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19861024 echo19861024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505 关注贴吧数: 29
朱自清 散文 金溟若有陪过朱自清游白水漈吗? 金溟若(1905-197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生于瑞安林垟,本名金志超,其父金嵘轩为温州近代教育家,曾赴日留学。金溟若从小随父留学日本,日语很好。鲁迅曾鼓励他翻译日文著作。后来金溟若抽上鸦片烟,鲁迅也就不愿再见金溟若。 金溟若《怀念朱自清先生》中说:“星期假日常邀约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陪着朱先生出游。朱先生的兴致很好,常由他主动要我邀人结伴去郊游。温州的近郊,都印上我们的足迹:我们到过三角门外,去看妙果寺的‘猪头钟’;到江心寺后看古井;渡瓯江去白水漈;坐河船去探头陀寺;访仙岩的雷响潭和梅雨台。那些游踪,朱先生都把他收入《温州的踪迹》中。”(载1964年11月台湾《传记文学》第五卷第五期) 由于时间相距40多年,记忆难免有误。据此,姜建、吴为公是这样写的:1924年2月8日,朱自清作散文《温州的踪迹》之二《绿》。载《我们的七月》,上海亚东图书馆1924年7月版,署名朱佩弦。收入《踪迹》。该文叙述了去年重阳节前后朱自清和同事马公愚等四人游仙岩梅雨潭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因见到梅雨潭的独特的绿而惊喜沉醉的心情。朱维之说:“永嘉山水是壮丽的,雁山云影,瓯海潮迹,他俯仰咏怀,可是他因为教务太忙,没有谢灵运的闲情逸致,除了《温州的踪迹》里的所写的几处小风景之外,不多出游。”(据1996年5月安徽教育出版社《朱自清年谱》载) 由此可见,金溟若记忆未免有误,否则有自作多情之嫌。(一)游玩时间乱了套。本是先游梅雨潭的,然后再是游白水漈。(二)游仙岩时,是四位同事陪着朱自清的,而不是喜欢文学的同学。(三)朱维之说,因教务太忙,朱自清不多出游。这是可信的。顺便说一下,那时(1924年)去龙湾白水漈游玩,没有公路可通,被大罗山阻隔。只凭到朔门坐“航船”去龙湾码头,然后靠步行或再坐小船才能到达。不要误认为这是渡瓯江。(东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