着显摆的乐趣的嘛。而马蛉怕缺水,随身携带容易失水死亡。   还有人气颇高的金钟、石蛉类,也是囿于时令、饲养难度、随身携带容易惊慌影响了流行程度,宝塔岭也由于不便携带,其他小型蛉虫比如金铃子、墨蛉、小黄蛉虽然都很好,但和其中的佼佼者大黄蛉一比顿时失去了光彩。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都是我们喜爱的鸣虫,只是因为那四种更有代表性更流行,而且分别代表了鸣虫中的四大种类:大型螽斯类,地栖蟋蟀类,小型蛉虫类,中型树蟋类。   因为对虫文化的喜爱,抛砖引玉,供大家一乐。
北京黑虫品种鉴赏 挖一篇2010年的老帖,作者是虫友“靺八真”   最近见到坛里有很多关于北京黑虫的话题,有说北京黑虫没有叫顸儿的,有说冰糖紫膀子薄叫不好的,有说北京段青是天津黑的,呵呵呵,我看了看大家也不是说非得跟谁过不去,非得怎样怎样,无非都是想了解下北京虫,想听听北京虫的鸣叫,想知道北京虫的特色,,我们站在共同发扬老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场上,本着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与广大北京黑虫爱好者一起共勉的美好愿望,来与大家一起聊聊北京黑虫。 简短捷说   北京黑虫皮色上的主要特点是:实色,整皮整色,皮色是从骨子里返出来的,而非浮色,并且是细肉亮皮; 身形上的主要特点是:长腰身,小头大项或随身头,头圆,脑线明显,眼睛鼓且朝前朝上长,脖子上带猫脸纹,立身高,后身足,神态饱满,头项灵活,行动自如,触须有力,立膀鸣叫。   鸣声上的主要特点是:有头有尾,后劲实足,能明显的区分出起膀、落膀,悠得圆,叫得响,各色虫的鸣声均有特色。 现以四条北京黑虫的声像为例,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黑虫,这四条黑虫均出自北京份家京海刘,我挑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黑虫说一说。 1、冰糖紫,之所以称之为冰糖紫,正是因为它的皮色似融化的冰糖般晶莹剔透,各关节颜色深,明显发红,翅透明返金光,整个虫身给人有种透明的感觉,好似一块融化的冰糖,,其鸣声的最大特点是偏亮,水音足,有时还会伴有清脆的金属音,膀勤爱叫。   冰糖紫黄眼       2、正青(青花),是老北京城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黑虫,个大,头大高且圆,眼睛大,青花皮色,墩子型多,鸣声响,偏亮,带水音,膀勤爱叫。   正青黄眼     3、正青(海青),又称南苑海子,正青皮色,紫红腿裆子,隐脑线,,鸣声洪圆有力,更显得苍劲浑厚,膀勤爱叫。   海青         4、缎青(一块墨),又称京西一块墨,,寇家称之为缎青;蓝家称之为兰青;刘宝树称之为一块墨;清末沙老公从宫中带走带到天津卫的大青正是北京缎青,,北京缎青多长腰身,小头大项长衣,高脑台儿,后身高厚,体色亮黑,光照下身体返淡淡的蓝光,白腿裆子,鸣声缥缈打远,味浓,后劲实足,膀勤爱叫。   缎青       
竹蛉虫具面面观   竹蛉,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鸣虫,很多爱虫人士都是从竹蛉开始认识鸣虫并喜欢上鸣虫的。之前我们写过文章介绍过竹蛉,今天我们来聊聊蓄养竹蛉用的虫具。   关于竹蛉虫具的样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蝈蝈、油葫芦、蟋蟀、金钟(马蛉)并称为四大鸣虫,这里面并没有竹蛉,因此对于竹蛉虫具也没有太多的要求,最常见的就是竹蛉虫具就是简单的竹筒。   近些年随着大众对于此种鸣虫热情的提升,竹蛉的虫具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筒子外,又衍生出了盒子,葫芦,笼子等样式。   1、筒子   最传统的就是竹筒,直径一般都在4厘米左右,比较细,因此也有朋友称之为管儿   做筒子一定要用老竹子,新的容易开裂      比较考究的会用竹根来做筒子      也有用葫芦柄范制而成的筒子      也有非竹木制的筒子,但应用的较少,下图为骨质筒子      当然也有一些改良型的筒子,这种虫具兼具盒子的易观赏的优点,由于依旧是细长型,因此归为筒子         2、葫芦   竹蛉属于半阴虫,兼具阳虫、阴虫的特点,因此阳虫、阴虫葫芦均可以拿来蓄养竹蛉。   阳虫型竹蛉虫具      阴虫型竹蛉虫具      葫芦是虫具当中器形最为复杂的,关于葫芦我们有一些特殊说明,后面会提到。   3、盒子   盒子是中小型鸣虫很理想的虫具,不仅适合观赏,而且便于打理   盒子大多为方形,竹蛉的用盒比黄蛉盒高一些,材质一般为有机、实木或竹制      也有朋友有用圆形万体蓄养竹蛉      这里多聊一聊万体。万体是南方虫具的代表作,由于其外形酷似上海的八万人体育场,故得此名。万体蓄虫主要解决了南方环境潮湿,竹木制品容易发霉,以及虫盒有死角,顶须蛉虫容易夹须的问题,特别适合蓄养小型鸣虫。   近些年盒子制虫具也出现了一些新款      4、笼子   笼子是最古老的虫具。由于竹蛉个头不大,对于笼具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因此市面上可见的竹蛉笼具并不多,且基本都由南方制作。         关于竹蛉虫具的发声:   市面上能见到的竹蛉虫具基本就是这些。由于其品种差别很大,很多朋友就有个疑问,到底哪种虫具出声最好呢?尤其是用葫芦蓄养竹蛉的朋友,经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要想理解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什么是好的出声。老一辈玩虫常说一把虫具出声很好,其实这包含两层含义:   A层含义:这把虫具不压声,无论多小的声都能透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广口、矮墩型的虫具最为理想;   B层含义:这把虫具能拢音,能把混乱的声音拢到一起,出来的声音杂音小,尾音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喇叭口,雁脖型的虫具最为理想;   上述四种虫具中,盒子和笼子能达到A层境界,竹筒能达到B层境界,葫芦由于结构复杂,因此理论上可以兼顾AB两层境界,但配置不合理也会AB兼失。   何谓配置合理呢?老一辈也帮我们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   1、叫声洪亮的虫听本叫,进矮墩型虫具;   2、叫声普通的需要拢音,进细长型虫具;   3、又想听本叫又想听尾音,那就进三河刘那种不高不矮的虫具   4、虫子发声时最好位于虫具腹部的中心点,这里的拢音、扩音效果最好   用着四条来考量竹蛉虫具,我们会发现前三条比较容易实现,可第四条就难了。竹蛉是树息性昆虫,其攀爬能力很强,我们很难指定其在某一点发声,也就很难界定到底哪种虫具发声效果最好。如果单纯从发声的角度考虑,非要指定一种最接近理想的器形,那么还是筒子型最合适。      对于竹蛉这种鸣虫,由于各种器形的虫具发声差异并不是很大,因此建议大家在挑选竹蛉虫具时,不要过多纠结于发声好坏的问题,可以把眼光更多关注于材质、做工等方面,从收藏的角度玩虫具,往往能够带来惊喜。
中国三大蝈蝈流派介绍   中国人玩蝈蝈历史悠久,但由于饲养条件所限及文化差异,蝈蝈文化走向全国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由于我国南北差异过大,以及各阶层人士对于玩蝈蝈的理解不同,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流派,分别是北派、南派和新派,下面北方蝈蝈网带您一一了解:   北派——传统派:  此派聚居于北方地区,以京津两地玩家为首。此派玩家性情直率、为人豪爽,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喜欢用葫芦养 蝈蝈,喜欢搏叫,喜欢说一些晦涩的蝈蝈行话,并乐此不疲。他们还特喜欢显摆,谁得了一只极品蝈蝈,谁淘到一把精品葫芦,不用你问他一准告诉你。此派中人视 蝈蝈为生活中的必备之物,通过小小的蝈蝈解读生活的喜怒哀乐,钟情于蝈蝈而忘却了自己。如果你见到几个人围坐火锅旁边,一个个从羽绒服中掏出蝈蝈,还未喝 酒已兴奋异常,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常活动于青鸟论坛,多以新手状态潜伏,基本不发言,一旦发言准能切中要害,说完就走,很少参与讨论。   南派——现代派:  此派聚居于江浙地区,以上海玩家为首。此派玩家为人谦和、做事认真,喜欢探讨蝈蝈问题,喜欢用玻璃筒子养蝈蝈,喜欢以蝈会友,喜欢外形漂亮的亮叫蝈 蝈。由于地理限制,此派中人得到好蝈蝈并不容易,因此愿为一只好蝈蝈而不惜重金,有时深受激素虫之苦,因此对于奸商深恶痛绝。此派中人视蝈蝈为生活中的有 益补充,生活因为有了蝈蝈而更加精彩。如果有几个朋友家中小聚,主人从展示架上取下自己心爱的几只蝈蝈供大家点评,在做宾客频频点头连说不错,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喜欢到北方蝈蝈网查阅资料,每次查阅完毕总会留下“欣赏”、“学习了”等客气话,肯定楼主的辛苦,同时为自己在蝈蝈圈留个脚印。   新派——技术派:  此派现居于全国各地,以大中型城市为主。此派玩家做事严谨,条理清晰,喜欢用保温箱养蝈蝈,更有甚者喜欢买卵自份蝈蝈,喜欢饲养蝈蝈的过程,喜欢研究 饲养蝈蝈的最佳温度、湿度及饲料配比等问题。相比于蝈蝈能否出好叫,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小蝈蝈是否健康,哪怕培养的是一只母蝈蝈也不会对他的心情造成过多影 响。此派中人视蝈蝈为生活的怡情良方,只要一见到蝈蝈,再大的生活压力也会烟消云散。如果有个人一下班就直奔保温箱欣赏自己的成果,并且会经常上网与朋友 分享自己蝈蝈的成长历程,则基本可以判断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常活动于百度贴吧,他们视贴吧为共同的博客,晒新买到的蝈蝈卵,晒手工做的的笼子,晒diy的保温箱,仿佛他们对蝈蝈周边产业的兴趣远大于蝈蝈本身。   三大派别,追求不同,玩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只一招,分辨新老蝈蝈   今天有空,再次为大家放毒,为咱北方蝈蝈网的朋友介绍下如何分辨新老蝈蝈。   正是讲解之前先转载一篇文章,这是网上少有的介绍如果分辨蝈蝈老嫩的文章:   《从6个方面分辨蝈蝈老嫩》   1.蝈蝈的老嫩首先看肚皮。蝈蝈肚下腹面肚皮是判定蝈蝈老嫩最准确、最主要的部位。   嫩蝈蝈肚下腹面肚皮呈淡色,淡粉、淡黄、淡绿、淡灰或白色,均为细嫩鼓圆,丰满无褶皱,肚上有细腻茸,茸带霜更佳。只有刚蜕出的嫩蝈蝈肚还没有吃鼓吃 丰满,细嫩肚皮可能略有褶皱,但喂食一两天后即可吃鼓吃圆。相反老蝈蝈在喂后肚皮腹面仍然吃不鼓,肚皮干瘪,多皱,肚皮色略深且表皮光滑,多有褐斑者。   2.看蝈蝈的头项表面是否光滑油亮,色深色黑。凡头项光亮无茸,黑蓝脸、黑头、黑项或黑紫、黑绿头项者均为老虫。反之,凡头项不光滑油亮、色略浅而多茸毛者为嫩蝈蝈。   3.凡蝈蝈脸色深暗者多为老虫。如浅蓝变深蓝、淡紫变暗紫、浅绿变黑绿等均为变老现象。   4.从蝈蝈吃食看嫩老。凡食欲强、食量大者多为嫩者或中年蝈蝈;凡食欲不佳、食量极小、肚小而不进食者,多为老蝈蝈或病蝈蝈。   5.从蝈蝈须爪辨别老嫩。嫩虫多须长,六足爪锋全,爪尖肉垫贴地,在茸面布或纸上爬行时无爪尖爪钩挂布挂纸现象者为嫩虫。反之须短须断,六足爪锋爪钩 缺损(硬伤除外)不全,爪尖肉垫上翘上翻,在布或纸上爬行时爪尖有钩挂现象,在陡而光滑的平面、曲面爬行时则抓不住,常滑落滚下者则为老虫。   6.从蝈蝈的行动辨别老嫩。行动稳健,动作反应快,鸣叫时多为畅叫,起落膀快,易惊跳爱蹦者为嫩虫。反之行动迟缓,动作反应慢,呜叫时多为慢拍懒叫,起落膀慢,不易惊跳者多为老虫。   咋样,是不是有的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实用不着这么啰嗦,只用一招就能区别蝈蝈的老嫩:那就是观察蝈蝈眼睛的明亮程度。   新蜕的蝈蝈眼睛像磨砂玻璃,总是雾蒙蒙的感觉,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几天(见下图);  开膀初叫的蝈蝈眼睛雾气逐渐退去,磨砂玻璃逐渐转变为透明玻璃,里面还会慢慢形成一个小点,10天-1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逐渐退去雾气小点越来越明显   旺叫期的蝈蝈眼睛内部的小点会会逐渐扩大成圆片,最终会填满整个眼眶,从外面看就像一个罩着玻璃罩子的彩色小球,1个月-3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  老叫期的蝈蝈眼睛的透明质感会逐渐降低,感觉就像照在彩球外面的玻璃越来越薄,小彩球越变越大一样,而当眼睛外面的玻璃层再次出现磨砂的感觉时,证明这只蝈蝈快走到生命尽头了(见下图)。  重要提示,由于饲养蝈蝈手法各异,这里说的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介绍的方法,首先感谢原作者为我们分享出他的经验,但咱北方蝈蝈网秉承“玩蝈蝈越简单越好”的理念,还是有必要对上述文字进行下解释:   1、只适合未顶肚的蝈蝈,北方源产地买蝈蝈适用,南方基本不适用;   2、主要用来鉴别黑白虫,蝈蝈并不明显;   3、部分品种适用;   4、6冬天室外买蝈蝈不适用,室内买蝈蝈可作为参考。   5、这个方法也不错   理越辨越明,北京老铁说的任何方法都欢迎大家拍砖,希望咱们共同进步!
北方蝈蝈收藏的部分精品文章目录——蝈蝈喂养篇   老四  大棚里鸣出财富虫   老四  蝈蝈的养殖技术   大肚蝈蝈  浅谈蝈蝈的各种“叫”   二手编辑  “山青蝈蝈”的玩虫经验   二手编辑  “官园胖姐”谈蝈蝈喂养   二手编辑  虫友“老李”的养虫经验   二手编辑  也来谈谈红药的熬制   大肚蝈蝈  蝈蝈顶肚全攻略   北京老铁  超简单的蝈蝈引叫器   蝈蝈李  份虫虫卵的处理规律   二手编辑  听“中环花鸟”谈鸣虫点药之——蝈蝈点药   二手编辑  听“中环花鸟”谈鸣虫点药之——药针制作   二手编辑  听“中环花鸟”谈鸣虫点药之——红药制作   天津绿蝈蝈  自制蝈蝈摄影箱   鸣玩不灵  听“马尾松”聊份虫的几大要素   二手编辑  关于蝈蝈的交配与扎籽   北京老铁  四步简单蝈蝈摄影法   二手编辑  “老李1981”的点药经验   二手编辑  份蝈蝈的一些经验及饲料配比详解   二手编辑  听“痴匏轩”谈鸣虫的饲料   二手编辑  鸣虫行话俗名一览——作者:八音盒   大肚蝈蝈  饲养蝈蝈要注意“温度”   二手编辑  蝈蝈的开膀、初叫、旺叫与老叫   大肚蝈蝈  蝈蝈长寿有秘诀   大肚蝈蝈  蝈蝈的常见病症及应对措施   二手编辑  简易蝈蝈点药法——虫友“济南蝈蝈迷”   北京老铁  四问蝈蝈的“冷蜕”与“热蜕”   老天津卫  中国三大蝈蝈流派介绍   二手编辑  百日蝈蝈长寿记——原作者“逸侠字逍遥”   乐呵乐呵  且来说一说蝈蝈中的激素虫   乐呵乐呵  说一说新蜕蝈蝈为何不能上怀   二手编辑  听安师傅讲如何为蝈蝈和黑虫点药   加肥猫  润爪、喂食、洁须、运动加上日光浴   乐悠悠  自己份蝈蝈的朋友请看这里   游侠纳兰  蝈蝈饲养的几大禁忌   北京老铁  蝈蝈人工繁育入门帖   二手编辑  介绍一点野生蝈蝈的习性   二手编辑  有关蝈蝈饲养的50个经典问题   老天津卫  叫鼾,叫酣,叫憨还是叫顸?   二手编辑  如何训练出一条温顺的蝈蝈   布丁豆儿  蝈蝈主要吃什么?   北京老铁  谈谈“冷镦”与“拉膀”   大头贴  两种方法教你识别暗药蝈蝈
北方蝈蝈收藏的部分精品文章目录——蝈蝈品种篇   北京老铁  2011年夏北京地区蝈蝈野采全纪录   北京老铁  只一招,带你了解精品蝈蝈叫声   老天津卫  只一招,分辨黑、绿、青、白蝈蝈   老天津卫  只一招,分辨1、2、3号蝈蝈   北京老铁  三论究竟什么是“酣儿”(完结篇)   大王西瓜  关于蝈蝈叫酣的真正秘密   二手编辑  从“软口”“硬口”说起   北京老铁  再论究竟什么是“酣儿”   老天津卫  听“紫袍玉带”讲蝈蝈   大肚蝈蝈  白话白话蝈蝈的几种音儿   老天津卫  蝈蝈身体各部位标准名称图解   大肚蝈蝈  听ZHOUYU谈鸣虫的“三正”   二手编辑  常见鸣虫(螽斯总科)正名俗名对照表 (2009年   北京老铁  只一招,分辨新老蝈蝈   北京老铁  挑选蝈蝈翅膀不传人的秘密   二手编辑  蝈蝈鸣叫全揭秘(下篇)——好叫蝈蝈的挑选   二手编辑  蝈蝈鸣叫全揭秘(上篇)——蝈蝈鸣叫的四种   二手编辑  又是一年冬来到,揣个蝈蝈听听叫!   北京老铁  究竟什么是“酣儿”   二手编辑  简单说一说蝈蝈鸣叫中的快膀与慢膀   二手编辑  图解蝈蝈的音锉,刮器和镜面   二手编辑  走访北京十里河,教你怎样选蝈蝈   二手编辑  《蝈蝈挑选之我见》 作者:yuqi   二手编辑  普通叫、亮叫、药叫、酣叫,逐一比较   老天津卫  几种常见的蝈蝈膀型   老天津卫  蝈蝈的体型与翅膀标准   老天津卫  用“马鞍法”挑选好蝈蝈   老四  翠绿、老铁、草白、山青精品图例   老四  挑选叫酣教程——图文并茂版   老四  《中国鸣虫》孟昭连   老天津卫  来谈一谈功率与酣叫的问题   老天津卫  转一个虫友的选虫标准   两个圆点  详细说一说平谷蝈蝈   两个圆点  图解蝈蝈翅膀(第四季)完结篇   两个圆点  图解蝈蝈翅膀(第三季)   北京老铁  挑选本酣的窍门——秘传!   天津葫芦  挑选蝈蝈一招制胜法   老四  《中国蝈蝈谱》吴继传,中国第一本蝈蝈大全
只用一招,分辨新老蝈蝈   今天有空,再次为大家放毒,为咱北方蝈蝈网的朋友介绍下如何分辨新老蝈蝈。   正是讲解之前先转载一篇文章,这是网上少有的介绍如果分辨蝈蝈老嫩的文章:   《从6个方面分辨蝈蝈老嫩》   1.蝈蝈的老嫩首先看肚皮。蝈蝈肚下腹面肚皮是判定蝈蝈老嫩最准确、最主要的部位。   嫩蝈蝈肚下腹面肚皮呈淡色,淡粉、淡黄、淡绿、淡灰或白色,均为细嫩鼓圆,丰满无褶皱,肚上有细腻茸,茸带霜更佳。只有刚蜕出的嫩蝈蝈肚还没有吃鼓吃 丰满,细嫩肚皮可能略有褶皱,但喂食一两天后即可吃鼓吃圆。相反老蝈蝈在喂后肚皮腹面仍然吃不鼓,肚皮干瘪,多皱,肚皮色略深且表皮光滑,多有褐斑者。   2.看蝈蝈的头项表面是否光滑油亮,色深色黑。凡头项光亮无茸,黑蓝脸、黑头、黑项或黑紫、黑绿头项者均为老虫。反之,凡头项不光滑油亮、色略浅而多茸毛者为嫩蝈蝈。   3.凡蝈蝈脸色深暗者多为老虫。如浅蓝变深蓝、淡紫变暗紫、浅绿变黑绿等均为变老现象。   4.从蝈蝈吃食看嫩老。凡食欲强、食量大者多为嫩者或中年蝈蝈;凡食欲不佳、食量极小、肚小而不进食者,多为老蝈蝈或病蝈蝈。   5.从蝈蝈须爪辨别老嫩。嫩虫多须长,六足爪锋全,爪尖肉垫贴地,在茸面布或纸上爬行时无爪尖爪钩挂布挂纸现象者为嫩虫。反之须短须断,六足爪锋爪钩 缺损(硬伤除外)不全,爪尖肉垫上翘上翻,在布或纸上爬行时爪尖有钩挂现象,在陡而光滑的平面、曲面爬行时则抓不住,常滑落滚下者则为老虫。   6.从蝈蝈的行动辨别老嫩。行动稳健,动作反应快,鸣叫时多为畅叫,起落膀快,易惊跳爱蹦者为嫩虫。反之行动迟缓,动作反应慢,呜叫时多为慢拍懒叫,起落膀慢,不易惊跳者多为老虫。   咋样,是不是有的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实用不着这么啰嗦,只用一招就能区别蝈蝈的老嫩:那就是观察蝈蝈眼睛的明亮程度。   新蜕的蝈蝈眼睛像磨砂玻璃,总是雾蒙蒙的感觉,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几天(见下图);  开膀初叫的蝈蝈眼睛雾气逐渐退去,磨砂玻璃逐渐转变为透明玻璃,里面还会慢慢形成一个小点,10天-1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逐渐退去雾气小点越来越明显   旺叫期的蝈蝈眼睛内部的小点会会逐渐扩大成圆片,最终会填满整个眼眶,从外面看就像一个罩着玻璃罩子的彩色小球,1个月-3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  老叫期的蝈蝈眼睛的透明质感会逐渐降低,感觉就像照在彩球外面的玻璃越来越薄,小彩球越变越大一样,而当眼睛外面的玻璃层再次出现磨砂的感觉时,证明这只蝈蝈快走到生命尽头了(见下图)。  重要提示,由于饲养蝈蝈手法各异,这里说的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介绍的方法,首先感谢原作者为我们分享出他的经验,但咱北方蝈蝈网秉承“玩蝈蝈越简单越好”的理念,还是有必要对上述文字进行下解释:   1、只适合未顶肚的蝈蝈,北方源产地买蝈蝈适用,南方基本不适用;   2、主要用来鉴别黑白虫,蝈蝈并不明显;   3、部分品种适用;   4、6冬天室外买蝈蝈不适用,室内买蝈蝈可作为参考。   5、这个方法也不错   理越辨越明,北京老铁说的任何方法都欢迎大家拍砖,希望咱们共同进步!
只用一招,分辨新老蝈蝈   今天有空,再次为大家放毒,为咱北方蝈蝈网的朋友介绍下如何分辨新老蝈蝈。   正是讲解之前先转载一篇文章,这是网上少有的介绍如果分辨蝈蝈老嫩的文章:   《从6个方面分辨蝈蝈老嫩》   1.蝈蝈的老嫩首先看肚皮。蝈蝈肚下腹面肚皮是判定蝈蝈老嫩最准确、最主要的部位。   嫩蝈蝈肚下腹面肚皮呈淡色,淡粉、淡黄、淡绿、淡灰或白色,均为细嫩鼓圆,丰满无褶皱,肚上有细腻茸,茸带霜更佳。只有刚蜕出的嫩蝈蝈肚还没有吃鼓吃 丰满,细嫩肚皮可能略有褶皱,但喂食一两天后即可吃鼓吃圆。相反老蝈蝈在喂后肚皮腹面仍然吃不鼓,肚皮干瘪,多皱,肚皮色略深且表皮光滑,多有褐斑者。   2.看蝈蝈的头项表面是否光滑油亮,色深色黑。凡头项光亮无茸,黑蓝脸、黑头、黑项或黑紫、黑绿头项者均为老虫。反之,凡头项不光滑油亮、色略浅而多茸毛者为嫩蝈蝈。   3.凡蝈蝈脸色深暗者多为老虫。如浅蓝变深蓝、淡紫变暗紫、浅绿变黑绿等均为变老现象。   4.从蝈蝈吃食看嫩老。凡食欲强、食量大者多为嫩者或中年蝈蝈;凡食欲不佳、食量极小、肚小而不进食者,多为老蝈蝈或病蝈蝈。   5.从蝈蝈须爪辨别老嫩。嫩虫多须长,六足爪锋全,爪尖肉垫贴地,在茸面布或纸上爬行时无爪尖爪钩挂布挂纸现象者为嫩虫。反之须短须断,六足爪锋爪钩 缺损(硬伤除外)不全,爪尖肉垫上翘上翻,在布或纸上爬行时爪尖有钩挂现象,在陡而光滑的平面、曲面爬行时则抓不住,常滑落滚下者则为老虫。   6.从蝈蝈的行动辨别老嫩。行动稳健,动作反应快,鸣叫时多为畅叫,起落膀快,易惊跳爱蹦者为嫩虫。反之行动迟缓,动作反应慢,呜叫时多为慢拍懒叫,起落膀慢,不易惊跳者多为老虫。   咋样,是不是有的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实用不着这么啰嗦,只用一招就能区别蝈蝈的老嫩:那就是观察蝈蝈眼睛的明亮程度。   新蜕的蝈蝈眼睛像磨砂玻璃,总是雾蒙蒙的感觉,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几天(见下图);  开膀初叫的蝈蝈眼睛雾气逐渐退去,磨砂玻璃逐渐转变为透明玻璃,里面还会慢慢形成一个小点,10天-1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逐渐退去雾气小点越来越明显   旺叫期的蝈蝈眼睛内部的小点会会逐渐扩大成圆片,最终会填满整个眼眶,从外面看就像一个罩着玻璃罩子的彩色小球,1个月-3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  老叫期的蝈蝈眼睛的透明质感会逐渐降低,感觉就像照在彩球外面的玻璃越来越薄,小彩球越变越大一样,而当眼睛外面的玻璃层再次出现磨砂的感觉时,证明这只蝈蝈快走到生命尽头了(见下图)。  重要提示,由于饲养蝈蝈手法各异,这里说的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介绍的方法,首先感谢原作者为我们分享出他的经验,但咱北方蝈蝈网秉承“玩蝈蝈越简单越好”的理念,还是有必要对上述文字进行下解释:   1、只适合未顶肚的蝈蝈,北方源产地买蝈蝈适用,南方基本不适用;   2、主要用来鉴别黑白虫,蝈蝈并不明显;   3、部分品种适用;   4、6冬天室外买蝈蝈不适用,室内买蝈蝈可作为参考。   5、这个方法也不错   理越辨越明,北京老铁说的任何方法都欢迎大家拍砖,希望咱们共同进步!
只用一招,分辨新老蝈蝈   今天有空,再次为大家放毒,为咱北方蝈蝈网的朋友介绍下如何分辨新老蝈蝈。   正是讲解之前先转载一篇文章,这是网上少有的介绍如果分辨蝈蝈老嫩的文章:   《从6个方面分辨蝈蝈老嫩》   1.蝈蝈的老嫩首先看肚皮。蝈蝈肚下腹面肚皮是判定蝈蝈老嫩最准确、最主要的部位。   嫩蝈蝈肚下腹面肚皮呈淡色,淡粉、淡黄、淡绿、淡灰或白色,均为细嫩鼓圆,丰满无褶皱,肚上有细腻茸,茸带霜更佳。只有刚蜕出的嫩蝈蝈肚还没有吃鼓吃 丰满,细嫩肚皮可能略有褶皱,但喂食一两天后即可吃鼓吃圆。相反老蝈蝈在喂后肚皮腹面仍然吃不鼓,肚皮干瘪,多皱,肚皮色略深且表皮光滑,多有褐斑者。   2.看蝈蝈的头项表面是否光滑油亮,色深色黑。凡头项光亮无茸,黑蓝脸、黑头、黑项或黑紫、黑绿头项者均为老虫。反之,凡头项不光滑油亮、色略浅而多茸毛者为嫩蝈蝈。   3.凡蝈蝈脸色深暗者多为老虫。如浅蓝变深蓝、淡紫变暗紫、浅绿变黑绿等均为变老现象。   4.从蝈蝈吃食看嫩老。凡食欲强、食量大者多为嫩者或中年蝈蝈;凡食欲不佳、食量极小、肚小而不进食者,多为老蝈蝈或病蝈蝈。   5.从蝈蝈须爪辨别老嫩。嫩虫多须长,六足爪锋全,爪尖肉垫贴地,在茸面布或纸上爬行时无爪尖爪钩挂布挂纸现象者为嫩虫。反之须短须断,六足爪锋爪钩 缺损(硬伤除外)不全,爪尖肉垫上翘上翻,在布或纸上爬行时爪尖有钩挂现象,在陡而光滑的平面、曲面爬行时则抓不住,常滑落滚下者则为老虫。   6.从蝈蝈的行动辨别老嫩。行动稳健,动作反应快,鸣叫时多为畅叫,起落膀快,易惊跳爱蹦者为嫩虫。反之行动迟缓,动作反应慢,呜叫时多为慢拍懒叫,起落膀慢,不易惊跳者多为老虫。   咋样,是不是有的云里雾里的感觉,其实用不着这么啰嗦,只用一招就能区别蝈蝈的老嫩:那就是观察蝈蝈眼睛的明亮程度。   新蜕的蝈蝈眼睛像磨砂玻璃,总是雾蒙蒙的感觉,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几天(见下图);  开膀初叫的蝈蝈眼睛雾气逐渐退去,磨砂玻璃逐渐转变为透明玻璃,里面还会慢慢形成一个小点,10天-1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逐渐退去雾气小点越来越明显   旺叫期的蝈蝈眼睛内部的小点会会逐渐扩大成圆片,最终会填满整个眼眶,从外面看就像一个罩着玻璃罩子的彩色小球,1个月-3个月的蝈蝈一般这样(见下图);  老叫期的蝈蝈眼睛的透明质感会逐渐降低,感觉就像照在彩球外面的玻璃越来越薄,小彩球越变越大一样,而当眼睛外面的玻璃层再次出现磨砂的感觉时,证明这只蝈蝈快走到生命尽头了(见下图)。  重要提示,由于饲养蝈蝈手法各异,这里说的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介绍的方法,首先感谢原作者为我们分享出他的经验,但咱北方蝈蝈网秉承“玩蝈蝈越简单越好”的理念,还是有必要对上述文字进行下解释:   1、只适合未顶肚的蝈蝈,北方源产地买蝈蝈适用,南方基本不适用;   2、主要用来鉴别黑白虫,蝈蝈并不明显;   3、部分品种适用;   4、6冬天室外买蝈蝈不适用,室内买蝈蝈可作为参考。   5、这个方法也不错   理越辨越明,北京老铁说的任何方法都欢迎大家拍砖,希望咱们共同进步!
少上油也能盘出好葫芦   如何把好葫芦盘成一把漂亮葫芦,这是困扰许多收藏者的问题,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少上油也能盘出好葫芦的方法:  1、打皮首先新葫芦下架不宜过早,没成熟下架毛病多多。下架后打皮,这些无实际经验,不多谈,打皮用力要均匀是显然的。   2、晾晒打完皮的新葫芦要开始晒了,葫芦基本的定型开始了,记得千万要多翻动。不然颜色晒偏了就可惜了好葫芦料子,第1年的葫芦夏天不适宜暴晒,晒裂了就好玩了,而且这期间要注意清洁葫芦,新葫芦脏了以后很难处理。晒2~3年,看颜色差不多的话就可以开始盘了,如果这时候颜色匀称,呈蜡黄色,皮质细腻,无阴皮裂纹坏点,那么恭喜您,小心盘的话,基本这就是个好葫芦了。   3、上瓷开始盘首先要上瓷,也就是用布盘,把葫芦表皮盘的光滑密实,和瓷器一样。推荐先用纤维较粗的布再用较细的布,其实也和抛光一个道理。千万记得打到差不多就可以停手了,接下来的任务给手来完成,打瓷打过头把葫芦表皮的那层盘掉,里面的出不了瓷的,那就废了。   4、手盘瓷出了后用手开始盘,新盘的葫芦别上油,其实也和盘核一个道理。葫芦不像竹子那么密实均匀,可以很好地吸收油。盘时手要干净这个就不多说了,有些人说什么 1天不超过10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我看没这必要,一开始少盘会逐步加强就可以,主要防止盘花,这期间比较随意,如果比较频繁的盘的话1年多到2年就可以有1层浅浅的包浆。这时候如果盘的好的话基本葫芦就定型了。   5、保养出了包浆的葫芦可以偶尔上油盘了,这样可以防止葫芦老了后纤维水分流失变脆。个人推荐橄榄油,比较稀释的那种。上海各屈臣士都有卖,护肤的。这个油有挥发性,盘出的葫芦不会发粘。不过觉得还是要少上油。而且个人习惯用油上了一遍后用眼镜布擦净,小心点是不会花的。这样日积月累,一把好葫芦就出来了。   葫芦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虫,很多人放花椒,花椒放久了味道很难祛除,我个人喜欢在里面放一块小樟木。还有个小窍门,用咖啡豆磨的粉,煮完后晾干,餐巾纸包起放在里面,可以比较好地吸掉味道。   有部分兄弟的黑虫葫芦天天用茶水润,这样如果葫芦的质地不是很密实的话,会从里面反出颜色去,葫芦也就花掉了。
中国三大蝈蝈流派   中国人玩蝈蝈历史悠久,但由于饲养条件所限及文化差异,蝈蝈文化走向全国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由于我国南北差异过大,以及各阶层人士对于玩蝈蝈的理解不同,目前可以划分为三个流派,分别是北派、南派和新派,下面北方蝈蝈网带您一一了解:   北派——传统派:  此派聚居于北方地区,以京津两地玩家为首。此派玩家性情直率、为人豪爽,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喜欢用葫芦养蝈蝈,喜欢搏叫,喜欢说一些晦涩的蝈蝈行话,并乐此不疲。他们还特喜欢显摆,谁得了一只极品蝈蝈,谁淘到一把精品葫芦,不用你问他一准告诉你。此派中人视蝈蝈为生活中的必备之物,通过小小的蝈蝈解读生活的喜怒哀乐,钟情于蝈蝈而忘却了自己。如果你见到几个人围坐火锅旁边,一个个从羽绒服中掏出蝈蝈,还未喝酒已兴奋异常,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常活动于青鸟论坛,多以新手状态潜伏,基本不发言,一旦发言准能切中要害,说完就走,很少参与讨论。   南派——现代派:  此派聚居于江浙地区,以上海玩家为首。此派玩家为人谦和、做事认真,喜欢探讨蝈蝈问题,喜欢用玻璃筒子养蝈蝈,喜欢以蝈会友,喜欢外形漂亮的亮叫蝈蝈。由于地理限制,此派中人得到好蝈蝈并不容易,因此愿为一只好蝈蝈而不惜重金,有时深受激素虫之苦,因此对于奸商深恶痛绝。此派中人视蝈蝈为生活中的有益补充,生活因为有了蝈蝈而更加精彩。如果有几个朋友家中小聚,主人从展示架上取下自己心爱的几只蝈蝈供大家点评,在做宾客频频点头连说不错,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喜欢到北方蝈蝈网查阅资料,每次查阅完毕总会留下“欣赏”、“学习了”等客气话,肯定楼主的辛苦,同时为自己在蝈蝈圈留个脚印。   新派——技术派:  此派现居于全国各地,以大中型城市为主。此派玩家做事严谨,条理清晰,喜欢用保温箱养蝈蝈,更有甚者喜欢买卵自份蝈蝈,喜欢饲养蝈蝈的过程,喜欢研究饲养蝈蝈的最佳温度、湿度及饲料配比等问题。相比于蝈蝈能否出好叫,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小蝈蝈是否健康,哪怕培养的是一只母蝈蝈也不会对他的心情造成过多影响。此派中人视蝈蝈为生活的怡情良方,只要一见到蝈蝈,再大的生活压力也会烟消云散。如果有个人一下班就直奔保温箱欣赏自己的成果,并且会经常上网与朋友分享自己蝈蝈的成长历程,则基本可以判断为此派中人。此派中人常活动于百度贴吧,他们视贴吧为共同的博客,晒新买到的蝈蝈卵,晒手工做的的笼子,晒diy的保温箱,仿佛他们对蝈蝈周边产业的兴趣远大于蝈蝈本身。   三大派别,追求不同,玩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热爱生活的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