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站岗的 风中站岗的
关注数: 48 粉丝数: 62 发帖数: 2,779 关注贴吧数: 2
有好友的壶有损,特转一篇锔艺 锔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的修补器物的一种独特方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描绘北宋都城汴京景物的《清明上河图》中,已有锔艺匠人的形象。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载:“释名金刚石,时珍曰:其砂可钻玉补石,故谓之钻”。明代旅居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所著《中国见闻札记》中记载,这种瓷器可耐热度而不裂,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融合,盛汤水而不漏。 锔艺分常活和行活,常活又叫粗活,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通常称为锔盆,锔碗,锔大缸,锔钉大而粗糙,多为铁钉,行活是专门为达官贵人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锔钉则精致小巧,有铜,银,金钉之分。 锔匠的主要行头有工具箱,风箱,火炉,铜锣,扁担等,主要工具有拉钻,盘钳,铁锤,铁毡子,锔钉等。 锔钉的制作最见功力,锔匠必须三锤头砸出一个锔子,否则出不了徒。刚砸的锔子是弯腰,两足内扣,等上器皿后,则一定要变成塌腰。每一个锔子都要砸样,锉底,刮面,铰煅,盘脚等至少五个程序。过去的锔匠可谓是“杂家”,不光干锔活,磨刀,磨剪子,配钥匙等之类的都能做,可谓是全能修理工。 锔活除了锔钉之外,还有包,镶,补等工艺。
普洱茶十大谣言是不是真的?(转)  (以下讨论以古树普洱为前提,台地茶请勿对号入座。)   1、生茶性寒   这是关于普洱茶流传最广的误解之一。性寒是一个中医概念,无法用仪器量化,我们先来看看史籍记载上是怎么说的:   "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本草纲目拾遗》引《云南志》   "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易于他产"--《元江府志》   "普洱茶,产云南普洱山,性温味厚"--《梵天庐丛录》   普洱茶是性温的。   而且《梵天庐丛录》上还拿普洱茶和龙井相比,犹如杜甫之比陶渊明,换句话说,相对于龙井小清新的风格,普洱茶是厚重博大一路的。   不仅如此,普洱茶还是驱寒的。   "团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滇南见闻录》   "消食散寒解毒"--《普洱茶记》   "帮助消化,驱散寒冷,有解毒作用"--《思茅厅采访》   这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不过我们还需要略加解释,清代普洱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类似现在的生茶,另一种是茶膏,我们现在所谓的渥堆熟茶是建国后的发明。如果不专门说明是茶膏,那么指的就是生茶。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普洱生茶性寒、不能喝,那雍正爷和乾隆爷的御医们早就被收拾了。还有一部分记载"普洱茶性刻"。这是说的茶性猛厉,也不能说是性寒,否则何来驱寒的效果。   2、存茶通风   这也个是流传很广的误解,主要原因是当年普洱茶刚兴起时南方湿仓茶用通风避免发霉。而实际上通风会带来普洱茶内含物质的大量流失,尤其是芳香类物质会迅速减少,造成品质显著下降。所以通风是绝对应该避免的。而且当空气湿度比较大时,通风也并不能明显降低湿度。我们说存茶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些问题仅靠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后面茗寿堂会有专门的文章讲存茶的问题。但如果非要简单的下个评判,那么密封绝对比通风要好,如果你是个新手,存茶量又不大的话,那就简单的用食品级的铝箔袋子密封就可以了,这也同时避免了异味和光照。实际上陶罐和紫砂罐也只适合短期存茶或者醒茶,长期存放一样会带来物质流失。   3、影响睡眠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茶中的什么物质会影响睡眠。其实和咖啡一样,茶中令人兴奋,影响睡眠的物质是咖啡因(咖啡碱)。实际上,茶中咖啡碱的含量比咖啡中还要略高一些。那你可能要问,为什么喝茶没有和咖啡那么容易亢奋呢,那是由于茶叶中的茶多酚对咖啡碱的兴奋功能本身有抵消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叶种普洱茶是所有茶类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的,最高的可达40-50%,同时普洱当中的古树茶的咖啡碱含量又远低于普通茶类,有的甚至低于1%。这就说明古树普洱茶是最不会影响睡眠的茶类。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还是有影响,这有三种可能,一、心理作用,二、不是古树,三、对咖啡因超敏感的特殊体质。对一般人来说,其实是大可放心的。而且从茗寿堂的经验来看,有些古树因为有安神和放松身心的作用,反而有助于睡眠,这方面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4、隔夜不喝   这个是针对各大茶类的误解,来源主要是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维生素流失较多,二是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容易滋生细菌。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隔夜茶的很多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茶中最为有益的物质茶多酚是缓慢释放的,快速出汤的茶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茶多酚,隔夜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普通茶为高。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注意两点:1.要用泡过多泡的茶加水隔夜,这样避免浓度过高影响口感。2.以没有变质为限。实际上普洱茶有一种喝法是将茶泡到较淡,然后加水闷入紫砂壶中,隔多日后再开。茗寿堂实践过隔十日左右的隔旬茶,口感极佳。当然这还和空气质量和气温有关,在北京,有时一天都不敢保证,你懂的。   5、醉茶反应   刚才已经说过,茶的不良反应主要和咖啡碱有关,包括所谓的醉茶反应。但是普洱茶,尤其是古树普洱相对来说不容易产生醉茶反应,除非量很大,种类很多。有的人说不对,我就是有醉茶反应,还向我描述了种种表现,茗寿堂只能如实的告诉他那是农残反应。农残反应主要包括,心慌,无力,头晕,脸麻,恶心等等,有经验的人甚至可以根据反应说出农药类别。如果你几杯入口即有如上反应,那一定是农残作用,这方面因为铁观音"醉茶"的朋友都有体会。而实际上真正的醉茶反应是不一样的,醉茶一般都是头脑清醒,无法入睡,微有恶心和头晕但和农残的那种不同,一般出现在大量饮用数种茶之后。农残反应也是区分古树和台地的重要标准,后面的文章会有详述。   6、苦涩和茶气   有很多卖茶的会说自己的茶,口感浓烈,苦涩味重,茶气很足。这是把普洱茶推向了一种极为庸俗化的道路。苦涩味并非评价一款茶好坏的标准,既有苦涩重的好茶,也有清淡的好茶。而且苦涩也并非鉴别台地茶和古树茶的标准。不过对于五百年以上的高龄古树来说,苦涩相对较淡且容易化开。实际上茶气与苦涩无关,主要是体感而非口感反应,一般人会有后背发热,微汗,手心、指尖发汗、脚心出汗等等现象,这和喝热水有显著不同。而随着对人体和茶了解的深入,会有更细腻的经络感知,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茶山信息和人体健康知识。卢仝的"七碗茶诗"就是对茶气比较形象的描述。茶气是茗寿堂考量一款古树茶极为重要的指标。如果你喝过多年古树,还没有明显的茶气感知,那应该检视一下茶的来源和身体敏感度了。   7、生茶刮肠   普洱茶确实有去油腻消食的作用,但这并不等同于喝茶就一定会刮肠伤胃。我们说普洱茶的茶多酚含量是最高的,而茶多酚已经被证实对胃粘膜有修复作用。而茶性的收敛作用也对腹泻有一定的效果。这里面的前提依然是纯料的古树,台地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不在讨论范围内。实际上,古树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如果有积食,确实有消食通滞的作用。但是经常喝古树的人会知道,茶气足的古树喝了不易饿,往往喝着喝着过了饭点而不知。这大概就是气满不思食的道理吧。   8、樟香木香   这个主要是早年台湾茶人对号极茶(建国之前的茶庄茶)的推崇提出的观点,以樟香和木香作为老茶之极致。如果确实是老茶,把这种味道作为一种怀古之情来品味也未尝不可,但是这绝不可以作为对茶的评价标准。实际上樟香木香是普洱茶内含物质大量丧失之后,品尝到的木质纤维的味道。普洱茶行业内部人的都知道,通过控制采摘等级(老嫩)和工艺,完全可以做出荷香、枣香、樟香等等味道,和普洱茶的品质无关。   9、钙质流失   这种观点是由于茶多酚和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实际上,普洱茶非但不会造成钙流失,反而可以防止骨质疏松。澳大利亚研究者最新研究显示,饮茶可以减少骨质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台湾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平均喝两杯茶,持续至少六年,将有助于强化骨骼。有关研究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作用与雌激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可以对抗骨量的丢失。云南农业大学邵碗芳教授对老鼠灌胃普洱茶研究发现,在三个月观察期间,血液中钙水平没有变化。   10、马帮故事   在普洱茶早期推广中,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说当时贡茶的马帮驮着茶经过日晒雨淋,本来以为要完蛋了,后来一看口感还不错,这就是普洱熟茶的来源,甚至还举行了马帮进京等等活动。这是当时推广过程中编造的故事,实际上日晒雨淋的茶品质受到很大影响,基本无法饮用,而且马帮也主要是边销茶的载体。我们知道现在的熟茶是建国后的发明,和马帮没有任何关系。从长远看,这个推广故事并不成功,因为把普洱茶给看低了,实在对不起乾隆爷"唯有普洱号刚坚"的评价,把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贵族给打入社会底层了。
茶叶在日常中的用法 1 吃太大葱大蒜等后口里存在蒜味,无妨含壹撮茶叶在口中,过叁伍分钟,在把茶叶吐出来,蒜味即会消逝得消声匿迹。 2 煮牛肉时除开置入各咱调味品,还可以以再加壹小包茶叶,同牛肉一块烧,牛肉熟得快,气味更幽香。 3 吃特殊辣的辣椒后,若口辣难忍,可先使用净水漱壹下口,再品尝壹点茶叶,口中辣味,便可清除。 4 将肉置入茶水里泡制半晌后再冷藏。荤菜的保鲜功效更加好,并且不容易腐臭蜕化。 5 将鲜土鸡蛋埋入洁净的干茶渣中,放阴凉枯燥处,土鸡蛋可存放2—3个月上下不蜕化。 6 炊具沾了油垢,用鲜活的湿茶渣在炊具上擦几遍,便可将油垢洗掉。 7 涂有油漆的门窗、家俱,另或是玻璃门窗若染有灰尘,可以用茶水刷洗会看起来特殊亮堂雪白。 8 用茶渣刷洗镜面、玻璃、门窗、家俱、胶纸板及皮鞋子上的泥污,去污功效好,更加能复原泽色。 9 深色服装上的油渍,用残茶叶揉洗,不但能去污,还可以是服装色彩更艳丽。 10 刚买的木质家俱,常常有刺鼻的油漆味,用茶水刷洗几遍,其怪味自会减退,比清洗剂功效好。 11 新服装或新布料上一般有股刺鼻不好闻的气味,抓取壹把茶叶焚烧,使用焚烧的烟可以将气味熏除。 12 晒干后茶叶和炭末调和在一块,盖在焚烧的煤炭上,可保持焚烧力。 13 将茶渣晒干研碎后存储起来,冬季放置在烘笼(手炉)里作火种,持久易旺。 14 废茶叶放置在茅厕或空气不好地地点焚烧,可消惩恶臭味。 15 径直将绿茶涂于肌肤上,有抗菌杀毒的功能,更可令您的皮肤透明干净。 16 将用过的绿茶茶包泡在温水里,用洗面乳将脸洗干净后,再使用绿茶水慢慢拍打面部,可起到镇定肌肤和抗菌的功效。 17 将泡过的绿茶包置入冰箱冰冻,清晨用来给眼眸冷敷约2分钟。可在短期内滋润眼睛皮肤并清除肿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