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坏一点点cJ 我爱艳太狼
关注数: 1 粉丝数: 9 发帖数: 276 关注贴吧数: 1
一位大学男生总结的36句话,很犀利却很现实!(转载) 引导语:这是一个大学男生写的文章,没有颓废,没有抱怨,没有消极。写的很深刻,很犀利,很现实……有时候,真的需要时间磨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渐渐了解那些事情。往下看看吧,希望你能懂得…… 1、初二的时候,张国荣从高楼跳下。冬天,梅艳芳也离去。大二下学期上自习,用手机上网,知道了从小听到大的新闻联播中再也不会有罗京的声音。 于是,懂得了,长大了,不知道将有多少人要离我们而去。 2、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临走的时候,我妈来和我告别,我问我爸呢,我妈说“你爸怕你哭,就没来。”大二暑假我回家,我妈无意中说“其实你爸当时就在马路对面。你转身进学校,你爸就哭了。” 于是,我懂了,在成长面前,老爸老妈也是脆弱的。 3、大学报到,我母亲陪同,铺床、买用品。我有个室友,自己自己在那边铺床,后来我才知道他是自己来报到的,我很佩服他,也很佩服父母这么放得开孩子,自愧不如。又一次吃饭,我和这个室友说,我很佩服你自己来学校。他说:“你羡慕我独立,我羡慕你身边很温暖。” 于是,我懂得,当我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我,为何我要忽略自己? 4、大学前我和同桌上课掰过手,掐过腿。现在我的旁边每节课是不同的面孔,打了招呼,下课却忘记了这张脸。 于是,我听懂了《同桌的你》。 5、大一的时候有一次肚子痛,给妈妈打电话诉苦;大二的时候一个同学不小心碰破了头,我后来问他你妈知道么,他说没告诉,怕她担心。 于是,我懂了,我的痛哭会被距离放大,千里之外,妈妈比我更痛苦。 6、大一下学期的时候给妈妈打电话,有段时间她没说几句就放了电话,她说她在忙。寒假回家的时候我爸告诉我,其实妈妈那段时间正在住院,半个月里,每次接我电话之前,她就叫病房里的人不要说话,也不敢和我聊很长时间,怕露馅。 于是,我懂得,有时候隐瞒,也是一种爱。 7、高中之前,自己只管学习,脏衣服一扔有人洗,饿了张嘴有饭吃。那时候我还嫌衣服少,饭不好吃。上了大学,看着床底下塞得一坨坨的脏衣服,捶了捶腰只能继续一件一件的洗。盯着食堂的饭菜,叹了叹气,只能硬着头皮放下咽。 于是,懂了,以为平平常常的东西,等自己完全承担了,就觉得不那么容易了。 8、高中时候上课偷摸看个青年文摘、当代歌坛,惬意的不得了。一边看着小说,一遍提防着老师,看的也不亦乐乎。上了大学,偶然一次经过报亭,买了本青年文摘,给了老板三块,老板说三块五。我问什么时候涨了得,老板说涨了有一年多了。我才发现,大学之后,再没买过青年文摘。 于是,我懂得,是不是有些老友和快乐我们慢慢忘记了? 9、学校开学很早,基本过年之后过不了十五就要上学。今年正月十五,和爷爷视频。我说:爷爷,你看你大孙子都长这么多胡子了。我不知爷爷听见没有,他就在那边笑,我却在这边哭了。 于是,我懂得,时间和距离向前延伸,最终会失去些什么,所以要珍惜。 10、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异类:晚上在走廊上校内,路人甲乙经过,大声说校内真无聊,然后我就赶紧把本合上了;我在自习室吃零食,路人甲乙讨论,零食真垃圾,又没营养还有毒,于是我把剩余的零食收到塑料袋里了;我用手机上QQ,路人甲乙又讨论,QQ真山寨,我习惯MSN,我脸红的把QQ关了,说实话MSN咋用我都不知道;我拿着六级单词背地可劲的,路人甲乙在旁边议论我觉得GRE和TOFUL高分还是有规律的,我无颜的收起了英语书;这个世界太多路人了,所以我更习惯走胡同,因为人少,但是胡同越走越窄,往往还是死胡同,所以只能靠边走马路,把中间让给浩浩荡荡的路人,但是在路边经常掉进下水道里,或者侥幸逃过井盖却不留神撞在了树上。后来,看看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大鸣大放,但我的大学生活同样让“路人”们羡慕。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饺子了吗?我老婆给我弄了饺子。 冬至,是太阳升起的高度最小的一天,也是白昼最短的一天。黄道上有四个最重要的“ 点 ” :冬至点,夏至点,春分点,秋分点。至,是到头儿的意思,不是到来的意思。夏至的至 同样是到头儿的意思。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 “ 冬至亚岁宴 ” 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 “ 冬至馄饨夏至面 ” 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 汤圆 ” 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 ” 意味着 “ 团圆 ”“ 圆满 ” ,冬至吃汤圆又叫 “ 冬至团 ” 。民间有 “ 吃了汤圆大一岁 ” 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 “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