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语中华 枫语中华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170 发帖数: 13,528 关注贴吧数: 49
〔观点〕〔原创〕对于考试这个东西 此贴申精,@我们的流年逐梦 我们应当明确一点,那就是考试这个东西是有两种功效的,将所有考试导向一种功效的,那就是应试教育。是哪两种功效呢? 一、考核功效 不论在哪个国家,学校都会有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不会只在升学的时候,才会考试。这些学习过程中的小考——季考、期中考、期末考、我们国家特有的月考和单元考等等,都应该在发挥这种功效。这种功能,应当注重检查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应该具备什么竞争的功效,甚至应该是很松散的,就像那段在网上流传甚广的毛主席的《论教育革命》一样——“我主张题目公开,由学生研究、看书去做 ”、“ 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 考试可以交头接耳,无非自己不懂,问了别人懂了。懂了就有收获, 为什么要死记硬背呢?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 ”,并不应该让学生像是战场厮杀一样,小小的考试没有考好,也会垂头丧气的,还会被同学看不起,甚至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影响到内心品质。不过,在应试教育之下,这一重功效似乎并不存在了,我们经历的每一重考试,都会被我们那么的看重,本身应该只是学习结束随手考一下的期中、期末考试,也被我们那么的看重(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轻视期中期末考吧),搞得像升学考试那般,竟然要拿出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来复习!这就扭曲了第一重功效的意义了。 二、人才选拔功效 我们应当明确地区分考试的这种功效和前面一种所存在的区别,发挥这种功效的考试,正常情况下都应该是升学考试,因为影响到学生们未来的出路(不要说完全没有影响,那太极端),所以学生们会去拼命地准备,以取得好成绩,也算是正常的。(当然这个拼命准备如果是用上一年乃至三年那也算是变态了)不过呢,因为人性的原因,如果使用“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的话,这一次考试对于学生过于重要,学生们就会无谓地为这一次考试“拼尽全力”,做很多无用功。因为攀比的原因,学生们做这种无用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岁月的变迁,在单位时间内学生们把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由于社会自我调整的微妙关系,这个“单位时间”就会越变越长,总结起来就是“学生们浪费了越来越多的可以好好学习或者玩耍的宝贵青春用来准备考试”。 当然了,这也不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在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的时候,总是想出了解决方法,甚至是在困难到来之前,就做出了预防措施。例如,在日本,高中升入大学的时候,采取了两轮考试的方式,成功地避免了“一考定终身”,而且允许大学自行决定对各科成绩的要求,不论是偏向哪一科,都不用在不擅长的科目上浪费太多精力,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我并不详细了解的选拔方式(相对而言,中国将要执行的文理不分科是将学生推向深渊);在美国,一年有五、六次高考,而且大学对于学生的选拔是多元化的,并不仅仅看考试的成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