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报效祖国ლ 我喜欢亚运会
公门桃李争荣日
关注数: 174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5,565 关注贴吧数: 7
格库铁路新疆段铺轨工程全面复工 3月21日,中国中铁一局格库铁路新疆段项目部架桥机在阿尔金山内骆驼泉2号特大桥上进行架梁作业(无人机拍摄)。 天山网讯(记者陈剑飞 通讯员雷昊摄影报道)3月21日10时30分,在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的阿尔金山格库铁路骆驼泉2号特大桥施工现场,一片桥梁被平稳准确地安放在桥墩上,标志着格库铁路新疆段铺轨工程全面复工。   为加快推动格库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复工复产,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专项疫情防控方案,优化防疫和复工事项,严格落实复工评估、人员培训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在接到复工通知后,积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提前就返岗人员运输、驻地防疫方案和人员返岗清单进行了对接,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积极筹措防控物资,做好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区、施工点等区域的防控措施,制定缜密防控方案,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库尔勒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雍小龙介绍。   施工单位中铁一局格库铁路新疆段项目部,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通过包机方式快速组织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700余名员工返岗复工。对所有返岗人员信息进行仔细排查,并按照防疫要求准备了充足的防控物资,加大对员工宿舍、办公室、食堂等区域的消毒工作力度,每日早晚两次对所有在岗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格库铁路是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向西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进入新疆境内后翻越阿尔金山,经米兰、若羌、尉犁,到达终点库尔勒市。格库铁路是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设计时速120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格库铁路全长1213.7公里,其中新疆段708公里,截止到3月21日,新疆段铺轨已完成609公里。格库铁路全线计划于今年年底开通运营。3月21日,中国中铁一局格库铁路新疆段项目部架桥机在阿尔金山内骆驼泉2号特大桥上进行架梁作业(无人机拍摄)。 天山网讯(记者陈剑飞 通讯员雷昊摄影报道)3月21日10时30分,在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的阿尔金山格库铁路骆驼泉2号特大桥施工现场,一片桥梁被平稳准确地安放在桥墩上,标志着格库铁路新疆段铺轨工程全面复工。   为加快推动格库铁路重点建设项目复工复产,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专项疫情防控方案,优化防疫和复工事项,严格落实复工评估、人员培训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在接到复工通知后,积极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提前就返岗人员运输、驻地防疫方案和人员返岗清单进行了对接,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积极筹措防控物资,做好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区、施工点等区域的防控措施,制定缜密防控方案,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复工复产安全有序。”库尔勒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副书记雍小龙介绍。   施工单位中铁一局格库铁路新疆段项目部,一手抓防疫抗疫,一手抓复工复产,通过包机方式快速组织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700余名员工返岗复工。对所有返岗人员信息进行仔细排查,并按照防疫要求准备了充足的防控物资,加大对员工宿舍、办公室、食堂等区域的消毒工作力度,每日早晚两次对所有在岗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   格库铁路是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东起青海省格尔木市,向西经乌图美仁、甘森、花土沟,进入新疆境内后翻越阿尔金山,经米兰、若羌、尉犁,到达终点库尔勒市。格库铁路是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设计时速120公里,为单线电气化铁路。格库铁路全长1213.7公里,其中新疆段708公里,截止到3月21日,新疆段铺轨已完成609公里。格库铁路全线计划于今年年底开通运营。
新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开建!乌鲁木齐到阿勒泰朝发午至 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新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将从乌鲁木齐直通阿勒泰 施工现场 3月20日S21线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五家渠市举行誓师大会该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成为疆内首条沙漠高速公路乌鲁木齐市可“高速直达”阿勒泰地区朝发午至,车程缩短至4个小时左右 S21线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简称阿乌高速),由新疆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出资建设,是交投公司从项目前期、资金筹措、工程招标、组织实施等方面自主管理的首个公路建设项目。 据介绍,阿乌高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黄花沟至乌鲁木齐段,主线长229.188公里;二期工程福海至黄花沟段,主线长113.350公里,连接线长3.647公里。全线计划2022年8月30日完工,通车后可实现当天往返。 誓师大会现场 S21阿乌高速公路项目 路线起自兵团第十师北屯市 先后经过北屯市、福海县 五家渠市、昌吉州、乌鲁木齐市 终点位于乌鲁木齐拟建的西绕城高速公路 路线全长342.538公里 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公里 五家渠街景(资料图片) 其中 阿勒泰(北屯)至五家渠段 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五家渠至乌鲁木齐段 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首先开工建设的黄花沟至乌鲁木齐段,起点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黄花沟处,终点位于红雁湖村东南与乌鲁木齐西绕城高速衔接,沿途经过黄花沟、吉拉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石西专用公路、103团(蔡家湖镇)、102团(梧桐镇)、五家渠北工业园、五家渠市、羊毛工镇、猛进水库。主线长229.188公里,穿越荒漠及沙漠路段长达150.090公里。 该路段设1座大桥,2座中桥,12座小桥,5处互通立交,2处U形转弯,3处服务区(含加油、加汽站及充电桩等),2处停车区,6处ETC门架系统。 施工现场 新疆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阿乌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徐献军介绍该项目可增加新疆首府中心区与兵团第十师、阿勒泰地区间的联系缩短区域间的距离比既有“G217通道”节约里程258公里比“G216通道”节约193公里 道路沿线大部分位于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自然条件独特,地形开阔且交通节点少,车辆运行环境好在基本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建设成为全国第一条交旅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险旅游高速公路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高速公路 沿途美景 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 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地处五家渠市,以猛进水库为依托,背靠天山。烟波浩淼,碧水连天;映天山雪峰,展大漠风情;花香树绿,宛如江南;天然修饰与人工雕凿相得益彰。 游客们在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内赏郁金香。图片来源五家渠在线 乌伦古湖 乌伦古湖位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属于淡水湖泊湿地,湖水清澈见底,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肥美的鱼儿从这片天空之镜中摆尾游过,水波荡漾出一片清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也称准噶尔盆地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玛纳斯河以东及乌伦古河以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水源较多,景色优美丰富,春季的花开、夏季的湿地、秋季的胡杨、冬季的雪景,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观。 一群白鹭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湿地自由飞翔和水中觅食。吴新奎摄
甘肃1034名返校老师乘坐“点对点”支教专列赴和田,感谢兄弟省份 3月15日,K4091次支教专列从兰州站缓缓驶出 一路西进奔赴新疆和田 列车上满载着1034名新疆和田地区甘肃籍返校老师 这是兰州铁路局“点对点”开出的首趟普速进疆支教专列 为做好首趟进疆支教专列开行工作,兰州铁路局客运部、运输部、调度所、兰州车站、兰州客运段、武威南车务段、嘉峪关车务段党委协同发力,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制定专列开行方案,确定增开车次,增加专用车厢,设置列车停靠站点,确保兰州车站700名、武威车站238名、张掖车站65名、酒泉车站31名教师安全、有序、温馨返校。 兰州车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列开行工作提前谋划商定返工复学客流分批到达、统一编号、扫码进站等具体事项,避免大量旅客在车站短暂聚集,防止疫情传播风险。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该站组织运转、客运、售票车间细化流程,固定股道,在列车开车前50分钟,将列车车体停靠1站台,减少旅客走行时间,确保旅客能够顺畅、有序进站乘车。增开了返工复学客流体温检测通道和安检验证通道,车间值班干部到岗盯控,集中对返工复学客流进行快速测温、安检、举牌引导,保证旅客快速乘车。同时,增设返工复学候车专区,客运车间在列车车体到位后提前联系客运部门开门,并充分利用站前广场、拉萨候车厅和拉萨后院,分段组织旅客测温、安检、进站,实现离散乘车,确保返工复学客流能够安全进站,有序候车。 当天该站客运车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大对候车室、站台等公共区域的消杀次数,要求务工人员分散就座,全程佩戴口罩,对返工复学人员进行扫码信息登记,确保每人有追踪,信息有反馈。同时车站组织党员突击队通过讲解、发放宣传单等方式,为返工复学客流宣传乘车和疫情防控注意事项,最大程度的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首趟甘肃籍返岗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感谢甘肃人民 3月20日20时57分,首趟从甘肃兰州出发的返岗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火车站,首批877名甘肃籍青年教师历经33个小时顺利回到阿克苏。3月20日20时57分,满载877名甘肃籍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火车站。这是教师们走下火车,然后搭乘各县(市)派出的专车回所在学校返岗上班。 “阿克苏市的来这边,大家注意安全。”“阿瓦提县的请到这边排队。”一下火车,早已在阿克苏火车站站台等候的地区各县(市)教育局、地直各院校分管领导有序组织教师排好队伍出站,乘坐接送专车离开。 “我们下午7点多就在火车站等候了,并在车上准备了小吃,待教师们到达住所后,就有热乎乎的饭菜吃,确保每名教师都有回家的感觉。”乌什县教科局党组书记朵柱说。 “真没想到,这次返回学校会乘坐专列,在车上认识了很多甘肃老乡,我们很高兴能平安返岗,心里踏实了很多。”在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郎才科说。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区教育系统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地委工作要求,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延期开学、未经批准师生不得返校等各项要求,严防死守、从严从实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复学复课在即,为确保全地区教师顺利返岗,同时严防疫情通过旅途传播,缓解教师购票压力,根据滞留疆外甘肃籍教师较多的实际,协调兰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专门开行兰州至阿克苏教师返岗专列。各县(市)、地直各院校安排专人负责带队,做好人员的组织、联络、服务保障工作,所有返阿的教师上下车前严格测体温,车上每隔5小时测一次体温,下车后将再次测体温,然后由各县(市)派出的专车统一把大家直接送回家,真正做到了一站式、点对点帮助滞留疆外的教师平安、健康、顺利返阿返岗。 地委教育工委委员、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洪军表示,地区滞留疆外甘肃籍教师共有8000余名,为满足5624名教师返岗乘车需求,地区协调兰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开通6列返疆教师专列。列车由兰州始发,中间经停武威、金昌、张掖、清水、酒泉、嘉峪关、柳园站只上不下,经停库车站、新和站只下不上,终点为阿克苏站。第一次专列在3月19日发车,第二列至第六列分别于3月20日至24日每天发一次车。“按照自治区、地区相关要求,我们对从疆外连续14天无疫情发生的地区返回师生,进行不少于14天的校外隔离;对从疆外14天以内有疫情发生的地区返回师生,进行20天的校外隔离;对从疆外返回但在校外没有住所的教师,学校在校区内设置独立的隔离区,进行不少于14天的隔离,所有隔离结束进校前,组织到定点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确定身体健康后方能上岗。”杨洪军说。
首趟甘肃籍返岗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 3月20日20时57分,首趟从甘肃兰州出发的返岗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火车站,首批877名甘肃籍青年教师历经33个小时顺利回到阿克苏。 3月20日20时57分,满载877名甘肃籍教师专列抵达阿克苏火车站。这是教师们走下火车,然后搭乘各县(市)派出的专车回所在学校返岗上班。 “阿克苏市的来这边,大家注意安全。”“阿瓦提县的请到这边排队。”一下火车,早已在阿克苏火车站站台等候的地区各县(市)教育局、地直各院校分管领导有序组织教师排好队伍出站,乘坐接送专车离开。 “我们下午7点多就在火车站等候了,并在车上准备了小吃,待教师们到达住所后,就有热乎乎的饭菜吃,确保每名教师都有回家的感觉。”乌什县教科局党组书记朵柱说。 “真没想到,这次返回学校会乘坐专列,在车上认识了很多甘肃老乡,我们很高兴能平安返岗,心里踏实了很多。”在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的郎才科说。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地区教育系统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地委工作要求,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延期开学、未经批准师生不得返校等各项要求,严防死守、从严从实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复学复课在即,为确保全地区教师顺利返岗,同时严防疫情通过旅途传播,缓解教师购票压力,根据滞留疆外甘肃籍教师较多的实际,协调兰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专门开行兰州至阿克苏教师返岗专列。各县(市)、地直各院校安排专人负责带队,做好人员的组织、联络、服务保障工作,所有返阿的教师上下车前严格测体温,车上每隔5小时测一次体温,下车后将再次测体温,然后由各县(市)派出的专车统一把大家直接送回家,真正做到了一站式、点对点帮助滞留疆外的教师平安、健康、顺利返阿返岗。 地委教育工委委员、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洪军表示,地区滞留疆外甘肃籍教师共有8000余名,为满足5624名教师返岗乘车需求,地区协调兰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开通6列返疆教师专列。列车由兰州始发,中间经停武威、金昌、张掖、清水、酒泉、嘉峪关、柳园站只上不下,经停库车站、新和站只下不上,终点为阿克苏站。第一次专列在3月19日发车,第二列至第六列分别于3月20日至24日每天发一次车。“按照自治区、地区相关要求,我们对从疆外连续14天无疫情发生的地区返回师生,进行不少于14天的校外隔离;对从疆外14天以内有疫情发生的地区返回师生,进行20天的校外隔离;对从疆外返回但在校外没有住所的教师,学校在校区内设置独立的隔离区,进行不少于14天的隔离,所有隔离结束进校前,组织到定点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确定身体健康后方能上岗。”杨洪军说。
“新疆三峡”主体完工 叶尔羌河流域将告别千年水患-新华网 一项根治新疆千年水患的重大民生工程——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坝近日封顶,高耸的坝体矗立于喀喇昆仑山河谷,抵挡波涛汹涌的洪水,这意味着叶尔羌河流域将彻底告别千年水患。   记者从中核集团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了解到,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十三五”期间100个重大项目之一,总投资109.86亿元,将在保证塔里木河生态供水条件下,发挥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   作为新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加之具有高地震烈度、高坝、高边坡以及坝基百米级深厚覆盖层等世界性设计施工难题,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被业内专家称为“新疆的三峡工程”。   全长1289公里的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流域内有400万人口,灌溉总面积超过650万亩,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也是新疆洪灾最多的河流。千百年来,叶尔羌河水患一直对沿岸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时常发生的融雪型、暴雨型、“溃坝型”洪水,以极高的起涨速率和高洪峰值闻名世界。   每年汛期,叶尔羌河流域九成以上的农村劳动力都要参与防洪,物资投入数以亿计,多数又被冲毁,年复一年。为了抗击洪水,仅和田地区莎车县每年投入防洪工地的青壮年男劳力就达10.4万人。   为了解决千年水患,国家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作为重大民生项目加以推进。阿尔塔什水库大坝等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10000年一遇。工程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叶尔羌河千年水患,每年减少大量防洪投入,同时还将提供清洁能源,改变南疆三地州电力短缺状况,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马泉新区新建五层立交,连接东二环和东延 2018年乌鲁木齐提出新建河马泉新区后,经过近半年的建设,发现交通不便,市民出行遇到一些问题故为了实现河马泉新区交通方便,东二环与东延的快速互通乌鲁木齐市克南高架东延二期与东二环高架相交处将建起一座5层立交桥这也是克南高架上的第3座5层立交桥 目前 这处5层立交桥正式启动下部结构建设 近日,记者在维斯特世纪花园 附近的施工现场看到 旋挖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均已入场 工人们正在为开挖桩基基坑做准备 据介绍 此处5层立交桥有8条匝道 共设置311根、直径约1.2米的桩基 仅互通立交部分就有86根桩基 平均桩基深度20多米 目前已经完成32根桩基 施工现场 由于温泉东路交通流量较大 匝道施工位置的顶部和底部 又有已完工的东二环高架主线桥 和克南高架东延主线桥 施工位置局限性大 无法使用普通的吊装施工 为了在不影响高架桥 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完成施工 施工单位要多花一倍的时间 来架设第三层和第四层的4联匝道桥 工程模型 “施工第三层、第四层的匝道需要我们采用‘顶推滑移’的工法,这种工法的费时费力程度相当于盖了4座桥。”中交三航局克南高架东延二期项目副经理孙颖说,“首先要凌空搭设一个支架平台,在支架平台上搭设一处钢平台,再在钢平台上铺设一条输送轨道,通过顶送、拉运的设备,将匝道施工所需的钢箱梁送到两层高架中间的指定位置。” 这个是乌鲁木齐第三做五层立交,讲尽快竣工
白鸟湖工业新区又传喜讯,正威“一带一路”产业园新材料项目开工 4月25日,正威新疆“一带一路”产业园·金属新材料项目在经开区白鸟湖一号台地开工建设。 该项目占地560亩,建设周期为两年半。预计今年年底前,厂房工程将全部完工,建成后将满足高、中、低各消费领域对高导铜产品的需求。 正威集团位列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111名,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前列。 除金属新材料项目外,正威新疆“一带一路”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还包括新能源汽车项目、智能终端项目及产业配套项目等。其中,智能终端项目以智能手机及IT高端制造为主要发展方向。 正威国际集团位列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111名,在金属新材料领域位列世界前列。2018年9月,正威集团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投资200亿元在乌鲁木齐投资建设正威新疆“一带一路”产业园,建设内容包括金属新材料项目、新能源汽车项目、智能终端项目以及产业配套项目等。项目于2018年9月30日奠基,其中智能终端生产线已于2019年2月25日下线。2018年10月—12月,就已完成投资37亿元,纳税1.8亿。今年,该产业园计划投资不少于50亿元,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3—5亿元。 正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投资委员会主席王立刚说,今后将依托新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优势,结合该集团品牌、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专注于高精密度新材料产品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拓宽在全疆乃至中亚和南亚市场的投资及产业布局。
教育部推荐好文:兰大虽瘦,必肥华夏 转绝顶好文。教育部推荐 兰大虽瘦,必肥华夏 身处西北数百载,扎根黄土如白杨,兰州大学秉承着"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在西北一隅散发着它的光与热。 但是,长久以来兰大却饱受社会舆论的质疑,有人说她委屈,说她落寞,说她闭塞荒远,这些种种标签让不懂她的人更是多了一份误解。 究竟,兰大真的"委屈"吗?我们兰大人或许会有最好的答案。 兰州,一座“美学上荒凉得可以足不出户的城市”,黄河将它剖成两半,如同斧斫,裸露出来的,是一种匆忙而苍凉的气质。人们说这是过客之城,每个人都像一粒被风吹来的沙子,漂泊不定。 兰州大学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咀嚼着一百余年的热闹与孤独。有人在此卸下行囊,也有人正要离开,而关于它的命运从何处开始,又如何抵达今日,人们似乎都不陌生,却又什么也不懂。 如今在网上,总是有人叹兰大委屈,叹它孤独,叹它落寞。青年们带着惋惜与猎奇一同涌向这个扎根西北的高等学府,或许也有过有关荒凉情人坡和共享骆驼的一丝丝幻想,但最终,他们在这里落地,扎根。 百年兰大,究竟为何会成为舆论中委屈的西北一隅,回望兰大的发展历程,或许我们可以窥见一点点原因。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金城兰州曾是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的资源也自然地流向了兰州大学。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同样是大学老师,在西部地区领到的工资大概比在东部地区高三分之一。 那段时期,兰州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 “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7个在兰州,而兰大的相关院系也随之腾飞。那对于贫瘠的西北来说,是一段值得怀想的光辉岁月,对于兰大也是。 1986年,政策取消。那时,西部曾经被政策加持而掩盖的弊端才显露出来,兰州大学开始经历一场漫长的“孔雀东南飞”。那些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前来支援西部的学者,青春付与了兰大,老来却不免回乡任职,寻求落叶归根的慰藉,而他们离开的同时,也带走了一定的资源。 我们不可否认,东部地区,在现实意义上更加适合发展,那里更优厚的待遇、更辽阔的空间、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甚至更温和宜居的环境,吸引着教师,也吸引着众多学子。 2001年,兰州规划在榆中建立一个科教园区,意将市区里的高校悉数搬过去。然而,17年过去了,兰大的邻居只有西北民大。而兰州市也在不知什么时候放弃了向榆中发展的规划,开始建设市区北面机场附近的兰州新区。如今,兰大榆中校区,一面被赞美着清净安宁,一面又被诟病着闭塞偏远,而个中利弊,或许只有兰大人才能清醒客观地评判。 其实我们没有办法矢口否认兰大的落寞,它在贫瘠的西北竭力丰沃着,它孤独,并且身载无数的误解,但是我们也同样无法否认,它坚定并且诚恳,不会自怜委屈。无论如何,这里总是有人留下来,也便有“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留下来,这里的人注定了这所学校的气质,永远坚定、刻苦、真诚。 而兰州大学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改变,扩大宣传,美化环境,制定新的发展方略。它努力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努力变得更好、成为每个兰大人不后悔的选择。 于是我在想,那种“委屈”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刻板片面的偏见吗?是悲伤沉痛的叹惋吗?对于每一个不曾身处萃英山下的人而言,那好像一个遥远而悲哀的抽象符号。如果不曾了解,尽可以说她浪漫,说她荒凉,说她寂寞颓然。可惜,如此的任何一种定义,都显得浮夸或单薄。 或许,对于一粒被风吹来的沙子而言,这是一个珍贵的落脚之处,是一片包容的、温柔的、辽阔的土地。外面的人总是在试图给这座学校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而里面的人,早已自己捧出一腔深情,献与兰大。有此深情,便无以言“委屈”。 兰大是委屈的,但必然是最有骨气的高校。 追溯兰大的历史,从1909年清末新政期间建立的甘肃政法学堂,到1952年跻身全国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列的兰州大学。从1996年成为首批通过“211”工程预审、成为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到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直至2017年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兰大,用她的铮铮傲骨和凛然正气一路高歌奋进。 近一百一十年来,校领导为建设兰大付出心血、做兰大的带路人;一批批教师为兰大教育事业尽心尽责、甘做贫瘠原野上的园丁;一届届学子用自己的努力为校争光,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不会抹去也不愿抹去“兰大人”的烙印。 因为有这样的师生,一大批杰出校友自兰大走出,兰大能被美国《科学》杂志评入中国最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在每年SCI中名列前十…… 因为有在兰大奉献着的师生,艰苦朴素的优良学风、“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兰大在才能时代的大潮中溯流而行、扶摇而上。 在西北的旱地上,兰大如胡杨树一般,百年不倒、愈生愈强、精神不朽、熠熠生辉——用荣光傲视尘埃与伤口,难道我们不应该摒弃他人怜悯的眼光、用实力证明自己应得的辉煌吗? 所谓的“委屈”,不过是旁观者的一面之词、玩乐之嘲,我们何必轻听轻信?况且,身在兰大,兰大人自然知道我们的教学、生活设施已是足够。这也应了一句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外在的劣势只不过是庸人的借口。 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既然已步入成熟,就应当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可轻信流言,随意抹黑这样一所披荆斩棘的学校;既然选择了拼搏奋斗,就不要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既然来到兰大,就应有校荣我荣的信念;既然已将“兰大人”的担子担在两肩,就要一心一意地努力上进,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兰大添彩,击溃那些纷纷扬扬的流言蜚语,让国人乃至世界为兰大喝彩。 “山色横侵遮不住,萃英山下好读书。”我们要坚信“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词”,要坚信“母校虽瘦,必肥华夏”!兰大人,我们以此共勉!兰大人,我们终将骄傲!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