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个笑话♀ 六六六六小六8
关注数: 236 粉丝数: 515 发帖数: 16,073 关注贴吧数: 84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也: 喜怒无常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憎欲令死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贷不念偿是一病。 威势自胁是一病。语欲胜人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 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着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诤是一病。 骂詈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喷嗃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谕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谈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摘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 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歌横是一病。 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 孔穴窥视是一病。借不念还是一病。 负债逃窃是一病。背向异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笑盲聋喑是一病。教人嫁娶是一病。 教人摘捶是一病。 教人作恶是一病。 含祸离爱是一病。唱祸道非是一病。 见便欲得是一病。强夺人物是一病。 老君老君曰:能念除此百病,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
道士日常如何修炼,悟道 道教认为,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可悟道。在道门中,无论是集体的宗教生活,还是日常生活,抑或是动功静功修炼、业余休闲等,无不依经而行,遵道而为,处处体现着道教重生贵生、度己度人的教义思想。 一、诵持功课 度己度人 《功课经》是道士每日必诵的经典,每天早晚均要集体念诵(戊日除外)。诵持《功课经》对提高道士的自我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云:“诵持万遍,妙理自明。”《功课经》不但要求道士天天念诵、领会经义,而且要依经义行持,以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道教的“功课”,是对道士自身修持的考核和检查。道士熟读道教经典尤其是《功课经》,有助于理解经义,体道悟道,有益于道众加强自身修养,纯正道风、俱足正信。 《功课经》是多种道经精华的综合,从其所选内容看,既有指导信徒养性延命、参玄悟道的《清静经》、《护命经》、《玉皇心印妙经》等,又有消除厄难、济度众生的《禳灾度厄真经》、《救苦妙经》、《解冤拔罪妙经》等。既有强调修炼道心、劝人向善的《忏悔文》,又有歌颂先贤大德的《太清诰》、《关帝诰》、《吕祖诰》、《邱祖诰》等;既有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的《十二愿》等,还有启迪、教育人多行善积德、普济群生、服务社会等内容的经文。 《功课经》的诵读有严格规定:“卯时早课,酉时晚课。”即早晨五至七点诵读《早课》,晚上五至七点诵读《晚课》。道教中人认为,卯时正是东方日出,紫气东来,阳气上升之时,此时吸取清气,新陈代谢,有益健康,为众生祈福纳祥,延年益寿;酉时正是日落西方,浊气下降,阴气上升之时,此时呼出浊气,有益养生,为众生消灾解厄,救度超升。故道士天天持诵,度己度人。
三字易经 古伏羲,观天地,绘河图, 演太极,画八卦,文明启。 实为阳,虚为阴,成三才, 天人地,类万物,涵数理。 乾三连,乾为天,乾为父, 乾为刚,西北方,色白金。 坤六断,坤为地,坤为母, 坤为顺,西南方,黄土地。 震仰盂,震为雷,震长男, 震为动,东方木,阳升起。 艮覆碗,艮为山,艮少男, 艮为止,东北方,土性依。 离中虚,离为火,离中女, 离为艺,正南方,红色里。 坎中满,坎为水,坎中男, 坎为曲,正北方,色为漆。 兑上缺,兑为泽,兑少女, 兑为口,正西方,首饰金。 巽下断,巽为风,巽长女, 巽属木,东南方,色为绿。 周文王,拘羑里,叠单卦, 成复卦,六十四,卦相袭。 六爻卦,更详细,识上下, 知用体,通变化,合实际。 乾元亨,万物始,初潜龙, 性莫急,时机到,再腾飞。 坤利贞,顺承乾,怀八方, 容古今,功盖世,己不欲。 屯初生,多磨砺,破厚土, 涉山水,要成长,靠自己。 蒙教育,在母仪,尊个性, 多启迪,指迷津,开智力。 需求雨,喻人欲,壑难平, 推史进,财有道,正路取。 讼乃争,为财色,呼正道, 要法律,利与义,要统一。 师为战,战必律,懂兵法, 布大局,帅当先,永披靡。 比为和,水润地,爱民众, 亲邻里,同发展,大国立。 小畜卦,讲文化,飘彩云, 美天下,扬善德,成大家。 履为礼,从鞋起,千里行, 足下起,不知礼,何以立? 泰长安,天地亨,阴阳交, 上下通,顺民意,正作风。 否泰反,不祥瑞,阳上行, 阴下沉,失交通,脱离中。 同人道,在大同,非山头, 非同宗,怀天下,路子正。 大有成,在品行,贵不骄, 重百姓,日中天,有光明。 谦德高,甘居下,不显山, 古今夸,低调行,事业大。 豫乐享,载誉满,位不正, 上下瞒,谗君主,众人烦。 随自然,识时务,人位变, 方为亨,知活络,万事通。 蛊卦象,安现状,如器皿, 久不荡,洁自身,心胸畅。 临下沉,深扎根,近平民, 得人心,知真情,长智慧。 观是管,号令显,用祭祀, 一统天,做榜样,行示范。 噬嗑法,有威严,抓要害, 牛鼻牵,惩不贷,保民安。 贲似面,人重脸,每天洗, 修完善,德治国,誉满天。 剥是门,防邪侵,立冬至, 天下阴,锁门户,修本根。 复元始,地中雷,乾初交, 布祥云,冰雪化,春水临。 无妄为,尚无为,承天意, 依君愿,谋事前,找本源。 大畜德,涵养高,平天下, 是英豪,天外山,有节操。 颐为养,要强健,欲养身, 心地宽,首养性,善为先。 大过卦,似只船,帝在舟, 摇不断,小人陷,君子险。 坎重坎,水涟涟,去上下, 露笑脸,困境中,不悲观。 离为日,双日现,明治国, 公平显,必昌盛,火通天。 咸下经,痴少男,求偶配, 跪人前,感少女,婚姻连。 恒长久,风雷走,夫唱歌, 妇拍手,内外别,到白头。 遁在山,有遗篇,说亢龙, 依时断,激流退,美名传。 大壮猛,种羊拴,牛长大, 不让牵,强不中,羝触藩。 晋日出,地平线,阳光下, 雨露涵,润万物,福永远。 明夷卦,与晋反,日落下, 不见天,黑暗中,实力潜。 家人和,沐春风,寒夜里, 有温暖,男女贞,永相安。 睽象奇,瞪双眼,为何事, 泪涟涟,锅在下,位置反。 蹇出塞,万重山,河千条, 举步艰,苦中乐,景无限。 解旱情,得民意,雷鸣后, 天大雨,震四方,航标立。 损自泰,钱上移,九三升, 上六沉,民补君,祸来临。 益警上,利下移,补百姓, 破否局,走基层,官亲民。 夬仰面,非长啸,非短叹, 似大呼,象观天,孰能辨? 姤为后,是皇后,此女子, 胜五男,旺夫者,国运添。 萃祭祀,用牛羊,大牲畜, 最吉祥,万民聚,看君王。 升地下,木植根,春风吹, 破土临,细雨来,遍地芸。 困于水,漂铁盆,风浪打, 加雨淋,人生短,志永存。 井蓄水,为养人,流不断, 常淘新,淤泥生,不清纯。 革创新,是根本,火焰上, 罐中品,进为生,出已饪。 鼎风火,气呈旺,柴不断, 炼成钢,能佑主,国栋梁。 震发动,撼天地,山在摇, 水四溢,君临危,不畏惧。 艮大山,紧相连,喻学习, 无止境,为学进,为道减。 归妹急,少女归,三四交, 泰卦临,欲永泰,全在人。 渐风山,木生巅,飞鸟来, 栖树间,环境美,是关键。 丰硕果,说雷火,龙图志, 虎辅佐,闪电间,黄金锁。 旅非游,君莫嫌,公堂上, 镜高悬,吃得苦,做清官。 巽有顺,要净根,先有坎, 后悦心,政令行,在民本。 兑双口,重交流,心相通, 言必信,有诚意,友谊真。 涣为散,起波澜,大水中, 乘大船,横流时,本色显。 节有序,慢慢滴,莫急躁, 有条理,一缸水,碗来取。 中孚命,装百姓,谁为佛? 在底层,国为魂,民为灵。 小过卦,心太满,不谦虚, 必有坎,换位后,笑开颜。 既济运,大平安,阴阳位, 各在天,安思危,预防患。 未济返,阴阳巅,火在上, 水在下,难相融,不相干。 天下事,重来演,古到今, 皆循环,时空大,说不完。 说易难,说易繁,识卦象, 知数变,明六位,宇宙简。
在日常中悟道   近年来,教内外一些道士、居士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无疑,静坐炼养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许多宫观名胜古迹都是开放旅游场所,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暇时静下心闭目打坐,为长时精神状态紧张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松弛的好方式。   本性迷,神即是众生;本性悟,众生即是神,静坐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静坐中找回本性。而静坐的关键在于炼心,当心住性澄之际,便是觉悟之时,静坐的好处,主要是塞兑闭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功名、利禄、争强好胜,七情六欲等等,均一一在这静坐的过程中得以化解。心不动气自固,意不动神自灵,寂然不动感而遂虚极静笃,心安而静,身心可与俗世隔离,端生神异之妙法……   许多人认为静坐可以彻悟本性。当然,练习者抱持着理想静坐也不失为健康的态度,不过,何为本性 ?《道经》云:性本具足,性本清静,性本不动,性本不生灭,性本生万法。心生性灭,心灭性现。万法皆有"道"性。人也与物一样,有其自性。当自性与道同体,则自性悟,否则迷。人与社会之间有着许多互动联系的行为,每个行为都是本性的呈现。由于人往往为情所蔽,故表现于日常之行为都不会是纯粹的体性显现。七性六欲、贪嗔痴等把本性隐藏,五色、五音、五味都能令本性奔驰于外,行为所透显的本性,不再是原本具足之性,因此而远离大道。   本性也不能于空无自见,必须要在通过内外互动的状态下呈现。当寂然不动时,世界无事发生,内里湛然常寂,本性当然就是本性。本性是指个人与外界互动联系的总称,没有生活的实践与考验,本性也就无从说下去。若一个人为了达到静心修养的目的,运离尘世,谢绝一切往来,与人物隔离,未必就能真的见性明心。无人触着,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见得真静 ?人生是一个有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本性就是在生活中呈现,"天性人也,人性机也",当心在与内外互动联系之际,自心不被外界名利、富贵、恩爱等所扰,心安而虚,此时便是本性呈现。因此,悟道之行为应从实践中获取,静之要诀则从心里放下名利上着手。   静坐可以养生,但本性只能在日常的磨炼呈现,如果在日常磨炼所呈现的表现远离本性,即使偶尔心中致静一刻达到 "致虚极守静笃"也是徒劳,练习者仍不悟大道。打坐静养要与日常生活工作相结合,不能误以为单靠打坐便可以得"道"长生。日常生活是修炼者最好的试金石,觉悟要从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升华,即使住庙出家、面壁九年仍不能处理解答诸多伦常纠纷。宫观的庄严,晨钟暮鼓有如神灵的召唤;礼忏仙经亦如祖师临坛,大师的叮咛在耳,还有众目的注视......这一切都可设置梦幻泡影,转过来还要面对现实中繁重的工作杂务、宗教与社会的责任。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古老的宗教也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真正的修行仍落在日常的行为之中,对于务道学者说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因为"道"就在我们生活中。生活的方式、艺术、困惑、态度、道理等生活的典范在道教的经典和教义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只有学会生活,与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愿望不相矛盾,不离生活又升华生活,本性自悟也只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所以,真"道"是坐不出来的。   其实,修炼未必都能成仙,但清静之法也可以享尽天年,得养生祛疾之效。凡人皆贵而贱远近,初学者不必执迷于名师。因名师难求,亦可从原始经典中下手,如《清静经》、《玉皇心印经》等。至于内丹,则是通过修炼行持,使气多能生精,精多能生气,从而交媾真龙 (心中的正阳之气)真虎(贤气中的真一之气),可以多安少病,八邪不能入。
道教一些禁忌   “道不言寿” 有人初进道观,见到鹤发童颜的老道长,带有敬意地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多少?”然而老道长却避而不答,只是点头微笑。修道之士,之所以忌讳人们询问其年龄,这便是因为“道不言寿”的缘故。“道”又为什么“不言寿”呢?这是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石是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寿”也。 “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能焚香、朝神、诵经,也不能鸣钟鼓、做斋醮。 按《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载:“昔日武帝好道求仙,于元丰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临,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来?’王母曰:‘此皆下民无知,四季之内,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阴阳之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谨。’帝曰:‘戊禁最重,如何禳解,可免此灾?’王母曰:‘戊禁最重,无法禳解。不惟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自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令人遭瘟蝗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土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时和岁稔,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禁忌。道教宫观于“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须悬挂“戊”牌,以告示道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