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快刀手 冷血快刀手
职业炒客,磨成一把冷血快刀!致力于趋势追踪交易!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6 发帖数: 436 关注贴吧数: 54
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 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因其铸工精湛、币材良好、版别丰富、颇受藏家青睐,市场价格也因此一直坚挺,一些造假者把目光投向了银元。银元鉴定的主要方法一般有以下6种: 一是看齿轮。齿轮较易区分,假币齿轮远不如原币规整,两者一对比,特别明显。 二是看形制。是机器冲压还是翻沙,凡是翻沙版均是假的。 三是看文字是否凹凸,风格与当时韵味是否相符,清朝龙版币上满文是否与原币一致,民国三年签字版是否后来挖的,使用放大镜一看就一目了然。 四是看颜色。银元应是白色,有包浆、银锈,擦掉即露白,不同的含银量,颜色略有差异,清朝银元含银量最高90%、最低50%,通常在88%。 五是听声音。真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元,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全铜镀银的假银元声音尖锐短促,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元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元声音低哑或成“哑版”。 六是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为10.5,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它普通金属的比重。由于假银元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铅、锌等其它金属,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元与真银元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元轻,真银元重。
2013在赵涌吃的亏和捡的漏 年终盘点,2013全年在赵涌拍了大约6万元,第一次超过在EBAY拍的金额。从另一侧面也说明赵涌上的邮品远比EBAY上丰富,而且总体来说价格也比EBAY上来的便宜些。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在赵涌上还是EBAY,买家永远是弱势的一方,吃亏对买家来说是常态。想要捡漏,那是难上难。相比之下,EBAY上对买家的保护远远要好于赵涌,我这么多年在EBAY上发生过15起交易纠纷是通过EBAY裁决的,占总交易次数的2%左右,所有这15次纠纷,最终都是我获胜。其中有一次,最初EBAY判我败诉,我很生气,引用EBAY自己的条款,要求重审,而且发EMAIL给EBAY的VP,陈诉我的理由,最终EBAY改判我获胜,而且这赔偿金,好象是EBAY自己出的。 先说吃的亏,有次花了1300元拍了一套盆景北美发行丝绸封,收到后发现不是一套,其中两枚是重复的。原来是卖家打擦边球,写着“盆景北美发行丝绸封六枚”,赵涌鉴定师是助纣为虐。也怪我大意,没仔细看文字和图片。后来有位吧友说和我竟拍的是他,他也没看清,不过倒霉的是我。:(我向赵涌申诉,客服一句过了申诉期就顶回了。老赵的10天申诉期无疑是霸王条款,作为买家却毫无办法。很是希望华宇能尽快成长起来,改变赵涌一家独大的格局,好象华宇却不争气。哎 再说捡的漏,事过不久,赵涌上的拍品写着“T18上大学日本邮趣图案封两套”,可是图片中只有一套。估计大多数买家都以为是赵涌写错了,其实只有一套。最后我是以600多元拍下,好象比当时一套的市场价还稍微便宜点。我给客服写信请求确认到底是一套还是两套?客服回信确认是两套。马上付款,收到后确实是两套,相当于白捡了一套。:) 2013年在赵涌吃的亏和捡的漏大体上金额差不多,老赵咱算是扯平了。 2014年在赵涌上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师母已呆吧。最后喊一句口号:睁大眼睛,小心赵涌。
给邮票去污 邮票脏兮兮的,使绚丽多彩的画面失去光彩,减低了审美价值、收藏价值;即使拿到市场上出售,买主也不愿意花钱买一张脏邮票收藏。所以,邮票画面洁净与否,是衡量其审美意义、收藏意义及价格的重要条件。 品相脏污的邮票,也有法可“救”。根据不同的污染成因,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就是了。 1.油污。邮票画面沾了菜汤、小册子、蜡、印泥油,确是棘手头痛的事。 被蜡、油污染的邮票,先将其放入吸水纸中间,用熨斗压烫一下。油、蜡在升温下熔化,沾附在吸水纸上。但这样的去污效果往往不彻底。 再一个办法是,把邮票放入小盘子内,倒入溶剂汽油。邮票上的油污就会逐渐溶解于汽油中。这时,用小棉球轻轻擦试油污处。邮票从汽油中取出时会很快风干。如果发现油污仍未去除,那就再浸泡,再擦试,直到干净为止。 汽油挥发风干后的邮票,需放到清水中略泡一下,之后,将票置于小玻璃片上,用毛笔沾一点儿肥皂,轻拂票面,去掉残留表面的汽油及油污的余渍,再清洗,油污就去掉了。 邮票蹭上印泥油也不难对付。 先用棉球沾溶剂汽油轻擦污处,注意,擦一下换一个棉球。这是为了防止把棉球本身沾上印泥油再染到邮票上。当手边的脏棉球越积越多时,邮票上的印泥油也就差不多擦净了。最后用清水漂洗,方法如上。看一看,印泥油去掉没有? 2.黄斑。邮票保存不当,就可能出现黄斑。一般说来,黄斑主要是因为邮票受潮发霉而形成的。所以,不少集邮者为使邮票安全度过霉雨季节,总是年年设防;就象北方人家为保护贮藏大白菜安全越冬一样,想了一招又一招。可是由于居住地域、条件所限,还是难以尽如人意。 邮票画面出现黄斑怎么办? 将少许鲜牛奶烧开(不能用奶粉冲制),放入一点点儿精盐。等精盐溶解、牛奶凉透之后,将邮票浸进牛奶中,最好用硬物按住它,让它“全军覆没”,别浮上来。浸泡一二个小时后,黄斑可见消散。那时,将邮票放入清水中漂洗。 因为邮票上的黄斑成因不同,这个方法不一定对所有黄斑都有效,倘若无效,下节介绍一招,不妨再试试。 3.脏污。邮票总是被人看的。但如果邮票未放入护邮袋中,长期被人传看,用手摸来摸去,手上的汗渍、油渍、尘土都沾在票面上。这样的邮票,很有点象集市上卖肉老兄怀里的油污人民币,极难洗净,只得“综合治理”。 用下面的方法试试。 把脏污邮票浸泡溶剂汽油中。稍倾,用棉棒轻轻擦试票面,先去除脏污里的油污成份。取出风干之后,放入清水漂洗。用毛笔搓一点儿肥皂,轻拭票面,以除去脏迹。经如上二次处理,邮票上的脏污自然会褪去一些。 邮票彻底干透后,如果票面上仍有陈旧的灰色脏迹,可用削尖的高级橡皮,以其尖细之处轻轻擦一擦。每擦一下,即把橡皮上所沾的脏迹抹在布上,再擦邮票。擦时,以邮票画面外的四周白边为重点部位,因为四边不洁,最引人注目。被橡皮擦过之处,可能泛起细微的纸毛。此时将邮票放在小玻璃板上,票面朝上,敷上玻璃纸,用指甲背划、压票面,可将泛起的纸毛压平。 上述的一连串招数,也未必能把脏污之票换之新颜,但如此处理后,“花脸儿”的邮票会白净许多。倘若仍不满意,再用下节介绍的方法。
识别真假t46金猴邮票七步攻略 1980年2月15日问世的“庚申年”(猴)邮票,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首套生肖邮票。经过长期的消耗以及资金的精心运作,其整版的价格,2006年在投资者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18万元,创造了邮票增值的世界性神话,被业界称为“金猴”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提供的数据显示,“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但是其实际发行量估计仅在320万-360万枚之间。 “金猴”邮票在历次行情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极为独特的魅力。 因为有着不凡的“出身”和昂贵的身价,“金猴”票问世30年来,市场上不断出现各式各样的假“金猴”,其赝品包括新票、信销票和实寄封等几种。 赝品有许多都是利用国内各地印刷的纪念张上的 邮票图案变造的。这类纪念张上的邮票图案均与真品原大原色,齿孔俱全,仅在图案右下角印了一条黑色斜线。 变造的新票是将黑色斜线擦去后,用相同颜色补画以掩盖擦痕;变造的信销票是用邮戳将擦痕盖住;而变造的实寄封则是把假信销票贴在旧信封上,再补画邮戳。 尽管市场上充斥的假“金猴”邮票有些几乎可以乱真,但假的毕竟是假的,掌握以下辨别真假猴票的七步攻略,有助于集邮爱好者和收藏家擦亮眼睛,识别假票。 (1) 色泽。目前市场上真猴票的颜色基本上有两种,一种称为“红猴”,颜色深红,另一种称为“粉猴”,底色稍淡。无论是“红猴”还是“粉猴”,票面的红色都有光泽,看上去很鲜艳。假票则票面底色浅淡,无光泽,就像被日光长时间照晒过的一样,与真票差别明显。 (2) 质感。真票是雕刻版印刷的,有质感,在猴子头上、手臂上和身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纹络,并且墨色非常深,油光发亮。且真票的雕刻线条自然细腻,“庚申年”三个字的字体瘦而有力。而假票绝大多数是影写版印刷的,猴身上的线条都比较粗,墨色较黑,毛发不凸出,平滑,无质感,黑色部分也淡且无光泽。另外,假票上“庚申年”三个字字体较宽。 (3) 票面。真票的票面完整,没有其它的记号;而假票可以看到纸面泛毛,票色异样,用放大镜看,可发现纸面有一条损伤线。 (4) 纸质。真票的纸质较薄,从背面可以看出猴图案的轮廓,而且背胶明显;而假票的纸质略厚,齿孔尖处发毛,背胶不明显。 (5) 印金。真票的猴眼、鼻、耳、手、足等处的金色,黄中泛亮,眼圈、鼻线、口裂线条清楚,棱角分明;而假票中的金色均呈灰黄,眼圈、鼻线、口裂等处线条不整,一片模糊、暗淡,有的还有断线处。 (6) 文字。真票下方的文字“T.46.(1—1)”志号与右边的年度“1980”基本平行。假票上的“T.46.(1—1)志号略向右移,并向上高出不少,与年度“1980”不平行。 (7) 背墨。印刷雕刻版邮票需要使用专用油墨,当年北京邮票厂库存有限,于是兑入了少量的铅印油墨。但使用铅印油墨不易干,印出来的邮票容易粘连,所以真票的背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黑色墨迹,靠右部位呈短竖线者较为多见。假票背面的墨迹不真切、不自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