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冬夜夜 静静的冬夜夜
关注数: 12 粉丝数: 51 发帖数: 3,091 关注贴吧数: 10
怎么看普洱茶汤 (转lsh0509) 生茶汤色的介绍   普洱茶生茶常见汤色有:   绿艳: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春茶常见汤色。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茶汤,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绿黄:绿少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常伴有“青草气”或“水闷味”。   浅黄:汤色黄而浅,又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   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或“生涩气”。藏期在3-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   深黄:汤色暗黄,深而无光。新茶有此汤色多为几天的茶青合并加工或揉捻叶长时间得不到干燥所致。老生茶亦有此汤色,但老茶黄汤者,亮度一定很好。   红汤:老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   熟茶汤色的介绍   普洱茶熟茶常见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程度较轻的表现。观察叶底,多呈暗红透青绿,滋味往往较苦涩。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 ,滋味较“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   褐色:茶汤黑中秀紫,红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暗褐而硬,滋味较醇和。   黑褐:茶汤呈暗黑色,有鲜活感。观察叶底,色多呈黑褐质硬,滋味较醇和。   黄白:茶汤微黄,几乎接近无色。观察叶底,色黑而硬脆似“碳条”,滋味平淡,是发酵过度,已经“烧 心”的普洱茶
转载——新学茶朋友的知识贴 一。熟茶纯料拼配 1熟茶,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刺激性物质少了,对人体的有益菌种多了,但是少了变化,1973年昆明茶厂与勐海茶厂共同研制渥堆技术,生产熟茶。熟茶特点是茶品退去苦涩,有陈香味,茶汤滑润,口感易接受。就保健作用来说熟茶温和,养胃减肥的效果都不错。 2生茶,生茶是鲜叶采摘后经过杀青揉捻摊晒后做成晒青毛茶(散茶),后经过蒸后用磨具固定做出砖饼沱的样子,以便与运输及保存,生茶性寒有苦涩香气好,主要是碱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提神,防癌的效果不错,生茶的层次感比较好,在陈化的过程中有变化,层次感我原来有贴大致的说了下,陈化中的变化就是一段时间的香气口感都不一样,天阴天晴也不一样,这个就是喜欢生茶的原因,但是到了后期也就是急十年后生茶熟化了,口感转变的和熟茶一样,只是香气上有区别了。 3大树纯料,就是单一地方的大树茶茶叶做成的普洱茶就叫大树纯料,纯料的特点是变化稳定,茶叶内质含量配比合适,所以味道不错,但是制作技术要求没有拼配高,每个地方的纯料的味道不一样,有涩底苦底甜茶系,香气也不同,一般大树纯料是不会做为熟茶销售的,一般都是做生茶,如果是大树纯料发酵熟茶的话绝对是种浪费,应为爱茶的都知道,熟茶主要的是看发酵技术,而不是看选料,生茶的话才会去着重选料,所以世面上卖的老班章的熟茶99%是绝对不是班章料。 4拼配,拼配是个技术活,拼配是为了使茶叶口感好层次好,香气更高,但是很多商家拼配是为了成本更底利润更高,所以就导致了追名山的现象,为什么7542会卖的贵,就是因为从75年开始就开始验证这个配方,到现在这个茶都是经典的配方茶,拼配不是没好茶。其实大家可以找找资料,在早期的时候几乎都是台地拼配,除非是定制的,可以找找老茶的叶底看看,是大树多,还是台地多。 说那么多的意思就是把我对以上东西的个人理解给大家看看,我说的只是一点自己了解的东西,觉得对的朋友看看,觉得不对的朋友就当个笑话看看, PS: 茶无最好适口为佳,多喝多看少下手~![哈哈]
易武茶,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指易武乡的茶。易武乡下面还有很多村委,现在大家都是喜欢以村委来区分了,比如麻黑、落水洞等等。中国名茶很多,有该娅普洱茶,西湖龙井茶,信阳毛尖,大红袍等等。   经常看到有茶品打上“易武正山”几个字,但一直不是很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从网上查了查,也是众说纷纷,有的说“正山”本来就是指易武茶山,有的开玩笑说有“正山”就有“不正的山”、“歪山”……,这正山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是否易武产的茶都可以说“易武正山”茶??正山是单指一座茶山?还是特指若干茶质特别好的易武茶山?或者是指易武所有的茶山都是正山?   “正山茶”一词,原出自“古六大茶山”中勐腊县象明乡倚邦山内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正山贡茶”,简称“曼松正贡”。明代“方物”中的“茶贡”和清初的“贡茶”,只限倚邦山尤其是曼松山一至三号茶园的早春茶。雍正六年,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和倚邦其它部分片区之茶又被列入“贡茶”。乾隆三十年,易武(曼撒)山帕札河范围的茶也被列入“贡茶”。于是,各山茶林都有被正式列为“贡茶”的片区。但是,只有原倚邦尤其是曼松一至三号茶园等范围的茶才是正宗的“皇室专用茶”,而其它山内被划为“贡茶”片区的茶,则是朝廷用来换马、馈赠贵宾和官府办公饮用等的“官茶”,但在当地民众及碑文中也将它统称为“贡茶”。为了区分正宗的“皇室专用茶”和“官府用茶”这两种“贡茶”,将前者特称为“正山贡茶”。同样,其它各茶山也为区分被划为“贡茶”的片区之茶和没被划入的另外片区之茶,又将划定为“官茶”类“贡茶”片区生长的茶称为各山的“正山茶”。   对“易武正山茶”之意,被不少人误解为“优质茶名牌”,所以多处外地茶厂所收购生产的异地茶包装上也标注“易武正山”字样。其实易武正山——从古至今都不是特指某一地名的或某一茶山。而是为了标榜原料地道真实制作工艺正宗的。“易武正山”茶并非是单指易武产的茶,只是说这茶原料地道、工艺正宗,但茶友可能对这四个字误会颇深,经常听到茶友吹嘘:我这茶不是普通的易武茶,而是易武正山的茶!   最后再跟大家说说易武茶的特点,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
普洱茶制作中的烘青与晒青的区别.....转自lsh0509 云南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也就是滇青,与云南烘青绿茶最主要的制程差异是在杀青温度与干燥方式为日晒或烘干,也就是温度与时间掌控。当然,滇青特殊的“太阳味”是无可取代的特色。 日照充足是滇青茶在制程中,干燥工序最具关键的因素。云南与江南地区的气候差异甚大,江南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在云南并不适用,采摘制茶时节明显不同,但云南每年五月到十月为雨季,阴雨绵绵无日照时,如何制茶? 民间少量制茶只需一至二天的时间,在阴雨绵绵的天气里是很少制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而青毛茶干燥不足容易发霉;另或避免干燥不足,以烧材火烘干,但如此处理毛茶或成品特色尽失。现代科技文明之赐,在阴雨天气制茶,仍可以烘干机或烘房将青毛茶与紧压成品干燥完全。 绿茶杀青温度在摄氏210~240℃之间,而滇青杀青温度应该低于摄氏180℃以下,此为两者第一个差异处。雨季时,鲜叶过于潮湿杀青不易,过与不及都容易导致杀青不透或发酵度过高、香气不足、薄汤或苦涩不化等现象。晒青茶在揉捻完之后,直接均摊在竹席或水泥晒场,以日晒干燥,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温一般不会超过摄氏40℃。但如果以烘干机进行干燥工序,通常温度掌控在摄氏80℃以上,甚至100-130℃之间;杀青温度高、毛茶高温干燥,紧压成品如果仍以烘房高温干燥,就成为标准的滇绿普洱。 杀青温度过高导致陈化完全停止作用,加上新制品含水量低于9%,在长时间存放与空气接触过后,可能只会让普洱茶出现类似绿茶的吸湿受潮劣变而不是后发酵。新制滇绿普洱的特色为茶菁浅绿或青绿色、汤色黄绿清香,但一二年后通常汤色变浊、香气减低、口感变薄而较不回甘,无法出现晒青茶越陈越香的特色。有一些十多年的生饼,虽未入过湿仓,但品茗之无香无味。 如何鉴别晒青和烘青茶 : 普洱茶晒青原料,苦涩为首选,汤色泛黄,苦涩杂味会随时间化掉,当年春芽、春尖、春玉烫色滋味的,消费者极易鉴别; 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汤色碧绿,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陈旧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晒青叶色褐红,烘青、炒青叶色变黑,冲泡后晒青茶底微微皱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则较平滑光鲜,叶底色泽非常接近红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发酵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遇湿、遇潮、遇水就变苦。 烘青和炒青与潮湿为敌,而晒青则与潮湿为友。自然陈化的生普和人工发酵的熟普都同湿热发生过联系,因而区别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还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观察叶底外,对比品尝非常重要。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品位。比较需要座标,需要参照物。我们用晒青茶陈化的生普和熟普为参照物,用相同的重量、相同温度的水、相同的容器同时对比冲泡其它茶。如茶中混有烘青和炒青,其与湿热发生联系必然变苦的特性会在杯中暴露出来。两杯茶放冷后对比品饮,劣茶的苦性更加暴露无余。一般讲,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烘青和炒青在“生茶”中有极大的隐蔽性,在未发酵和陈化的绿茶阶段几乎没有办法区别出来。其实我们可做一个实验,买一包亲眼看着晒干的茶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陈放或加水发酵;同样用一包烘青或炒青绿茶,一半防潮防湿,一半自然存放或加水发酵,半年或一年以后,品饮结果会告诉我们,已受潮湿变的烘炒青茶只配去煮茶叶蛋或丢拉圾桶。 大叔声明:此文系转自网络,因经多次转贴,原创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此文对于大家了解普洱茶,鉴别普洱茶是非常有帮助的。文中所提及的普洱都是指的是普洱生茶,熟茶另有发酵工艺不在此文讨论之列,此文非常明确的给大家指出了滇绿和生普洱茶的区别,也就是高温烘青和晒青工艺的区别,以及从普洱茶品口感上对上述两个工艺的区分方法,实用性很强,好文大家共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