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青花
大清青花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15
发帖数: 2,739
关注贴吧数: 13
睡觉前发几张,希望明天可以看到您的评论,请分析,随评无妨~
明朝历代青花瓷器的特点(简易要点,只为过滤掉普通仿品)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体,重量上一般,胎质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洪武 出现了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是专为皇室烧制用品的御窑厂,民窑则泛指一切民间瓷窑。官窑烧制青花瓷器不惜工本,不求利润,只要求尽善尽美,所以胎釉都比较精细,器型相当规整。稍有残次便就地销毁。民窑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低成本、高产量,所以胎、釉和造型都不及官窑器精细。 洪武官窑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腻,瓷化程度高,露胎处火石红较重。民窑青花瓷胎质较粗,因火力不足,常有生烧或类似浆胎的现象,断面胎色呈土黄色,但大多数青花瓷的胎色为灰白色。官窑青花瓷釉面透明润泽,略泛青色。民窑则釉色灰青,往往还带有大片的氧化黄斑。 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十分罕见,器型仅有少量的大碗、盘、瓜棱盖罐、盏托、玉壶春瓶、执壶等。民窑以日用瓷为主,有墩式碗、折腰碗、撇口盘等。 永乐 由于更加注重对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的有害杂质。所以胎质比洪武官窑更加细洁、坚致,胎色也更洁白。器物的底部露胎处非常细腻光滑。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微微泛青。造型优雅大方,器壁厚薄适中。 大件器物较少,盘、碗等圈足较矮,盘底内凹外凸。露胎处偶有火石红星点。在器型方面除传统的陈设和日用器外,永乐后期还出现了专门用于外销的新器型,如折沿洗、花浇、水注、扁平大壶、八方烛台、无挡尊(器座)等等。 宣德 胎体精细,和永乐器不相上下。由于火候和致密度稍高一些,所以相同器型下,宣德青花瓷器显得要沉重些。釉面气泡密集并且有很多气泡逸出后留下的细小棕眼,肉眼观之好似桔皮—样有起伏不平的感觉,所以习惯称之为“桔皮釉”。宣德器型与永乐也大体相同,主要有梅瓶、玉壶春瓶、倭角方瓶、高足碗以及圆口和菱口大盘、折沿洗、出戟盖罐。骰子碗、蟋蟀罐和鸟食罐是本朝的独创,反映宫中赌博、玩物之风兴盛。 正统 胎、釉与宣德相类似。胎体坚实厚重、砂底细润,釉面更加肥厚,造型端正、质朴。常见器型有大龙缸、大罐、香炉、梅瓶以及盘、碗等。 景泰 胎质较粗,碗、盘的底部常有鸡心乳突和放射状跳刀痕,釉面肥腴润泽。器型除盘、碗外,还有梅瓶、大罐、三足筒炉。 天顺 胎体粗松、厚重,釉面肥厚,釉色青灰。造型风格与明代早期略有变化,如梅瓶渐细长,罐为短颈方唇、削肩、圈足外撇。天顺晚期的造型风格与成化青花瓷器更为接近。 成化 成化青花瓷器的精益求精的风格是非常著名的。这主要表现在胎质的细洁,器壁轻薄。许多盘、碗、罐的壁、底都可以透光,几乎达到半脱胎的程度,釉面也极匀净平整,光润细洁。器型则以小件为主,小巧玲珑。主要器型有:碗、盘、盖罐、梅瓶、筒炉、高足杯等等。 弘治 胎体比成化稍厚重,釉面肥腴滋润。釉色早期纯正,晚期泛青。陈设器逐渐增多,如象耳瓶、葫芦瓶、蒜头瓶、双栖耳尊、双绶带耳尊。日用瓷中也创制了银锭形盖盒、瓜棱形盒。 正德 胎、釉由精细向粗松转变。大型器逐渐增多,造型凝重浑厚,露胎处火石红较重。釉面肥厚细润,气泡密布,釉色青中闪灰。民窑青花瓷的底足内多施浆白釉。常见器型有梅瓶、葫芦瓶、双栖耳尊、双耳瓶、蒜头长颈瓶、带座象耳瓶、大罐、狮纽盖罐,方罐、出戟花觚、烛台、绣墩、渣斗、三足炉、插屏、套盒、撇口碗、宫碗、墩式碗。 嘉靖 瓷胎更加粗松,大型器物多胎质粗松,仅官窑小件器仍胎质细白,壁薄体轻,坚致细密。釉面也是如此,大器施釉马虎,厚薄不均,小器则釉质莹润均匀,釉色泛青。但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中,精细的小件器并不多见,而以擅长烧制大件器物闻名。大龙缸、大盖罐、大盘都是此期的杰作。棱形琢器是嘉靖青花瓷造型的又一特色,方罐、瓜棱罐、六棱葫芦瓶和上圆下方葫芦瓶比较常见。 隆庆 青花瓷器胎釉较细。造型以各式捧盒较具特色,有圆形、方形、长方形、银锭形、方胜形。 万历 胎质比较粗糙厚重,中期以前釉质肥厚莹润,釉色泛青;晚期釉层稀薄不均,器型比较丰富,以擅长各式文房用具为特色,有笔洗、笔盒、笔管、笔架、水盂、瓷砚、印盒。 天启、崇祯 以民窑为主,胎体粗糙,器底往往可见放射状跳刀痕,釉面稀薄,很不均匀,釉色白中泛灰,常见器型以小件日用器为主。
大家参谋参谋!
好几张 请华夏老师都看看
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实物豆青色照片发出来怎么这样子
再发两件!欢迎大家评论!虽非贵物,得之不易,轻砸!
刚上手的笔筒,请诸位老师、吧友随评!
考眼力!请说出这两件瓷器的来历,估值。最接近的充值话费100元…
发几个
一件看上去不错的陶瓷龙油灯,求行家帮忙掌眼鉴定!!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