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知返🍭
菩提樹下的少年
心小了,所有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关注数: 13
粉丝数: 90
发帖数: 4,827
关注贴吧数: 53
来来来 好久没来了。你们好嘛
走起 早上5点半就起床
9号厦门北到云霄有没有一起的 回家心情有点小激动
别把人生的顺序搞反了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 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我回来了 几个月没出现了,新年快乐@菩提树下的小花
永不放弃!马(道)成功
慧律法师:诸事前面加一个“无”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 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 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韵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无!加一个无字,没有所谓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为什么?一切因缘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全部消灭。
佛教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已不会再为温饱问题 担心了,过着前人无法想象的便捷舒适的 生活,但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更多的是发 出抱怨与不满的声音呢?是什么原因让我 们的“幸福指数”降低了?
达真堪布:想开了就是完美 做任何事情,都要具足很多因缘才能得到结果,差不多就行了。越追求完美, 越得不到完美。哪有十全十美的?世上没有完美,想开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世上没有完美,放下了随缘了就是完美。
真诚的友谊《佛慈》 慈悲是我们的信条,大慈大悲最重要。面带微笑不辞辛劳,一心一意奉行菩萨道,不论是高山或是小巷道,需要帮助我就到。
星云法师:可怕的神通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有一种侥幸的心理, 总希望有意外的收获,甚至妄想有神通, 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能够眼看、 耳听十方世界。其实,好在大家没有神 通;如果有神通,日子恐怕会很难过。 神通,一般而言有六种,称为“六神通”, 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 宿命通、漏尽通。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生傲慢心。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完全不同,其重点是在于惭愧和忏悔心的升起。
圣严法师:感谢抱怨的人 无论是在家庭里或是在工作场合中,我们 常常都会听到抱怨的声音,有的是抱怨配 偶不体贴、孩子不听话,有的则是抱怨老 板、同事,另外还有人抱怨政府决策、社 会环境……,其实,抱怨只会使自己的情绪更低落,于事无补。
慧律法师: 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慧律法师: 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一生不做亏心事情,这是培福 1 今天世间人,什么都要竞争、绝不让人,处处与人计较、处处想占别人便宜,处处叫别人吃亏,以为自己得利了,殊不知自己命中本有的福报, 因为心行不善。大幅度的折损了。
〖济群法师开示问答〗 问:请法师谈谈佛教里“素食”方面的问题。 答:汉传佛教有三大特色:素食、单 身与僧装。原始佛教的僧团中,并不是严 格的素食。关于素食的问题,是在《梵网 经》、《楞伽经》、《楞严经》及《涅盘 经》等大乘经典中才有明确的规定。汉传 佛教的素食是从梁武帝时代开始的,我认 为,素食是佛教所提倡的慈悲的最好体现 ,吃肉多多少少会涉及到杀生,有消费者 ,必然会有人去造业,大家都不吃,也就 不会有人去杀。原始佛教允许食肉,是由 于僧人必须乞食,乞食是不可能挑选的; 而藏传佛教食肉,则是由于地域条件所限 ,在蔬菜匮乏的高原,不食肉几乎无法维 持生存。因此,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食肉 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不 过他们食肉也是前提的,必须是吃“三净 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的动 物肉才可食。
星云法师: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刘长乐先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烦恼、快乐、悲伤、财富、贫穷,都会过去。 请问大师:明知人生是一个“空”的结局,我们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星云大师: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也还会再来。像春夏秋冬,冬天会过去, 春天会再来;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还会再生。就如时辰钟“1、 2、3、4、5、6、7、8、9、10、 11、12”,转了一圈,它又会再回来。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环形,所谓因缘果报,前世、今生、来世都有关系,来的会来,去的会去,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所谓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们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体,物质的东西无常,但是心灵、生命不是,它等于木柴,这个木柴烧了,另外一个木柴又生长 了,生命之火一直会延续。所以,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都落空了,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水流到哪里去了,还会再流回来。 刘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所讲人之一生,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短信,叫“八然堂”: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师一定还记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 友,当时医院诊断说他的生命只有四个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来越烦躁易怒。无奈之中,他弟弟对我说:你和星云大师很熟,能不能带我大哥去见见大师,给他点拨点拨?我知道您非常忙,也很劳累,但人命关天,安抚一位垂危者也很重要,踌躇再三,还是向您说了,您立刻爽快地答应了。见面那天我感冒了,但不愿错过当面求教的机会,就戴着口罩和 老友一起去了。 您当时对我们讲了两层重要的意思。 星云大师: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的延 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 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 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潇洒,悠游逍遥。 经过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 刘长乐先生:您讲得泰然,朋友听得入神。回去之后,我这位朋友的情绪变化很大,非常和顺平静,甚至能用 一种诙谐的豁达对待生死。一年之后,这位朋友走了,他的儿子和太太请我转告大师:他走得很安静很坦然。 星云大师: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尘的追逐里。世间什么是我们的? 世间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所谓“真理”,必须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这四个条件。“无常”,就是如此。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会精进修行;生理细胞有新陈代谢的无常,因此能常保身体的无限活力;“长江后浪推前 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事的新旧更递也是无常的变化,如此社会有机体才能常显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所谓“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然而,世界上有没有能单一独立、自我存在、 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当然没有! 能够明白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任运逍遥。 刘长乐先生:大师所说,正如达摩祖师的教诲: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 总想脱离这个激流,表示你执著于激流。你越是与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办呢?应该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万事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这样反而能度过,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生命是激流,我们只有先认识到此身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 地面对恐惧,面对死亡,在万丈红尘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过不得不过的这一生。
错误的助念往生方法 这是别的贴吧转的,有缘让我看到,不然不知道助念往生真正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