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186743879 VX186743879
关注数: 107 粉丝数: 461 发帖数: 34,170 关注贴吧数: 71
泥岩太不讲武德了 朋友们好啊我是荒野军校掌门人卡其脱离太。刚才有个朋友问我卡老师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怎么回事,给我发了一几张截图,我一看!嗷!原来是昨天,有一个年轻人,三十多岁,体重八十多公斤,她说,唉…说是我在沃伦姆德练源石技艺把颈椎练坏了,卡老师你能不能教教我穿刺功法,哎…帮助治疗一下,我的颈椎病。我说可以。我说你在沃伦姆德练死劲儿,不好用,她不服气。我说小朋友:你一把锤子来停住我的冲锋,她停不下。她说你这也没用。我说我这个有用,这是助跑加速,穿刺功夫是讲助跑加速的四两拨千金。二百多斤的维多利亚大力士,动我不动我这一杆长枪。啊…哈!她非要和我试试,我说可以。诶…我一说的啪就站起来了,很快嗷!然后上来就是一个岩崩锤,一个沃土予身,一个秽壤的血脉,我全部防区防出去了啊防出去以后自然是看在手足相惜份上点到为止,枪头放到她鼻子上没打她,我笑一下准备收枪,因为这时间,按萨卡兹传统的点到为止她已经输了,如果这一枪发力,一枪就把她护甲戳穿了,放在鼻子上没有打她,她也承认,我先打到她面部。她不知道枪头放在她鼻子上,她承认我先打到她面部啊,我收枪的时间不打了,她突然袭击岩崩锤来打我脸,啊,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唉…她的锤头给我眼,啊,右眼,蹭了一下,但没关系啊!她也说,啊她截图也说了,两分多钟以后,当时流眼泪了,捂着眼,我说停停。然后两分钟钟以后,两分多钟以后诶就好了,我说小姑娘你不讲武德你不懂,她说卡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懂规矩。啊,我是..她说她是乱打的,她可不是乱打的啊,岩崩锤,沃土予身,秽壤的血脉,训练有素,后来她说她练过三四年岩石操纵术,啊,看来是有备而来。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69岁的老军校生,这好吗?这不好,我劝这位年轻人好自为之,好好反思,以后不要再犯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萨卡兹要手足相惜,要讲武德,不要搞窝里斗,谢谢朋友们!
感觉Genshin这个英文名都快成日经贴了,解释一下各种误解 一楼说几点公认的常识,个人看法放在后面 一、每种语言都有特有的名词是意译不了的,大多只能音译。比如,英语“sofa”音译作中文“沙发”,中文“武侠”音译作英语“wuxia”。 二、音译和原语言发音不一样是很正常的。比如日→英:“津波”→“tsunami”,原本tsu是介于“粗”和“次”之间的音,但是英语里没有ts打头的单词,所以很多英语母语者读作“sunami”;而且语调也不一样,tsu na mi三个音节在日语里是低-高-高,而在英语里是低-高-低。同理,英语母语者读“Yuanshen”的发音也是和中文“原神”不一样的,因为英语没有ü(淤,u上打两点)这个音,这是正常的。 三、每两种语言之间的音译都有规则的。 1.现在中→英的规则就是汉语拼音。比如“气功”→“qigong”。但是在上个世纪,曾经有其它规则存在,在其它规则下有“清华”→“Tsinghua”,“北京”→“Peking”。在不同的规则下,中文“原神”可以写成:汉语拼音Yuanshen、威妥玛拼音Yuenshen、国语罗马字Yeuanshern、等。 2.日→英的规则就是日语罗马字,比如“豆腐”→“tofu”,“忍者”→“ninja” 四、有共同文字和部分共同词汇的两种语言,也可以采用文字直译。 比如波兰语“CD Projekt Red”→英语“CD Projekt Red”,两者读音很不同,如果音译成英语应该是“TseDe Proyekt Red”。由于波兰语“Projekt”和英语“Project”意思相近,所以文字直译也是一种半意译。 同样,中日互译传统上采用汉字直译,日语采用音读。由于很多汉字在中日意思相近,所以直译也是一种半意译。比如中文“广州”→日语“広州”(Koushu),而不是“グアンジョウ”(Guanjou),也不是“広州”(Hirosu,训读)。所以,中文“原神”→日语“原神”(Genshin),而不是“ユエンシェン”(Yuenshen),也不是“原神”(Harakami,训读)。 五、历史因素。比如“麒麟”一词早在华为成立以前就经由日语传至英语有了“Kirin”,同样“豆腐”“禅”等都是日语先到先得。而“日本”这个词经由葡萄牙语传到英语才变成“Japan”,而不是直接从日语到“Nihon”,也是葡萄牙语先到先得。但是无论是日语还是英语,历史上都没有“原神”或者“Genshin”这个词,而在通信发达的现代,两种语言互译已经没有二踢脚的必要了,中→英大可不必用中→日→英的方式。而显然,Genshin这个英文名就是由中→日→英二踢脚得来的。 注意:以上都是公认的常识,不涉及个人看法。个人看法放在楼下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