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小烧 绿豆小烧
移动手机阅读小说《我那长长的爱情》《抢个相公做大王》《唐朝那轮月》《僵尸女友小可爱》欢迎阅读!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4,472 关注贴吧数: 2
宋永科:总把危险留给自己的“军中老黄牛” 本报近日报道了武警少校工程师宋永科的伤情。23日下午,在征得医生同意后,记者进入重症观察室探访。宋永科头上被厚厚的纱布包裹,右眼还有些浮肿,已比刚入院时有了明显缓解。   宋永科的战友朱海涛告诉记者,他们所在的武警交通三支队驻地位于四川省江油市,主要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抢险任务等。在平日相处中,大家都感觉宋永科作风实在、业务过硬,亲切地称他为“军中老黄牛”。地震发生后,为尽快抢通芦山县城通往宝盛乡的生命通道,他们冒着余震危险,勘查道路受损情况。面对突发的滑坡,为了掩护群众,宋永科和支队六中队三班班长燕凯凯被飞石砸落到路基护坡下。朱海涛表示,燕凯凯颈椎轻微骨折,受伤相对较轻,目前伤情已趋于平稳。   病床前,宋永科的妻子胡莉轻轻地掖了一下丈夫身上的被盖。她和丈夫的老家都在江苏省新沂市,接到出事的消息后,她坐卧不宁,22日晚上终于赶到成都。为了不让家里担心,直到现在她也没敢把消息告诉84岁的公公和10岁的女儿。   这位坚强的军嫂告诉记者,虽然听到消息非常难过,但也觉得在意料之中。在胡莉眼中,曾在西藏等艰苦地区锻炼过的丈夫憨厚、正直,总是先人后己,把危险留给自己。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总把部队的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但嫁给了他,我一点也不后悔。”胡莉说。   据医生介绍,宋永科目前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但身体极度虚弱,仍需要不断观察。最后,当记者问到他是否因为救灾受伤而后悔时,宋永科艰难而又果断地摇了摇头。他用微弱的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光荣责任,党员就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在最前面。” (来源:经济日报)
京杭运河张楼特大桥主墩“浮出水面” 4月16日上午,记者在邳州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施工现场看到,位于运河南岸的两座主墩钢板桩围堰已经拆除,桥墩“浮出水面”,北岸的两座主墩正在进行水下施工。邳州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是我市“三重一大”工程,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撤渡建桥工程,该工程自2011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2014年完工。 “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全长2147.2米,总投资2.4亿元,是270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京杭运河在建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桥梁。由于该工程位于运河与黄墩湖的交汇处,水面最宽处达1600米,平均水深13米左右,加之该处地质条件复杂,通航船只频繁,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目前,该工程桩基、立柱和预制箱梁的建设加快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徐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说,南北岸主桥墩共4个,厚3.2米,宽6.75米,高18米,每个墩身设计砼用量371立方米,是施工重点和关键环节。 据悉,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施工单位在基坑外围设立了防护桩、标牌、雾灯等防护措施,同时联合交通海事部门对施工水域的航道进行24小时监管,确保施工安全。邳州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工程项目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已进入施工黄金季节,他们争取在汛期来临前,南北岸主墩施工全部结束,开始悬浇箱梁的施工。 据介绍,张楼京杭运河特大桥作为270省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京杭大运河两岸,也是邳州市东南绕越公路的重要节点,对完善我市国省干线公路网的衔接、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协调干线公路与带动邳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石公传说 张良圯桥纳履得兵书   黄石公与张良在下邳境内圯桥上相遇,张良下跪纳履,黄石公授其兵书的故事,最早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   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吞并,张良立志为国复仇,于公元前218年在河南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遂,而潜逃至下邳境内隐居10年,在下邳圯桥上与黄石公邂逅而授兵书。   张良熟读《黄石公三略》、《太公兵书》等兵书后,于公元207年(秦二世三年八月)率兵起义西征伐秦,路遇刘邦,刘邦拜张良为军师,辅佐刘邦建帝业后被封留侯。   从此人们才知道黄石公和张良隐居在下邳境内,并引起历代学者文人来此探讨,并见诸文字与历代文献。   北魏逦道元的《水经注》,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宋乐进的《太平寰宇》,明嘉靖《邳州志·规划》,清康熙《邳州志·古迹》,咸丰《邳州志》,民国《邳志补》等史志都对黄石公庙的位置,黄石公授张良兵书之事和圯桥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同时历代文人也用不同方式进行赞咏和阐述,如梁代庚信,唐代李白、苏轼,元代付若金,明代夏寅等,对黄石公传说的内容和衍生提供了更多的传播素材。   二千多年来,关于黄石公、张良的传说不断地增加,传说由邳州向国内外延传,也有较多的文人将传说见诸于报刊杂志,黄石公其人更引起了国内外文史学家的研究探讨。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石公的故事传说越传越多,越传越远。邳州有关黄石公传说有近百篇,题材内容广泛。黄石公被民众示为除恶、济贫、扬善、布福而神通广大的神尊,人们用民间故事传说的形式而加以传播,使黄石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至今传承不息。   黄石山与黄石公庙   黄石公何许人,《史记》和历代文献都无明确记载,这就给后人很大的臆想空间,传说越传越神,黄石公也由人演化成神,后人多建庙奉祀。   邳州岔河镇黄石山上有关黄石公遗迹众多,以黄石公、张良的名称、活动事件命名的山名、河名、村名随处可见,给后人留下了精美的传说故事。   黄石山上的赤松洞,传说是黄石公隐居的地方,山上山下存留了不少与黄石公、张良有关的遗址、遗迹、遗物。山下村民便在山上建了黄石公庙,村名也命为黄石村。   从此村民及周边地区方圆百余里的民众不时的来此进香朝拜,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黄石公庙会祭祀活动。   黄石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西去不远处就有梁王城和刘林遗址,其东有艾王城、堰王城,其北有大墩子遗址,从本地域出土的石斧等珍贵的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物证明,六千年前此处就有人群居住,创造了优秀的历史文化。   黄石公传说对于研究黄石公其人、其事、隐居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与刘邦军师张良潜居下邳,率兵伐秦,圯桥位置等诸多方面的考证提供了较多的线索和内容。   黄石公传说主要以黄石公为主线,传说与黄石公庙、黄石山、张良、姨娘及周边的山神、河神,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内容所表现的多是黄石公为民除害,为民布福、扬善济贫,救死扶伤、伸张正义而神通广大的神尊形象,表达人们对黄石公救世神的祈愿和寄托,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篇幅适中,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传播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黄石公的传说有近百篇,现今仍在邳州广为传播。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