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八寿
一零八寿
糊涂人生,难得明白。
关注数: 153
粉丝数: 144
发帖数: 3,973
关注贴吧数: 19
同个化工原料,各家产品指数都有差异,差异的细微比茶更微妙,照样也要精准的找到不同需求的客户;法国葡萄酒,生产者自己建立严格的质量体系和产品分类。紫砂壶和茶说得最多的就是强调消费者自己的审美观和口感,美其名曰个性和千人千口,把等级的区分推给消费者。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那么茶的制作流通行业算几流? 图片来自百度
紫鹃 这就是传说中的紫鹃吗?
原来喝茶可以喝出这么多名堂! 大家以前评价一款茶,无非是价格,口感,现在非要说出山头,树龄,采摘时间,制作工艺……才好意思发茶评,一般茶油真有这么神吗?给我推荐一个这样的大神,我要拜师,学成后去各大茶城装大师去 普洱煮茶器镇楼
老茶为什么没有传说中的耐泡? 老中茶,说是90年代的,仓储很不错,前几泡入口也很醇厚,汤色非常靓,可是泡了5泡后感觉就弱了,杯中汤水是第三泡和第六泡的。
传说中的曼松 大神们,这个是传说中的曼松吗?
最近吧里大神频出,各种介于牛A牛C之间的神茶,反正诱惑不到我。冬天,管他广告如何火热,依然喝自己喜欢的生茶!
春茶,秋茶? 大神们,这个是春茶还是秋茶啊?
要喝深喉哥的曼松了,深喉有木有,二十克3万有木有!看来这个月余下的时间是睡不好了。
最近说到透亮,这个我感觉不错,在这种背景下汤色都能出彩!
天气冷,喝点热的。 如题,上图。
茶香悠悠,热腾腾的茶水送至唇边,轻啜一口,齿颊留香,回味悠久,良久还没回过神来。评茶嘛,千万不能直接说喝茶后的直白感受,而应该从茶的制作、韵味和意境下手,一针见血,褒贬不一。若是能立马说出水源于某山某泉,茶生长于某个山头(山场)或是阳坡阴坡、制作于某年某月、出自某个制茶师之手……那就赶紧顶礼膜拜吧,这可是茶圣转世啊!(这段是转载) 还好汉语博大精深,词汇丰富。要是让一外国人评,除了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该用什么来形容这样的茶呢! 原来,茶,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判断你文采和想象力的……
深喉、二十克3W 大家质疑ccav的时候,顺便把胖哥嘲弄一下,等你喝过,并把3W当口袋零钱的时候再来看这个事。有没有曼松我不知道,真正的曼松什么味我也不知道,更不知道曼松的产量和价格。 说到适口为珍的时候那么大师口吻,说到量力而为就愤愤不平;有文凭没文化不要紧,但是一说到钱,除了借钱的时候,都怕自己比别人穷。我并不是说茶越贵越好,可是物以稀为贵这个是不变的,而且不同平台会有不同价格。要是让国民老公王公子知道这个东西,那也还不是:“买,买,买!”
马上红裤衩了! 为了迎接马上到来的红裤衩,开喝! 竹坑黄观音VS刮风寨古树秋
大厂小厂之争 普吧大小厂之争,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国人对速成和捷径的崇尚而去忽略本质的东西。不学礼,无以立,当然学礼就像学知识,是在大学学习还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呢?本无定论。 同时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一种心态体现,干涉别人成了:这都是为了你好?每个人都不傻,都会形成自己的认知标准。当大家说学校教出的学生都一样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 来贴吧就安心喝茶,老曼蛾镇楼。
老班章曼蛾 晒晒今天的收获!
水货去哪了? 秋天到了,茶商来袭,水货们都去哪了?
晒树是为了证明什么? 很多晒树的茶农和茶商,看了他们晒出的茶树长势,基本都是一些蛮可怜的普洱茶树(估计晒出来的树已经还算当地长得好的了)。能吃的东西在中国都遭罪。茶叶过度采摘,生态也不再原始,茶质会好吗?
网络通知,为了大家不再为升级困惑,以后最高级别定为9级(9本身就是数字的老大),不到9级的请升级,超过9的请自行下调。9级后喝茶的安心喝茶,卖茶的专心卖茶,吵架的回家去吵。
水是女人,茶这爷们也太强悍! 可能没有遇到过好茶,感觉都没有传说中耐泡。经常听吧友说茶好,自然就延伸到耐泡,这一耐泡就是20,30泡还茶味浓郁,香气高扬(或者我说得更夸张了,反正就是这意思了),茶底都不想倒了恨不得明天接着泡。 茶油们,把你们最耐泡的茶,在茶汤质量较前7泡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泡的次数交流下。 拒绝茶商,水中君子荷花镇楼。
感觉马上有大批陈茶要面市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看了下最近贴吧的帖子,风头转向陈年老茶了啊!
模具壶和手工壶 除开泥料,如果一个手工壶,一眼扫过去,就比模具壶的形差,大家觉得它的手工价值何在? 追求全手,应该是在艺人觉得模具壶不能完全承载自己的能力后再去追求更高的层次。而不应该强调我的工钱是多少,做一个全手需要多少工,所以这个壶应该是多少。 工手的暴虎冯河,壶友的缘木求鱼,真的能促进紫砂壶繁荣吗?
蹭茶也是一种乐趣,不过高手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贪便宜者给自己挖坑而已。就大众茶,口粮茶来说,蹭之前为什么不去问问人家所谓市场价多少,我的便宜多少的某茶,市场是否有类似的大厂茶买?有,我弄个小样回来对比口感价格;没有,你都没有市场还谈什么狗屁性价比。
逛紫砂吧有感 勒布朗.詹姆斯回归骑士,是对归属感的一种很好诠释。 紫砂吧给我的归属感是什么? 每天帖子多是小白询问泥料、询问价格,各种家藏壶,各种全手流程直播,各种一知半解的分辨知识......总而言之就是卖家和买家的对立——博弈。 要是帖子以后主题更多是关于壶的养护,器对茶的影响,商家对自己壶在泥、形、工、款的自我评价,化工对紫砂的影响,经典壶的讲解...... 就能够各自找到各自的爱好——归属。 现在百度要对贴吧商业化,吧友如何找到归属感,如果道德给不了我们答案,或许有成本的商业化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法。
为什么最近朱泥,小煤窑的壶越来越多了? 小白越来越糊涂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