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一号导弹 东风一号导弹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42 发帖数: 12,347 关注贴吧数: 6
膂力练习器械之——礩石 礩石是练习膂力的器械之一 ,标准礩石动作是:拎、包、走的结合。主要练习人的爆发力与耐受力。根据难移程度,动作分为征兵标准、武举标准。征兵标准要去将一定重量的礩石双手拎离地面至石底达到膝盖高度;武举标准则是双控:石头底面离地一尺,双手达到腹部以上胸部以下的胸口的位置,只有围绕校场走圈,中途变换动作为左右腰侧抱石行走,马步翻石献印至石底面朝斜上两次的组合动作。 为了体验礩石训练,参考史料设计了一款礩石,并委托石材厂制造:根据《皇朝礼器图示》记载武举用礩石分为三等,分别为200斤、250斤、300斤,其中武状元级别最少要达到一等的300斤,如果仍有膂力则试抱300斤以上的出号石。不过根据史料记载尺寸换算后发现,除了武状元用的一等礩石较为接近外,其余等级礩石通常达不到标准重量,本次换算采用的度量衡为明清时期的精工尺(一寸为3.2cm) ,套用石材密度为古代石匠常用的青石与现代常用的花岗石。经过对比发现采用青石密度后即使原材料的长方体重量都存在不达标准的情况,何况加工出抓手的刻槽减少重量之后。为检验度量衡套用问题,有采用裁衣用尺(1寸3.45cm)发现原料的长方体重量大幅度超标,需要类似下图那种中间开洞的方式减重。 既然史料存在各种不准确之处,那么只能参考史料数据,结合人体尺寸设计一款适合自己形制、重量的礩石了。练习最基本开始,重量设定为三等水平,换算为现在重量为236市斤。上图为设计详图,高度参考了三等石的48cm、厚度套用了一等石25.6cm(为了确保和总量达标,略微修改为25.8cm)、宽度则在三等石的33.6cm基础上略调整为34cm。为防止练习过程中石材边角缺损,采用了圆角设计,圆角还能起到精确控制零星超重的效果。 等做好到货后尝试此练习方法,并分享经验
石担练习法 练石担的功效与石锁大致相同,但石担的重量大,须具有相当实力基础的才能从事锻炼,而练出的力亦更大;石锁以单手练习,石担则主要用双手。石担的制作,系用六七尺长的粗竹杠,两端贯以圆石而成;其重量,自百斤至数百斤不等。石担的练法略如现代的举重,但灵活多样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挺举——两足分左右站定,俯身用双手紧握杠之中部,奋力把石担翻举向上齐肩部,两肘贴胁,稍停片刻,然后向上直举,胸仰腹挺,必要时,一腿前迈成弓步以助其势。可反复挺举或耐久挺举,以练两臂实力。 二、单举——一手叉腰,另手紧握杠之中央,奋力向上直举,中间不停留;与臂同侧之腿前弯成弓步,以助其势,并维持身体之重心。左右手交替锻炼。 三、单肘——只手前举石担一抛,随即屈臂平举承受之,担扛横跨近肘处的前后臂上,肘部朝前,默计数字,以练臂肘耐力。亦应左右臂分别操练。练时身体正立。 四、双肘——站稳马步,双手举担齐肩,随即松手抬肘,使石担压于近肘处的两前臂上,此时双肘向前向外,双手向后;头向后仰,身腰挺直,默计数字。下时双手翻转握杠而下。 五、仙人过桥——一手单举石担后,用腕力将担抛出,另手在上方接住并单举;如此两手轮番抛接。 六、风飘荷叶——按单举法直举石担后,运用腕掌之力,使石担在水平面上旋转。左右手交替练习。 七、背剑舞花——以两手握杠,随换手随舞动石担,使之绕右胁左肩或左胁右肩而旋转。 八、顶花——站稳马步,杠压头顶,两手叉腰,胸腰挺直,运用头、颈部之力,使石担在头顶水平面上旋转,功能增进头、颈、躯干和下肢实力。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