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的观望 浅浅的观望
詠奏妖華,明镜止水
关注数: 42 粉丝数: 34 发帖数: 2,919 关注贴吧数: 3
三体人真的没有破译出云天明的三个故事吗? N刷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来的感觉挺有意思的想法 之前在第二部面壁计划的时候有提到过希恩斯对人脑机制的研究,说思想与记忆属于量子层面的内容,往下研究一定会撞到智子壁障,同时有证据可以表明当时的智子还无法对人的思想和记忆进行读取,这也是面壁计划的基础。 但在广播纪元时,三体经过对人类取长补短的学习,文明科技水平都飞速发展,对比面壁时代应该科技树应该已经提高了挺多个等级,光速飞船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么是不是也完全有理由可以猜测这个时期的三体人已经掌握了可以读取一个人的思想和记忆的能力。即使不能,文章也提到过三体人从人类身上学到的最大的进步就是欺骗与计谋方面,那么云天明作为一个身份如此敏感的人物,在与程心这么长的谈话中,真的没有一个三体人看出来他想藉此传递给人类有效的信息吗? 因为我感觉三个故事中有一些比喻还是过于直白了,比如说“世界上最轻的东西”“完全没有一点重量”的魔泡;“不遵循透视原理的深海王子”;还有三体人已经观测到的被二向箔毁灭的世界——“针眼画师的画”,虽然不能明确看出编写故事的人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但应该能看出这是在试图传递科技相关的情报吧。原文的说法是云天明说这些是程心在小时候写的故事,虽然小孩的想象力确实天马行空,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节点上,真的不会有任何一个三体人怀疑吗?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三体人其实已经知道云天明想通过这个故事传递的信息,也默许了这一行为,甚至我有一个更加荒谬的想法,这三个故事的编写都有三体人的参与,隐藏信息的程度与方式都是在三体人授意的范围内完成的,至于理由,感觉就像是回答罗辑问题的理由一样,前者是出于对执剑人罗辑的敬意,而后者是出于对人类世界的敬意 “既然我从你们身上学到的最受用的东西是欺骗与计谋,那么现在我一个已经出师的学生的身份,给老师展示一下我的学习成果,这三个故事就是我抛给你们的谜题,如果你们能解开,你们就能度过这次生死存亡的危机,如果你们解不开,说明你们在这次文明决对的棋盘上,已经放弃了自己原本最大的优势,那就不配得到这个重要的情报了。” 可惜最后人类破解了这个谜题,还是死在了自己的自大与傲慢里,但也有可能这一点同样是三体世界对人类的考验,其实三体与人类双方都为自大与傲慢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人类到最后也没能彻底改正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是不是比原文的面上的平铺直叙更加有意思呢? 你们觉得大刘在写三体的时候会有考虑到这一层的意思吗?还是说只是我一厢情愿的脑洞?欢迎大家友好探讨一下
突然就对某一段情节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突然好羡慕罗辑教授 前段时间与几年前网上认识的但由于疫情原因失联许久的女生再次邂逅,一阵寒暄后得知她因为已经谈上了对象而远赴他乡,已经在筹备结婚与未来在当地定居了,几年前对她产生的不能确定是否是“喜欢”的好感,突然就转化为了巨大的失落与遗憾 这段时间的失落情绪让我想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我曾经陆陆续续的暗恋过很多女生,但每次都无疾而终。我自认为自己的性格并不是多么自闭或是内向的一个人,但是面对喜欢的女生,我缺始终无法有勇气迈出踏出那一步,甚至要把这份感情小心翼翼的藏好,不让她们知道。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把这份感情藏在心里独自消化,到底是不敢让她们知道,还是不想让她们知道呢?我无法确定。有的时候,我真的怀疑其实自己是不是个变态,是个抖m,让我着迷,让我上瘾,给我带来情绪价值的是暗恋时那种患得患失的一系列复杂情感,并不是暗恋后能够实现的恋情。仔细一想其实还挺合理的,比如大哭一场后,都会让人感觉心情非常舒畅。悲伤、喜悦、忧郁,无论是什么情绪,对人的精神世界来说都是一剂调料,有人喜欢吃甜蜜的,那么同样也会有人喜欢吃苦涩的,但没有味道一定是人们所不喜欢的。所以,人们最讨厌和害怕的其实不是什么悲伤或忧郁的情绪,麻木才是最可怕的。 学生时期的我,曾经非常期待一份那种“没有谁追求谁,没有谁配不上谁,两个人彼此都能感受到,也愿意去回应对方的喜欢和付出,互相支持,一起成长”,这样一种对我而言可能只存在于言情小说和动漫里的恋爱。很遗憾,学生时代的我没能,也不配得到一份这样的恋情。 毕业进入到了单位工作,成为了一名社畜后。每每听到周围的人谈到爱情,谈到婚姻,就永远离不开物质与金钱。虽然我也理解,甚至自己都认同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但我始终认为,它们不应该是主导爱情的因素和条件,但周围的人似乎并不是认为的。再三确认后,我确信他们口中的这样“爱情”和“婚姻”,是我所不需要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对我都没有任何帮助的东西。学生时代所期待的那种恋情,对于进入了社会的我而言,已经成为了触不可及的乌托邦。于是我拒绝了一切以结识异性为目的而进行的社交,例如联谊,相亲等等,开始寻找各种脱离爱情而存在的乐趣——游戏、运动、美食,如果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自己一个人去体验,说不清是为了充实自己还是为了麻醉自己。几年下来,虽然性格比在学校里变得孤僻了一些,但对爱情的渴望也已经被冲淡了不少,这样的日子对我而言也算是自得其乐,虽然不知道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但事与愿违,前文里那突然到来的邂逅再一次打翻了我快要平静如水的内心。 沉溺在失落中几个月后,回忆完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后的我突然疑惑起来我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失落。我跟她的关系,严格来说只不过是游戏里认识的,一个比较聊的来,一起玩过一段时间游戏的网友而已,我甚至连她的样子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我对她的执念,真的有深刻到这个地步吗?这段时间重新读了一遍三体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啊,其实她只是刚好符合我理想中对象的模板罢了——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话题,愿意为对方付出甚至远赴他乡,未知的外貌在这种情况下甚至都是个加分项,因为在我还没见过她时,她就像白蓉对罗辑说的那样,可以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女孩,是一个天使,是我对女性最完美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这一次的爱而不得才让我对比以往的一切暗恋的经历感到更加的沉重和遗憾。 其实仔细想想,其实现实中有大部分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就如大刘所说的那样但并不自知,其实他们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一个梦中情人的模板。但绝大部分人是无法爱上一个只存在于自己想象当中的模板的,因为这会让人觉得很空虚。所以大部分人都需要一个具体的对象,然后把自己想象中的模板套到现实里与这个模板相接近的对象中,他们迟早会发现现实里的喜欢的对象与自己创造出来的梦中情人的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就能走到一起。而且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创造的梦中情人的模板并不是那么的精准与严苛,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条件,这样当他把这个模板套到别人身上,而喜欢上对方的时候,他模板里没有要求的部分就会自动变成他现实中爱上的那个人的样子。这样就会令他对对方爱的变得更加无法自拔。 其实这套理论跟很多人调侃白月光的话语有相同之处,白月光之所以是白月光,是因为她只能活在你的回忆里,到了现实里,你很快就能发现她跟你想象中的白月光,其实并不一样。 但是对我目前的情况而言,我现在已经不能,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到她与我梦中的白月光有什么差异了,她成了我永远无法得到的白月光。 写到这里,我突然很羡慕罗辑,而且我羡慕的不是认识庄颜后的那个罗辑,而是认识庄颜之前,在自己脑海中创造出了“庄颜”的罗辑。虽然书中描写的庄颜,跟罗辑梦中创造的“庄颜”一模一样,但书中最打动我的文字,还是这段: “罗辑知道,自己心灵中最僻静的疆土已经属于她了,她将在那里伴随他一生。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她所在的世界,那是一片宁静的雪原,那里的天空永远有银色的星星和弯月。但雪也在不停地下着,雪原像白砂糖般洁白平润,静得仿佛能听到雪花落在上面的声音。她就在雪原上一间精致的小木屋中,这个罗辑用自己思想的肋骨造出的夏娃,坐在古老的壁炉前,静静地看着跳动的火焰。” 是啊,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你能看清她的一颦一笑,看清她的每一根发丝甚至睫毛,却猜不透她的心思,但没关系,你可以无条件的相信她,因为她一定会永远陪伴你的一生,永远不会离你而去,因为她不存在于现实里,而是存在于你心灵最僻静的疆土里,在你最需要她的时候永远都能找到她,这是多么浪漫和幸福的一件事啊。我想这大概也是罗辑未来几百年里,哪怕是到了成为面壁人时的境遇,也能支撑他坚定不移的战斗下去的精神力量。可能有不少人在看完第三部程心与云天明的故事后,认为大刘作为理工男不懂浪漫,不懂怎么去描写爱情。但大刘对罗辑创造出“庄颜”这段经历的刻画,在我的认知里却是超越了我看过的任何小说,动漫,电影情节的浪漫 但很可惜的是,我不是罗辑,也没有这种想象力、创造力和天赋。我只是万千人群的一个俗人,只能慢慢消化这失落与苦涩 这故事与感想讲到这里也到了尾声了,因为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看着可能有些乱七八糟,可能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啥,写这篇贴子的目的其实只是发泄一下我的分享欲,也不知道是为了安慰自己还是欺骗自己,但说完之后确实感觉失落的情绪虽然还存在,但却消散了不少。我其他的社交软件大部分都有现实中的熟悉的人关注了,发在那些地方让他们知道了总感觉很矫情很难为情。也就贴吧账号对我来说还算一块秘土了。而且现实里的朋友也没有几个爱看三体的,所以发到这里感觉还挺合适的 非常感激看到这里的你愿意倾听我的故事 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