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工小高 义工小高
托克托义工联合会欢迎您的加入
关注数: 97 粉丝数: 271 发帖数: 8,709 关注贴吧数: 34
(托商风采之廿六)张正荣: 中宣部表彰的“全区十佳文化大院”创办人 张正荣: 中宣部表彰的“全区十佳文化大院”创办人 踏上托克托县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后,提起北半球文化大院,知名度颇高。其创建人张正荣,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和艺术丝毫不沾边的“粗人”。出于对文化艺术和家乡的热爱,张正荣于2012年个人出资,注册了这个文艺演出公司,成为呼和浩特市北半球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位。 张正荣的文化大院总投资606万元,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从2013年运行以来,短短几年,就深得老百姓喜欢和上级文化部门的认可好评。2015年被评为“全区十佳文化大院”荣誉称号、中宣部表彰的第六届“双服务”(服务农民,服务基础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文化大院总经理张正荣,荣获2014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作 “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熟悉张正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而且是一个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个样子的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张正荣因所在单位体制改革下岗后,就开始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跟着商贩和一些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在周边旗县,走镇入乡,举办各种物质交流会。每次看到文艺队下乡演出时群众发自内心的笑脸,张正荣就暗自盘算且下定决心,为自己、也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打开一条欣赏多姿多彩文化艺术表演的便捷之路。经过一个阶段的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他确定了创建文化大院的具体工作思路,决心让这朵文化奇葩,在托克托这片古老而文明的大地上,姹紫嫣红。 他把自己做生意赚来的和向亲戚朋友筹集的钱,全部投入到了文化大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修建了排练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展厅、健身广场、演职人员餐厅、职工宿舍以及400平米演艺厅;组建了民乐队、舞蹈队、二人台演出队、晋剧票友队;就连下乡演出的灯光音响、演出车辆、舞美道具等各种舞台设施和交通工具,也一应俱全。 文化大院从2013年开始运行以来,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爱好文化艺术者,免费提供活动场所。目前,每天有固定文艺爱好者40多人,在大院活动,常年有健身队和文艺团队近百人,在大院排练。每年大院在水、电、暖、餐饮等方面,费用即有10万余元。  北半球文化大院,从2014年开始,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参与了各项大型演出活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下乡工作。2015年度下乡演出244场,2016年下乡演出236场,元宵节传统文艺表演、黄河文化旅游节专场演出10场、国庆节公益专场演出4场,举办了迎新年农民书画联谊活动、迎新春老年人联谊活动。在呼市民族剧院举办的“呼和浩特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10场,还组织了多场民间艺术家专场演出。其中,文化大院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抬阁、脑阁”表演,人数达到160人。其表演之精彩,参与人数之多,令观众争相观看拍手叫好。文化大院为人民群众提供的艺术盛宴,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新华社、内蒙古晨报、呼市日报、凤凰网、腾讯、微博、新浪、内蒙古网、呼和浩特市文明网等媒体,都做过专题报道,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实现功能再延伸,张正荣把文化大院,积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1月8日,呼和浩特市农村旗县首家“基层群众文化辅导中心”在北半球文化大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为大院培育民间文艺人才,为艺校学生实习,提供了培训基地,推动繁荣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带头作用,内蒙古日报2015年1月4日4版做了专题报道。为了让文化大院更好地稳步持续发展,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企业发展反哺文化大院,商业运作服务公益事业”的发展思路,为展现地方与民族风采、传承地区非遗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农村,传统的日出而出,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成为历史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和快节奏,而在审美要求和情趣上也追求多元化和快节奏。人们不再满足填鸭式的精神大餐,他们需要更丰富多彩、更具内涵、更有时代特征的精神享受,并能参与其中。作为政府扶持的重要民间文化机构,每一次下乡演出,都让张正荣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更感觉到责任的重大,但只要是有利于群众文化发展的,他就要竭尽全力做好。这,是张正荣的性格使然、志趣所在和矢志不渝的努力目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