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鱼饭 老鱼饭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吾非千里马,但存千里志,旦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24 发帖数: 5,538 关注贴吧数: 14
保重!致老吧主其实没说先生。 看到今天的置顶消息,惊悉其实没说先生的遭遇,半晌无语。唏嘘之余,说上几句。 首先,作为吧务也就只能对自己热爱的贴吧进行一定限度上的管理,纯粹的义务工作,我们大家都一样,升斗小民,平时要工作要养家糊口,不可能专业地时时地盯着这里,偷空了会上来看看,学点知识,意气相投了还能畅聊一下,如此而已。如此上纲上线地搞,真的是很失望。 他在这里好些年了,从到处都在传言地球要爆炸那一年(2O12年)我开始关注贴吧,一直感觉他学识渊博,做事公道正直,未曾想如今竟然落到这样一个结果,很是心寒。 本吧一开始有很多高人,中医、玄学、佛学、道家…氛围也很好,不知何时开始,发疯的,骂人的,煽动仇恨的,宣传什么紫微圣人的,…乱七八糟的多起来了,删都删不赢,说实话,现在的氛围已经完全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触目所见,大多都是有关政治的,这恰恰不是中医,学佛修道之人所擅长的,而且作为小民,这些东西也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样人云亦云的结果,只会造就更多的不知所谓的仇恨,太乱了,结果中医不来了,佛弟子也远离了,… 这里确实不复往日的宁静修心了,但我心中仍梦想着往日的宁静,这也是我一直坚守在此的唯一理由,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多久。
唐僧的投名状!荆棘岭背后血淋淋的秘密?(转发一篇好文章) 西游大家说|唐僧的投名状!荆棘岭背后血淋淋的秘密? 原创 2017-01-10 周圣翔 白马晋一 文:周圣翔(作者原创授权) 不得不说荆棘岭在整部西游里是很特别的一个章节(原著六十四回),读起来让人既怪且奇。 地点特别吗?不特别,一样的穷山恶水。 妖怪特别吗?特别,西游记里提过有九窍或八孔者都可以修仙,荆棘岭里的妖怪有吗?没有,荆棘岭里的妖怪,是整个西游记里绝无仅有的植物妖怪。 情节奇怪吗?最奇怪!第一次读荆棘岭的时候就被最后的结局惊住了,十八公等几个颇为风雅的妖怪掳走唐僧开了个以诗会友的吟诗大会,最后又以结姻为由挽留唐僧,并未做啥伤天害理之事却惨遭屠戮。最后唐僧曾为他们求情,但还是被赶尽杀绝。读完之后很惊心也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几个植物妖怪,他们又为何惨遭杀戮?这一章到底写了个啥? 这一章是为了写取经团队的残忍嗜杀吗?显然不是。 我不禁在想这些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妖怪为啥被杀害呢?想不明白。于是我将思路放宽到整本《西游记》上,还有没有其他不该杀而被取经团队杀死的人或妖呢?有,《西游记》里有多次打死人类道士的记录,而且唐僧就在身旁却没有制止。车迟国的虎力,鹿力,羊力三仙奴役和尚,却并没有杀人吃肉,供奉三清(虽然是妖,却也与人无异),结果在学术较量后也惨遭灭门。 一个杀人放火的强盗被杀后,唐僧会大发雷霆,念紧箍咒,赶走悟空;而一个奴役和尚的小道士,交给法律也罪不至死,被打死后,唐僧却不闻不问。可见对于唐僧来说,打死道士的罪过要比打死强盗轻的多,因为强盗是佛教的潜在受众,更容易皈依佛门,而道士是异教徒,打死了也就打死了,打不死也不容易重新信佛。 中国古代,流行广远的宗教不外乎佛、道。但古人却多以“释道儒”三教并称,可见中国人比较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儒家虽然不是宗教,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仍然是很多儒生心中的信仰,对于儒生来说,肯定是更难再去信奉佛、道的。儒的思想虽不是宗教,却与宗教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于是我不禁有了一个想法,荆棘岭上的这群妖怪,吟诗作对,附庸风雅,描写的就是一群儒生,代表的是儒的势力,那么是这样吗?我想是的,因为原著中多有暗示。 我们先看这些妖怪的原型是什么?是“松、竹、柏”岁寒三友,是“杏、梅、桂、枫”,而所有的这些都不是什么恶草毒花。相反的这些都是被儒生墨客赋予了高贵品质的,是儒的代表。在四仙翁自我介绍后,唐僧问四仙翁非汉时“四皓”乎?四皓是秦时受焚书坑儒压迫后,隐居起来的四位大儒;吴承恩借唐僧之口题四皓之名,暗示这群树妖代表的是受佛道压迫的儒家势力。 为什么西游记里只有这里的妖怪是植物,因为这里代表的是佛道之外的另一个势力“儒”。为什么选择用植物呢?西游记里开始便说九窍和八孔都可以修仙,而植物显然在修仙的过程中是劣势的。几近千年的修行,唯一的据点,战斗力低下,都说明了不借助宗教形式的儒家在三教竞争中的艰难,我不禁想起了韩愈的《揀迎佛骨表》及其后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我想吴老爷子在写这一章的时候,心一定在滴血。 除了十年寒窗修炼艰难,植物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动,而修炼有成的儒生得听从朝廷的安排,去各地任职,不能随意走动。 身为儒家的荆棘岭势力为啥要掳走唐僧开此谈诗大会呢?是为了阻碍佛经东传(便宜了道教)吗?是为了长生(本身就是1000多岁的长寿型妖怪)吗?都不是!这群妖怪的真正目的是挖老佛爷的墙角,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古代也是。而唐僧就是一个大才,他佛法有成能主持水陆大会。 但儒家要一个佛教人才有用吗?其实有些人才,悟性极好,学佛则通佛,学儒则通儒。万法归一,殊途同归,既然殊途同归,那么有些跑的快的,在哪条路上都跑的快。中国历史上的王重阳,李海蟾等都是精通释道儒三教的大师,武侠里的鸠摩智执着于武功是一个高手,放下武学就成一代高僧,一个道理。唐僧是有成为大儒的潜质的,所以在谈诗大会上,才思敏捷,辞藻华丽,出口成章,颇有一代大儒的风范。 于是一切都水落石出,荆棘岭上,儒家向人才唐僧抛出橄榄枝,未能挖走唐僧,却也博得了唐僧的好感,这个时候八戒出手,唐僧劝阻;八戒将挖老佛爷墙角的儒家代表赶尽杀绝(动手的是较弱的八戒,而非本领高强的悟空,颇有些城破时大师阿基米德死于普通士兵之手的感慨),断了唐僧心中最后一点关于儒的可能,从此我们再也没见唐僧出口成诗。 荆棘岭惨案无关树妖的善恶,是站队问题,是一款血淋淋的投名状。一路上杀了道灭了儒,断了自己的儒根,绝了心中的道念,剩下的只有一心向佛,不见如来不回头。
新警察故事(转) 新警察的故事 上班刚一周,刚穿上警服的小张决定犒劳犒劳自己 --- 到剧院看场电影。买票的队伍排得很长,小张排到最后。   “新警察吧?”旁边一个人问。   小张纳闷:“你咋知道?   “咳,老警察哪有排队的。”   “哦。”小张明白了,径直走到售票口前,递上钱说:“买一张票。”   “新警察吧?”窗口里的人笑了。   “你咋知道?”   “老警察哪有掏钱买票的,你直接进吧,没人敢拦。”   “哦。”小张就直接往里走,果然没人拦。   进了剧场,小张到楼下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下。屁股还没坐稳,旁边就有人问:“新警察吧?”   真是奇了怪了,小张心里疑惑,嘴上还硬:“谁说的?!”   “人家老警察都在楼上看电影,哪儿有坐楼下的。”   小张到楼上一看,可不是吗,真有不少警察呢。   小张挑了个位子坐下。旁边的一个警察扭头看了他一眼,冷冷的说:“新警察吧?”   “你咋能看出我是新警察?”   “老警察哪有你那样规规矩矩坐着看电影的,得像我这样。”   小张学着老警察,把两只脚翘起来,架在前排人的脖子上,果然舒服了许多,找到些当警察的感觉。 电影放映中,小张起身说:"借光,上个厕所。"旁边人说:"新警察吧?" 小张说:"哎,老警察他也得撒尿呀!" 那人说:"老警察撒尿哪有上厕所的,都直接朝一楼尿!" 小张就走到二楼前边,掏出来就向楼下尿。 楼下突然有个人喊起来:"嗨,楼上撒尿的,新警察吧?" 小张一楞,心想: 这尿味也能分出新老警察,真斜了门儿了! 便回问:"你怎么知道?" 楼下那位回喊:"人家老警察都是左右摇摆匀着尿!您倒好,都他妈尿我一人儿头上了!"
尊老爱幼,共创美好生活。 写这个话题,其实我有点脸红了,毕竟,这是一件小事情。而且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总是有点自夸的嫌疑。 国庆大假,因为害怕各旅游景点人挤,我哪儿也没去,就回老家了,打算就这样在家里陪着老父老母过完我的假期。今天是十月二日,正好是镇子上赶集的日子,十一点半我去农贸市场上买了些菜,打算晚上陪着老父亲喝上一小口。我所在的镇子因为发展规划,以前的老街道基本废弃了,在镇子东南面建成了新的镇集,而我家就住在老镇子的西面。我从镇子东南边的老街道往西走,刚走了不久,看见一个背着背篓的苍老妇人神色紧张东张西望的迎面蹒跚而来,我感觉她一定是有什么事情了,于是走上前还没来得及开口问,老妇人抢先问我去“兀喃村”的车子在哪里乘坐,啊呀,这个村子在镇子西北方向的半山腰上,怎么走到这边来了?苍老的老人家带着哭腔诉说,人老了,眼睛看不清了,来镇子上中药铺给老伴抓药,抓完药一出门来就找不到路了。我觉得就算我告诉她乘车的路线她也必定找不到车子,于是帮她接过背篓背在我身上,带着她穿过几条小街道走到了镇子北面的停车点,找到开往那个方向的昌河车(那个兀喃村很小,根本没有直接到那里的车子),扶上去,帮她把背篓摆好,叮嘱车夫务必把人送到村口,帮她交了车费,赶紧溜掉了。 老人家应该是有儿有女的,为什么让一个很少出门的老人干这些事情,我为这个老人的儿女感到羞愧。倡议大家多回家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多帮助父母做一些事情,实实际际的改善老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感到真正的幸福,我们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希望我们老了的时候能有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