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メ笑 沧海メ笑
关注数: 5 粉丝数: 53 发帖数: 980 关注贴吧数: 2
北京与辽宁观后感 今天的比赛,算不上十分精彩,节日过后,似乎队员还未完全进入状态,这一点在北京队表现得尤为突出。 北京队二传是今天输球的原因之一,关键时刻,二传分配球的不合理,使得一攻或反击失效,如果北京队在未来几年想走得更前,二传会是一个关键因素。 北京队输球的原因之二,自由人。具体反映在基本功不够好,经常一传不到位,补位移动的速度太慢,和对面的自由人相比,差距不小。 北京队输球的第三原因,是曾春蕾。关键时刻的关键球,她还是比不了当年队中的核心郎平,也比不了对方的楚金玲,尽管楚今天的表现不够完美,但关键时刻,还是发挥了她核心的作用。 薛明现在的球并不十分流畅,不知是自身的问题还是二传的问题,但拦网还是有功底,两者相比,拦网要好于进攻。 联赛开始阶段,作为黑马,曾春蕾非常突出。然而当她成为众矢之的被对手重点拦防的时候,她的进攻就不再如此得心应手了。刘晓彤在曾受到制约的时候,并不能像曾那样给对手强大威胁,而是时好时坏,不太稳定。尽管今天的得分颇高。 看今天的比赛,还有一点闹心的是,两位解说话太多了,暂停时,教练现场布置战术其实也是一个看点,但今天这个时段都被他俩啰嗦的话语掩盖掉了,特别是吕博士,跟前几年相比,还是老调子,真的看不出,他这个博士比其他退役老队员高明在哪里,甚至还不如。 球看到这里,开始有些担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有绝对实力的苗子出现,这样的水准,上了国际赛场,面对水平更高的发拦扣,我们如何能占得先机?这或许是教练班子要好好思量的问题了!
津沪女排之观感! 首先要声明的是:笔者不是上海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江苏人,所以绝对与沪粉扯不上关系。所说的观点纯粹是就事论事。今天的津沪之战,其实真的很精彩。队员的表现暂且不论,感觉这是两种排球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对未来中国女排有相当重要的启迪。其实论实力,上海应该没有绝对之处。天津女排在大赛经验和技术方面,本应在上海之上,然而,天津却输了。原因何在?个人觉得是两队的战术运用所致。在用人方面,上海队张利明的确有高明之处,首先,陈依娜在四号位的威力有目共睹,天津对她的进攻有点无可奈何。相比之下,天津的主攻缺少陈依娜的霸气,虽然也有不错的进攻,但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构不成一种进攻体系。这个问题同样也是08奥运时中国女排的问题。接应方面:李珊其实已经发挥得相当不错了,上海队对付她这一点,其实做得并不太好,赛前我曾经提醒,上海队队要注意天津的二号位进攻,这个位置是天津队相当倚重的得分点,而在第一局,上海队多次在这个位置漏防,被对手突击成功。尽管这样,上海队还是占据了上风,原因是张磊的发挥完全掩盖了李珊的光芒。同样是接应,张磊的进攻方式和跑动范围,要远超李珊,天津队对她也是无计可施。张利明的确是对队员骂了粗口,但那是一种口头语,是无意识之举,这样的口头语在吴语系中相当普遍,所以各位不必小题大做。而且未必是坏事,因为每一次骂,都能让队员立刻清醒,或许这也算是张利明的一种特色吧。战术指挥上,两位教练也表现出不同风格。第三局,上海队一段时间进攻受阻,陈依娜的进攻也被拦死。张黎明要求暂停,他指出陈依娜的进攻速度慢了,他责问那个替代马蕴雯出战的队员,有没有跑动到位,他提醒二传小卞注意二传技术。这三点正是上海队当时受阻的原因所在,张利明说得明明白白,队员们听得清清楚楚,上场后立刻改观,最后反败为胜。相同的时间,王宝泉也在布置战术,但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要挺住,要靠韧劲,要耐心,要放松、、、、、、呵呵,不象是教练在现场指挥,倒象党委书记在做思想工作。问题是:天津队员明白该怎么打了吗?个人觉得,张利明给整个排球界上了很好的一课。无论是陈依娜还是张磊,其实还都是年轻队员,相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技术无疑还略有不足,但却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相比之下,一些技术精湛的老将却表现得平庸,没有丝毫特点可言。是否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原来选择队员的标准是否正确?经过这场比赛,天津队一定会仔细观看上海队的比赛录像,也就是说,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遏制上海队陈、张两个主要进攻点。所以,下次交手,上海队一定要求变。上海队还有潜力可挖,何晴这点今天没有打开,快攻这点,上海队还没有充分施展,他那个1.90的快攻队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强力快攻手,看她打出的球,力量很足,一旦打上了,对手很难防起,应该在这些细节上再下点功夫。通过这场比赛,我的想法有了些改变。首先,以陈依娜今天的表现,应该可以在国家队有一席之地。以前我曾觉得她矮,没有前途,现在看来,她的进步很快,是相当有特点的队员,相信到了国家队,会有更大的空间。其次是张磊,如果说要找周苏红的接班人,那无疑张磊是最合适的,张磊最可贵之处是她在场上的进攻非常即兴,并不拘泥,具有这种特质的队员一般都是天才,当年老女排,张蓉芳就是这种特质。很久没见到这样的队员了,应该好好培养才是。解说员认为:上海队过多地依赖于陈、张两点。我倒觉得这是上海队的又一特色,上海队采取的是明星战术,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核心队员来进行,关键的问题是:被确定为核心的队员是否能真正担当重任。显然,张、陈二位是合格的。相反天津是以整体为核心展开战术的,表面上看,多点进攻丰富多彩,实际上却构不成进攻体系,容易乱了自己的进攻节奏,关键时候,队员们彼此不清楚,到底该谁来完成“一锤定音”的任务。这种打法也是中国女排所采用的,曾美其名曰“整体作战”,其实是因为缺乏明星球员而被迫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方法,实在不值得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在排坛蔓延。要知道,当年我们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也是采用的明星战术。
中古战后的几点意见: 中古比赛,对双方来说,打出了近几年少有的高水平。中国女排输了,输得有些悲壮、有些惋惜。究其原因,大家众说纷纭,笔者就此发表一些个人意见:论进攻能力,我们并不输给对手,尤其是王一梅的表现,让人看到了中国女排未来的希望,真正的“郎平二世”终于出现了,她的发挥把中国队的进攻能力提高了一大截,只是技术方面还得进一步提到。相比之下,王一梅的对角杨昊和李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对付世界顶级球队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关键时候下不了球,在世界女排越来越高大化的今天,作为主攻手,要么你身材高大,要么有出色的弹跳,王一梅技术虽不如杨昊李娟,但1.90的身高,即使弹跳一般,进攻威力也远好于她们,在这一点上,中国队做得不够,我们把精力过多地关注在1.90以下的主攻身上,对1.90以上的选手关注不够,在用人方面也有商洽之处,如果昨天的比赛用张越红和王一梅配对,估计会是另一种结果。接下去的比赛,我们还有几场硬仗要打,难度都不会小于中古之战,在现有的条件下,王一梅要勇挑重担,除了前排四号位的进攻,后排也应增加进攻次数,而且,随着她的出色发挥,各强队一定会再次把她列入重点防守对象,所以王一梅要多练习一些进攻手段,其中,跑动进攻是王一梅可以做得到的,要赶快练熟,一旦被对手冻结,这一招便可撕开对方的拦网。在对角发挥不出的时候,王一梅要学习当年的郎平,负担全队三分之一以上的进攻量,要有打艰苦仗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郎平二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