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_较_瘦
李_较_瘦
人生也很简单,只要懂得知足,你就拥有了生命的光彩。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6
发帖数: 211
关注贴吧数: 71
参与阳光体育 为我青春喝彩
较瘦杂谈:教育谚语 人生短,师不易。调好心态,身体健康。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想对学生这么说: *青春似火,顽强拼搏。刻苦锻炼,超越自我。 *锻炼不刻苦,对不起父母。 *目标不实现,愧对三餐饭。 *人生几甲年,匆匆如云烟。 青春当珍惜,日日莫等闲。 又过了很久很久,我们想对自己说: *学生心中不缺乏热情,需要的是一个火把。 *学生如果变得更顽皮,教师则应该变得更优秀。 *学生的变化说明社会在发展,教师则要努力的走在变化的前列。 *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放射到网络。 *就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而言,前者是取得成功的保障。 *教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喜剧表演家,用你的幽默吸引学生的注意。 *不要总是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有时也要反思我们讲的是否能吸引学生。 *如果你的幽默只能吸引一部分学生,说明你成功了一半;如果你的幽默吸引了全班学生,那你在学生们的心中已经有了舞台。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人生短,师不易。调好心态,身体健康。人生短,师不易。调好心态,身体健康。人生短,师不易。调好心态,身体健康。”
较瘦杂谈 一杯水和一桶水 较瘦杂谈 一杯水和一桶水 哎呀!想清静一下就是清静不下来呀!有点儿中邪了!拿起水杯准备喝水,咋感觉眼前晃动的是一只水桶。真是,既然这两个水容器触发了我的灵感,那今天就胡诌一下它们吧! 对于水杯和水桶这两个物件,我们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哪个教师的办公室里没有水杯和水桶呢?但我想大多数老师不是联想到它们的存在,而是联想到和它们有关的一个话题。对!就是时常萦绕在我们脑海里和耳边的被奉为教育经典那句话:“要给予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对于这句教育的经典,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解读。孰对孰非难以定论,求同存异探求真谛。 量比说认为,把水杯和水桶水容量的大小比喻成学生和老师知识容量的多少。认为教师的知识储备远远大于学生的知识需要,认定这句话多余。 方法说认为,假如学生这只水杯里面所需要的水是教师水桶里面水的百分之一,虽然教师的水桶在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必须掌握有效科学的方法将学生所需要的百分之一水倒给他们。也就是要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倒水”的方法。就“倒水”的方法而言,我想我们所有的教师都是经过正规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等等都在学习范畴之内,在此不赘述。 从上所看,认为量比说的说法是废话的话,说明其只是对知识量的简单对比,而忽略了教师的“一桶水” 里包含的不仅是学生需要的“一杯水”,还有方法说中的“倒水”方法。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知识量和方法都具备了,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的回答是:“还不行呀!”!单从教师这“一桶水”里说,还应包含:因材施教、教育教学知识更新、创新意识等等诸多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出现必定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那就是师德说。因为,师德在教师这“一桶水”里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如果没有师德的有力支撑,教师这“一桶水”里任何内容都是无力的! ※※※※※※※※※※※※※※※※※※※※※※※※※※※※※※※※※※※※※※※※※※※※※※※※ 学生和老师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那么老师和校领导比也是“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所以说:德在任何层次和任何方面都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或称职的标准!
与少年一同成长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孤独的,也是快乐的。在这里我要感谢的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们,因为有了他们,让我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与少年一同成长”! 乘上月亮船 独坐弯月,遨游星空,那闪烁的繁星犹如一张张笑脸。一天天,一年年,一串串的故事…… 乘上月亮船 心 不再孤单 轻抚星星的脸 留下一串童话 致青少年朋友 体育,学子好之以为娱,动其身而忽其心,嬉戏玩闹于练,其效事半。而应体智兼备、身心专一,方可功倍。 参与,不以应试敷衍,而以终生强健而为。其功,塑心智秉性、助诸业发展、利交友协作;练者,以娱自修,专项师授,五素(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均衡,久恒必成。 健康,生命之本,贵胜万金。人生短暂,且行且珍!
“国培计划”(2102)河南省初中班主任培训感想 有幸到外学习,知识共享。内容很多,整理部分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本内容只希望对哪些想干好本职工作的教育者有些许帮助,不同观点请不屑一顾。谢谢! 以下内容只是在阐述一个道理,不指特点学校,且没有教训任何人之意。但着实说得有点大了,经考虑还是一并发上。 虽然,我们之中不乏一些优秀者,但是,我们就满足了吗?也许,有些人能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为自己的止步不前或懈怠而开脱,但是我们要明白社会发展的脚步是一刻也不会停顿的;也许,有人会把责任归罪到应试教育体制,但是我们不是看到许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勇于探索的成功者吗?换个角度,假如说没有了应试教育,以我们现在的条件能否满足新体制下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吗?再反过来讲,如果我们把应试教育体制比做“病房”,那我们就一定是它其中的“病人”吗?不,我们要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别人怨天尤人、踌躇不前的时候,不正是我们踌躇满志、大展宏图的有利时机吗?现在我们共同的思考是:“我们要怎么做?”
奥巴马对美国全国学生的演讲 对美国在世界的霸权主义和扰乱世界和平的狼子野心而愤慨。但奥巴马对美国全国学生的讲话却让我们感到震撼!看到这里我们要打个问号,我们的课改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