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云1 暗云1
关注数: 290 粉丝数: 1,714 发帖数: 60,518 关注贴吧数: 64
书评:《古文也可以这样讲,带点痞气,带点民味,贴地气》 文章名:《喜剧之王》闫达 ID:暗云1 书评名:《古文也可以这样讲,带点痞气,带点民味,贴地气》 第一次看闫达的《闫弹乱史之烽火》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不自觉的,因为里面人物犯二犯蠢的举动笑的喷了出来。看完一篇文章后,细细回味,感叹历史书上那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时代,那些老谋深算杀伐果决的乱世诸侯们。原来,其实也是有血有肉,为了一些常人都会遇到的事,平常人都会有的喜怒哀乐,而大动肝火,犯二装傻。只不过,他们的所作出的行为,那付出的代价要比我们平常人大太多了。 虽然闫达自称是“弹乱历史”。但实际上,我觉得,那是几近乱弹的文字,哭笑不得的真实故事。《喜剧之王》就道出了一个那个混乱的时代,一个志向远大,智商不够强大,脑子里一堆迷信迂腐思想,还有点小脾气,疑似是老好人的宋兹甫制造的几个历史事件。说实话,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只是看历史书,看到枯燥乏味的时候,很难去细细品味,原来还有这么号人物,这么个独此一家的活宝活跃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他真的让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让我对这个宋国历史上这位有意思的国君感到好奇起来。于是翻翻史书,说说文字。 如果只是读史书,宋襄公继位,协助齐国太子稳坐王位,到鹿上之盟前,那只是短短的【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而闫达愣是把这几句话,一点一点的扩展,将那些单独拎出来讲的历史事件,一个一个的的接进去,变成这样一段好玩的故事——一个想当扛把子的主,在运气到来的时候抓住了运气,但却不顾自身的实力,做出一些荒唐的“功绩”,就想号令群雄。给人一种二到没边的感觉。但同时也了解到这个历史——宋襄公有称霸之野心,无称霸的实力,但种种事件,确真的让他当上了霸主,就像闫达文里说的,那真是运气,而且爆棚了。 这位宋襄公有什么特别的运气吗?闫达认为他的运气就是在齐国内乱的时候帮太子打了几个牛逼的胜仗,然后就自我膨胀了。其实还有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这货生在了一个绝佳的时期,在位时真的是宋国国力最强盛的时候,无怪乎会打胜仗。他老爹宋桓公平定各种叛乱,抢夺了不少资源,给他铺平了道路。他爹刚死不久,前一任霸主齐桓公就挂了,齐国内乱,整个中原领头羊处于真空,更是给了他绝佳的机会。上演了一出【扶持太子稳坐军位】的好戏。不能怪他没注意祸端何在,也不能说这货利欲熏心到了目空一切,实在是天大的馅饼就这么掉他头上了。也许馅饼里辣椒太多,吃多了会上火,但他偏偏人家爱吃辣的,你有啥办法?连他庶出的哥哥目夷的话都听不进去。直到真的被辣到上了火。 《鹿上会盟》【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楚,楚人许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与毫,以释宋公。】史书上的历史记录,看完感觉挺严肃的事,而且很严重,这动辄就是要你亡国的大事啊。结果闫达的故事一出,笑死全场!原来这货就是闲的蛋痛没事召开会盟让人家给半路抓了。被威胁了结果还被自己国家人嫌弃,死了还可以选一个,这个国君是有多不值钱,被自己人嫌弃完了,对面的楚国觉得抓个白痴没啥用居然还给放了。那句话怎么说的?对,擒贼先擒王,哪有这种擒完了还给毫发无损的放了的事。撒旦君画的那张【楚国人抓着宋襄公兵临城下,目夷耸耸肩表示无所谓的画面,把当时的场景搞得活灵活现。不过那时候,抓着国君,至少也是把他装进囚车吧?】这次算是真的是吃馅饼辣的上火了。但对于爱辣人士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不就是上火了嘛?照样吃! 《泓水之战》【十三年夏,宋伐郑。】【秋,楚伐宋以救郑。】【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与泓。】【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史书上记载,那就是个极端错误的战争判断。基本上就是可以对应上“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看完闫达的这部分描写,愣是把一场由于领导人的错误思想而造成的惨烈伤亡的战争,写的特别逗,尤其是那段关于“领导人是卧底”的描述,逗乐完了,确也感慨,打狗要看主人确实没错,哪怕是因为寒冬腊月冻的半死,人家楚国也能削掉宋国一层皮。不这宋襄公,倒有点欧洲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不过跟强者讲究骑士精神,终归是在作死。最后宋襄公也用整个宋国衰弱的代价,告诉大伙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不过私以为,这货只是怕冷,不愿意在河里作战罢了。 单独拎出来说“仁义”,宋襄公当上霸主,打的旗号就是“仁义”,其实真不能说这位宋襄公蠢货。宋国走出来的名人,有不少大思想家。很多讲道理很牛逼的家伙,比如子罕、南子、孔子、墨子等等,还有庄子呢。宋襄公一辈子几乎就是在一个极为幸运的环境里长大的,目夷没有剁了他然后自立为王,春秋五霸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关系名义上还是东周诸侯国,仁义道德还是有市场的。就好比现在,说民主自由就会得到无条件支持一样,他跑外面去讲仁义,别国也不好说什么,当上霸主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事。只不过,披着仁义的外皮,有着不符合实力的野心,灭过别的小国,欺负国力不如他的郑国,也不见得有多仁义。至于他为什么突然脑袋缺根筋,觉得应该跟楚国玩玩骑士精神呢?闫达觉得这货就是游戏人间的逗比。我倒是觉得,他只是因为输了战争,面子上挂不住,跟目夷胡扯了一个烂理由而已,真仁义,他为什么会毫无顾忌的灭了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国,还拿了人家首领的人头祭天?宋国的最终命运也确实应了因果,宋国最终被齐国、楚国、魏国三家三家瓜分。宋国跟前两个国,可算是瓜藤颇深,不得善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至于魏国的插手,大概就是所谓墙倒众人推的原因吧。 闫达引用了《淮南子·齐俗训》的一段话,也许就是闫达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吧。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 嘿嘿,我希望,有一天,学校里的老师们可以将闫达的讲故事手法运用到教学中。古文这样读,不愁孩子们学不进去——如此逗乐,可谓真实的寓教于乐。在这种轻松的故事氛围下,有谁会记不住那年那人那事那中心思想呢?
《血浮屠》: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文章名:《血浮屠》半明半寐 ID:暗云1 书评: 血浮屠: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我想说,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女人错误的决定害了两个男人的故事。其中一个男人虽然惨,但最后快意恩仇。也算了却一切。。。而另一个男人真的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才会摊上这事。。。 看到这篇文章的书名的时候,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血腥之感。我以为会看到一场捉对厮杀的惨烈场景。结果开始看唐寿那段描写的时候发现甚是喜感。喜感过过后再往后看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不知如何表达了。这种感情纠纷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但再往深处想,一种无力感传遍全身!哥们我真的觉得,这群人里最惨的当属唐寿! 你说王郅君吧,人家坑了风醒一辈子,换了自己一辈子的功成名就,锦衣玉食一辈子,快半截入土的时候才来个了断,最后死在血浮屠上,听起来好像是报应。但,你看唐门未败,唐氏子孙有后,唐门雄厚的基础根本不会被这种几十年前的绯闻搞得乱七八糟。她虽然被尊敬,但其实吧,多半都隐居很久了。实权早没啦。这时候来了个寻仇的,还是旧时的半个相好。一起死最后搞不好黄泉路上还一起作伴。 再说凤醒,这人小时候各种悲催,但长大了实力强大,对男人来说,实力的强大其实是胜过一切的。并且这货还和唐门最杰出的妹子打的火热,虽然最后被坑爹了。但要知道,美女的青春总是容易逝去。这家伙赶在人家最美的时候插了一脚。貌似也算赚到了点东西。最后一招血浮屠,人家也毫不反抗的把命交给他了。这货吃了一辈子苦,但拥有令人生畏的实力,实力这种东西,多少人想而不能得?并且也最终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抱得美人归。虽然这个抱法有点惨烈。。 那么除去打酱油的女捕快云中燕,以及打酱油的唐信、凤寅等人。那一开场就领便当的倒霉唐寿真心最惨了,我看见那些对他的描述,还以为这货是个吊儿郎当风流逍遥侠,以为会有一个特搞笑的行侠故事。结果这货开场没几分钟,就凄惨的死在自己的刀下,死在自己刀下也就算了,唐信后面对他的评价更加吐血,为什么这哥们居然还是个外围的。。。外围的也就算了,如果是仇家寻仇,死了也不冤。。最后知道是死在俩当年偷情的混蛋的纠纷上了。这哥们自己也没实力,并且还和这件事毫无关系。最后死的那么凄惨。估计这时候的唐寿的鬼魂九泉之下抓着刚来带凤醒两人破口大骂,麻痹你俩的事,找谁不好找我!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