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蜗牛赶大集 骑蜗牛赶大集
关注数: 826 粉丝数: 1,003 发帖数: 46,361 关注贴吧数: 92
潼关狗屎赏析之[月亮是一个表面发光强度均匀的发光体,而不是球] 继续潼关狗屎赏析之——《月亮是一个表面发光强度均匀的发光体,而不是球体反光体》 1、潼关说“月亮根本没有反光球体的光学特征,例如反光球会有直射点中心光斑,但月亮没有。”并配图 :赏析:潼关看到家里地板有反射灯光光斑,旁边铺的地毯却没有光斑,于是欣喜地得到结论“地毯是一个表面发光强度均匀的发光体,而不是反光体”。 2、“月亮的高亮区到处都是”赏析:老童可能被太阳拳晃瞎了,哪都是高光。另外老潼还是这么喜欢网上偷图,你什么时候能自己拍?别人拍摄用的什么参数,后期怎么处理的一问三不知,之前更是多次被揪出造假,把科学研究当儿戏么。 拍月亮又不是什么难事,没事自己多观察观察,会发现弦月的时候朝向太阳的那一边明显亮很多,并不是均匀的,以下是我的实拍图,刚好有一张过曝的,原图未修 :3、潼关贴了张图表示:“满月显示月亮晨昏线附近的亮度甚至比部分中心区域还要亮”潼关这张图确实选的很鸡贼,第谷环形山附近确实很亮,看来是下功夫找了,可惜还是网上偷的图,仔细看连满月都不是,只有第谷环形山及其左边比较亮,其他的月边都没有比中间亮,既然是网图,别人想怎么修都可以,甚至可以不是真图,下次还是请实拍。至于为什么满月的边缘感觉上会比中心明亮,确实是个很有有意思的科学问题,但也不能作为证伪月球的证据,像我拍摄了一个EVA泡棉,正面用平板光照亮,周边昏暗的效应也很小,并且离得越远越不明显。想象一下如果泡棉的边上有块颜色更浅的地方,是不是也显得更亮?左图正面照射,右图侧面照射↑ 4、潼关表示“另外新月时我们在大地上看到的月亮“晨昏线”附近的光线强度同样很亮,与满月时的表面亮度没有差别”又是找了张网图,月亮暗面都能看到了,曝光会拉的非常高,月牙都过曝了你能看出来哪个更亮?下次用同一组参数分别拍月牙和满月再说吧,这还没排除大气干扰。 最后附赠一张实拍,希望老潼去实践,别盗网图了。
DeepSeek结合space engine是个好主意 让deepseek分析了一下这颗过程生成的类地行星,并给出殖民建议,感觉相当可以啊。 RS 8514-3-7-1050884-278 6以下是deepseek的分析和建议: 基于提供的详细行星参数,殖民该行星前需进行以下关键准备工作: 1. 极端气候与长周期昼夜适应 低温挑战: 平均温度-20.6°C,需建设恒温地下基地或地表封闭式生态穹顶,依赖核能/地热供暖,并研发抗寒材料(如多层隔热结构)。 昼夜周期调节: 自转周期65.5天(昼夜各约32.7天),需通过人工光源和遮光系统模拟地球昼夜节律,避免人体生物钟紊乱。 温室效应利用: 温室效应提升温度17.955°C,但仍需辅助加热。可研究本地植物是否通过温室气体代谢维持热量,借鉴其机制优化殖民区气候。 2. 大气环境适配与健康风险控制 氧气供应与氮气风险: 氧气含量19.6%(略低于地球21%),需监测高氮环境(72.4%)是否导致惰性气体麻醉效应,尤其在高压(1.298 atm)下可能需调整舱内气压。 有毒气体防护: SO₂浓度79.4 ppm(远超地球安全值),需空气过滤系统并研究本地植物是否参与硫循环,防止酸雨腐蚀设备。 呼吸适应性: 空气密度1.5869 kg/m³(高于地球),可能影响肺部负荷,需针对性医疗监测。 3. 重力与建筑结构优化 重力适配: 平均重力10.488 m/s²(地球的1.07倍),需设计强化建筑结构,研究长期重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材料强度需求: 高密度行星(6.1 g/cm³)可能富含重金属矿产,优先开采高强度本地材料(如铁镍合金)用于基建。 4. 能源与资源开发策略 能源缺口应对: 日射量1.3369(低于地球的1.367),太阳能效率低,需结合地热(潮汐加热3.9×10¹⁰ W)与核能弥补。 水资源管理: 大气中H₂O含量7.29%(可能以冰或气态存在),需建设冷凝采集系统,并检测水体是否含毒性物质(如高硫化合物)。 植物资源利用: 研究本地植物能否作为食物或工业原料,警惕可能的生物毒性(如释放SO₂的植物)。 5. 轨道与时空协调系统 短轨道周期影响: 公转周期98天(地球年1/3),需调整农业周期和时间计量体系,建立与地球同步的星际日历。 通讯延迟管理: 距离地球未知(需补充光年数据),但轨道倾角-3°可能影响深空网络信号,需部署中继卫星确保实时通讯。 6. 生态保护与入侵防控 逆向污染预防: 严格检疫地球微生物,避免破坏本地生态(如分解高硫植物的专属菌群)。 本地生态研究: 分析植物在低温、高硫环境中的生存机制,评估其对殖民生态圈的潜在价值(如耐寒基因改造作物)。 7. 社会与心理支持体系 封闭社区设计: 超长昼夜易引发抑郁,需建设虚拟自然景观(如全息极光模拟)和心理疏导中心。 应急撤离预案: 无卫星导致逃生路线单一,需部署近地轨道空间站作为中转避险站。 总结 该行星虽接近地球环境(ESI 0.939),但极端低温、长昼夜周期、高硫大气及资源特殊性需针对性解决方案。殖民核心在于:气候调控、大气适配、本地资源利用、心理健康支持。需优先派遣机器人先遣队建立基础设施,再逐步引入人类殖民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