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风流散花绫 最是风流散花绫
他的身影印在这个时代,我看见了他的传说。
关注数: 5 粉丝数: 16 发帖数: 1,129 关注贴吧数: 14
甲申祭:这一天,你永远沉睡在三十四岁。 三十而立,三十而终。 “啪嗒”朱笔跌落在书案上,惊醒了龙椅上的人。轻捏着眉心,长叹一声。面容上是掩不住的疲惫。这样的方式清醒是第几次了?不,自从坐上这个位置,便从未真正的休息过。十七年了啊。 登上古老的城墙,最后看一眼千疮百孔的天下。 耳边充斥着百姓凄凄哀哀地呻吟。闭目尽是护城河里守门将士的尸体。河水,早已染成了鲜红的血的颜色。就像这雨水,滴落在脸庞,尽是血腥味道。 当年江山秀丽,不懂欣赏。后来江山倾颓,无暇欣赏。如今江山破灭,来不及欣赏。治了一辈子江山,却从不知江山何样。 过不了多久,城门就会被攻破。逆臣贼子,登堂入室。祖宗近三百年基业,就此断送。不甘心。却又无力回天。 逃?不,如今,已负了江山百姓,如何再能负祖宗遗训、皇室尊严。 吾儿,勿忘国耻。去吧!去吧! 朕今生负卿,唯望来世。。。。。。罢了、、、罢了、、、 可惜皇儿,来生莫投帝王家。切记。切记。 剑断,城破。 当年肃穆的宫殿混乱一片。危难关头,所有人都去逃命了,命悬一线之际,也不忘临走时拿走些东西。这,便是人性。可笑、可笑、、、 巍巍颤颤,跌跌撞撞。 搬吧,搬吧。将这恢弘的大殿都搬空吧。 王承恩,你怎地还在?走吧,都走吧。如今,只剩下座空城。你还有何可留恋? 到了吗?短短的路程,好像走了一年,十年,又好像用一生来走。 这是他曾经最喜欢的地方。每年此时,他都会来此欣赏妖艳的海棠花。也只有海棠的芬芳,才能缓解他十七年来的疲惫。如今,海棠花已经败落了。倒是一旁从不惹眼的白槐花,开的洁白绚烂。 王承恩,想不到啊,最后为朕送终的,竟只有你,和着一树海棠。 朕自登基,十七年来兢兢业业,未敢有半点疏忽,却还是挽不回我九州江山。 朕愧对祖宗,愧对社稷,唯有一死殉国。。。。。。 三尺白绫,切断红尘。 苍天不仁,大地不义。群臣误我,群臣误我。哈哈哈哈哈。。。。。。 请,勿伤我百姓一人。 秦皇汉武,夏桀殷纣。终归是逃不过一堆白骨,一杯黄土。 是江山在呜咽,还是商家女轻抚琵琶浅诉离殇? 是海棠花在哭泣。乞求唤醒树下沉睡的青年。 天,亮了?带来的,却不是光明。 这一天,城内换了天地。 他的王城,他不为所动。 海棠花下,他永远的沉睡。 嘘,不要吵。累了吗?让他安静的休息。 他说要为尧舜,说要还山川河流一派清秀。 我信。我在等他,君临天下。 谨以此文,祭崇祯甲申三百七十年。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吾皇。魂兮 归兮。
【渭南文学】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时常在想,身为汉人,为什么在中国五十五个民族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在过节、祭祖的时候,我们最庞大的民族,汉族却是身穿那满载国人仇恨的西装革履,如此坦然的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呵!难道你们忘了那群蓝眼豺狼在我们祖先身上加附的一切么?忘了曾经的那场血腥了么?穿着洋人的服饰祭祖,你让那些枉死在那群野蛮人屠刀下的冤灵如何自处?【咳,小说看多了,越写越怕怕、、、我真够魂淡了】 上课时,会时不时的听到老师提起关于此类的事,是不是听到旁边有几声谩骂,看来你们还没有忘记当初的耻辱,如今的仇恨。难么,你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呢?与其他城市的机油们聊到汉服时,总觉得陕西愧对汉服,但是现在,我看到了西安汉服爱好者的努力。那我们呢?在渭南我看不到一件汉服,更不谈汉服店。我是不是解释为,我们这里落后,以至于没听说过汉服,我想我该反思一下,我愧对的不只是汉服,更是汉人这个称呼。 穿越五千年,因为历史分分合合,它几番丢失,又被重新找回, 现在,它又回归于这片土地了,只是可怜,它的孩子们,已经忘却了、、、、、曾经。 呵!亲爱的你们啊,我要怎么向你们解释,汉服不是戏服,它不叫古装。它是一个民族的标准,它曾是我们的骄傲!我要如何让你们明白,旗袍不是汉服,认为旗袍是汉服一种的人 啊。我是不是该带你回顾一下,当初满清入关时,那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杀戮。 汉服,那是汉服啊,是汉族人自己的衣裳,它不同于韩服,更不属于扶桑。 前几天去一家制衣店,想去碰碰运气。当我说要汉服是,那人满脸惊愕的问我,汉服是什么,没人知道我说出“古装”时的咬牙切齿,不过我更想抽自己一巴掌,他不知道就算了,我干嘛要自黑啊!出门时俺也没骂人,那么久没爆粗也骂不出啥话。 就连我爸妈,我的朋友,对汉服也紧限于知道,他们不屑,我知道。我身边的人尚且如此,我怎么能去要求别人都接受汉服。 【咳,有点语无伦次了】 我希望汉服可以回归于渭南这片土地,我希望可以在渭南发起复古热潮,不过,我无才无能,怕是永远也做不到这点了。 只是希望你们能够接受汉服,不要在见到汉服的时候,将它当作是和服或者韩服。连自己的民族服饰都不认得的人们,多么可笑啊! 如果可以,我愿意在穿上汉服,反正我一向不修边幅,从不在意别人的目光。 穿起汉服,只为唤醒你们身上的汉魂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