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公园 北山公园
关注数: 29 粉丝数: 55 发帖数: 2,759 关注贴吧数: 9
地都的传说  燕赵都市报记者刘涛、李保健 文/图   地都,井陉西部一个小山村,西邻“天下第九关”娘子关,是山西通往河北的门户。村里的宣传栏与地标上,所写的村名都是“地都”二字,但在一家饭店门前,霓虹灯却闪烁着两个大字———“帝渡”。“帝渡”是地都的原名,而这个名字,据说来自汉光武帝刘秀渡河的一段故事。如今的地都村保存着不少老建筑,青砖青瓦,精美的雕刻,悠远静谧的老巷,透出浓浓的古朴气息。   驾舟救驾   地都村隶属于井陉县南峪镇。村子依川而建,建筑呈倒立梯形分布,绵河与石太铁路从村中穿过。   站在村南高处往下望,全村尽收眼底。山腰处清一色的白砖、楼板房,山脚下则是青砖青瓦的老建筑。古屋、古阁、关口构成了一幅古朴的山水画,每个细节都透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知道村子名字怎么来的吗?”“知道啊,和刘秀有关。”   在村中打听村名的故事,无论老幼,都知道刘秀渡河这个典故。一位段姓村民告诉记者,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展开斗争。为了躲避王莽的追击,也为了收拢河北一带的义军,刘秀逃到河北,寻找立足之地。王莽一直在后面紧紧追赶,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在井陉仙台山附近一个山洞里躲了一阵后,又来到现在的地都村对面。   当时绵河水大浪高,阻断了道路。眼瞅后面追兵将至,危急关头,对面忽然漂来一叶扁舟。刘秀大喜过望,搭载小船顺利渡河。这才有了后面的汉光武帝。   为了感念村民的救命之恩,刘秀给这个村子赐名“帝渡”,后来演变成了“地都”。
红色飞信大赛咋不见评比结果?市委宣传部和移动公司是不是言而无信 “红信飞歌”短信大赛营造红色精神盛宴 录入时间:09-09-03 09:17:11     作者:     来源:阳泉晚报        8月27日,文化广场,随着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樊盛武按下短信键,红信飞歌———2009年阳泉市首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正式启动。为什么要搞这次大赛?如何参与这次大赛?记者走访了大赛承办单位负责人,中国移动阳泉分公司总经理李秀敏。        谈到红信飞歌短信大赛的目的和意义,李秀敏说,红信飞歌短信大赛由市委宣传部主办,阳泉市军分区政治部、市教育局、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阳泉日报社、市广电总局、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支持,中国移动阳泉分公司承办。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全怀的讲话鼓舞人心。举办这次活动是为了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文明、健康、和谐的短信文化,为加快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三城同创”步伐,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喜庆热烈的社会氛围。        这次大赛如何进行?李秀敏说,这次大赛从现在开始到年底结束,历时约4个月,采用手机传播及互联网平台相融合,用户点击下载或自创短信转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两大部分三个阶段。两大部分是短信创作、传播和红色歌曲彩铃传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月31日以前,为活动启动阶段;第二阶段是9月1日到12月10日,为活动征集传播阶段;第三个阶段是12月11日至31日,评选表彰总结。为了表彰积极参与者,大赛设短信创作奖和传播奖两类奖项。创作奖设日奖、月奖和年度大奖,奖品包括话费、3G手机和3G上网本等。传播奖按月设传播贡献奖和年度红色传播奖,奖品分别为每月30名的100元移动手机话费和年度10名客户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一日游。活动结束后,要将大赛经典短信汇编成册。        李秀敏表示,阳泉移动将竭尽全力为这次大赛做好支撑服务工作,将红信飞歌———阳泉市首届红色短信创作传播大赛办得圆满成功。        阳泉移动有76万手机用户,每人编发一条红色短信就有76万条,互相转发红色短信,就会汇集成红色的信息海洋。让我们共同营造精神盛宴吧!   (记者 张莉苹 顾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