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瞧看
东西瞧看
关注数: 62
粉丝数: 271
发帖数: 5,888
关注贴吧数: 2
【博弈论书籍分享】2016.4.19 (Springer Text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Jörg Rothe (eds.)-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_ An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ic Game Theory, Computational Social Choice, and Fair Division-Springer-Verlag Berli.pdf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nv1qqzn&urlrefer=fb6d54dfdbcec63df60323522264035c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qXBdt2O+&urlrefer=bb7a6605074d28a450387508e695cd24密码: 599i (Routledge Advanced Text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Gisèle Umbhauer-Game Theory and Exercises-Routledge (2016).pdf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pjZHeR&urlrefer=24d95707cdef9a42889e8036b9e660a2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jIPIU6i+&urlrefer=7435908a5491067063d220417eca1377密码: f56f (Complex Networks and Dynamic Systems 3) Terry L. Friesz, David Bernstein (auth.)-Foundations of Network Optimization and Games-Springer US (2016).pdf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ge28kZT&urlrefer=d9e30242deb09a3c67bdf9ff08cbbbfa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oW27SV+&urlrefer=2e5d03662f0d772ffdfdf4c24f346252密码: kfsr (SpringerBriefs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Yuhua Xu, Alagan Anpalagan (auth.)-Game-theoretic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pproaches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Springer Singapore (2016).pdf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plvCMr&urlrefer=e6bb3757c27864cf60025793385bdc90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i5dHRtN+&urlrefer=425fd56ffd0a930d9bd1f9f1d3920b85密码: musb (Studies in Fuzziness and Soft Computing 328) Deng-Feng Li (auth.)-Linear Programming Models and Methods of Matrix Games with Payoffs of Triangular Fuzzy Numbers-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6).pdf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nuFTjbN&urlrefer=5cb9e7c1a175728eb28ccf04b096631a 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nvlHmTN+&urlrefer=233778bd18e94c2301e1011fb6a9f6b7密码: y1ip
【原创】郑庄公的阴谋诡计 中国人素来崇尚智慧,热衷谋略。所谓“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正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形象写照。因此,历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圣,谋略运用炉火纯青,风吹雨打闲庭信步,把握时机掌握主动。春秋初年的郑庄公就是这方面的典型。郑庄公在历史上的最大作为,是通过各种手段使西周末期才立国的弱小郑国,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下面的故事就是关于他的。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有权势者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加剧起来。为了争夺王位,骨肉至亲成为殊死仇敌。 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申国国君申侯的女儿为夫人,因申国为姜姓诸侯国,所以武公夫人被称为武姜 。武姜分别于公元前757年和公元前754年为郑庄公生下儿子寤生和段。由于寤生出生时难产,所以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偏爱段,并时常向郑武公请求立段为继承人,但郑武公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礼法,不肯废除寤生的太子身份。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迫切想让段继承王位,于是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改立段为太子,但郑武公始终不肯答应。同年,郑武公病逝,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公元前743年,武姜请求把制(今郑州市荥阳东北)作为段的封邑。郑庄公以制地势险要,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军事要地,而且又与周王室正在闹着纠葛为理由而未答应。武姜接着又胁迫郑庄公把京(今郑州市荥阳东南)作为段的封邑。京是故都,需要得力人去镇守,郑庄公被迫答应了。 郑庄公是郑国的郑国的第3任国君,前面还有郑桓公和郑武公。公元前780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发生地震,并引发泾、渭、洛三条河川发生震动。同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发生崩塌。同时旱情严重,民众纷纷逃亡。西北的游牧民族犬戎趁机侵扰,蚕食周王室的土地。内忧外患频发,周朝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郑桓公未雨绸缪,为了保住自己的人民和亲眷不受战争的袭扰,根据太史伯的建议,郑桓公于公元前772年把部族、家属和重要财产迁移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打下郑国在东方建国的基础,史称“桓公寄孥”,亦称“虢郐寄孥”。孥,字义主要指财产。 继位者郑武公为强国提出解放“商人”的口号。“商人”多是有技术、会经商的能人,周灭商后将其定为世袭奴隶。郑武公东迁后,看到他们是建设国家不可忽视的力量,就依靠这批力量,开发滩涂荒地,扩建包括虎牢城在内的城池。郑武公还把桓公寄孥的京建成宏伟都城。 京的规模仅次于新都 (现新密市东南交流砦附近之古郑城),经济发达、物资丰富,是郑国的第二大城市,并且还是郑桓公的宗庙所在。郑庄公虽然不情愿,但当时他年纪尚小(约14岁)而且刚刚即位,势力不及武姜,所以对武姜的胁迫也无可奈何,不得不答应。对于这一决定,大臣们颇有异议,认为不妥,例如大夫祭仲就曾进谏:“京邑比都城还要大,不可作为庶弟的封邑。”郑庄公说:“这是武姜的要求,我对此也无可奈何!” 段到京以后,对京的城墙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根据周代的管制规定,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规模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不能超过国都规模的五分之一,而小城不能超过国都规模九分之一。京的规模原本就已经超出了这些规定,而段的扩建,更让庄公的大臣们感到忧虑。例如大夫祭仲发现段的违规行为后,便上奏庄公,认为分封的城邑如果超过了三百方丈,那将成为国家的祸害,而段对京的扩建,不仅仅是违规这么简单,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将不利于庄公。 庄公表示:“武姜要段这样做,我实在无力去阻止。”祭仲随即回答:“武姜的要求哪有可能满足?不如及早处理,如果让段的势力坐大,以后恐怕局面无法收拾。蔓生的草都难以除尽,更何况是你的弟弟。”庄公便表示:“段多做不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你不妨再等等看。” 之后,段又命令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城在服从国都的命令外,也听从自己的管辖,成为两属之地。公子吕闻讯后,便向庄公进言:“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如果大王不打算未来让段成为郑国国君的,则就要尽快铲除段,以免百姓疑虑。”而此时,庄公照旧回复吕:“段多做不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你不妨再等等看。” 庄公对段的行为置之不理,也让段认为庄公软弱可欺,因而更加变本加厉。段随后进一步要求西、北两座边城不再接受国都来的命令,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 这些事件让公子吕忧心忡忡,他多次请求庄公对段进行约束,否则段的土地会不断地扩大,从而占据更多的人口,势力也将更加扩大,事情最终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郑庄公依旧表现地懦弱无为,听任段的所作所为而不加干预。 然而郑庄公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一直在打探段的情况,并且暗中积蓄打击力量,而段却基本上不知道郑庄公的情况。郑庄公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不过是一种策略,正因为正确预测到段不会形成大气候,所以才敢于再三纵容,他其实也在寻找时机,从而在对手不经意间花最小的代价迅速将其消灭。 公元前722年,段趁郑庄公要去朝见周天子的时机发兵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郑庄公在战前已经掌握充足的情报,因此早已做好了准备。它暗中派子封(即公子吕)率200辆战车前去讨伐段。京邑的民众在得知庄公大军前来平叛后,纷纷背弃段,段不得已逃到鄢。鄢溃败,段逃亡到共国。 后来,郑庄公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政权。可以说,郑庄公经过22年的卧薪尝胆,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不妨简化一下问题,用博弈论的语言来叙述一下武姜和郑庄公的策略。不妨记武姜为WJ,段为Du,庄公为ZG,自然为Nature。假设WJ不考虑调解ZG和Du的关系,而着眼于如何进行政治投机。因为WJ厌恶ZG,所以WJ并不会去帮助ZG来对付Du,她的初始策略集是{协助Du,观望},而Nature决定GD成功或失败。假设WJ认为:Du的胜算是p,WJ帮助Du后可使Du的胜算增加p';Du成功,WJ获得利益a(包括精神上的收益);Du失败,WJ失去利益b(包括精神上的损失);若WJ帮助Du而Du失败,WJ会被ZG处理,损失为c,则WJ的预期收益情况可表述如下: WJ/Nature Du成功 Du失败 协助Du (p+p')*a -(1-(p+p'))*b-c 观望 p*a -(1-p)*b 如果WJ是理性的,那么: 当(p+p')*a-(1-(p+p'))*b-c≧p*a-(1-p)*b,即WJ认为p'≧c/(a+b)时,WJ采取“协助Du”可最大化预期收益 当(p+p')*a-(1-(p+p'))*b-c≦p*a-(1-p)*b,即WJ认为p'≦c/(a+b)时,WJ采取“观望”可最大化预期收益 在实际的历史中,WJ采取了“协助Du”,即WJ认为p'≧c/(a+b),可能是她觉得有自己做内应会使p'≧c/(a+b),也可能是她觉得a+b很大,而c很小,以致于p'≧c/(a+b),而她抵挡不了利益的诱惑。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假设WJ政治投机后,WJ的策略选择与Du成功的概率p无关,也就是说她只需要考虑和自己有关的直接因素p',a,b,c。不过b和Du还是有关联的,当b≧c/p'-a时,无论p如何取值,WJ都会采取“协助Du”,这可以看作一个母亲为了她的孩子奋不顾身。 在ZG取胜后,他需要考虑对WJ的制裁,但在ZG的视角下, 观点却与WJ全然不同。他可以制裁WJ,但还需要权衡利弊。人的情感一旦受到伤害,就有可能从此与别人结下仇怨。但作为一个政治家,情感也是需要精心算计的,如果与伤害者继续打交道会使自己受益,比较好的做法就是宽恕。宽恕WJ而在国际上获得一个“孝顺”的名声,也能给ZG带来利益,但却有风险。如果“亲情”可以使以前所受到的任何伤害都能得到宽恕,那么它可能会被当做一种纵容,使WJ在未来对ZG造成更多的伤害。博弈论告诉我们,有望在将来能得到你宽恕的人,反而更可能伤害你。
【分享】一些博弈论新书 (Springer Texts in Business and) Hans Peters-Game Theory_ A Multi-Leveled Approach-Springer (2015)下载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o6xJCka&urlrefer=f65a13cdbc924c7f1dcb10daa8bf91d4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2F1bnwKhNT+&urlrefer=cccec6b05649501f929a2c7595465694密码:pq33
【博弈论】绑票博弈 设A劫持α,以要挟B答应其要求,要不然就撕票。 令劫持α的成本是5,B清剿A的成本是20,人质受到损害对B的代价是100,B为妥协的支付的代价是50,A被剿灭的代价200,则有求解: ①单次博弈情形下: 解得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路径:2,4,6,8,9 B方为减少均衡的数目,愿意对路径2,6分别转移支付1,则可见: 2→(46,-51),2相对于4是Pareto改进的,去掉4 6→(-4,-1),6相对于8是Pareto改进的,去掉8 因此: 在有转移支付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是:2,6,9 假定A对B的“妥协/放归”类型的主观概率是p,A对B的“不妥协/放归”类型的主观概率是q,p+q=1,博弈的扩展型可简化为标准型: A/B 妥协/放归 不妥协/放归 劫持/放人 (49,-51) (-4,-1) 不劫持 (0,0) (0,0) 可见: 49p+(-4)q=53p-4≥0p+0q=0时A有劫持的激励,即只有在A认为B是“妥协/放归”类型的主观概率p≥4/53时,A才愿意将他的劫持的行动付诸实现。 而B也只需要使A相信p<4/53就可以让A不敢实施其劫持的意图。 ②重复博弈或绑票市场情形下 在单次博弈中,无论B是“妥协/放归”类型还是“不妥协/放归”类型,只要发生劫持,则他必定会遭受损失,损失的值lose∈[-1,-51] ⑴在重复博弈情形下,A如果依据某一中心极限定理,可以断定p<4/53,则A在之后将不会再采取劫持的策略,直到局势有所转变,致使p≥4/53时,A才会再度劫持。 ⑵在绑票市场情形下,有大量的如同A一样的博弈参与者正在权衡劫持的可行性,不妨将所有潜在的劫持者的集合记为Ä。∀A'∈Ä,∀A''∈Ä,A'有可能和B进行绑票博弈,而且A''通过观察A'和B的博弈对局的结果以修正自己对B的类型的看法,他们可能会用到数理统计的归纳技术。 如果∀A'∈Ä,∀A''∈Ä,A'一旦和B发生博弈,A''就能观察到,那么结果就类似⑴的结论:如果可以使Ä中的所有成员相信p<4/53,则Ä在之后将不会再采取劫持的策略,而这一策略将是Ä的进化优势策略(ESS),直到局势有所转变,致使p≥4/53时,若Ä中的群体有一定的概率行动失误或进行尝试,则可能导致ESS向更高劫持比例迁移。但在Ä不会出错或不进行尝试的情况下,路径依赖会导致一旦长期不劫持可能以后永远也不劫持。 ⑶在更接近于实际的绑票市场中,∀A'∈Ä,∃A''∈Ä,A'有可能和B进行绑票博弈,而且A''无法通过观察A'和B的博弈对局的结果以修正自己对B的类型的看法。虽然所有劫持者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根据历史信息估计B的类型的概率分布,然后计算期望收益,通过比较后决定是否劫持。 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产生机制,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去考虑私有信息存在下的博弈格局。可能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有市场流动的情况下,掌握可靠信息(p<4/53)的劫持者会退出绑票市场,不过这种信息不能传递给所有Ä中的成员,而新进入者,一来会出于投机(p≥4/53)的目的有进入市场的激励,二来需要尝试劫持以修正经验,因而绑票现象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 B会看到,即使他采取100%的“不妥协/放归”策略路径,也无法短期内吓退所有潜在的劫持者。而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每发生一次劫持,B损失的值lose∈[-1,-51],而劫持只要发生很多次,就会变成天文数字。 不过可以证明,只要存在Ä中存在信息分享的机制,即使这种机制很微弱,在一段时间,而B坚持采取p<4/53的混合策略,那么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Ä中的所有成员退出绑票市场,若绑票者不会行动失误或不进行尝试,则存在路径依赖,逆向选择导致的绑票市场崩溃将不再复原。不过在Ä中成员发生失误的概率p>0的情况下,“颤抖手”均衡的结果是:由于有“错误”的尝试,均衡的动态机制将会使绑票无法禁绝,而实际的均衡会在某一均衡水平上下波动,绑票者的行为没有路径依赖,不会出现在没有绑票者的均衡状态下一旦将策略调整为p≥4/53而均衡不往回改变的现象。 若B模糊地认为潜在的劫持者很多,即Ä的基数很大,那么B应该努力去广告p<4/53的信息,以吓阻潜在的劫持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受信号的潜在劫持者会相信它。鉴于lose∈[-1,-51],而过多的lose叠加起来使B不堪重负,于是B就可以采用一种可置信的威胁策略——在没有必要“清剿”的情况下“清剿”。在信号传递机制的作用下,B其实就是在向Ä传递自己是“高承受能力”的玩家的信息——“我能承受人质受到威胁可能引发的一切可怕后果,并且我除了不妥协就是不宽容,所以你们没必要来打我的主意。” 可能,通过有限多次威胁吓退的潜在劫持者,他们对B造成的预期损失大于做广告和“清剿”(包括人质被撕票)的成本,总体而言,Ä的基数充分大时后者对于B而言是有利可图的。 事实上,这也涉及了一套模糊逻辑和控制的模式,人脑特别擅长处理这一领域的问题。
合作的必要条件——可置信的威胁或承诺 赤壁战役中,孙刘联军最终击败曹操的军队,不过战争的结果是孙权始料未及的。虽然依靠周瑜、鲁肃等的努力,最终击败了远比自己强大的曹操军,但却令刘备坐大——就在曹操和孙权互相死掐的时候,刘备悄悄带兵进攻荆州的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收拢人心,积蓄粮草,兵马立刻发展到十万以上,成为足可以和孙权、曹操并立的第三股势力。 刘备这时就像是楚汉相争时的韩信,帮孙权则曹操雪上加霜,帮曹操则孙权危在旦夕。考虑到江东在和曹操的大战中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毕竟死伤惨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于是孙权决定联合刘备,至少当前情况下必须稳住刘备。 为了更加巩固孙刘之间的关系,孙权不顾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周瑜的反对,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使得刘备成为孙吴的女婿。于是民间也就有了把荆州作为陪嫁的说法。当然,实际上这个因素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在老百姓看来感情很重要,对政治家看来利益最重要,是不是符合自己或者自己利益集团的利益,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权衡取舍的标准。 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赤壁之战后,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刘备屯兵公安,不利于发展,便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的南郡,时周瑜已死,东吴鲁肃基于战略考虑,竭力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了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后来,刘备得到蜀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相当于还了南郡,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孙权借给刘备南郡,其实还有附加条件。 在通鉴中记载,借出南郡的同时,孙权有几个相关的任命,“分长沙为汉昌郡,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当时,荆州南部四郡都在刘备的势力范围,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长沙太守,而此时孙权将长沙一部独立出来,设立汉昌郡,无疑是刘备在接受荆州的同时也做出相应的让步,让出长沙一部,并且由一贯亲近刘备的鲁肃来担任汉昌郡的太守。 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及确认刘备可分得武陵和桂阳两郡。 虽然说,汉昌郡的军事地位远远不如南郡,可是汉昌和孙吴本土接壤,在鲁肃的管理之下,很快就成为孙吴真正的领土,从长远来看,孙吴吃亏不大。 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 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刘备解决了荆州的矛盾,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他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军主力在汉中和刘备作战,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樊城,曹操四处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曹操差点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最后关羽在219年年底,败走麦城,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关羽的错误不在于北攻樊城,而在于没有防备孙权违背盟约,没有注意巩固自己的后方,以至于丢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进化稳定策略 进化稳定策略(Maynard Smith & Price,1973) x是一个ESS,如果∀y,y≠x,∃δ∈(0;1),∀ε∈(0;δ),u(x,(1-ε)x+εx)>u(x,(1-ε)x+εy) 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是指种群的大部分成员所采取某种策略,在一定范围之内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不及。 如果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进化稳定策略,那么小的突变者群体就不可能侵入到这个群体。或者说,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者要么改变策略而选择进化稳定策略,要么退出系统而在进化过程中消失。 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由于种群的其余部分也是由个体组成,而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各自的成就,因而能够持续存在的必将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不可能与之比拟。 在环境的一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短暂的进化上的不稳定阶段,甚至可能出现波动,但是一种ESS一旦确立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的惩罚。 在ESS策略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惯例的共同知识: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我也应当这样做,甚至有时不得不这样做。加之,在大家都这样做的前提下我也这样做可能最省事、最方便且风险最小,于是产生了一大批遵奉现行体制的社会成员,这样,ESS策略就成了社会运行的一种纽带、一种保障机制、一种润滑剂,从而也就构成了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和莫廉对此有过明确论述:“一个人只有当所有其他人的行动是‘可预计的’并且他的预计是正确的时候,才能在任何规模的群体中选择和计划。显然,这意味着他人不是理性地而是机械地根据一种已确立的已知模式来选择……没有这样一些协调过程,一个人的任何实际行动,以及任何对过去惯行的偏离,都会使那些从他过去的一种行为预计他会如此行动的其他人的预期落空,并打乱其计划。” 在一间大约1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十几位白领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着。但是平静的日子被其中一个人打破,他做出了一件让同事们看来是离经叛道的事情:在整齐划一的办公桌之间的木隔板上,自作主张地增加了一块纸板,比左邻右舍高出了大约20厘米。尽管他处心积虑,选择了一个夜晚来实施这一行动,并请油漆匠将纸板漆成了和隔板一致的颜色,以防过于显眼。但是第二天同事们上班时,还是发现了它的存在。 他们一致抗议,理由是在这间巨大的办公室里,这块20厘米高的纸板打破了整个办公室的协调与统一,每个人的利益似乎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损害,在感情上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伤害。他们认为,这20厘米高的纸板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个性,或者说与众不同的东西,是对周围环境的蓄意的不协调和对整体的破坏,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自私和对于秩序的蔑视和背叛。 单位里一位新提拔的处级干部,一大早巡视办公室,立刻发现了这一变异。尽管他并不在这间办公室里工作,这点变化,也不在他的管理范围之内,他马上对这个人的举措表示了不满和担忧,规劝说:“年轻人,不要标新立异,更不要别出心裁,这样是要吃大亏的!”而同办公室的一位同事则差一点勃然大怒,竟然要越过“边界”,强行将纸板拆除。尽管那块纸板离他的座位很远,一点也没有妨碍他。 在以后的若干天里,人们来到办公室,都不免要议论几句。时间一天天过去,那块起初被视作眼中钉的纸板,渐渐地在同事们眼中习以为常。于是,当这个人在众人面前主动将它拆掉时,也没有谁大惊小怪。因为所有人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那块纸板,尽管当初曾那样激烈地反对过它。 在一间100平方米的大厅里,一块20厘米高的纸板所产生的美学破坏力,应该说是微乎其微的。但是这块纸板却像是一个试验品,映射出社会的群体怎样被个体冒犯以及这种冒犯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还可以看到,群体习惯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某些东西在群体ESS下可存续下去。社会性冷漠可能是ESS,而社会性道德亢奋也可能是ESS,当我们指责个体行为时不要忘记群体默认的行为模式,特立独行总是需要勇气和付出代价的。
【厚黑书籍分享】战略和战术Strategy and tactics——厚黑的权谋
优质博弈论资源共享(有耶鲁大学的公开课呦) 下载地址(在我的压缩包中) :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287070%26uk%3D858417935&urlrefer=95318836b8e8a551e4745ddaea640fb2
现在先空一下,等有空了全部传上来与大家共享 楼下的那个眼熟兄,这个就算我的回报,当然等有空了我再全部传上来,你的那篇“不定期更新各类乐队全长资源”太牛了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