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o巴 阿福o巴
关注数: 27 粉丝数: 21 发帖数: 158 关注贴吧数: 78
降低大棚湿度  在冬季,塑料大棚往往密不透风,里面过高的空气湿度会抑制植株正常的水分蒸发,减缓土壤正常的水循环,诱发和加重病虫害发生,并容易造成落花、落果。那么,怎样降低棚室内的空气湿度呢?   1.选用无滴膜。选用无滴膜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并有利于透光、增温。对普通薄膜表面喷涂除滴剂,或定期向薄膜表面喷撒奶粉、豆粉等,也可以减少薄膜表面的聚水量。   2.覆盖地膜。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l℃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以减少地面水蒸发和灌水次数,从而达到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3.起垄栽培。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土壤水分蒸发快,湿度不易偏高。   4.合理浇水。冬季棚菜浇水,要做到“五浇五不浇”,即浇晴不浇阴(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浇前不浇后(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水)、浇小不浇大(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不浇凉(冬季水温低,浇水时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浇暗不浇明(浇暗水,不浇明水)。同时,要大力推广滴灌、膜下灌等灌水新技术。   5.改进施药方法。冬季防治棚室蔬菜病虫害,要尽量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如果采用喷雾法施药,要适当减少防治次数和喷液量,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6.通风排湿。通风是塑料大棚最基本的除湿方法。一天之内,通风排湿效果最好的时间是中午,因为这一时段棚内外湿度差别大,湿气比较容易排出;其他时段也要在保证温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长通风时间。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在大棚浇水后2~3天、叶面喷肥(药)后1~2天、阴雨(雪)天和日落前后加强通风排湿。   7.中耕松土。地面浇水后,要及时中耕垄沟和垄背,切断毛细管,阻止土壤下层水分向表层土中移动。   8.人工吸湿。如果棚内湿度过大,可在行间撒一些稻草、麦秸、草木灰或细干土,也可在棚内空闲处堆放生石灰等吸湿性材料吸湿
如何降低大棚湿度 温室大棚内湿度普遍比外界高,特别是冬季,低温高湿是造成大棚蔬菜病害多发的主要因素,如何巧妙的降低大棚湿度一直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降低大棚湿度的宗旨就是,降低大棚内空气水分来源,增加水分外排量。依照这一宗旨进行相应操作,结合多种措施基本能够满足生产过程对湿度的要求。现将相关措施整理并作简单介绍。 1. 地膜覆盖 蒸腾作用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无法将其停止,但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地表水分蒸发量,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大棚内部地表全面地膜覆盖,并将种植孔处用土密封,可有效降低壤土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 采用滴灌 常规灌溉措施,特别是大水漫灌,往往造成水分供应过量,既浪费水资源又造成空气湿度过大,而采用膜下滴灌可按需供应水分,同时不会增加空气湿度。 3. 增加通风 适当通风可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增加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为避免通风造成温度大幅度降低,已选择中午进行通风降湿。 4. 减少喷雾 防治病虫害过程中尽量减少喷雾次数,宜采用粉剂或者烟剂。 5. 利用防滴棚膜 采用防滴棚膜时,空气中过多的水分会凝结在薄膜上并沿着薄膜向下流动,大棚建造时应做好相应处理,使流下的水最终排到大棚外面。 6. 吸水材料 可在棚内防治石灰、干草等吸水材料,有条件的话可制作宽厚的土质墙面,通过干燥墙体吸收空气中多余的水分。 7. 空调机 部分公司正在研发大棚专用的湿度调节系统,主要用于降低湿度。基本原理是将棚内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到特制材料中,然后采用暖风将材料中的水分通过管道吹到棚外,这样连续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棚内湿度,结合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可智能控制系统开关,期待该系统早日成熟并市场化。
火龙果常见疾病 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腐烂病(白缉病),软腐病,枯萎病,茎枯病及溃疡病等。 疮痂病 症状: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径0.2cm,后期病斑成片生长形成长2~15cm,宽2~5c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个植株生长。该病多发生在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后期可见到过度生长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茎节不发病。疮痂病的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 炭疽病 症状:病斑初期为紫褐色,直径约为0.5~2cm的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棱形病斑,继而可连成片造成肉质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软腐病 症状: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渍状,为黏滑软腐状,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由伤口侵染引起,与虫咬和其他创伤有关;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普遍。 枯萎病 症状:植株茎节失水退绿变黄萎蔫,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然后向下扩展。潮湿情况下,病株上生有粉红色霉层。 茎枯病 症状:植株棱茎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刻或孔洞,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 溃疡斑 症状:初为红色的针尖大小病斑,散生于茎表皮下,后发展成直径约为0.5~1.5cm的桔红色斑点,病斑圆形,略突起。
火龙果常见疾病 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腐烂病(白缉病),软腐病,枯萎病,茎枯病及溃疡病等。 疮痂病 症状: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径0.2cm,后期病斑成片生长形成长2~15cm,宽2~5c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个植株生长。该病多发生在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后期可见到过度生长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茎节不发病。疮痂病的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 炭疽病 症状:病斑初期为紫褐色,直径约为0.5~2cm的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棱形病斑,继而可连成片造成肉质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软腐病 症状: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渍状,为黏滑软腐状,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由伤口侵染引起,与虫咬和其他创伤有关;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普遍。 枯萎病 症状:植株茎节失水退绿变黄萎蔫,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然后向下扩展。潮湿情况下,病株上生有粉红色霉层。 茎枯病 症状:植株棱茎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刻或孔洞,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 溃疡斑 症状:初为红色的针尖大小病斑,散生于茎表皮下,后发展成直径约为0.5~1.5cm的桔红色斑点,病斑圆形,略突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