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苹果的石头2 爱苹果的石头2
关注数: 9 粉丝数: 165 发帖数: 9,086 关注贴吧数: 11
【YUNDI】拜吧作——中国没有乐评家 我入吧的拜吧作,如有不当请指出 中国没有乐评家 ——从国内所谓专业的乐评说开了去 李云迪受大众的接受和喜爱是最近的事情,以往在他混迹欧美古典音乐圈的时候,关注他的更多是钢琴老师、琴童以及中国一些专业和非专业的古典音乐圈人士。但是从李云迪在国内不温不火到如今的炙手可热,总有一些打着专业旗号的乐评人至始至终持着对他批判的态度,而且大篇幅拉上有位名字两个字读音一样的钢琴家对比,突出那个名字两个字的钢琴家如何伟大,记忆如何高超——乐此不彼,十分执着。 他们的关键词脱离不了云总、炒作之类,其实之所以李最近在国内巡演新闻多,主要原因是由于DIAO鱼DAO事件的爆发,李云迪取消了在日本的十多场演奏会,代之在国内展开巡演。李的市场一直锁定在海外市场,今年他又将重返欧洲开展巡演。 中国懂音乐的专业音乐家不搞乐评,写乐评的都不是真正专业的——所以中国没有乐评家。当一个打着乐评家头号,带着自己强烈主观感觉、忽略自己良知道德的人,不足以称为乐评家。他们不是带领世人指导他们领略音乐的美妙,而是将自己的专业话进行利益化和歪曲。中国人自古以来某些阶级的擅长是结党营私,这话套在中国有些乐评人身上同样适用。 我作为一个六岁开始练习钢琴的琴童,身边也有一群专业的拿过不少大奖后转业的老师、琴友。他们有些去听了李云迪今年在上海的演奏会,都发了围脖很中肯地评价:他现场弹奏的肖邦比他录的CD版的更加动人,但是贝多芬演奏的中规中矩,也并不是不好只是没有亮点。另外他们都说了“座无虚席”——可惜他们不屑于做乐评家。 我见过那些乐评家真身,各个一副抠脚大汉形象。很难想象他们一边抠着脚一边寻觅着李云迪的种种不是,找到机会就写篇无任何举例论证的笼统文章。动辄对怀疑的人报以“我认识李云迪团队的人”来开脱自己的胡乱瞎编。至于你们苦心积虑的组织文辞,给国人造成李江郎才尽的假象——可惜你们的话在世界古典乐坛没有任何地位和参考价值。你们追捧的人最起码在国外市场认同度不如你们想贬低的人。 这些乐评人写的东西的共同点是笼统,把李云迪状态不好的专场拉出来大做文章(譬如今年在南宁的那场,由于会场秩序极其差,受干扰难免,毕竟李是人不是机器)。国外的乐评都是讲究“举例论证”的——可惜这些乐评没有举例论证。 如果李云迪也是一个以炫技为主要目的、演奏缺乏自己情感和灵魂的人,无论他长得多酷似木村拓哉,无论他自带多少呆萌属性,我是根本不会喜欢他的。最后对粉教授的人说几句话: 对教授我们只要默默支持,出了CD不妨去买张听听;自己城市有他的演奏会了,不妨买张票去验验真假;对于这些破绽百出的高级黑乐评一笑而过不要冲进去对骂,他们要的就是评论的爆炸和转发量的上升;还有一点,对于教授的围脖状态和微信,多以鼓励多练习琴艺为主,让他知道我们欣赏他的是他的职业操守而不是外表皮毛,巩固自己立足的内在远比卖萌重要。
【解惑】中国没有乐评家——从国内所谓专业的乐评说开了去 李云迪受大众的接受和喜爱是最近的事情,以往在他混迹欧美古典音乐圈的时候,关注他的更多是钢琴老师、琴童以及中国一些专业和非专业的古典音乐圈人士。但是从李云迪在国内不温不火到如今的炙手可热,总有一些打着专业旗号的乐评人至始至终持着对他批判的态度,而且大篇幅拉上有位名字两个字读音一样的钢琴家对比,突出那个名字两个字的钢琴家如何伟大,记忆如何高超——乐此不彼,十分执着。 他们的关键词脱离不了云总、炒作之类,其实之所以李最近在国内巡演新闻多,主要原因是由于DIAO鱼DAO事件的爆发,李云迪取消了在日本的十多场演奏会,代之在国内展开巡演。李的市场一直锁定在海外市场,今年他又将重返欧洲开展巡演。 中国懂音乐的专业音乐家不搞乐评,写乐评的都不是真正专业的——所以中国没有乐评家。当一个打着乐评家头号,带着自己强烈主观感觉,一面收着另外一方利益驱使、忽略自己良知道德的人,不足以称为乐评家。他们不是带领世人指导他们领略音乐的美妙,而是将自己的专业话进行利益化和歪曲。中国人自古以来某些阶级的擅长是结党营私,这话套在中国有些乐评人身上同样适用。 我作为一个六岁开始练习钢琴的琴童,身边也有一群专业的拿过不少大奖后转业的老师、琴友。他们有些去听了李云迪今年在上海的演奏会,都发了围脖很中肯地评价:他现场弹奏的肖邦比他录的CD版的更加动人,但是贝多芬演奏的中规中矩,也并不是不好只是没有亮点。另外他们都说了“座无虚席”——可惜他们不屑于做乐评家。 我见过那些乐评家真身,各个一副抠脚大汉形象。很难想象他们一边抠着脚一边寻觅着李云迪的种种不是,找到机会就写篇无任何举例论证的笼统文章。动辄对怀疑的人报以“我认识李云迪团队的人”来开脱自己的胡乱瞎编。至于你们苦心积虑的组织文辞,给国人造成李江郎才尽的假象——可惜你们的话在世界古典乐坛没有任何地位和参考价值。你们追捧的人最起码在国外市场认同度不如你们想贬低的人。 这些乐评人写的东西的共同点是笼统,把李云迪状态不好的专场拉出来大做文章(譬如今年在南宁的那场,由于会场秩序极其差,受干扰难免,毕竟李是人不是机器)。国外的乐评都是讲究“举例论证”的——可惜这些乐评没有举例论证。 说到举例论证,不妨让我来教教你们:“英国《金融时报》:XX每年参加120场音乐会和独奏会、沿着名人关系的阶梯向上爬。与XX合作过的指挥家曾公开表示,他的音乐家素养浅薄。他不停地鼓吹自己,以及不知疲倦地亮出一串串名人名字的做法,很快就显得比蚝油芦笋牛肉还没有吸引力。”——这就是举例论证。 如果李云迪也是一个以炫技为主要目的、演奏缺乏自己情感和灵魂的人,无论他长得多酷似木村拓哉,无论他自带多少呆萌属性,我是根本不会喜欢他的。最后对粉教授的人说几句话: 对教授我们只要默默支持,出了CD不妨去买张听听;自己城市有他的演奏会了,不妨买张票去验验真假;对于这些破绽百出的高级黑乐评一笑而过不要冲进去对骂,他们要的就是评论的爆炸和转发量的上升;还有一点,对于教授的围脖状态和微信,多以鼓励多练习琴艺为主,让他知道我们欣赏他的是他的职业操守而不是外表皮毛,巩固自己立足的内在远比卖萌重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