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蕾amway 小蕾amway
戏迷小蕾,越迷黄梅戏(>﹏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277 发帖数: 8,251 关注贴吧数: 215
一“马”当先▪本愿与你长相守 马兰、黄新德是继严凤英、王少舫之后,又一对黄金搭档。人们常以《红楼梦》《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作为代表作,以马兰与黄新德作为代表人物,把20世纪80年代概括为黄梅戏的第二个黄金时段,或曰“梅开二度”。 他们在《龙女》中饰演的海云花、姜文玉,在《遥指杏花村》中饰演的红杏、白马驹,在《劈棺惊梦》中饰演的田氏、庄周,在《风尘女画家》中饰演的张玉良、潘赞化,在《无事生非》中饰演的李碧翠、白立荻,在《红楼梦》中饰演的贾宝玉、蒋玉菡,在《梁祝》中饰演的祝英台、梁山伯等众多艺术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是我国涌现的中青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的最杰出代表,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人物,创造了黄梅戏的二度辉煌。拿到今天,也当之无愧是继严凤英之后被公认为是黄梅戏演员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一“马”当先▪本愿与你长相守 一“马”当先 马兰,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迄今为止国内既囊括了舞台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又囊括了电视剧表演全国最高奖项的唯一人。2007年,荣获美国纽约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美华协会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 1962年4月23日出生于安徽太湖县,原籍安徽寿县。1975年学艺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专业,1980年毕业分配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从十八岁正式登台献艺以来,先后在黄梅戏的舞台和影视剧中精心塑造出张玉良(《风尘女画家》),李碧翠(《无事生非》),红杏,贾宝玉(《红楼梦》),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云花公主(《龙女》),严凤英(《严凤英》),崔莺莺(《西厢记》)等等艺术形象,个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是黄梅戏艺术宝贵的财富。她是一位功底扎实,才华横溢的演员,唱做俱佳,生旦齐能。她扮相俊俏,大度不凡,且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行腔优美,吐字清晰,能唱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上不囿程式,而是刻划人物形象,她所扮演的各色各类人物,都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都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采,像一首首流动着的诗,即博人观赏,又耐人寻味。她曾领衔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巡回演出,赴港澳台演出,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美国访问演出以及日本访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黄老在自传《萍踪浪迹几度秋》中有提到“马兰”:1980年安徽省艺校分来五男五女十个人,男的:张辉、蒋建国、刘华、杨毅、骆宾;女的: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在辈分上黄老是老师,因为他们的老师当时是黄老的同学,黄老毕业十年后马兰他们才入校。 在香港的演出为马兰打开了成功之门,特别是1983年上影拍摄《龙女》,紧接着是1984年的春晚,使中国人记住了马兰。往后是《风尘女画家》、《遥指杏花村》、《无事生非》、《梁祝》、电视剧《严凤英》等一连串的艺术实践和人生积累,使马兰更加成熟。功成名就使她连续三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站在了更高更广的社会平台上。 马兰的童年并不愉快。贫困小县,“右派”帽子的父亲,在最基层当演员的母亲,破衣烂衫倍受歧视的四个兄弟姐妹。因为是“右派”之女,艺校招生时差点被刷掉,幸亏老师慧眼识珠,才坚持招了她。艺校毕业后进入安徽省黄梅戏团是马兰人生重要的第二步,去香港是她艺术生涯第三次飞跃,亮相于春晚则是她人生关键的第四步,机遇加才气造就了马兰。 本愿与你长相守 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二十年里,马兰凭借她的综合素质使黄梅戏变得典雅、大气。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并且黄梅戏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质朴、天然可爱的特点依然还在。于是,与时俱进的黄梅戏拥有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和更多层次的观众。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这样的新编剧,统统都打上了"马兰特质"。 她的《红楼梦》,带给我们的震撼决不逊于同名越剧的经典;1998年在安徽大剧院看她的《女驸马》之《状元府》,带给观众的审美愉悦决不逊于前辈大师严凤英。 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 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 形象地说,马兰和她的黄梅戏已经走在了这个剧种的最前头,产生的影响一度超越了剧种本身。一直认为,马兰是黄梅戏一面奔跑的旗帜。突然有一天,这面旗帜停止了奔跑,且已长达十五年之久,让人惋惜痛心。 她离开了安徽,离开了黄梅戏!38岁,正值艺术创作的成熟期高峰期。 有人曾说“三年日月浓如酒,乡中人好水也甜。我只说永做春蚕把丝吐尽,一生终老在人间---有谁知花正红时寒风起呀--再要回头难上难”---是大师严凤英的一生写照;而“本愿与你长相守,同携到老忘忧愁--孤独的滋味早尝够,萍踪浪迹几度秋--怎舍两分手啊,叫你为我两鬓添霜又白头?”---便是马兰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 38岁,马兰和严凤英显然是代表了黄梅戏两个不同的辉煌的时期。那么,严凤英是被那个不正常的年代夺取了生命,她死的时候是38岁;马兰离开安徽的时候,也是38岁。难道这是黄梅戏的宿命吗? 马兰的出走,缘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还是率直简单的性格不堪世事纷扰?是"莫须有"的人言可畏,还是创作彷徨时的顺水推舟?是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还是故乡的山水太无情?…… 无论孰是孰非,马兰的离开,都是黄梅戏永远的痛! 一切真实的心声,都将得到理解;一切焕然冰释,都会令我们心存感激!
【魅力吴琼】南昌《贵妇》有感!配剧照 文章欠自己很久了,为了表示真实的感受,此时的我,正在戴着耳机回味《贵妇》视频! 这是欠自己已久的功课,在这里也要向@梓彤 姐姐道歉,之前留言让我整理分享下,《贵妇》资料 最近实在忙,忙得我头晕目眩,所以非常抱歉,今天才开始抽空整理手头的资料,并且向自己交答卷,一起来交流和回顾下,《贵妇》的美好! 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和除了戏迷协会的老盆友以外,还同行带了2个对戏曲一无所知的大一新生,以及新浪微博、吴琼贴吧等中认识的越剧戏迷连同戏迷群里的朋友,总共11个新戏迷朋友~~大家提前做足了准备,买了鲜花做了明信片,还定制了超级大的横幅,来热烈的欢迎我们《贵妇》剧组,来南昌演出! 老师们也被南昌戏迷的热情深深感染~这是我第一见到梅开二度以及五朵金花中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黄老师,我相信对于许多热爱黄梅戏的朋友来说,充满了敬重和心疼~所以非常的紧张激动,那天的心情难以言表! 感谢@小醉翁 哥哥那天的热情周到的安排,使得我们和老师近距离的接触和学习,也感谢@北楼水库老师充当摄影师,全程的拍照合影!真心是非常的辛苦,特别的感谢!也非常感谢当天到场的所有亲们的,热情澎湃,获益匪浅 今后有机会要 多多指教 好的,闲话太多,我们聊一聊正题!有了热情澎湃的铺垫,可见没有看过这出戏的我们,对该剧充满了期待,一直面对黄梅戏的传承、创新以及改革,特别关注的我,对于《贵妇》相当重视~ 很希望亲身去体会这种创新的市场和真实性,先从整个剧的剧情讲起: 它用十亿美元考验舞台上所有剧中人的良知,用十亿去摧毁自己内心最爱的负心情人。《贵妇还乡》带给你的将是一场震动以及无厘头笑料百出的减压和最贴近现实的思考。 大幕随着一段时尚动感音乐拉开帷幕,舞台上,一群人无限颓废(但放在黄梅戏舞台上却显的格外的时尚活力,因为我听到台下一片诧异:这是黄梅戏?怎么是这样的?),这是一个经济衰败到了极点的时代,人们心情沮丧,整个小城没有任何生气。就在这时,人们获悉了曾经的同乡、如今的贵妇克莱尔即将还乡。在众人带着美丽的梦想、金钱的期望等待下,贵妇克莱尔款款而至,她来此的目的很简单,她愿意为家乡投资10亿美元,但是却有一个要求,处死自己的初恋情人伊尔。这一切源于那场刻骨铭心的初恋…… (刚出场,这些年轻人有一个金钱歌,利用改革的黄梅调、时尚动感的舞美灯光、青春靓丽的一群年轻人结合在一起表现当代社会对金钱的渴望,别有一番韵味,把视频贴在下面和大家共享一下,刚开始自己也有点不太习惯,但是仔细感受确实也觉得别有风味)
南昌《贵妇》有感!配剧照 文章欠自己很久了,为了表示真实的感受,此时的我,正在戴着耳机回味《贵妇》视频! 这是欠自己已久的功课,在这里也要向@梓彤 姐姐道歉,之前留言让我整理分享下,《贵妇》资料 最近实在忙,忙得我头晕目眩,所以非常抱歉,今天才开始抽空整理手头的资料,并且向自己交答卷,一起来交流和回顾下,《贵妇》的美好! 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和除了戏迷协会的老盆友以外,还同行带了2个对戏曲一无所知的大一新生,以及新浪微博、吴琼贴吧等中认识的越剧戏迷连同戏迷群里的朋友,总共11个新戏迷朋友~~大家提前做足了准备,买了鲜花做了明信片,还定制了超级大的横幅,来热烈的欢迎我们《贵妇》剧组,来南昌演出! 老师们也被南昌戏迷的热情深深感染~这是我第一见到梅开二度以及五朵金花中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尤其是黄老师,我相信对于许多热爱黄梅戏的朋友来说,充满了敬重和心疼~所以非常的紧张激动,那天的心情难以言表! 感谢@小醉翁 哥哥那天的热情周到的安排,使得我们和老师近距离的接触和学习,也感谢@北楼水库老师充当摄影师,全程的拍照合影!真心是非常的辛苦,特别的感谢!也非常感谢当天到场的所有亲们的,热情澎湃,获益匪浅 今后有机会要 多多指教 好的,闲话太多,我们聊一聊正题!有了热情澎湃的铺垫,可见没有看过这出戏的我们,对该剧充满了期待,一直面对黄梅戏的传承、创新以及改革,特别关注的我,对于《贵妇》相当重视~ 很希望亲身去体会这种创新的市场和真实性,先从整个剧的剧情讲起: 它用十亿美元考验舞台上所有剧中人的良知,用十亿去摧毁自己内心最爱的负心情人。《贵妇还乡》带给你的将是一场震动以及无厘头笑料百出的减压和最贴近现实的思考。
【最新资讯】黄梅戏8月-10月一些演出消息更新~~大家积极补充! 【演出报道】唯美土家舞 原汁黄梅调 本报讯 (记者黄丽娟)土家“妹娃”唱起黄梅调,够温婉,够个性。昨天晚上,由武汉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北省演艺集团、武汉晚报联袂主办、由武汉市演出公司承办的第36届“武汉之夏”暨湖北省演艺集团精品剧目演出季活动中延续精彩,由省地方戏曲艺术学院打造的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在武汉剧院上演,吸引了众多戏迷捧场。不少戏迷带着鲜花走进剧院,为黄梅戏名角杨俊捧场。 在剧中,杨俊扮演18岁的土家少女阿朵,她唱起歌来明媚动人,个性也是十分火辣,是土家儿女心中“最美的女孩”。全剧以熟悉的黄梅调合唱开场,伴随着欢乐、热闹的土家风情舞。在众人的期待之中,杨俊身穿枚红色土家服饰一亮相,就迎来了戏迷一片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正月里是新年哪,阿依喂……”她一亮嗓,观众掌声更为激烈。结合《龙船调》的黄梅戏,也是个性十足,一句熟悉的“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观众席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当然,戏迷听到的不仅仅有原汁原味的黄梅调,还有土家族特有的“毛古斯”舞蹈、哭嫁等风俗融合其中,呈现了独特的楚地风情音画。不少观众都表示,他们不仅仅听到了黄梅戏温婉经典的唱腔,还领略到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人情,“黄梅调和《龙船调》都融合得很好,没有奇怪的感觉。” 今天,杨俊将带着《妹娃要过河》在武汉剧院再演一场。 摄影 记者熊波 实习生王卓 8月28日 黄梅戏《妹娃要过河》 8月31日、9月1日 新编历史楚剧《英雄结》 9月6日、7日 大型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 演出地点:武汉剧院 演出票价:20/40/60/80/180/280元(380元) 武汉演出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hycw.com%2F&urlrefer=ef81dcd71a607daefd330a309ec0a57d 武演票务通:82802188/82803288
【魅力吴琼】黄梅名家吴琼:享受舞台给予的无穷魅力 新浪娱乐讯 对于观众而言,吴琼(微博)似乎从来都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而每每又给观众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从2003年回归传统、重温经典“吴琼传统黄梅戏经典展演”开始,吴琼正式回归到黄梅戏舞台,她触类旁通,将其他的戏曲门类融入到黄梅戏中来,拓宽黄梅戏视野,为观众开辟不同于以往的黄梅戏感受,而戏曲味道却依然浓郁,宛如陈年老酒一般,越品越香。《红罗帕》、《江姐》再到《严凤英》,吴琼用自己独特的声腔和充满张力的舞台表现力,完成了一个个经典的艺术形象,所到之处刮起强烈的吴氏旋风。   新年伊始,吴琼再次大胆尝试,改编黄梅戏喜剧小戏,于北京演出两场黄梅喜剧专场,在不改变原有的戏曲程式,保留原有的经典唱段原则下,现场破解其条条框框,大胆植入新鲜词汇,时尚元素,让观众捧腹开怀,开心迎接新年。可以说,吴琼不动声色地为黄梅戏带来变革,给观众送去欢笑,抓住传统,吸纳时尚,给予观众莫大的舞台惊喜。   昨日,在吴琼黄梅戏工作室内,吴琼依然爽朗率真,招牌式的大酒窝更增添了一份江南水乡的女性妩媚,一上来,吴琼就表示,演黄梅喜剧专场很带劲,着实让自己过了一把喜剧的瘾。谈到舞台上让人捧腹的小动作和小表情,吴琼坦言,是这两场黄梅喜剧专场“点燃”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喜剧天分,这一点让她自己也感到很意外。   没想到自己还有喜剧天分   笔者:这次演出与以往演出有什么不同?   吴琼:小戏可能更生活化,也更贴近观众,在剧场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感可能更近一些,演《严凤英》《江姐》《红罗帕》,观众更多说的是感动,而小戏,观众有时候是分不清自己是在看还是在参与。这次演出的氛围很好,特别是演《夫妻观灯》,我和搭档杨宏都走到观众席里去了,所以很轻松,演员演的轻松,整个剧场的氛围也非常轻松,很热闹,很有节日气氛。   笔者:有报道称这次是您第一次在剧场演出喜剧?   吴琼:对,以前从来没有在剧场演过喜剧,这是第一次,演小戏也是第一次,演出的时候很投入,很多小动作小表情都是油然而生的,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等后来看了录像,倒是把自己给逗乐了,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演,也有喜剧天分,如果那些小动作小表情把观众逗乐了,我很欣慰,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一个褒扬,真的是这两场喜剧专场“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喜剧天分。   笔者:以后还会演这样的喜剧专场吗?   吴琼:目前北京黄梅戏俱乐部已经成立,非常荣幸我被任命为名誉会长,这样黄梅戏演员和戏迷在北京就有了一个交流的空间,也通过这个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梅戏,喜爱黄梅戏,我也希望能通过这个空间开展更多的活动,推广黄梅戏。如果观众有需要,我们当然义不容辞,当然还会演这样的喜剧专场,不但是喜剧专场,还会有其他类型的演出和活动与广大观众朋友交流学习。   戏曲不管怎么发展都要贴近老百姓   笔者:这几年,您在黄梅戏的领域里不断探索,在《严凤英》当中,您借鉴了歌剧咏叹调的唱腔,并首次运用交响乐伴奏,在《江姐》中,更是将歌剧与京剧杂糅其间,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次的小戏的成功,您有什么心得?   吴琼:我个人认为,戏曲不管怎么改,不管怎么发展,一定要贴近老百姓,贴近时下观众的口味,这不是迎合,而是建立在自己立场上的改良,我们这次在剧中加了很多网络词汇和用语,比如“微博”,比如“坑爹”,再比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还有说到明星梦,房价高等元素,这些都是老百姓平时生活中的话题,所以大家才会有共鸣。   笔者:谈谈您2012年的计划和憧憬。   吴琼:目前是过个好年,也给全国的观众拜个早年,龙年大吉,心想事成。然后是4月份将在国家大剧院(微博)再次上演《严凤英》,这次《严凤英》相较于上一次在大剧院的演出版本而言,有了很大的改动,从唱词到服装再到表演都做了一些调整,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大家比以前更默契,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也将是更成熟的一台戏。还有一台改编自西方戏剧的新戏,目前剧本已经基本完成了,年后进行排练,预计将在7月份跟大家见面,这台戏,较以往的舞台剧,我们整个剧组又朝前迈了一大步,届时期望能得到所有的朋友支持和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