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寒冰冰 北极寒冰冰
解患者之忧.
关注数: 26 粉丝数: 62 发帖数: 9,959 关注贴吧数: 32
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 话说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岳飞的孙子岳珂写过一篇《祖宗田米直》的文章,说出租一亩中等肥沃的土地,每年能收租8斗,值1500文。岳飞出租1400亩土地,每年进账大约是210万文,再加上出租商铺的收入,合计将近400万文。这就是岳飞每年通过不动产赚的钱。 一顷是100亩,一角是2.5分,岳飞的旱田和水田加一块儿,刚好是1985亩。这么多地岳飞当然种不完,事实上他公务繁忙也没空种地,所以他把大部分土地都租了出去,总共出租了1400亩,分别租给江西九江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然后每年夏、秋两季向农民要租子。从这个角度讲,岳飞其实是个大地主。 再看岳飞的房子:498间。这里面有别墅也有商铺,别墅自己住,商铺租给别人做生意。据清单上记载,岳飞总共出租了151间商铺。按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房租标准,每间商铺每月房租在1000文左右,这151间商铺每年能给岳飞带来180万文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讲,岳飞不光是大地主,还是包租公。 按照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和地价,岳飞名下的不动产至少可以估值3500万文。搁普通百姓,累死也拿不出这笔钱,但是岳飞拿得出。第一,他是武将,武将薪水高;第二,他打过无数胜仗,宋高宗经常给予奖励,光在绍兴十一年就奖了白银2000两、丝绸2000匹、金碗3只、金杯30只。这点儿赏赐已经够他买房买地了。
岳飞是个大财神! 话说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岳飞的孙子岳珂写过一篇《祖宗田米直》的文章,说出租一亩中等肥沃的土地,每年能收租8斗,值1500文。岳飞出租1400亩土地,每年进账大约是210万文,再加上出租商铺的收入,合计将近400万文。这就是岳飞每年通过不动产赚的钱。 一顷是100亩,一角是2.5分,岳飞的旱田和水田加一块儿,刚好是1985亩。这么多地岳飞当然种不完,事实上他公务繁忙也没空种地,所以他把大部分土地都租了出去,总共出租了1400亩,分别租给江西九江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然后每年夏、秋两季向农民要租子。从这个角度讲,岳飞其实是个大地主。 再看岳飞的房子:498间。这里面有别墅也有商铺,别墅自己住,商铺租给别人做生意。据清单上记载,岳飞总共出租了151间商铺。按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房租标准,每间商铺每月房租在1000文左右,这151间商铺每年能给岳飞带来180万文的收入。从这个角度讲,岳飞不光是大地主,还是包租公。 按照南宋前期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和地价,岳飞名下的不动产至少可以估值3500万文。搁普通百姓,累死也拿不出这笔钱,但是岳飞拿得出。第一,他是武将,武将薪水高;第二,他打过无数胜仗,宋高宗经常给予奖励,光在绍兴十一年就奖了白银2000两、丝绸2000匹、金碗3只、金杯30只。这点儿赏赐已经够他买房买地了。 公式折算(南宋):一两金=10两银,一两银=10贯钱,一贯钱=1000文=350~500元人民币。你如果有兴趣,按公式算算,岳飞一年收入共有多少钱。 在南宋,岳飞不但是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投资理财商业家,是个大财神! ------------------ 都说秦桧是宋朝的特大贪污犯。据《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 这是空洞的说法,都拿不出真凭实据。秦桧的家产到底是多少?貌似没有公开过有关秦桧家产的清单?
浅解莫言诺奖最后演讲的三个故事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节选) 我们惯常听到的是把长篇写短的呼吁,我却在这里呼吁:长篇就是要往长里写!当然,把长篇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我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具有密度的长篇小说,应该是可以被一代代人误读的小说。这里的误读当然是针对着作家的主观意图而言。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一部作家的主观意图和读者的读后感觉吻合了的小说,可能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善与高尚,或者只有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那些具有哲学思维的小说,大概都不是哲学家写的。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在善与恶之间,美与丑之间,爱与恨之间,应该有一个模糊地带,而这里也许正是小说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大约是两年前,《长篇小说选刊》创刊,让我写几句话,推辞不过,斗胆写道:“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