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7983066 a237983066
关注数: 905 粉丝数: 550 发帖数: 4,920 关注贴吧数: 155
关于强迫思维的一些心得体会 对于恐怖性强迫思维的理解,就是一个让自己感到恐惧和恶心的念头,不停的出现,然后自己不停的消除,希望他不要出现,从而弄的自己很难受。 对于这种强迫杂念一是让自己感到恐惧,二是真的影响社交生活。 比如大脑里有对女性不礼貌的杂念,如果不掩饰直接表露了出来,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但是消除又消除不了,所以我们痛苦,我们难受。 我们觉得就自己会这样,会有杂念,别人都没有。 其实普通人也有杂念,也有各种龌龊的想法,但是为什么他们不受干扰,为什么他们生活、工作很正常? 因为他们面对这些杂念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的方法是黑或者白,即要么消除不许出现,要么直接暴露表现出来。 可这么龌龊的东西怎么敢表现出来呀,我们就是知道表现出来就完了就会声败名裂、就会有种种不好的后果,所以拼命掩饰、拼命消除、拼命抵抗,结果被搞的狼狈不堪。 而人家普通人呢?不去消除,任其存在,但是我表现出来,哪怕我当着一个漂亮女性的面想着怎么操她,但是我一点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任由心中龌龊,脸上八风不动,这样一来社交不会受影响,而自己的杂念也得到认可,过段时间自然就会烟消云散,这就是为什么人家普通人不受干扰的原因。 因为人家有城府,而城府是有些家庭从小就在教育的东西,而强迫症或者社恐的人群缺的就是这个!
【搭讪】搭讪日记+自我修养 看了贴吧内的不少的帖子,交人搭讪和提升的,个人觉得大部分写的很空洞。 下面我来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觉得搭讪的成功与否其实就和商品交易一样,相互对了眼,你才能成功。 但是在如今狼多肉少的时代,如何才能让妹子对你满意,不拒绝你的搭讪呢? 那要让她们觉得你有价值,觉得你的价值和她相当甚至高于对方。 所以在搭讪之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层次,那么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其实也就两个方面: 1.自身外貌条件。2.经济条件。 拿我为例:本人身高182,体重170,日益隆起的小肚子犹如怀胎7.8月一样,脸庞也日益发福,但是年轻的时候很帅气。 所以身材虽然过得去,但是身材走形了,更重要的是我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和美女一搭讪就容易紧张口吃,所以以前外形尚佳,但是却败在笨嘴拙舌之上。 而且衣品不是很好,其实我家里条件还可以,但是随父母的性格,不是很看重外在的形象。 以前凭着外在条件可以屏蔽一切不利的因素,现在年老色衰,就不得不像普通人那样注重穿着搭配了。 准备改变: 准备买几件适合的暖色系外套,稍微上档次点的,配上修长合身的裤子,抛弃之前为了掩饰肚子而穿的略大的裤子。 以前裤子穿38,真的很难看,现在改穿36的,觉得自己的身材出来了。 然后去理一个合适的发型,最好是短发,男人发型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来精神。 洁面、洁身,认真的洗澡,不需要喷香水什么的,但是也不能让自己身体有异味。 看看自己的鞋库,如果鞋子款式不好看了,买几款时尚的鞋子,和自己的衣服搭配。 因为自己去年秋天买了一款不错的外套,所以还需要春秋款外套两件,裤子不需要,时尚的鞋子两双,袜子不需要。 大概需要准备2000块的rmb。 2.经济条件。 自己在事业型单位工作,也没有攒多少钱,暂时没有车有房。 但是搭讪不是结婚,妹子们看得是眼前的实力,所以自己也要努力学驾证,争取早日买车。 手机华为nova7pro,1000块的蓝牙耳机一副,勉强拿得出手,可以适当的装一下。 以上是自己的现状,计划: 1.准备利用周末时间购买装备,顺便正式实施搭讪计划锻炼自己害羞的性格。 2.积极的参加健身锻炼身体,恢复以前的体重,也可以借机搭讪健身的美女。 以前失败的原因: 1.不注重穿搭和外在形象。 2.胆小、怯懦,看见女人就脸红,话都说不利索。 3.现在一胖毁所有,不复以前的好形象。 明天开始记录搭讪的过程:
道德经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引语]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 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学术界有人认为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也有人认为前两章是全书的引言,全书的宗旨都在其中了。 [评析] 无论学术界在“道”的属性方面的争论多么激烈,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其哲学上的显著特征。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的,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的、经常变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老子在本章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本章所用“相生、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等,是指相比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只是不同的对立概念使用的不同动词。 在第三句中首次出现“无为”一词。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按照自然界的“无为”的规律办事。老子非常重视矛盾的对立和转化,他的这一见解,恰好是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具体运用。他幻想着有所谓“圣人”能够依照客观规律,以无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进自然的改造和社会的发展。在这里,老子并非夸大了人的被动性,而是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显然,在老子哲学中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的积极进取的因素。 [解读] 朴素辩证法的闪光 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部份。在中国的哲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谁像他那样深刻和系统地揭示出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对立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并能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种变化,他把它认为是自然的根本性质,“反者,道之动也”(第四十章)。老子的辩证法是基于对自然和社会综合的概括,其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社会生活的政治制度的模式。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的对立面,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善恶、美丑、是非、强弱、成败、祸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原理。譬如说,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当你还沉浸在幸福或成功的喜悦中时,或许一场灾祸或不幸正悄悄临近。 有个哲学家说过:人们讲得最多的,却往往是他最不了解的,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富于哲理的诗句。表述了对事物全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等诸种关系的领悟,这富于启迪性的人生哲理,与老子的辩证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会发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真理与谬误、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等矛盾斗争中前进的。而辩证法的丰富内涵就包含在全部人类文明史中。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传统文学艺术中有不少体现辩证思维的范畴,就与之有明显的渊源联系。例如“有”与“无”,出自老庄哲学,“有无相生”体现了事物 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实际也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后世的作家、艺术家,他们逐步从老庄哲学中引申出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而进入“无声”、“无色”的艺术深层境界,才是至美的境界。与之相关,“虚”与“实”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而“虚实相生”理论也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独具特色的理论。 “奇”与“正”这对范畴涉及艺术创作中整齐与变化相统一的创造、表现方法,为中国古代作家、艺术家所常用。“正”指正常、正规、正统、整齐、均衡,“奇”指反常、怪异、创新、参差、变化,二者在艺术创造中是“多样统一”规律的具体表现之一。在创作者们看来,其意味着事物与事物或形式因素之间既有对称、均衡、整齐以有参差、矛盾、变化,彼此相反相成,正中见奇,奇中有正,奇正相生,于是产生出和谐的、新颖的艺术美。倘若寻根究源,“奇”与“正”作为对立的哲学范畴,正始见于《老子》五八章:“正复为奇”。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不容否认,在中国哲学辩证法发展史上,老子的学说及其影响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