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1113 老谢1113
关注数: 635 粉丝数: 807 发帖数: 66,488 关注贴吧数: 10
北魏古镇--抚冥镇 今晨骑自行车到乌兰花东南方向的土城子村探访北魏古镇--抚冥镇遗址颇有感触。下面给大家讲讲很少有人知道的历史故事……骑行土城子村绳纹陶片土城子村--房屋建在古城墙上城墙遗址公元4世纪末,拓跋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与此同时,在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也崛起了一个强大部落——柔然。 为消弭来自北方的威胁,在北魏前期的七八十年间,北魏曾多次北讨柔然。公元433年,北魏沿阴山以北,设置了著名的边防六镇,即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 其中之一的武川镇位于今内蒙古武川县(四子部落的游牧地曾包括武川北部),抚冥镇位于今四子王旗境内。这六镇在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驻扎着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士强马壮。据考证,花木兰从军就在北魏时期的四子王旗境南一带。但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六镇逐渐沦为荒凉的边陲,数百年间再无当权者问津(近代的考古工作者在乌兰花土城子古城中,曾发现北魏时期的青砖及绳纹砖、板瓦、兽面纹瓦当等,与中原同时期的形制基本相似。另在乌兰不浪的古城遗址,也发现板瓦和筒瓦,尤以瓦当最多,且风格与云冈山顶出土的同类文物十分相似,据考证,这里即是北魏时期武川镇古城旧址)。旗南部为北魏抚冥镇辖区,北部则是继匈奴后兴起的柔然族牧地。隋唐为东突厥据地,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对周边地区进行管辖。
四子王旗罕乌拉元代敖包新探 罕乌拉元代敖包新探 ——老谢 本人经过多年个实地考察与查阅资料,对位于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境内的罕乌拉元代敖包有了新的诠释。追溯历史到12世纪初,公元1115年满洲民族先祖女真人在统领完颜阿骨打带领下建立大金王朝,北邻蒙古诸部,南邻大宋王朝。北部边界以著名的金长城为界,与蒙古诸部对峙多年。 位于今四子王旗境内的城卜子村的净州古城金朝时为天山县,设置前就是一处权场(宋、辽、金、元各朝为了便于边疆各民族之间贸易,设立“互市场”称为权场),权场内贸易由宦史主持,除宦营贸易外,权场的商人须纳税、交手铢(古代重量单位),领到证明文件,诸如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入场交易。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将天山县升为净州,该辖区为四子王旗西北、西南一带。净州为丰州(今呼和浩特)支郡,既是贸易集散地,也是军队驻扎地,是朔北重镇。净州是通往漠北的交通要道,常接待蒙古使者于此,亦是蒙古使臣纳贡之贡道。这个时期在位于净州城北约15公里的罕乌拉山上修建有军事瞭望哨台,驻扎有哨兵,目的就是防范北部蒙古人骚扰偷袭净州城。站在罕乌拉山顶瞭望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部边墙,一有风吹草动,瞭望哨立刻点燃狼烟给净州城报警。在净州城南部高地上也修建了相对应的瞭望预警台(至今仍可分辨出遗迹),城内瞭望哨看到预警立刻关闭城门,使来犯敌兵无法进城抢掠。 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蒙古各部推为大可汗,尊称成吉思汗。这时蒙古的势力增大,金势渐衰。成吉思汗自漠北以纳贡为名到过净州,见到金使说:我中原皇帝乃是天子,此等庸懦亦为元耶。随扬鞭而去。成吉思汗探听了净州全部之虚实,观察到净州之地势,为剿灭金朝,巧联汪古部首领赵王进入中原,为建立举世震惊的元朝大帝国奠定了基础。元朝改净州为路,称净州路。有记载曰:“又净州城在大同府西北,金大定年间治天山县。元固之,称净州路,初废”。并且将净州路、集宁路等城镇及所辖区城划归中书省(即中央直辖区),作为元朝腹地。 蒙古人进驻此地后按照蒙古人博教习俗将罕乌拉山上的瞭望台改造为祭祀天地祖先的敖包,但仍然保持着它原有的瞭望哨台功能。至今仍保持原貌,这样的敖包在全部蒙古地也是很少见的。 1252年忽必烈奉命南下征讨大理国时在罕乌拉敖包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祀仪式,一举灭到大理国,入住中原建立了大元帝国。 1368年元朝灭亡,净州路被明朝军队屠城,从此该城变为废墟。罕乌拉敖包上的瞭望预警台失去作用,变成纯粹的祭祀敖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