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娃子 番娃子
川东
关注数: 19 粉丝数: 82 发帖数: 5,850 关注贴吧数: 113
川东新城,秀美华蓥。 华蓥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东部,是四川省所辖十四个县级市之一,是四川省的东大门。距重庆126KM,距成都300KM,因华蓥山而得名。华蓥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红色之城,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四川省环渝区块重点县市之一,是四川省园林城市,同时也是红岩精神发祥地之一。 华蓥市,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市,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四川省唯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10年获得四川省革命老区称号,2012年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2013年建设成为全省3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2014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文明城市。2014年8月20日,全国第三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落户华蓥。 曾经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党和国家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重大决策。在自此以后的近20年间,来自东北和沿海老工业基地及内陆大城市的数以百万计的国家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产业工人、工程管理人员及部队官兵和当地民工,汇聚到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开创了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三线建设。 根据中央的战略决策,华蓥山区被列为三线建设重点之一,国家先后在禄市至溪口一带的山沟里布局了国营红光仪器厂、华光仪器厂、明光仪器厂、兴光仪器厂、金光仪器厂、江华机械厂、长城机械厂、燎原机械厂等8大军工企业,在广安区的梭罗建起了永光仪器厂,华蓥山因此成为川东工业基地。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加之华蓥当时的交通和信息不畅,驻市军工企业兴光机械厂于1991年整体搬迁到成都市境内,其于7个军工企业分别于1997~2002年先后外迁到南充市、成都市和重庆市境内。但在三线调迁中,“华蓥工农区”九家光学工业企业,只有华光、明光两家迁往重庆基地就近配套,其余迁往并无兵工基础的成都等地(成都六家:268厂-金都光电348厂-西南光仪398厂-华西光仪598厂-兴光机械厂354厂-江华机械厂9846厂-长城机械厂)。更有甚者,成都挟省府而狐假虎威,从重庆兵工基地强行搬迁重量级兵工厂。计有:合川的华川机械厂(204厂)、陵川机械厂(167厂),位于南川的宁江机械厂(564厂)、天兴仪表厂(5004),位于万盛的晋林机械厂(157厂)。这其中有重庆兵工基地的两大重型武器生产基地型企业。 1965年至1972年,三线建设者在华蓥山区建起了红光、华光、明光、金光、兴光、江华、长城、燎原和永光等9个三线企业。(国营明光仪器厂:1965年建于双河镇,1999年9月搬迁到重庆市南岸区。国营红光仪器厂:1965年建于禄市镇,1997年搬迁至成都市郫县。国营华光仪器厂:1965年建于天池镇,2001年整体搬迁至重庆北碚区。国营金光仪器厂:1966年建于观音溪镇,2000年搬迁至成都市。国营兴光仪器厂:1966年建于高兴镇,1991年搬迁到成都市。国营江华机器厂:1966年在庆华镇建成投产,2002年搬迁至成都市。国营长城机械厂:1968年由内江迁来溪口镇,2001年搬迁至南充市。境内国营燎原机械厂1968年建于溪口镇,2001年搬迁至南充市境内。国营永光仪器厂:1966年建于广安梭罗乡,1990年整体搬迁至成都市郫县)。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工厂形成了从基础加工到精密光学仪器配套成龙的生产格局,多种工艺水平和加工手段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质量已达或超过国际同行业水平。 在这里,三线人创造了“当年设计施工、当年竣工投产、当年出产品”的建厂奇迹;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激光观测技术产品—航天观测仪、弹道相机、激光观测瞄准仪(器)和天象仪等高科技产品;生产出了照相机、农用车、运动气枪弹等民用产品。三线人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国家和民族建立了不朽功勋,换来了崇高的荣誉。 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历史,三线人的品质,是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和可敬可爱的三线人虽然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三线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三线人创造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三线精神,已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些伟绩,华蓥山将永远镌刻!《图片转自麻辣社区,华蓥论坛,华蓥JIBO》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