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湖崛起 千湖崛起
关注数: 25 粉丝数: 299 发帖数: 20,881 关注贴吧数: 45
从武汉“游”到纳斯达克,斗鱼上市,武汉上市公司79家居全国第六 北京时间17日晚9时30分,成立仅4年多的斗鱼赴美上市成功,IPO发行价为11.5美元,预计募集资金7.75亿美元。若以发行价计算,市值约37.3亿美元(约256亿元人民币)。   至此,武汉首家独角兽企业晋级成湖北本地最大的上市互联网企业,同时也是光谷第6家在美上市企业,第10家境外上市企业(今年新增第1家),第43家上市企业(今年新增第2家)。   斗鱼的上市,意味着湖北乃至华中地区首次出现一家市值超过250亿元的互联网公司。   IPO历经波折   第一季度扭亏为盈成临门一脚   早在一年多前,斗鱼就曾被传出将在放开“同股同权”限制的港交所上市,欲争夺“移动直播第一股”,然而斗鱼未能如愿,其直接对手虎牙捷足先登,成为游戏直播第一股。斗鱼没有灰心,从香港资本市场转战美股,此后又多次传出上市有关消息。   今年4月23日,斗鱼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申请,拟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DOYU”,预计融资规模为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美银美林担任本次发行的联席承销商,原计划在5月16日上市,但之后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拖再拖”。7月3日,斗鱼再次更新招股说明书,增加了今年第一季度亮眼的财务数据,随后有消息传出公司将于7月17日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在这次更新的招股书中,斗鱼披露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4.8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6.67亿元增长123.24%;盈利状况持续显著改善,净利润达1820万元;调整股权激励费用后,净利润达3530万元,而上年同期调整后净亏损为1.49亿元。这是近9个季度以来,斗鱼第一次实现盈利。   斗鱼营收主要有两个来源:直播和广告及其他业务。今年一季度,斗鱼广告及其他业务增长幅度较小,同比增长不到2亿元,但直播业务收入则从5.43亿元增长至13.54亿元。2018年斗鱼全年直播收入为31.47亿元。   未来新目标   加速打造全国首个直播平台产业集群   上市融资之后,斗鱼将“游”向哪些新目标?   今年4月份,斗鱼启动赴美上市时曾透露,本次募资主要用于提供更多优质电竞内容,增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并加大营销力度,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扩大用户基数。7月3日,该公司在纽交所更新招股书,募资用途新增“潜在的战略收购”,这意味着公司将加速产业链的完善和重新布局。   这一点,该公司创始人陈少杰早在2017年斗鱼嘉年华上就已透露未来方向,“斗鱼直播将在政府支持与帮助下,在武汉打造全国首个直播平台产业集群,并进行全方位拓展,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链接,将直播产业链的上下游集中于武汉”。   作为湖北互联网“四小龙”之首,斗鱼现有员工2200多名,上市前公司估值250亿元,是湖北省首家估值超200亿元的本土互联网公司。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斗鱼为10万余人次提供了间接就业的机会,就互联网行业而言,体量之大在湖北省内首屈一指。
其实湖北这几年是承接长珠两个三角最多的内陆省份,看自贸区规划 国家给湖北的自贸区规划也是,承接产业转移 就像湖南,一直以来只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而安徽只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湖北既不算长三角,也不算珠三角势力范围,但是长珠两个三角如果想辐射到河南和四川,必然经过湖北 所以湖北利用京武港和沪汉蓉两个大动脉,使用了不少两个三角的资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除开直辖市的重庆,只有湖北能让人均GDP上升到墨西哥等国家的水平 承接新兴产业梯度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是湖北自贸区《总体方案》规定的主要建设任务之一,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全局。陈波指出,《规划》细化了对此要求实现的任务和方法,强调自贸区各部门为做好产业转移和升级任务,需要在金融配套、产业政策、法律规范、市场维护和制度保障方面做出的创新方向,冀望通过自贸区现代开放型营商环境体系,探索培育壮大湖北先进制造业的途径。   《规划》要求各自贸区片区要尽快制定出台自贸片区招商引资政策,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等差异化政策,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梯度转移。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利用湖北自贸试验区土地、人才、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主动对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重点承接和发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推动外地企业到自贸试验区开展新业务。   《规划》强调要完善“创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给予研发及运营经费补贴,推动形成光谷“互联网+”独角兽集群。   此外,要对标国际先进开放区域的税收体制,对符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环保型企业和产品予以税收减免。在符合我国基本税收制度和改革方向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境外所得税收抵免的税收政策。
湖北人为什么在江浙不多,原因我来分析 湖北人虽然在江浙不多,但是据我所知,武汉人如果非要外出上班,第一选择还是上海,上海的武汉人还是蛮多的,其次才是北京和深圳 而湖北地级市人据我了解原因 1.气候和湖北一模一样 大体上江浙发达城市都是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说白了就是冬冷夏热,而且这几年越来越热,像什么常州南京之类的冬天比武汉还冷,而上海杭州夏天又比武汉热,而且是湿热 我问过很多湖北人,都跟我说,去江浙干什么啊???一模一样的气候,难受死 2.饮食的主食和湖北相同 比如湖北人在老家喜欢吃米做的各种东西,比如蒸糕,发糕,米酒,汤圆和喜欢吃鱼,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口味不同,但是主食基本相同,主要都是鱼米,要么就是夏天吃小龙虾,秋天吃大闸蟹,根本没什么新鲜感 去了广东之后,除开湖北菜找得到,尤其是去深圳的多,能找到N多海鲜,我在湖北省内有亲戚,在深圳买了房子,不打算回来了,就跟我说,因为深圳有海鲜吃 他大学在福建读的都没去江浙和武汉,理由就是受不了天天吃鱼吃米,受不了冬冷夏热 3.人文环境和湖北过于相似,喜欢走仕途 浙江得分,浙北和湖北苏南差不多,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浙东既有创业因子又有教育氛围,而到了浙南才开始和广东一样,海洋文化气候比较浓厚,就算书没读好,奋斗一样能过的很好 但是在苏南浙北和湖北,学历第一文凭哪怕是在上海也是很重要的,相对来说,广东公平一些 4.江浙人和湖北人都有算计的一面,容易互相算计 湖北人本来就是南方人里头心眼比较多的,这点我作为湖北人我也承认,而江浙人和湖北人比,湖北人是粗中有细,江浙人是细声细气,本来就很小气的湖北人碰到更小气的江浙人,你算计我,我算计你,那肯定相处的不舒服,而广东人总体比较务实,不似长江中下游这么爱算计,所以反而和湖北人起冲突不是很多 虽然大部分湖北人可能文化上更亲江浙,但是这几点共有特征,决定了湖北人去广东占90%
反驳小米,说一说浙江人在武汉 小米童鞋一直在混淆一个观念,那就是土著老武汉有20%的确是江浙(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来的,所以武汉人一定很崇拜江浙人,这个说法是很好笑的。 1.江浙祖籍的老武汉和湖南祖籍,黄陂汉川祖籍老武汉没区别 现在都是武汉人,不会讲自己太爷爷那辈的什么吴语湘语赣语之类的,听到是能听一些,几个老武汉见面,绝对不可能出现什么问你爷爷或者太爷爷是哪里人的情况,一般只会在小学交学费户口本上面有写,或者去哪家玩,家里的老人还带着一丝丝老家口音才会有。正常情况下,武汉人只会分汉口的 武昌的 汉阳的 ,要么就是什么铁路内 铁路外的,所以你是江浙人也好,不是江浙人也好,对武汉人来说没区别。 2.江浙的乡下人来武汉照样被歧视 小米一直强调什么武汉人崇拜江浙人,什么江浙的乡下人来武汉也会被高看。纯粹胡说八道,武汉人其实没有明显的排外,但是有一点,武汉人非常看不起乡下的,管你是哪里的,哪怕是北京上海的乡下,县城,种田的,也一样是三个字——乡里人。说武汉人排斥湖北人纯粹是瞎扯,第一管祖籍是哪里的,现在也是武汉人,武汉人就是湖北人,第二,武汉人在怎么祖籍外省,也会和本省通婚,本省一定是有亲戚的。 我举个例子,一个黄石的城区人,和一个宁波的慈溪的乡里人(老家种田)在武汉待遇绝对不同,如果是大学寝室,武汉城区人一定会和黄石城区人玩在一起,疏远慈溪的乡里人,就算慈溪在富裕。 武汉人字典里头 乡里就是乡里,城里就是城里。这个不管你富裕到什么程度的县,你依然就是个农村。哪怕你是江浙来的,乡里人有一些特质是需要几代人进城才能改的。 3.浙江人在武汉地位从高到低 这点医生讲的是真相,也有一定的原因。 A.建国前,来武汉的基本上是宁波绍兴商帮,武汉人统称为下江人,还包括了苏州无锡,也就是说宁波绍兴在老武汉人眼里和无锡苏州是一类的,讲话武汉人也认为是一类,虽然本来就是一类,吴语太湖片。 所以有一些祖籍江浙的武汉人包括与他们为邻的武汉人能懂吴语,比如我,我可以听懂上海话 苏州话和宁波话,前提是市区。这些人的确地位比较高,为了武汉的繁荣做贡献。但是地位也仅存在于老一辈,换言之,是那些爷爷太爷爷是宁波苏州来的老人之间,而不是他们的孙子之间,孙子之间管你是哪里的祖籍,都一回事,并不会出现上海那种排祖宗的现象。 B.建国后,来武汉的基本上是温州台州和金华三个城市。给武汉人印象非常不好,甚至糟糕到极点,炒房+卖汉正街的假货+方言完全听不懂+非常传统(我说过,有些自己老家是宁波绍兴的 可能还能听点吴语,但是浙南的是完全不懂)。 这几点给武汉人印象非常不好,举个例子,传统武汉人家里生男生女,比起儿子来更喜欢女孩,而这些地方的人不仅炒高武汉的物价房价楼价(中森华可百度),讲的方言也乱七八糟,还重男轻女,而且动不动什么家里谁去美国了,在武汉人面前炫富,而现在武汉的浙江人全是他们,所以武汉人对浙江人印象的确是下降的。 我说的都是事实,哪怕小米否认也好,承认也好,确实是这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