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斋主
无怨斋主
儒医道回子
关注数: 76
粉丝数: 550
发帖数: 99,088
关注贴吧数: 32
【道祖论道】贫道为什么信回教? 贫道信YSL,不因为贫道是回族,如果仅仅是回族,贫道也只是不吃猪肉而已。贫道信YSL有两个原因,这里阐述其中一个,因为涉及到道堂的道乘修炼。 在本楼完结之前,不得插楼。
【道祖入山】道祖进山修书 下竹筏
【道祖发言】道堂为什么要编写《基础阿拉伯语精讲》?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贫道觉得必须说一下当今市面上比较流通的基本阿拉伯语语法书。
【道堂公告】《基础阿拉伯语语法精讲》编委会筹集资金 道堂决定倾力支持编委会《基础阿拉伯语语法精讲》一书。先将道堂图书馆所收藏书,平价出售。筹集编委会编写所需的材料费。
【道堂公告】封禁骂脏骂粗,满口污秽下流的蝗虫。 @32140CDKF 蝗虫满嘴骂脏骂粗,言语龌龊下流。贫道屡次教化,劝其改过,还变笨加利。故封禁一日。盼其面壁悔过。及早认罪忏悔。重新做人。 身为大吧,贫道不擅用封禁权力,实乃这条蝗虫污言秽语太多,不堪入目之极。贫道不滥用封禁权,封其10天,只是一天,略施惩罚。 @32140CDKF 您若是提早悔过,可以私信贫道,认罪后,不到一天,贫道就会解封您。
【回族人物】卫国英雄之3——马果肃公
【说礼论乐】礼的本质在于敬——徐晋如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这一段是在讲礼的因时变革的问题,礼乐之事一定是顺应时代的,每一个朝代他都要对上一个朝代的礼乐进行增损,民间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礼乐问题上做一些变通。当然,有变更有不变。这里面孔子就谈到了两个变通的事情。 第一个,是在祭祀的时候戴的麻冕。冕是用一种木头,他先把它在里面做成一个架子,然后外面再蒙上一层布,它要象征天地,因此它的上半部是黑色的,下半部呢是红色的。从前,冕是用要麻来做的。但是,按照古代的布的大小,二尺二寸的这样的一个幅度,那么在这二次二寸的幅度里面,要能够有2400缕的麻,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事情,在物力上是不足以支撑的。那么当时的人就加以变通,我们不做那么费力的东西了,我们就用黑色的丝布来代替,丝布就是帛这一类的东西。这个“纯”实际上是一个通假字,通“缁”,“缁衣”的“缁”,黑色的布帛这样的一个意思。因为在篆书里面,这个“纯”它和“纟”傍一个“才能”的“才”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就成了它的通假字,而这个“纟”傍一个“才”,就是“缁”。 现在改用黑色的布帛,它是在物力使用上变得简约了,孔子认为,这个并没有毁坏礼的敬,内心的一种虔敬之心,因此孔子认为,我们就要与时并进,这是没有问题的。 好,但是对于另一件事情,孔子坚决地做了一个保守派。从前,臣下,他在得到君主的赏赐的时候,他要向他拜谢,他是要走到堂下,就是走出门外面,走到堂下去,匍匐在地,稽首敬礼。所谓“稽首”就是把两个手都要放在地上,然后把脑袋一直顶到地,然后再到堂上来。可是当时的很多的大臣,内心里面已经没有了对于君主的一种尊重之心,礼崩乐坏了,他变得很骄泰,所以他们直接在堂上就下拜了。孔子却依然谨守古礼,当他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依然跑到堂下去稽首敬礼,然后再回到堂上来。 这个就体现了孔子他对于礼的本质的一种深刻的把握,礼的本质应该是内心的虔敬,出自于自己的内在的良知,而不是说我们有一个外在的规则去要求你。因为一个人如果光是因为外在的规则,而去接受了礼的束缚,他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这样的人他会成为一个虚伪的人。为什么孔子的教育要从诗教开始,接下来才是礼教,他就是要首先通过施去激荡你的性情,让你内心那种真善美的东西迸发出来,然后你才好接受礼的这样一个规范。
【长歌当哭】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尺素,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寻师问道】关于《礼记》“天子”之“出” 《曲礼》言:“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 疏:天子不言出者,天子以天下为家,策书不得言出。 而《王制》言:“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却明言“天子”之“出”,是何缘故?
【社会思索】为什么说回族是东亚的文化思维 《大明王朝1566》有两个桥段很耐人寻味。 第一个,江宁织造局太监杨金水,因为参与毁堤淹田被发觉,为了逃避罪责,就装疯。嘉靖帝问司礼监首席太监吕芳,怎么看待杨金水疯了一事。吕公公说:“杨金水辜负圣恩,这是上天在惩罚他”。嘉靖帝说:“既然上天已经惩罚他了,那朕也就不再罚他了,送他去朝天观安置吧”。 第二个,同样一幕,发生在海忠介公上疏骂皇帝之后。嘉靖在考虑是否要朱批处决海忠介公时,内阁首辅徐阶上报:海瑞的妻子在回老家路上,不幸溺水,和腹中胎儿一起身亡。(海忠介公是三代单传,当时已经五十多岁,妻儿身亡意味海门从此绝后)。嘉靖帝问徐阁老:“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徐阁老说:“海瑞辜负圣恩,这是上天在惩罚他”。嘉靖帝听罢说:“既然上天也惩罚他,那朕就遵从上天之意,判他死刑吧”。 这里,我们看到,同样是两名“钦犯”,又同样是已经遭到了上天的惩罚,同样的情况和参考依据,嘉靖帝却得出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一个是【既然上天已经惩罚了,那朕就不罚他了】,一个却是【既然上天也惩罚他了,那朕就遵从上天之意罚他吧】。 当然,杨金水虽然有罪,但嘉靖明白:他坑害百姓,目的还是为了向朝廷交差,完成经济改革,为了给自己分忧,所以尽管犯罪,但还是值得庇护。海瑞,则是直接损害了龙颜,直接批龙鳞,大逆不道。罚不罚,都是取决罪犯的动机。 现在问题来了,到底在上天惩罚了“罪犯”之后,皇帝还要不要再惩罚? 看起来,罚与不罚,还是皇帝说了算。而且罚与不罚,都是遵从天意。 可见,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情况,参照依据,中国的文化思维,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这是东亚文化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
【本斋说事】主麻猪油事看法 说起主麻,先说个笑话。 昨天主麻后,本斋与几位东乡族朋友一起乘公交车去踏青。 下车时,一位身材矮胖的朋友先走,本斋笑道:“胖子,你快点,你一个人一站就堵住门了。” 胖子不甘示弱:“谁像你长那么细长?我们出门都挺直胸膛,哪像你出个门还要低头哈腰。” 众人大笑。本斋说:“笑的人都该减尔林。” 继而说:“回民,吃饭倒水要念泰斯米;进门穿衣要念杜阿怡。回民前进的方向就是主道的方向。安拉苏不哈拿看着每个人、每件事。本斋进出门都不忘弯腰以示谦恭,正是教门认为可嘉的品质,你一副横行乡里的姿态,是忘记教门提倡的谦虚,笑的人都该和你一起减少尔林”。 言罢,众人一起抚掌大笑。
【本斋说世】也说说猪——遭遇猪头 这个帖子,原本是http://tieba.baidu.com/p/3680476635这一楼的未更的内容。因为看到一些关于猪的争议,所以,提前单独列出。仅谈谈个人看法。贫道尔林不厚、脸皮更薄,不揣冒昧,不过抛砖引玉,希望各路风度盖世的君子们轻喷。
【时事新闻】男子捡到十三万元,纠结多日后,归还失主 如题
【诗】本道祖隐光后,遇诸君扶乩恭请,降坛诗三首 《赠来鄙吧凭吊诸君》 登霄一去胜优游,回首尘寰论未休。 殡我无延回释道,直来庐墓诵《春秋》。 《赠后学晚辈》 驭鹤朝辞稷下宫,水流贴吧谛如洪。 后生欲识本斋貌,文庙需瞻亚圣公。
【光明日报】如何看待儒学研究回到原典 转载光明日报
【说福道祸】山东儒学"产业化"方向 一楼
【道堂闭馆】开馆时间待定 贫道现在寺里修道,暂无暇贴吧。
【身边威胁】太可怕了 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被监控的可能。看楼下。
【道回笔记】说“烧物什给亡人” 常听人言:给亡人烧物什,是愚昧的表现。 本斋从来不以为然。以一事说之。
【儒士近思】贪墨的形成,与群体价值观的扭曲 今天看了一则消息,说落马官员在监狱里的生活,其中写道: …… …… 在阳江监狱,每个犯人每个月可以有500元的零花钱,罗荫国之前多用来买烟。可他最近把烟戒了,钱都用来买书。他对国学的书籍情有独钟,书架上摆着《品国学》等书,还认真做了笔记。 记者翻看了他的笔记本,发现他记录了《季羡林随想录》的一段《不完满的人生》。罗荫国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对,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监狱里,一周六天劳动,周日是休息日,犯人可以参加兴趣活动。 在书法兴趣班里,基本上都是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参加。在记者采访时,另外一名职务犯罪服刑人员姚志方写了一幅字【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他自我感叹说,有点晚了,但是能亡羊补牢。改造好,重新做人,还是给自己一个安慰,一个归宿。
【道回讲堂】理学之于儒学的丰富 上面说到 儒学与理学的区别。本斋的基本观点就是理学,极大丰富了儒学。 举个例子。任何哲学家,必然要思考回答死亡的问题。《论语》当中,直接论述死亡的一段如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看,《论语》之中,提问的人是谁? 是子路。子路是什么人?72贤人当中,最直率近乎鲁莽的一个弟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躬行夫子教诲。【.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孔子说了什么,必然要去躬行一番的。问题是,死亡不是经验论,不是能体验的事。孔子如果告诉他死亡是什么回事,子路保不准会找机会体验一下的!这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孔子对于子路的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但是作为老师不能不回答。更不能乱回答。所以孔子【未知生,焉知死】六个字里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啊。 我们先看一看汉魏儒者的注解: 何平叔《论语集解》:【鬼神与死事难明,语之无益,故不答也。】 如果按照这样解释,那这是废话了,等于没说。等于孔子什么都没回答。儒,最早是主持丧礼的人。孔子要是不懂死,还能被当时称作儒?显然,孔子【未知生,焉知死】根本不是何晏之流的理解。 刚才说了,哲学家必然不能回避死亡的问题,那么从孔子的原话里我们要深入分析了。现在看程朱理学的解释: 程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主子曰:问事鬼神,盖求所以奉祭祀之意。而死者人之所必有,不可不知,皆切问也。然非诚敬足以事人,则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必不能反终而知所以死。盖幽明始终,初无二理,但学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 这样解释,就殷实多了嘛。明白了生,也就明白了死。活在今世该如何做人,该具备哪些道德标准,该培养哪些品质,后世还是要如此。 这就是理学关于哲学的上的完整丰厚意义。 这样,把人生必不可免的问题给解答了,作为哲学,才算完美。如此,通过死生的全面掌握,整个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才完整了。
【道回讲堂】国学天空——《孟子的向善》
【道回参考】外国名人论《道德经》
【道回夏楚】dongchat大吧请进 dongchat大吧,你我初识贴吧,是缘起交谈儒学。而且,交谈气氛也融洽相得。所以,本斋邀请你来儒学吧,一起交流儒学,为的是切磋学问,增长见闻,更为了,是儒者集思广益,为建设社会公共道德,各尽一份绵薄之力,使得不愧所学。 其次,中亚吧几个极端份子,对本斋发难之时,大吧你是帮衬本斋的,这个,本斋当时是知道的。 所以,本斋与你在兴趣上,或者网络私交上,都没有任何私人冤隙。这一点,本斋是自认的,布吉岛大吧,你是否承认?
【道堂夏楚】明理教化
【道回论坛】中国诗词曲赋韵文与外国诗歌的优劣 正方:中国诗词(曲赋韵文)比外国诗歌优秀 反方:外国诗词比中国诗词(曲赋韵文)优秀 正方:力挺中国代表——无怨斋主 反方:诋毁中国代表——@dongchat @绝不21 @豪情万丈7 @极地雄鹰A @御坂4727
【民族话题】关于升学加分之本斋浅见 最近涉及到高考加分的话题,一些贴吧开始有炒作的升温现象。本斋从来爱凑热闹,故而,不揣冒昧,也说一点个人浅显的看法。 本斋更倾向于针对不同地区,教育水平来制订加分,或者说,划定分数线。 但回到民族的话题。针对民族加分,本斋个人感觉:与其说是所谓【防止民族边缘化】,更多则是倡导 【改变民族教育观念】。 汉人,从来都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理念,即便不去倡导,他们的社会风气,家庭观念,都是教导孩子,努力读书,积极求学的。相比,现如今回族的文化理念上,在对待求学的态度上,相对要弱。 基层干部在宣传,要求家庭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就时常强调国家的这一点照顾政策,力求让更多家庭,乐意送孩子升学。这是一种 【降低升学门槛】的方式,来倡导学习。 本斋身边,不少邻居,朋友,都认为读书无用。好几次本斋劝说,都以能赚钱,或者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来搪塞。 归根到底,是因为不读书,而靠餐饮、运输、产地贸易……产业链里,低端的环节,都可以就业,甚至发财 !因为不升学也可以赚钱,才使得相当一部分回族家庭,不热衷于送孩子升学。本斋曾经一度非常思念一个经名叫热合麦的姑娘,虽然她初中都没读完,虽然她家里是青海的偏僻农村,但是连她都深深感同,我们民族接受教育的迫切性。 本斋要说的是, 【降低升学门槛】的方式,仅仅是单纯的偏执一端的方式。要改变很多人、改变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还必须要有 【抬高就业标准】的方式。 比如,餐饮、运输等行业,必须逐渐提高入行的学历要求,至少先要有明确的入行要求。如20年内,凡事从事各类餐饮、物流、产地贸易等行业,业主必须是初中以上;20年后,抬高到高中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迫使很多守旧的家庭,必须送孩子升学。 让全民都有接受教育,继续升学的迫切感。如此, 才是贯彻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根本大计。才是提高民族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大法。
【道回学堂】本斋对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安排
【海外儒学】波士顿儒家基督教徒访谈
【儒学入门】傅佩荣《论语三百讲》 傅佩荣,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道回功堂】行善除恶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凡道回道堂,务以行善除恶为己任。
【道回科技】医学类·《伤寒论》精短普及版讲座
【道回科技】医学类·《黄帝内经讲义》教学视频 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洪图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中的指导老师。 王洪图,我国著名的内经研究大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健管家王洪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6日0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他从事《黄帝内经》教学与研究近50载,笃学好问,启幽发微,熟谙《素》《灵》,学验俱丰。首次提出将“内经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获国家图书奖等奖项,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的里程碑。他注重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出“脾胃传输是五脏藏神关键”的新说,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硕士、高徒等各层次中医人才。他在教学科研、临证之余,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曾荣获国家级、部级进步奖2项。他还多次应邀到日本、韩国、台湾等地讲学,推动了《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道回科技】医学类·《素问》 万物一体,皆源造物。一切仙圣贤哲,造物高足弟子。
【美图分享】智者乐水
【道回科技】《农说》 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马一龙撰。一龙字负图,溧阳人。嘉靖丁未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自序谓 农不知道,知道者又不明农,故天下不务此业而他图贾人之利。闲阎之间力倍而功不半,十室九空,知道者之所深忧。因就田庐作《农说》一章,逐条自为之注,文颇简略。 ——出《四库总目提要》
【海外儒学】16~18实际,国外看待儒家社会 马可波罗说的儒家社会,就不赘述了。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只介绍16~18世纪,文明国家的评价。
【理学需知】朱子的魂魄观 朱子镇楼
【回儒经典】《清真指南》 中国伊斯兰教著作。成书于康熙二十二年 。作者马注。全书10卷,约20万言 。作者自述 ,有感于“正教久湮”,“儒习罔闻”,“异端左道,眩惑人心”,故而“领诲明师,或见或闻”,著录以“晰诸教异同之理,阐幽明死生之说,上穷造化,中尽修身,末言后世”,意在阐扬正教,驳斥异端,启发人心,希望博得统治者青睐,提高伊斯兰教的社会地位。书中以论述、推理、答问等方式,分门别类阐发教义要旨,修道原理及敬慎修身等现实问题,并经作者一生的修订增补。刊行前后,该书为各地穆斯林辗转传抄,捐资翻刻,流行较广的有成都刊本和广州刊本。后常被选为经堂教育课本,对中国穆斯林有较大影响。
【汉穆诳集】这些都是贴吧里汉穆造谣欺骗的语录。 一一揭穿
看到儒黑黑儒学,就觉得好笑。没有儒学,社会如何维系? 人与人的关系,以什么作为指导? 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什么作为理念? 如果有,儒黑们,自己考虑一下,能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能像儒学一样,成为完整体系?
【诗】《本斋中元夜出棺魇人口占》 斜月沉沉照破棂,阴风过处满城腥。 谁家子女气精足,先向梦旁仔细听。
【儒骨国士】民国省长辞职办儒学社
【集思广益】儒学大化,从德树人 古今中外,无数为人名人,都受到儒学不同程度的教化,形成了积极健康正道的价值观。 大家一起收集他们的事迹名言,结合儒家经典的原文,来突出儒学对历代人物的思想的影响。 比如:孟子曰:【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于是就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爱国爱民的佳句,成为鼓励,引导我们的佳句。
【吧规要务】 本吧致力弘扬中华文化,凡事来这里黑中华文化的,封禁删帖。
【理学入门】《大学集注》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它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闲。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闲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逾,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淳熙己酉二月甲子,新安朱熹序。
【道回讲堂】回答{为什么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没有”融合?} 有人问本斋,为什么伊斯兰进入中国一千年与中国文化没有融合。这个问题要完整回答很复杂,涉及到社会,宗教,人文,人伦,国体…… 本斋就几点,谈一下二者的异同。
【道回理学】气一元论凡例 此帖集中各类书籍对于气一元论的精短论述。
【道回讲堂】论【天人合一】与【自我完善】 看傅佩荣讲孔子,谈到君子与小人的时候,认为君子与小人是一个变量,就是君子不是天生即君子,而是不断成为君子。这让本斋想起了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一文里反复阐述的【自我完善】概念。康德的【自我完善】理念,并非是自己独创,如果溯源的话,可以追溯到斯多亚学派。
【当代儒学】突然发现傅佩荣书籍的网络版《国学天空》 老实说,傅佩荣教授反对朱子,为我所不喜。但傅教授对《孟子》的讲义,不似过去学究,字剖句析,而是中西结合,触类旁通,非常精道。值得一读
【儒士学习】傅佩荣谈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曰:尧舜人也,我亦人也。
【再驳谬论】造物者有形象? @少女求住热线 关于昊天上帝的 形容描述,出自哪本经典?还是无知愚民的认知?呵呵。想必你找到了吧。
【回族荣耀】回回的荣耀 我记得刚来回族在线的时候,各贴吧回黑一大片。当时大吧有句话说:“现在貌似冒充回族,就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了”。话糙理不糙。现在网络上冒充回族的,越来越多。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一直在外面自称回族。
【儒士商议】贴吧该有一个图标 各位同年,大家各抒己见,给贴吧设想一个合理的图标。
【微型小说】《危难时刻显身手》 娘希匹,亚克西。本斋又被U吧给封了,就因为写了一篇励志的微型小说。
【再驳奸徒】 易中天混淆黑白说,初唐文化精神在马背上,到了中唐之后,成了闺格体。宋代的文艺作品都关注闺房的事,从马上到了床上。 人的无耻就在于无知,和随意编排。众所周知,唐代近体诗兴盛,因为朝廷提倡,科举取士考诗,所以唐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写诗。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都参与的艺术,必然是内容丰厚,材料充实。 近体诗,也因此备受关注。正因为如此,近体诗到了宋代,成了官方的制文,朝廷有事,官员都以近体诗来写。本来的一种全民文艺,成了高高在上的经堂文艺。近体诗也就因此失去了生命活力。 近体诗被束之高阁,词就开始流行。词,原意是诗余。诗,是言志的,诗余就是写一些诗所不言的东西。儿女之情的所谓闺格体,就是词的表达重点。欧阳修,老夫子。他的近体诗,都是道貌岸然的,而他的词,则是胭脂红粉调。不是文艺俗气化,而是一种文学体裁的表达功能自身的特点。 同理,词因为大放异彩,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到了元明,词成了经堂的用语了,没有了民间基础,曲才盛行。 这个道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早就阐明了,可易中天,拿个现象当做本源,本末颠倒。可谓无耻之尤。
【B君系列】原教旨主义者的逻辑故事1——殡仪 过去,甘宁一带的穆斯林对于亡人的葬礼和祭祀,从亡人弥留之际,直到无常后的一周年,家里请客念经,发给家属亲友的孝布以及送葬散钱等花费。 虎嵩山在传播伊赫瓦尼思想过程中,严厉批评和制止这些做法。他认为这不仅是来世的罪行,而且又增加了今世的经济负担。 他为了反对在祭祀亡人中大搞铺张浪费,引经据典地劝告穆斯林群众,要按正统的教道办事,因为《古兰经》中真主说:“他们信主又行善的那些人,我只给他们课派力所能及的。” 他还引证穆圣的教导:“你们为自己和亡人舍散,即便是一口水也可以,如果这也办不到,那就由自己念一段《古兰经》; 虎嵩山就是根据这些《古兰经》和《圣训》,批判了当时的祭祀活动。还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破孝运动】。虽然他的号召遭到了当时部分穆斯林的反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且从那以后,即使反对他的门宦也逐渐改变了大行戴孝的习俗。 多年之后,有一位 B君,便深受其原教旨理念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
【经文各见】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篇》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回回人物】王公静斋阿訇:五十年求学自诉 一楼度娘
【以儒释训】 逊奈:封斋期间,老者可与妻室同床,青年不可。 论语: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