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EEK sunnyEEK
关注数: 1 粉丝数: 99 发帖数: 4,967 关注贴吧数: 1
龙芯要在合肥设立龙芯中科通用GPU芯片总部搞GPGPU了 龙芯起源于中科院计算所“龙芯课题组”,从2001年开始研制龙芯系列处理器,2010年正式成立公司,主要从事国产自主通用CPU、国产操作系统等基础研发工作。2013年龙芯在合肥设立研发中心,2018年正式成立龙芯中科(合肥)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入驻中国声谷。龙芯合肥公司主要围绕信创领域,立足安徽、辐射华东华中地区,同时承担区域产业链建设任务,基于龙芯CPU形成产业聚集,建设包括终端、服务器端、云端等完整解决方案,实现自主信息化的全面替代。“十四五”期间,开始建设位于合肥的龙芯中科通用GPU芯片总部。 合肥龙芯中科公司主要产品有:大中小三个系列通用CPU、龙芯系列操作系统、龙芯浏览器、云平台、通用GPU等,龙芯已于今年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oongArch指令集。 龙芯中科面向网络安全、办公与信息化、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与合作伙伴展开广泛的市场合作,目前围绕龙芯的安徽区域产业链伙伴已经有近100家,覆盖从板卡、整机、存储、显示、AI、云计算、应用、集成等各个领域,涵盖党政、金融、教育、交通等各大市场,区域产业生态体系正逐步形成。 2020年初,安徽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以中国声谷运营单位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龙芯中科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围绕“芯片研究、制造单位、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及核心零部件”集聚了近百家上下游企业。作为信创产业的骨干企业,龙芯中科得益于中国声谷在专项政策、研发投入、办公场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龙芯中科计划未来在高新区投资建设龙芯中科通用GPU芯片总部,并引入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中心;围绕自主CPU产业生态,打造区域性信创产业聚集基地,建设龙芯中科数据中心、信创产业适配验证中心及孵化加速平台,为合肥创建信创高地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芯联芯关于多年来龙芯中科并未依约履行的声明书 上海芯联芯智能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业务为中央处理器(CPU)及各种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解决方案,及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流程服务。 自2019年,芯联芯已取得MIPS公司在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独家、永久和不可撤销的经营权,承接其在中国的所有授权合约(包括上述龙芯中科),以及其全部技术与可衍生的研究开发权,是MIPS技术在中国唯一可合规实现自主可控的权利方。 近日,上海芯联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联芯”或“我司”)发现众多网络平台刊登了涉及“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芯中科”)彻底抛弃MIPS发布自主指令系统”等内容的宣传和报道。由于该等宣传和报道未经相关方佐证,且多个方面偏离事实,损害了我司的合法权益,对我司及包括MIPS公司在内的我司合作伙伴的商业声誉造成影响,有鉴于此,我司发表声明如下。 自2011年以来,龙芯中科与MIPS公司签署过若干技术授权协议,所获授权仅限于MIPS架构的某一版本或其部分单元,且不可修改、增减、非授权使用。自我司取得MIPS技术在中国独家经营权后,发现多年来龙芯中科并未依约履行,包括未依约按时足额向我司支付技术授权的权利金。如果存在违约行为,依约应当受到审计。我司依约于2020年开始要求龙芯中科进行审查,很遗憾龙芯中科未能配合解决争议。2021年第一季度,我司依据协议约定之争议解决机制对龙芯中科在香港启动了仲裁程序,目前已进入审理。 由于龙芯中科前述违约行为的存在,其所谓“彻底”抛弃MIPS并发布自主指令系统的宣传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龙芯中科过去声称自主研发LoongISA,及最新的“LoongArch”指令集,而仅发布“LoongArch”指令集的封面和部分源代码,难以具有公信力;并应依照行业规范,公开完成净室程序(Clean Room Process)的验证过程、研发人员有无重叠及开发过程间隔等事宜。 如龙芯中科声称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新指令集或过去LoongISA等涉嫌侵犯我司、MIPS公司乃至同行业中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意味着在产品中使用侵权的指令集,可能存在被连累指控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 经过20年努力,MIPS架构和相关技术通过数亿颗国产芯片,包括龙芯中科等客户的芯片,已经成为“中国芯”的基础。经过芯联芯的努力,这些技术已经合法在中国落地生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完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司一直助力新旧授权伙伴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携手发展。2021年,我司有预计超过一亿颗技术授权生产芯片产品的销售。 在此,芯联芯对龙芯中科的一路陪伴表示感谢,也鼓励龙芯中科一起继续共同开拓MIPS技术在中国的新发展。但是,只有在遵守法律、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的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自主可控”的创新。同时,我国面对全球市场,也应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可控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开拓。 对于任何侵犯我司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司除依据法律进行的前述法律程序外,还保留继续采取进一步其它相应法律行动的权利,也藉此回应我司授权用户、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的关切。我司愿与行业、用户和社会各界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发展创新。 特此声明! 上海芯联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6月2日
英特尔可以代工X86核心了 英特尔终于开放x86授权了 3月24日,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启动“IDM 2.0”战略,重启制造产能扩张以及加大代工业务。首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接下来英特尔还将组建独立的代工服务部门,目标成为全球主要芯片代工商。   帕特·基辛格当天在全球直播活动上表示:“IDM 2.0战略只有英特尔才能够做到,将利用IDM 2.0设计出最好的产品,同时用最好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   英特尔称,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Octillo园区新建两座晶圆厂,预计2024年投产。新晶圆厂将为英特尔现有产品和客户不断扩大的需求提供支持,并为代工客户提供所承诺的产能。   英特尔表示,新建项目计划投资约200亿美元,预计将创造3,000多个高技术、高薪酬的长期工作岗位,以及3000多个建筑就业岗位和大约15000个当地长期工作岗位。   基辛格还透露英特尔预计还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以外地区加快资本投资,今年内将宣布在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下一阶段产能扩张计划。   基辛格还重申,英特尔希望继续在内部完成大部分产品的生产。他透露通过在重新构建和简化的工艺流程中增加使用极紫外光刻(EUV)技术,英特尔在7纳米制程方面取得了顺利的进展。英特尔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首款7纳米客户端CPU(研发代号“Meteor Lake”)计算晶片的tape in(设计完成前的倒数第二个阶段)。   不过,基辛格表示,预计英特尔与第三方代工厂的合作将不断扩大,涵盖以先进制程技术生产一系列模块化晶片,包括从2023年开始为英特尔客户端和数据中心部门生产核心计算产品。   英特尔原本的晶圆产能主要为自家产品所用,但英特尔下一步要加大代工业务的争夺。英特尔在新战略中称,将成为代工产能的主要提供商,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英特尔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业务部门——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   据介绍,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由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Randhir Thakur领导,他直接向基辛格汇报。IFS事业部与其他代工服务的差异化在于,它结合了领先的制程和封装技术、在美国和欧洲交付所承诺的产能,并支持x86内核、ARM和RISC-V生态系统IP的生产。
英特尔可以代工X86核心了 英特尔终于开放x86授权了 3月24日,英特尔新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启动“IDM 2.0”战略,重启制造产能扩张以及加大代工业务。首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200亿美元,新建两座晶圆厂。接下来英特尔还将组建独立的代工服务部门,目标成为全球主要芯片代工商。   帕特·基辛格当天在全球直播活动上表示:“IDM 2.0战略只有英特尔才能够做到,将利用IDM 2.0设计出最好的产品,同时用最好的方式进行生产制造。”   英特尔称,计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Octillo园区新建两座晶圆厂,预计2024年投产。新晶圆厂将为英特尔现有产品和客户不断扩大的需求提供支持,并为代工客户提供所承诺的产能。   英特尔表示,新建项目计划投资约200亿美元,预计将创造3,000多个高技术、高薪酬的长期工作岗位,以及3000多个建筑就业岗位和大约15000个当地长期工作岗位。   基辛格还透露英特尔预计还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以外地区加快资本投资,今年内将宣布在美国、欧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下一阶段产能扩张计划。   基辛格还重申,英特尔希望继续在内部完成大部分产品的生产。他透露通过在重新构建和简化的工艺流程中增加使用极紫外光刻(EUV)技术,英特尔在7纳米制程方面取得了顺利的进展。英特尔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首款7纳米客户端CPU(研发代号“Meteor Lake”)计算晶片的tape in(设计完成前的倒数第二个阶段)。   不过,基辛格表示,预计英特尔与第三方代工厂的合作将不断扩大,涵盖以先进制程技术生产一系列模块化晶片,包括从2023年开始为英特尔客户端和数据中心部门生产核心计算产品。   英特尔原本的晶圆产能主要为自家产品所用,但英特尔下一步要加大代工业务的争夺。英特尔在新战略中称,将成为代工产能的主要提供商,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愿景,英特尔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业务部门——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IFS)。   据介绍,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由半导体行业资深专家Randhir Thakur领导,他直接向基辛格汇报。IFS事业部与其他代工服务的差异化在于,它结合了领先的制程和封装技术、在美国和欧洲交付所承诺的产能,并支持x86内核、ARM和RISC-V生态系统IP的生产。
中国电子对设计GPU的深圳中微电实施战略投资 围绕中国电子打造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战略定位,中电信息发挥地处深圳特区的区位优势,落实集团公司全方位超常规创新工作部署,全力参与PK体系产业链布局。2020年11月,中电信息正式对深圳中微电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微电)实施战略投资,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GPU产品研发设计,丰富完善中国电子PKS产品生态体系,助力国产GPU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一步。   12月15日,深圳中微电科技有限公司在中电迪富大厦组织召开“高性能GPU芯片软硬件架构设计”项目评审会,针对公司第一款桌面GPU芯片产品IC1001的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评审会由中电信息专职董事周庚申主持,中微电联合创始人梅思行、周志德,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中微电董事长方泽南,哈工大深圳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开发实验室主任王明江,深圳市龙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等业内专家参与项目评审。 听取中微电技术团队针对IC1001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案后,评审组对相关技术提问并进行评估。经过评审组充分讨论研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IC1001芯片规格定义基本满足国产桌面办公电脑对GPU的需求,IC1001芯片软硬件架构设计合理可行,评审通过。   会上,评审专家还与中微电技术团队针对IC1001软硬件架构设计方案中的多个技术点进行了充分探讨和深入交流,在内存管理、电路域划分、DMA控制、系统超时等方面提出专业的改进建议。 未来,中电信息将继续支持中微电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与中微电一道,推动项目按照规划时间进度完成首款桌面GPU产品IC1001的流片、验证和主机适配等相关工作,加快为中国电子PKS产品生态体系建设贡献力量的步伐。
英特尔被控侵犯中科院微电子所FinFET专利,赔偿或超2亿元 7月28日下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下称“复审委”)口头审理了201110240931.5(下称“FinFET专利”)发明专利的无效申请。无效申请的请求人是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下称“英特尔”),而专利权人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下称“微电子所”)。 这是英特尔为应对微电子所2018年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而采取的措施。在此之前,英特尔已经先后5次在中美两地对涉案专利及其美国同族专利发起无效申请,均以失败告终。复审委最新的审查决定尚未发布,不过结果或许没有太多悬念。 在被中美两地专利审查及复审机关多次驳回无效请求之后,英特尔在与微电子所的专利诉讼中已没有多少腾挪余地,一再对同一专利提出无效申请亦不乏刻意拖延之嫌。诉讼虽然尚未有结果,不过英特尔已经先行赔偿了被“连累”的“友军”。而一旦败诉,英特尔要面对的可能不止是天价专利侵权赔偿,更是酷睿系列处理器——这个几乎承载了英特尔最荣光岁月的产品系列——被禁售的可能性,或者被迫和解而必须付出的其他代价。 英特尔VS微电子所 事情肇始于2018年2月呈送于北京高院的一纸发明专利侵权诉讼。诉讼原告为微电子所,被告为英特尔、戴尔(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戴尔”)和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京东”)。微电子所诉称,英特尔酷睿(Core)系列处理器侵犯了其名为“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及半导体鳍制作方法”的FinFET专利,要求英特尔停止侵权,赔偿至少2亿元人民币,并承担诉讼费用,同时申请法院下达禁令。 2018年4月24日,北京高院开庭审理了一次,审判日期尚未确定。在此期间,英特尔为应对诉讼做了大量工作。2018年3月,英特尔首次向复审委对FinFET专利提出无效申请,当年9月,复审委组织口审。次年1月31日,复审委发布审查决定书,维持FinFET发明专利权有效。随即,英特尔第二次向复审委提交FinFET专利无效申请。此次无效审查仍在进行中,已经过口审,审查决定尚未发布。 与此同时,2018年9月和2019年3月,英特尔先后两次向美国专利商标局(下称“USPTO”)提交申请,申请FinFET专利的美国同族专利9070719(下称“719专利”)无效。USPTO分别于2019年3月和9月驳回英特尔申请。英特尔对此结果并不接受,分别于2019年4月和11月,向USPTO及其POP提交复审请求和请愿书,质疑USPTO的审查决定。2020年1月,USPTO驳回英特尔对2019年4月提出的复审请求。6月,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下称“PTAB”)驳回英特尔重审请求。 至此,从中国到美国,除了行政诉讼手段,英特尔几乎用尽了所有可能将专利侵权诉讼消弭于无形的手段,结果不容乐观。以不同理由,在不同区域对同一专利提起无效申请,固然起到缓兵之计的效果,但接下来英特尔所能选择的应诉手段已经极为有限了。 绕不开的FinFET工艺 在多次复审中,FinFET专利已经证明了其非比寻常的专利稳定性。试图通过申请专利无效避免侵权诉讼已经几乎被证伪,而在与微电子所的侵权诉讼中,英特尔同样没有足够胜算。涉案的FinFET专利是一项与FinFET工艺相关的发明专利,而微电子所在FinFET领域专利实力非常雄厚。国外专利咨询公司LexInnova在2015年进行的FinFET领域专利调查研究显示,中科院微电子所专利申请数量在该领域排名第11位,专利申请质量被评估为全球第一。 自2011年22nm工艺节点的第三代酷睿处理器开始采用FinFET工艺,FinFET几乎是全球主流晶圆厂的不二之选。英特尔第三代之后的酷睿系列处理器自然概莫能外。微电子所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也提及了酷睿系列处理器。酷睿系列处理器是奠定了英特尔雄霸之路的产品,时至今日,Core i7、Core i5、Core i3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是英特尔的产品名片。此次诉讼波及的酷睿系列产品范围,尚未可知。不过,就FinFET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来看,可能所涉颇广。 深圳嘉德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专利主管董琳告诉集微网记者:“从方法角度来看,只要是先在栅极线外侧形成了侧墙之后,再切断(电学隔离)栅极线的FinFET设计,都会落入微电子所FinFET专利保护范围;从结构角度来看,微电子所FinFET专利保护范围包括在同一直线延伸的栅电极两侧具有侧墙且侧墙未将栅电极的隔离端面包围的FinFET设计。” 微电子所在诉讼中请求了禁令和不低于2亿元的赔偿。诉讼请求赔偿额与2018年宣判的另一起FinFET技术侵权案——韩国科学技术院诉三星侵权案——4亿美元赔偿额相比并不高,不过在中国地区的禁令对英特尔来说更为致命。当然,不排除英特尔与微电子所寻求和解的可能性,但可想而知和解同样需要代价。 除了“正主”英特尔之外,此次诉讼还涉及英特尔两家客户戴尔和京东。两家公司已先后向英特尔提出赔偿,英特尔也在2018年4月和10月分别向戴尔和京东做了赔偿。 “战争”延续 事实上,上述专利诉讼或许只是开始。 除了尚未宣判的FinFET专利诉讼外,2019年10月,微电子所还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两起诉讼,指控基于英特尔酷睿i3微处理器制造和销售的产品侵犯了其申请号为201010269260.0(下称“MOSFET专利”)的专利权。其中第一起诉讼被告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下称“联想”)和北京佳运汇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佳运汇通”)。另一起被告为英特尔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北京分公司、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下称“神州数码”)和京东。这两项诉讼都要求禁令加诉讼费用,并保留要求不明数额赔偿的权利。 2020年7月,英特尔就MOSFET专利向中国专利复审委提交了两份无效宣告请求,目前诉讼暂未有进展。不过,2019年12月,联想已向英特尔提出赔偿,后者于今年3月向联想做出赔偿。 据董琳介绍,涉案的MOSFET专利主要涉及半导体平面场效应晶体管,即MOSFET。不同于FinFET沟道的三维设计,MOSFET是一种二维设计,尺寸较大,多用于32nm以前的技术节点。 近年来,中科院微电子所致力于推动专利转化,为此还设立了专利转化机构——中科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此次,与英特尔的诉讼,可能既是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推动专利转化的举措。而凭借IDM模式和其强大的市场控制力,几乎无往不利的英特尔,这一次可能真的遇上了“硬茬子”。 公开信息显示,微电子所专利数量和质量都非常可观。截至目前,微电子所围绕集成电路、高可靠器件与电路、物联网等领域已经提交中国专利申请5000余件,国外专利申请500余件,转让专利158件,达成专利许可1505件。同时,微电子所也不缺乏与国际性大企业进行“专利战”的经验。2017年5月,中科院就曾在深圳和广州对美国LED制造商CREE及其国内子公司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上海兆芯华北总部项目总投资2亿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ngdaonews.com%2Fcontent%2F2020-06%2F30%2Fcontent_21953713.htm&urlrefer=61db8dceefbc5773df279f3cf788e727 6月30日上午,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开幕。许荣茂、董明珠、郭平、叶峻等知名企业家,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连线交流。其中,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兆芯”)董事长叶峻在连线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准备在山东建立上海兆芯集团北方总部。 上海兆芯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的上海市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国内芯片设计和生产厂商。 叶峻介绍,自去年以来,山东省领导多次邀请兆芯到山东投资合作,目前上海兆芯正在推动与山东各地市政府以及融资平台开展合作,扎根和服务于山东信息化产业合作,促进山东在国家信息安全核心领域的产业升级。 下一步,上海兆芯计划在山东建立北方总部,旨在迅速形成一个面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为山东吸引信息化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时拉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做好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人才储备、基础软件的研发,以及延伸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个产业集群能够在山东迅速得到发展,具备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量,辐射全国。
上海兆芯华北总部项目总投资2亿元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qingdaonews.com%2Fcontent%2F2020-06%2F30%2Fcontent_21953713.htm&urlrefer=61db8dceefbc5773df279f3cf788e727 6月30日上午,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开幕。许荣茂、董明珠、郭平、叶峻等知名企业家,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连线交流。其中,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兆芯”)董事长叶峻在连线致辞中表示,下一步准备在山东建立上海兆芯集团北方总部。 上海兆芯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的上海市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控股,总部位于上海张江,是国内芯片设计和生产厂商。 叶峻介绍,自去年以来,山东省领导多次邀请兆芯到山东投资合作,目前上海兆芯正在推动与山东各地市政府以及融资平台开展合作,扎根和服务于山东信息化产业合作,促进山东在国家信息安全核心领域的产业升级。 下一步,上海兆芯计划在山东建立北方总部,旨在迅速形成一个面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为山东吸引信息化领域的高端人才,同时拉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做好科技创新、人才交流、人才储备、基础软件的研发,以及延伸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个产业集群能够在山东迅速得到发展,具备全面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力量,辐射全国。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