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一号导弹
东风一号导弹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42
发帖数: 12,347
关注贴吧数: 6
cad绘制DWG格式的三维图如何导入UG里去? 我用autocad软件画的DWG格式三维图,为了导入顺利将只采用了一个图层,同时将三维图的中心移动到坐标0,0,0位置并另存为autocad2004低版本。但是导入UG8.0后看不到图形,从预览阶段就没有图形,不知道为何? autocad绘制的二位图形如上操作后就可以在UG8.0里看到 不知道什么缘故dwg格式的三维图就不行?
DWG格式画的三维图导入UG后看不到图形 用autocad软件画的DWG格式三维图,为了导入顺利将只采用了一个图层,同时将三维图的中心移动到坐标0,0,0位置并另存为autocad2004低版本。但是导入UG8.0后看不到图形,从预览阶段就没有图形,不知道为何? autocad绘制的二位图形如上操作后就可以在UG8.0里看到 不知道什么缘故dwg格式的三维图就不行?
有人见过胀闸二八自行车与带加速套的二八自行车吗 如题
拎礩石走步
【武艺探讨】传统负重训练
负重走步
236斤左右
侧面放
正面拎
重器械辅助力量练习
重器械辅助力量练习
力量训练石的设计与实现
弓、刀、石,马、步箭——之石科
礩石试拎,第二次与第三次
礩石试拎,第二次与第三次
试拎礩石
练武先练功之练功石
膂力练习器械之——礩石 礩石是练习膂力的器械之一 ,标准礩石动作是:拎、包、走的结合。主要练习人的爆发力与耐受力。根据难移程度,动作分为征兵标准、武举标准。征兵标准要去将一定重量的礩石双手拎离地面至石底达到膝盖高度;武举标准则是双控:石头底面离地一尺,双手达到腹部以上胸部以下的胸口的位置,只有围绕校场走圈,中途变换动作为左右腰侧抱石行走,马步翻石献印至石底面朝斜上两次的组合动作。 为了体验礩石训练,参考史料设计了一款礩石,并委托石材厂制造:根据《皇朝礼器图示》记载武举用礩石分为三等,分别为200斤、250斤、300斤,其中武状元级别最少要达到一等的300斤,如果仍有膂力则试抱300斤以上的出号石。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尺寸换算后发现,除了武状元用的一等礩石较为接近外,其余等级礩石通常达不到标准重量,本次换算采用的度量衡为明清时期的精工尺(一寸为3.2cm) ,套用石材密度为古代石匠常用的青石与现代常用的花岗石。经过对比发现采用青石密度后即使原材料的长方体重量都存在不达标准的情况,何况加工出抓手的刻槽减少重量之后。为检验度量衡套用问题,有采用裁衣用尺(1寸3.45cm)发现原料的长方体重量大幅度超标,需要类似下图那种中间开洞的方式减重。 既然史料存在各种不准确之处,那么只能参考史料数据,结合人体尺寸设计一款适合自己形制、重量的礩石了。练习最基本开始,重量设定为三等水平,换算为现在重量为236市斤。上图为设计详图,高度参考了三等石的48cm、厚度套用了一等石25.6cm(为了确保和总量达标,略微修改为25.8cm)、宽度则在三等石的33.6cm基础上略调整为34cm。为防止练习过程中石材边角缺损,采用了圆角设计,圆角还能起到精确控制零星超重的效果。 等做好到货后尝试此练习方法,并分享经验
不同直径钢棒同条件热处理后的冲击韧性 我的问题是——同种材质钢棒(如GCr-18Mo),一根粗(如40-60mm直径)、一根很细(如14-18mm直径),在这种直径差异很大情况下,采用规范给定的同等条件进行热处理。处理后两种棒材的冲击韧性(每平方厘米的冲击功)是否还能一致?
重械力量训练
古代行伍训练手段之一——石锁
转贴:【视频】素质练习之石锁背后动作【传统器械武术吧】_百度贴... 【视频】素质练习之石锁背后动作【传统器械武术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5832341381?sharefrom=tieba
石锁动作
素质练习之石锁背后动作
武术石担功法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tv.sohu.com%2Fv%2FdXMvNjMyNjI0NjkvMjE5NTExNzEuc2h0bWw%3D.html&urlrefer=612f7c3a9ce801efe927c551de95a4d6
传统器械的不断改良设计 改用钛合金手柄,采取涂布工艺等
双锤震天
双锤交叉
大众款蒜瓣锤模型 长度50cm,钛合金整体手柄,重量约1.55kg
荆棘杆锤
荆棘杆袖锤三维模型 增加荆棘需要车铣配合,据说成本会翻六倍,因此只能是当做三维模型构思一下
三百斤以上挡门石 能踮起这个的人属于神力了
鱼头刀与九环刀
某博物馆展出的清代鲨鱼皮鞘弯刀 注意左上白鞘弯刀,其实清刀也有弯度大的
某些博物馆里的双石锁
某博物馆藏戟
某博物馆里的明代头盔
沈阳故宫藏品 貌似是清代斩马刀,注意是没有护手的
传统举重器械——石担
传统举重
传统举重器材
石担片
转贴:【视频】花式石担动作的一招半式【传统器械武术吧】_百度贴... 中国传统力量训练方式之一,花式举重 【视频】花式石担动作的一招半式【传统器械武术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5687935878?sharefrom=tieba
练锤先练力——辅助训练动作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U5MDM3NjkzNg%3D%3D.html%3Fspm%3Da2h3j.8428770.3416059.1&urlrefer=4f0719bffb74ebaeeda0edd98e98af51
花式石担动作的一招半式
花式石担动作的一招半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采用重量较小的杠铃(50市斤),能够做出花式石担的一两个简单动作了,但是单手举过头顶,以及单手抛抓这类要求膂力的动作,由于身体素质不够,还做不出来。相信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步探索到这些动作的真谛。
自己设计的一款石担
力量练习器械设计之石担 石担是古代的杠铃,由石材作为配重工具,在纹理上也非常讲究。本人尝试设计一种款式
自己设计一款石担片 石头的杠铃片
力量练习器械之石担片设计
再来一段,背后动作有难度。
扔石锁,还不够熟练
有人会练石担吗? 这里有人会练石担吗?能指点一下练法吗?
石担练习法 练石担的功效与石锁大致相同,但石担的重量大,须具有相当实力基础的才能从事锻炼,而练出的力亦更大;石锁以单手练习,石担则主要用双手。石担的制作,系用六七尺长的粗竹杠,两端贯以圆石而成;其重量,自百斤至数百斤不等。石担的练法略如现代的举重,但灵活多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挺举——两足分左右站定,俯身用双手紧握杠之中部,奋力把石担翻举向上齐肩部,两肘贴胁,稍停片刻,然后向上直举,胸仰腹挺,必要时,一腿前迈成弓步以助其势。可反复挺举或耐久挺举,以练两臂实力。 二、单举——一手叉腰,另手紧握杠之中央,奋力向上直举,中间不停留;与臂同侧之腿前弯成弓步,以助其势,并维持身体之重心。左右手交替锻炼。 三、单肘——只手前举石担一抛,随即屈臂平举承受之,担扛横跨近肘处的前后臂上,肘部朝前,默计数字,以练臂肘耐力。亦应左右臂分别操练。练时身体正立。 四、双肘——站稳马步,双手举担齐肩,随即松手抬肘,使石担压于近肘处的两前臂上,此时双肘向前向外,双手向后;头向后仰,身腰挺直,默计数字。下时双手翻转握杠而下。 五、仙人过桥——一手单举石担后,用腕力将担抛出,另手在上方接住并单举;如此两手轮番抛接。 六、风飘荷叶——按单举法直举石担后,运用腕掌之力,使石担在水平面上旋转。左右手交替练习。 七、背剑舞花——以两手握杠,随换手随舞动石担,使之绕右胁左肩或左胁右肩而旋转。 八、顶花——站稳马步,杠压头顶,两手叉腰,胸腰挺直,运用头、颈部之力,使石担在头顶水平面上旋转,功能增进头、颈、躯干和下肢实力。
转贴:《军迷淘天下》 20180304 寻找戚家军的抗倭利器_CCTV节目官... 这个不错 《军迷淘天下》 20180304 寻找戚家军的抗倭利器_CCTV节目官网-CCTV-7_央视网(cctv.com)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tv.cctv.com%2F2018%2F03%2F04%2FVIDEd1eBwN3vJvWqgu1ylwbV180304.shtml&urlrefer=4fe772f6192c4a184410851269af10c0
金装锏
清代中期过度形牛尾刀 从雁翅头向牛尾过度期的刀
冷兵器展会上的相近器械 复刻版花纹钢抗战刀,䩬做得不错元宝护手的平面设计不错,不过厚度方面未做成楔形过度,宽度与刀口也不配关刀形朴刀雁翅头刀属于清代中期后雁翅刀向牛尾刀过度的形制雁翅刀护手特写
【武备展示】第五届冷兵器年展上拍摄的图片 一年一度的冷兵器展在北京如期举办,本次参观的图片就先从头盔开始吧一战前期的普鲁士头盔一战后期的德军煤斗头盔二战德军的煤斗头盔印第酋长头饰明代头盔 之后是军旅历史用品铁十字勋章军官礼服剑武装带 再上些中式器械充满原始风格荆棘棒大漆杆与普通杆黑色大漆杆表面曾经有彩绘‘ 红色大漆杆表面曾经有描金关刀型朴刀雁翅头腰刀(从形制上可以看出清代中期之后雁翅刀向牛尾刀形制过度)山东造袖锤黑檀手柄山西造袖锤吞口特写上嘴比下嘴长的是龙,如果上下嘴唇一边长通常是麒麟吞口仰视图铜头藤杆骨朵中间绿手柄的明末清出古刀重量很轻,因为侧面开了通体宽度的凹槽雁翅刀镡部特写重磅级的宋元刀剑手柄特写不同材质的流星锤头灯光压住的大漆绕绳锏柄锏与铁尺出头与过度(侧面)锤头与过度(正面)骨质手柄与装饰用铆钉(只有十字中心的铆钉是贯穿的) 最后来一张阿拉伯风格的器械图片空心大锤头
11月18日展会现场拍照的冷兵器 山东造袖锤手柄特写山西造袖锤吞口俯视图吞口侧视图吞口仰视图雁翅刀护手特写宋元刀剑明代头盔大漆杆与普通杆似乎大漆上面描过金灯光压住的锏其手柄是绕绳大漆贴合的锤头与过度貌似是骨质手柄,多数铆钉是装饰用的大漆绕绳锤杆锤杆及柄首细部特写藤杆铜头骨朵,藤杆是后配的盘状镡明剑,请注意镡部靠手柄一面平滑的典型的鸭舌剑头镡部只在靠剑身一侧有凸缘。看到这里要说:很多仿品以古代器物在镡部边缘都是前后凸起为借口,为影响手部使用效果找借口,看到这个实物是否应该改改呢?另外焊接凸缘和这个雕刻凸缘相比是否也要自惭形秽呢?尽管柄首锚固完好,但岁月依然侵蚀了手柄的木质部分使其松动了。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