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メ笑
沧海メ笑
关注数: 5
粉丝数: 53
发帖数: 980
关注贴吧数: 2
请教 已经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了,还需要可读研证明吗?现在是国内在读研究生,可读研证明一定要到本科学校去开吗?准备申请庞培了,时间有点紧了,有知道的朋友能帮忙解答一下吗?谢谢了。
请教吧里读英西翻译专业的同学 读英西翻译有优势吗?有人说中国人读这个有点吃亏,因为两种语言都不是母语,英语比不了欧美人,西语又比不过本国人,是这样吗?而且国内对英西翻译的需求不如汉西翻译,是这样吗?麻烦各位大神解答一下
请教各位大神,索尼这个是解决拖影问题的技术吗?是否类似于动态画面补偿技术?
【留学疑问】请问今年马德里地区的官硕学费上涨多少了? 今天听一位原本想去西班牙留学的同学说,马德里地区的官硕学费已经上涨到一万多欧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马德里上涨这么多的话,那巴塞罗那地区会不会也跟着上涨?有谁了解的麻烦解答一下,要是学费上涨这么多的话,要考虑国内考研了。
【留学疑问】请教 西语本科在读,2017年毕业,想申请西班牙官硕翻译专业。关注了两所大学,一是阿尔卡拉大学的中西翻译或英西翻译专业,了解到中西翻译是中国老师飞过去上课的,而且还有几门课是网络授课,有人说太水。另一所是萨拉曼卡大学的跨文化英西翻译,今年的语言水平要求居然到了C2,看来是没法申请了。听说格拉纳达大学的翻译专业很不错,但具体资料很少。吧中有谁知道吗?或者推荐一下,还有哪些大学这个专业也不错。谢谢大家了!
北京与辽宁观后感 今天的比赛,算不上十分精彩,节日过后,似乎队员还未完全进入状态,这一点在北京队表现得尤为突出。 北京队二传是今天输球的原因之一,关键时刻,二传分配球的不合理,使得一攻或反击失效,如果北京队在未来几年想走得更前,二传会是一个关键因素。 北京队输球的原因之二,自由人。具体反映在基本功不够好,经常一传不到位,补位移动的速度太慢,和对面的自由人相比,差距不小。 北京队输球的第三原因,是曾春蕾。关键时刻的关键球,她还是比不了当年队中的核心郎平,也比不了对方的楚金玲,尽管楚今天的表现不够完美,但关键时刻,还是发挥了她核心的作用。 薛明现在的球并不十分流畅,不知是自身的问题还是二传的问题,但拦网还是有功底,两者相比,拦网要好于进攻。 联赛开始阶段,作为黑马,曾春蕾非常突出。然而当她成为众矢之的被对手重点拦防的时候,她的进攻就不再如此得心应手了。刘晓彤在曾受到制约的时候,并不能像曾那样给对手强大威胁,而是时好时坏,不太稳定。尽管今天的得分颇高。 看今天的比赛,还有一点闹心的是,两位解说话太多了,暂停时,教练现场布置战术其实也是一个看点,但今天这个时段都被他俩啰嗦的话语掩盖掉了,特别是吕博士,跟前几年相比,还是老调子,真的看不出,他这个博士比其他退役老队员高明在哪里,甚至还不如。 球看到这里,开始有些担忧。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看到有绝对实力的苗子出现,这样的水准,上了国际赛场,面对水平更高的发拦扣,我们如何能占得先机?这或许是教练班子要好好思量的问题了!
给点时间,给点信任 对蔡斌的这次组队,大家众说纷纭。球迷这样的反应,其实无可厚非! 换个角度看,蔡斌的风格与国内现在绝大部分教练的风格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大家不要以现有战术的眼光去看待蔡斌的这次选秀。 个人觉得:蔡斌对主攻、接应、快攻有自己的一套诠释,更不会去一味模仿俄罗斯。或许,蔡斌假以时日,会创立出一套完全不同于其他队、且有自己特点的崭新技战术。 既然这次选他做主教练了,我们何不多点信任给他,当然我们可以担忧,或许彼此有了这段经历,对我们球迷而言,或许会是一次认识上的提高,呵呵,大家拭目以待吧!
我看蔡斌出山(1) 关于国青队的战术,有相当部分是在做试验,并不是蔡斌原有的风格,蔡斌真正的风格与张立明是有几分相似的,所不同的是两人对主攻手的选择有所不同,对接应战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蔡斌所倡导的战术比张立明更激进些,也更接近世界流行趋势
视频: 1990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对秘鲁女排不完全版 第二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Y1MDUzNDQ%3D.html&urlrefer=f664921e9e62533998bb5dee99a6291e 无意中看到这个视频,推荐给大家看看,看看什么叫行云流水,什么叫脚下移动步伐,看看当时中国运动员的基本功,也看看郎平和李国君的世界级主攻水平,那时的郎平已经退役了,临时被请回来的。再看看当时中国队的拦网水平,呵呵!
吧主在吗,有事求助! 我几次申请加入中国女排吧会员,但最后点击申请加入后,那张表格都没有反应,请问应该怎么申请才对?
津沪女排之观感! 首先要声明的是:笔者不是上海人,是个地地道道的江苏人,所以绝对与沪粉扯不上关系。所说的观点纯粹是就事论事。今天的津沪之战,其实真的很精彩。队员的表现暂且不论,感觉这是两种排球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对未来中国女排有相当重要的启迪。其实论实力,上海应该没有绝对之处。天津女排在大赛经验和技术方面,本应在上海之上,然而,天津却输了。原因何在?个人觉得是两队的战术运用所致。在用人方面,上海队张利明的确有高明之处,首先,陈依娜在四号位的威力有目共睹,天津对她的进攻有点无可奈何。相比之下,天津的主攻缺少陈依娜的霸气,虽然也有不错的进攻,但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构不成一种进攻体系。这个问题同样也是08奥运时中国女排的问题。接应方面:李珊其实已经发挥得相当不错了,上海队对付她这一点,其实做得并不太好,赛前我曾经提醒,上海队队要注意天津的二号位进攻,这个位置是天津队相当倚重的得分点,而在第一局,上海队多次在这个位置漏防,被对手突击成功。尽管这样,上海队还是占据了上风,原因是张磊的发挥完全掩盖了李珊的光芒。同样是接应,张磊的进攻方式和跑动范围,要远超李珊,天津队对她也是无计可施。张利明的确是对队员骂了粗口,但那是一种口头语,是无意识之举,这样的口头语在吴语系中相当普遍,所以各位不必小题大做。而且未必是坏事,因为每一次骂,都能让队员立刻清醒,或许这也算是张利明的一种特色吧。战术指挥上,两位教练也表现出不同风格。第三局,上海队一段时间进攻受阻,陈依娜的进攻也被拦死。张黎明要求暂停,他指出陈依娜的进攻速度慢了,他责问那个替代马蕴雯出战的队员,有没有跑动到位,他提醒二传小卞注意二传技术。这三点正是上海队当时受阻的原因所在,张利明说得明明白白,队员们听得清清楚楚,上场后立刻改观,最后反败为胜。相同的时间,王宝泉也在布置战术,但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要挺住,要靠韧劲,要耐心,要放松、、、、、、呵呵,不象是教练在现场指挥,倒象党委书记在做思想工作。问题是:天津队员明白该怎么打了吗?个人觉得,张利明给整个排球界上了很好的一课。无论是陈依娜还是张磊,其实还都是年轻队员,相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将们,技术无疑还略有不足,但却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相比之下,一些技术精湛的老将却表现得平庸,没有丝毫特点可言。是否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原来选择队员的标准是否正确?经过这场比赛,天津队一定会仔细观看上海队的比赛录像,也就是说,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遏制上海队陈、张两个主要进攻点。所以,下次交手,上海队一定要求变。上海队还有潜力可挖,何晴这点今天没有打开,快攻这点,上海队还没有充分施展,他那个1.90的快攻队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强力快攻手,看她打出的球,力量很足,一旦打上了,对手很难防起,应该在这些细节上再下点功夫。通过这场比赛,我的想法有了些改变。首先,以陈依娜今天的表现,应该可以在国家队有一席之地。以前我曾觉得她矮,没有前途,现在看来,她的进步很快,是相当有特点的队员,相信到了国家队,会有更大的空间。其次是张磊,如果说要找周苏红的接班人,那无疑张磊是最合适的,张磊最可贵之处是她在场上的进攻非常即兴,并不拘泥,具有这种特质的队员一般都是天才,当年老女排,张蓉芳就是这种特质。很久没见到这样的队员了,应该好好培养才是。解说员认为:上海队过多地依赖于陈、张两点。我倒觉得这是上海队的又一特色,上海队采取的是明星战术,所有的战术都是围绕核心队员来进行,关键的问题是:被确定为核心的队员是否能真正担当重任。显然,张、陈二位是合格的。相反天津是以整体为核心展开战术的,表面上看,多点进攻丰富多彩,实际上却构不成进攻体系,容易乱了自己的进攻节奏,关键时候,队员们彼此不清楚,到底该谁来完成“一锤定音”的任务。这种打法也是中国女排所采用的,曾美其名曰“整体作战”,其实是因为缺乏明星球员而被迫采用的方法。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方法,实在不值得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在排坛蔓延。要知道,当年我们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也是采用的明星战术。
高点背飞君:请进来,想与你探讨一下! 曾经与你探讨过女排主教练的问题,今天想继续探讨。我觉得:现在应该是蔡斌出山的最佳机会了,如果这次老陈夺冠了,“小诸葛”是断然不能出山挂帅的。以他的脾气,他若接手,就一定会对女排有大的动作。这样万一引起女排成绩波动,他便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扰,这样就会影响他的奥运计划。他是个聪明之人,他会权衡再三的。老陈这次并不顺利,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对下一任教练来说反而是一个最佳机会,他可以顺势将女排的轨迹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对一个有想法的教练而言,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了。8年前,老陈的位置或许本该是蔡斌的,考录到他还年轻,缺乏国际大赛的经验,所以让老陈做国家队主教练,而让蔡斌做青年队的教练,排管可谓用心良苦哦!既然摆明了就是要蔡斌做老陈的接班人,那这次老陈若退下来,蔡斌的机会就大多了。如果这样的话,那王一梅、薛明这样的好苗子就有希望了,因为在用人上,蔡斌要比老陈出色得多。如果蔡斌挂帅,那女排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是希望蔡斌能够在教练这个位置,超越郎平和袁伟民,他有这个能力。你觉得呢?
关于女排的“心态” 赛前,冯坤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女排最大的对手是自己。是这样吗?那时的心态就已经有问题了,大奖赛日本站,对手已经显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难道我们视而不见?但愿她当时的话语是为自己的球队打气。比赛开始后,从队员们脸上可以看出,大家太想要这块金牌了,一个个表现得异常亢奋,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求胜欲望,实则一旦受挫,很容易消沉和失落。这就是教练缺乏经验的表现,一个人往往最能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候并不在亢奋时候,而是在平静的状态下,这就是所谓的“无欲则刚”。这一点,不光是体育比赛,其他行业也一样。有时,我们看一些主持人大赛,最后脱颖而出的都不是那些刻意表现欲望的主,而是淡定从容,有张有驰的选手。所以郎平教她的队员学会冷静,所以她的队员技术就不容易走形,而我们在出现过于亢奋的情况下,因为急于表现,使得欲速则不达,而教练却不懂这些,只是纳闷队员为何不稳定。并且输了一次后,不是从战术角度入手找原因,而是反复做队员的思想工作,目的无非是让姑娘们振作,结果姑娘们再次亢奋,再次失败,一次又一次,女排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了。
中古战后的几点意见: 中古比赛,对双方来说,打出了近几年少有的高水平。中国女排输了,输得有些悲壮、有些惋惜。究其原因,大家众说纷纭,笔者就此发表一些个人意见:论进攻能力,我们并不输给对手,尤其是王一梅的表现,让人看到了中国女排未来的希望,真正的“郎平二世”终于出现了,她的发挥把中国队的进攻能力提高了一大截,只是技术方面还得进一步提到。相比之下,王一梅的对角杨昊和李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对付世界顶级球队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关键时候下不了球,在世界女排越来越高大化的今天,作为主攻手,要么你身材高大,要么有出色的弹跳,王一梅技术虽不如杨昊李娟,但1.90的身高,即使弹跳一般,进攻威力也远好于她们,在这一点上,中国队做得不够,我们把精力过多地关注在1.90以下的主攻身上,对1.90以上的选手关注不够,在用人方面也有商洽之处,如果昨天的比赛用张越红和王一梅配对,估计会是另一种结果。接下去的比赛,我们还有几场硬仗要打,难度都不会小于中古之战,在现有的条件下,王一梅要勇挑重担,除了前排四号位的进攻,后排也应增加进攻次数,而且,随着她的出色发挥,各强队一定会再次把她列入重点防守对象,所以王一梅要多练习一些进攻手段,其中,跑动进攻是王一梅可以做得到的,要赶快练熟,一旦被对手冻结,这一招便可撕开对方的拦网。在对角发挥不出的时候,王一梅要学习当年的郎平,负担全队三分之一以上的进攻量,要有打艰苦仗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真正的“郎平二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