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踩石 踩踩石
关注数: 1,629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1,775 关注贴吧数: 19
【原创】大沃城,谁打了你的耳光? 就像原来的保龙仓,大沃城原本大张旗鼓地来了,却并没有屹立多久,恍惚就在突然之间,轰轰烈烈地倒下了。上个周末,大沃城前停放的电动车、自行车们终于从兴华路退回到路沿砖上的时候,我才得以进去看了看。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大沃城就像“被洗劫了”。是,也不是不要钱,充其量也就是打个折扣,以前很多商家搞活动,力度有的比这个还大,也没见市民们如此“疯狂”。除了收银员,大沃城超市里果真就没有其他员工了?还是没有立足之地?很多日用品被损坏,很多食品、饮料被打开,不知是被拥挤的人群踩过,还是有人干脆把这里当成免费的餐馆了。而且,比起大沃城前段时间的门可罗雀,因为倒闭清仓一下子就变成门庭若市,说起来辛集市民多少有点不厚道,不知别人如何看,我个人却感觉如此场面,大沃城的管理者像被辛集老百姓迎头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我不太懂商业,更没打听这其中是否有何内幕,只是从我的角度,看到有人硬着头皮闯进这个市场,妄图从辛集市这个地方分一块蛋糕,却还是落了个鸡飞蛋打。没有特色化经营、定位不准、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所有这些不再有意义的客观理由,也只能是满足一下我暂时的个人臆想了。我至今还记得,在温州大厦建设初期,就因为管理方处理噪音扰民和采光权的问题不当,引发了一些争端,那时一下子感觉头顶着“神圣光环”的温州人,也不过而而,想起来,那些赔偿问题的处理欠妥,或许已为今天大沃城的没落埋下了伏笔吧。辛集人也许不一定就是热衷于落井下石的,但你只要留意过超市促销期那些早晨五六点就排成长龙的老太太老大爷们,还有肉柜前有人为了一块廉价的猪肉抢得耳红面赤的情景,你就会想,大沃城的清仓方式是这么可笑而且幼稚,甚至有安全隐患,简直不需要它的竞争对手对百姓的煽动与蛊惑了。 其实,我和那个地方还是有感情的,因为那里原来是老的辛集宾馆,院子很大,我奶奶家就在南边的胡同里,非常近,所以,那里应该有我部分的童年,比如我们小时候去里面打热水,比如我们在外面的冬青下抓蚯蚓,虽然这与大沃城的是非成败无关,但打心底我还是希望那里能有一座红火的商场的,同时我市大型商场的增多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辛集经济的发展。不过走到今天这步,大沃城可悲、可怜又可叹,辛集的大型超市们往往是外冷内热,互相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很多百姓也总是坐山观虎斗,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再坐收渔翁之利,而我,也只有静观其变,看今后大沃城走向何方了。
【搜索改变生活】用百度,搜索我们的未来 一. 2003年的夏天,我被非典困在了学校的宿舍楼里,每天,院子的大门限时开放,我们在巴掌大的房间里百无聊赖地看电视,在巴掌大的院子里踢球,生活堕落、身体慵懒。 那一年,也恰逢我们毕业。放弃实习的几个兄弟,做一份出色的毕业论文就成了最大的任务。由于去图书馆的机会很少,非典期间图书也不再外借,网络就成了我们收集资料的唯一来源。网络传播知识、传播文化,偶尔也会传播病毒,可是它就是不传播细菌。于是,每天用百度搜索论文所用的素材就成了唯一的正业。由于毕业论文要求英汉双语,所以那年我搜索下载来的金山快译2003帮了我、或者说我们这一批人很大的忙。 非典结束了,我也顺利毕业了,我开始找工作。人山人海的招聘会让我厌烦,也或者是自己不敢于直面竞争,我开始尝试着在网络上找工作,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专业的求职招聘网站,找工作更多还是借助搜索引擎,搜索出一些感兴趣的公司,看它们的门户上是否有什么招聘的信息,然后发EMAIL给他们。 后来,还真就有人给我打来了电话,是熊猫手机的人事经理。去面试了才知道,我们竟然是老乡,他也是在看到我求职邮件中附带的简历才知道的。于是我就得到了那份工作,一份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电脑的工作。工作很悠闲,娴熟地掌握了工作后,我开始频繁上网,聊天、泡论坛等等,只是为了打发时间,直到下班。日子就这样,像淡蓝天际的浮云般,悄无声息,缓缓推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