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也很帅 曾经我也很帅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8 发帖数: 2,338 关注贴吧数: 12
透水事故 - 透水预兆 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之前,一般都有某些征兆。这是从每次透水事故教训中得出的结论。因此在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地点的人员。 遇到以下前4种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挂红 因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所以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有暗红色水锈。 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缝而在煤壁、岩壁上聚成许多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因此在遇到挂汗时,要注意辩别真伪,其方法是观察煤岩的新鲜面是否也有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征兆。 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凉爽感,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但是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发生雾气 当巷道内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迅速形成雾气。 水叫 井下的高压积水,向煤岩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若是煤巷掘进,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的人员。 底板鼓起 发生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受承压含水层(或积水区)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属于透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底鼓,这种情况一般不突水。因而巷道发生底鼓时,一方面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确定发生底鼓的原因。如果证实是由水压造成的,应迅速采取处理措施。[1]透水事故 - 注意事项救援人员正在事故架设电缆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2]透水事故 - 自救措施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系老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安全脱险。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3] 透水事故 - 易发区域透水事故 第一个区域是占中国煤炭储量60%的华北煤田,北界主要以阴山、天山山脉,南界到了秦岭,西界到贺兰山、六盘山就是阿尔多斯盆地的西沿,然后东部就是渤海、黄海。 第二个区域就是位于华北煤田的南部,就是华东煤炭水害区。 第三个区域是西北的侏罗系煤田。 第四个区域是东北的煤矿水害区。 第五个区域就是川西,包括西藏和四川西部。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