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园菜鸟 果树园菜鸟
关注数: 52 粉丝数: 38 发帖数: 932 关注贴吧数: 90
黑松品种 一、黑松;常绿、树叶针状、刚硬、二针,树型高可达30米。树皮程黑褐色、浅龟甲状或浅块状排列,在混杂松树林里特别地墨绿色。远远地看去,好像是绿黑色。根系发达抗盐碱性强、耐干旱性强,零下15度~零上40度可以正常生长。 二、三河(黑松);优良庭院及盆景材料,成型快,树皮程石裂状、十分漂亮。是所有黑松品种里的对比标准物。 三、鹿岛(黑松);优良的小、微盆景材料,成型慢。树皮裂浅、皮色对比三河黑松要浅色,叶针短小,萌芽力强。 四、潮(黑松);黑松的[八房]变异品种,叶针短,发芽性弱,适合小、微盆景。五、龟甲(黑松);黑松的[八房性]変异品种。树皮开裂片大、齐整如龟的背甲,粗暴程度比较完美。 六、远州岩石(黑松);黑松的[八房性]变异品种。中国叫远州锦松,发芽力强大,需要经常剪芽来压制徒长。树皮隆起好似裂开的岩石。 七、八房岩石松(黑松);中国叫八房锦松,认为是从三河黑松变异而来的。叶针有点软、偏黄,枝条生长比较从容,有弯向根、主杆的特点,可以用剪芽来控制枝条往主枝生长。很有意思的变异松。 八、旭光(黑松);是锦松的一个变异品种,由旭松园尾路先生发现并培育。比一般黑松长势弱,但树皮暴裂的很有特色,树皮内芯比较细。 九、旭龙(黑松);是锦松的一个变种,叶针黑绿,针短钢性强。树皮暴裂快,文理整齐。由旭松园尾路先生发现并培育。 十、斑入锦松(黑松);是虎斑黑松和锦松的结合体:观赏价值高。 十一、寸稍(黑松);黑松的[八房]变异品种,树皮裂中、小紧密。十分优良的盆景材料。成型比较困难。针叶一般在3公分之内,纯种的寸稍叶针滚圆如一芽的黄山毛尖茶,但有点扭弯状,一丛的叶针会有不规则菊花状为上上品,重复嫁接后、扭弯状会消失。 十二、紫寸稍(黑松);寸稍黑松的变异品种,基本性状与寸稍黑松一样。但是紫寸稍的叶针更加密集,芽点的皮包有点程黑色或者紫色、有些也会白色、微黄色,以紫色为佳。 十三、银寸稍(黑松);寸稍黑松的变异品种,基本性状与寸稍一样。但是银寸稍的叶针更短、相对比较稀少、树皮程微银白色,皮裂较慢。 十四、黄金(黑松);黑松的[八房性]变异品种。十分奇特的黑松。品性与三河黑松相似。叶针平时微黄色,进入深秋之后金黄色加深,特别美。十五、大纳言(黑松);基本上与三河黑松类似,树杆皮裂比较快。 十六、真川(黑松);基本与三河黑松类似,树杆皮裂比较早、快。 十七、小岱(黑松);基本上与三河黑松类似,树皮裂早、快、粗暴。 十八、扇(黑松);扇松是从黑松顶端变异的冠状枝,剪下来嫁接和扦插而成的。型状特殊,很有观赏性 十九、寿(黑松);黑松的变异品种,叶针短、成片紧密。二战时期美军的一棵炸弹落在了香川县的国分寺,之后其中有棵受伤的老黑松的一根大枝条发生变异,被附近的盆景人引种嫁接、成功保持了短针后优良品性。二十、千寿丸(黑松);由寿(黑松)变异而成,叶针比寿松更短,荫发性强成片更浓密。由绫松園的绫田先生俩父子于1999年发现、并培养。以叶针不超过25毫米为佳品是做小品盆景最优良品种。(松涛苑)此配图为千寿丸。二十一、千寿姫(黑松);由千寿丸(黑松)变异过来。叶针比千寿丸更细柔、荫发性没有千寿丸强,不超过20毫米为上品。也是绫松園发现并培育的优良微型盆景材料。 二十二、万宝松(黑松);也称万寿丸。针叶十分短小(大约10毫米)而紧密,荫发力弱、长势弱。产品没有登录。二十三、虎斑(黑松);黑松的变异品种,叶针有细小的黄色斑点。是珍贵的盆景材料。 二十四、蛇目(黑松);黑松的变异品种,叶针有连续的黄色环状斑。夏季是最漂亮的珍贵盆景材料。 二十五、红孔雀(黑松);从蛇目黑松变异过来。叶针有连续的淡红、粉红色的环状斑,秋季是最漂亮的珍贵盆景材料。 二十六、瑞宝(黑松);黑松变异品种。叶针粗、针钢性十足、荫发力超强,树干粗长和树皮老裂比三河黑松要快一倍。是做矮霸的优良材料。由瑞松園的片岡先生发现并培育。二十七、旭龙(黑松) ,黑松的变异品种。 “旭龙”的母本是1973年,兵库县濑户内海的西岛挖出了。之后是尾路先生的田地里培养,4年后上钵培养到树高110厘米,从根部约15厘米的地方突然变异出来的芽培育出来的。“旭龙”的特征是,漂亮的叶子性和荒皮生长良好。八房荒皮,叶子是绿色浓粗。发芽好看,树干的肥胖也快。一般黑松形成荒皮要10年左右的时间,“旭龙”只要5年就荒皮风格相当具备。
舍利干真的源日本?错!而是源自另一个国家!( 轉載) 自然界的老树,经过雷击、风霜雪雨、落石和病害的摧残,树体一局部繁茂,树皮剥落,木质部出现白骨化。这种山野中自然构成、树干或枝条先端树皮剥落的,称爲自然“神”;而干身局部木质部白骨化的称爲“舍利”。 后来,这种自然景象被引入盆景创作中,人们选择松柏类木质部坚固不易腐朽的针叶树种(阔叶树木质部较爲坚实,不宜用),把多余的枝或枯枝加以人工处置,剥掉皮创作成人工的“神”;再把树干局部剥皮,使吸水线迂回改变,构成人工“舍利”。而日本盆景界将树木盆景的枯干局部称之爲“舍利干”,将枯枝局部称之爲“神枝”或简称“神”。 近年来,中国盆景界受到日本舍利干盆景频频获奖的启发,不少盆景制作者也纷纷将自己的盆景树桩改造,也不看造型和树干走势适不适合,先制作一个舍利出来再说。 而舍利技术真的是源自日本吗?错!其实这种技艺是来自中国! 对!就是我国! 关于舍利制作,不少新生代对花卉盆景历史了解不足,片面认为舍利制作源自日本,美其名曰“日本舍利”,其实这是错误的,真正的舍利制作源自我国古代盆景制作的“枯木艺术”(简称枯艺)。 我国的盆景艺术源远流长,制作盆景的技艺经久不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曾经考古发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就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这是盆景的雏形;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上林苑里面广植奇花奇草,多有诗词歌赋流传,现在发现确切实物的是唐朝章怀太子(655-684)李贤墓的甬道壁画上的果木盆景和山石盆景。然而由于古代生产力限制,盆景栽培一直只是在少数权贵和文人墨客中传承,文人墨客往往把情感寄托到大山河川,花卉树木上,并且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以及植木养花等各种形式来展现,久而久之,盆景文化和古代诗书画艺术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 就拿“枯艺”来说,源自自然界的一些古老树木,野外条件恶劣,历经多年风雨雷电,病虫侵害,因此形成了虬曲多姿,部分枝干枯萎,长期养分不足,树皮剥落,漏出木质部白骨化,以长寿树种为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松柏,尤其是柏树,“柏”者“白木”也,树皮较薄,经常容易出现枯干,而其他枝桠则苍翠欲滴,枯荣对比,展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极富艺术感染力,因此常被文人墨客引入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之中,往往寄托着文人墨客的心境和品格气质。 比如宋代大词人苏轼,不但诗词歌赋名垂千古,而且书法绘画也是独树一帜,元祐三年(1088年),他画了一幅《小山枯木图》,他的属官同是诗人的大书法家黄庭坚复了一首诗《题子瞻枯木》来称赞:“折冲儒墨阵堂堂,输入颜杨鸿雁行;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而在宋代,我国盆景文化已经比较流行,制作技艺逐渐成熟,宋代画《十八学士图》中就绘有老干虬枝、悬根出土的古松盆桩,可看出高超的盆景制作技艺。从而证明当时人们的盆景就有了“枯艺”。 到了明清时期,“枯艺”制作越来越受人追捧,出现了不少专门制作“枯艺”的手艺人,甚至有一种过于追求病态的盆景文化,这在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有记述,指出当时人们的因为书画文化求奇求僻的影响,把梅花树桩“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枯艺”的兴旺。 到了近代,盆景艺术分出不少流派,其中江浙一带制作“枯艺”为多,只是建国后百废待兴,为了填饱肚子,因此对盆景这种“奢侈品”关注度降低,再加上后来的浩劫,盆景艺术都被认为是杂草而割除,直到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回过头来寻找以前丢失的技艺,在一些老艺人的坚持下,得以挽救了不少精品,所幸记忆得以传承。 现在有较多的盆景爱好者和艺术家都能看懂“舍利干”、或叫“神枝”, 不少盆景人、盆景网刊并为之追宠不及,大有定格世界盆景“舍利干”、“神枝”的新模式化。不管是初入道的还是艺术家之列,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摆弄几盆“舍利干”作为镇园物或牌坊,更有甚之,不少爱好者不认地域、文化、树种,只要有“神枝”穿脉其中,也就入列时尚了。 就拿受日本盆景风格影响最深的台湾盆景来说,它既受到日本盆栽的影响,同时近些年又受到大陆岭南派的影响,它既不同于南派的“截干蓄枝”, 又不同于长江流域的“蟠干扎片”,而主张古朴苍劲,典雅自然。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如丛林式、悬岩式等等,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赋于新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本土化。 “舍利干”并不是日本国土的自然造物,在世界同纬度、同气候和同地质条件下都有如此鬼斧神工之天然盆景的原形可耐人寻味,但它与大自然搏击留下的沧桑痕迹与残枝绝对不是盆景的最高艺术形式, 也不可能是所有用作盆景植物的最高可表达形式。 我们现在的盆景艺术,虽然流派众多,各具特色,然而在“枯艺”上另有转变,不再拘泥于病态的人工雕琢,而是更在于意境深远,文化积淀,传播的人文思想内涵。往往根据树桩形态,适当引导,不大动干戈,不像日欧美那样,偏重于机械加工,更重于自然美和和谐美,这是非常正确的道路。 然而,一些人崇洋媚外思想严重,往往因为他人的爱好决定自己的艺术创造,没有把握住艺术的真正内涵,就拿书画来说,我们的传统艺术是多么的优秀和瑰丽,是多么的博大精深,结果,西方艺术的纷纷涌入,一些所谓现代艺术的鼓噪,以至于现在形成了一个“四不像”书画“艺术”。
1、 翠柏属 Calocedrus Kurz 翠柏属,柏科;2种,1变种。 产北美及南亚,中国有翠柏C. macrolepis Kurz及台湾翠柏C. macrolepis var. formosana(Florin)Cheng et L.K. Fu 1种及1变种,产西南、华南和台湾。 常绿乔木;小枝上密生交互对生的鳞叶,扁平,平展,枝背面鳞叶有脊并有白色气孔线,侧边一对鳞叶对折;球花雌雄同株,单生枝顶;雄球花有6-8对交互对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5个下垂的花药,药隔近盾形;雌球花有3对交互对生的珠鳞,仅中间1对珠鳞内面有2枚胚珠;球果长圆形,成熟时珠鳞发育为种鳞,木质,扁平,外部顶端之下有短尖头,开裂,最上1对种鳞合生,基部1对小型;种子上部具1长1短之翅;子叶2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2种;中国:1种2、扁柏属   Chamaecyparis Spach 扁柏属,柏科,6种。 分布于北美、日本和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产红桧C. formosensis Matsum. 和台湾扁柏C. obtusa var. formosana(Hayata)Behd. 2种,为重要的材用树种,另引入栽培4种。 常绿乔木;树皮鳞片状或有纵槽;小枝扁平;叶鳞片状,交互对生,密覆小枝,侧边鳞叶对折,幼苗上的交互针状;球花小,雌雄同珠,单生枝顶;雄球花长椭圆形,有3-4对交互对生的雄蕊,每雄蕊有3-5花药;雌球花球形,珠鳞3-6对,交互对生,每珠鳞内有直立的胚珠2颗,稀5颗;球果直立,当年成熟,有盾状的种鳞3-6对,木质;种子有翅。本属和Cupressus属很相近,惟小枝扁平,果于当年成熟,且每一种鳞内有种子1-5(通常3)粒。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6种;中国:6种3、柏木属    Cupressus L. 柏木属,柏科,20种以上。 分布于北美、东南欧及东亚与南亚。 中国有:1)柏木C. funebris Endl,2)干香柏C. duclouxiana Hickel,3)西藏柏木C. torulosa D. Don4)巨柏C. gigantea Cheng et L. K. Fu等5种。 产秦岭以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中柏木分布最广,材质好,为优良用材树,枝、叶提取芳香油,各地多有栽培,供庭园观赏用;另引入栽培4种。 常绿乔木;小枝上着生鳞叶而成四棱形或圆柱形,稀扁平,叶鳞形,交互对生,或生于幼苗上或老树壮枝上的叶刺形;球花雌雄同株,单生枝顶,雄球花长椭圆形,黄色,有雄蕊6-12,每雄蕊有花药2-6枚,药隔显著,鳞片状;球果球形,第2年成熟,熟时种鳞木质,开裂;种子有翅;子叶2-5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20种;中国:5种4、刺柏属   Juniperus L. 刺柏属,柏科,约10余种。 分布于北温带,中国产刺柏J. formosana Hayata等3种,引入栽培1种,分布极广,为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材淡红色,香而耐腐,可制家具和小玩具用,惜生长慢,大材难得。常绿乔木或灌木;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叶刺形,3枚轮生,基部有关节,不下延生长,上面平或凹下,有1-2条气孔带,背面有纵脊;球花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叶腋;雄球花黄色,长椭圆形,雄蕊5对,交互对生;雌球花卵状,淡绿色,小,由3枚轮生的珠鳞组成;全部或一部的珠鳞有直立的胚珠1-3颗;果为一浆果状的球果,2-3年成熟,成熟时珠鳞发育为种鳞,肉质,种子通常3粒,无翅。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0种;中国:3种5、福建柏属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 福建柏属,柏科。 只有福建柏F. hodginsii Henry et Thomas 1种。 产越南及我国西南部、南部至东部;生长迅速,材质良好,为主要的材用树种。 常绿乔木;小枝三出羽状分枝,并成一平面;叶小,鳞片状,交互对生,4列,侧边叫对折,背面有明显、粉白色的气孔带;球花雌雄同株,单生枝顶;雄球花卵形至长椭圆形,由5-6对交互对生的雄蕊组成,每一雄蕊有药室2-4个,药隔鳞片状;雌球花顶生,由6-8对珠鳞组成,每一珠鳞内有胚珠2颗;球果球形,种鳞盾状;种子有翅;子叶2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种;中国:1种6、侧柏属    Platycladus Spach 侧柏属,柏科。 只有侧柏P. orientalis(L. )Franco 1种。 产朝鲜和中国南北各省,现各地多栽培供观赏,淮河以北及华北可选作造林树种。 材质优良,供建筑、家具、文具及其他器具用,种子可榨油,叶和果实入药,有多种栽培变种。 本属以前被归并于Thuja属内当为一个亚属,但目前学者们多主张把它分出而成一个独立属,其不同处为小枝上的鳞叶密集,交互对生,扁平,两面均绿色,球果的种鳞厚,通常4对,最上1对合生而不育,最下1对短小,不显著,中间2对有种子;种子无翅,子叶2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种;中国:1种7、圆柏属   Sabina Mill. 圆柏属,柏科,约50种。 分布于北半球,自北极圈附近至亚热带和热带高山地区,中国产15种。 主产西北、西部和西南高山地区,少数种产东北、东部、中部和南部,适应性强,耐干旱与寒冷,另引入栽培的有2种。 常见的有:1)圆柏S. chinensis(L. )Ant. 、2)方枝柏S. saltuaria(Rehd et Wils. )Cheng et W. T. Wang、3)大果圆柏S. tibetica Kom.4)新疆方枝柏S. pseudo****na(Fisch. et Mey. )Cheng et W. T. Wang等。 是重要的材用及庭园观赏树种,西北产区作水土保持及固沙防风林树种。 常绿乔木或灌木;幼树之叶全为刺形,老树之叶刺形或鳞形或二者兼有;刺形叶常3枚轮生,稀交互对生,基部下延,无关节,上面凹下,有气孔带;鳞叶交互对生,稀三叶轮生,菱形;球花雌雄异株或同株,单生短枝顶;雄球花长圆形或卵圆形;雄蕊4-8对;交互对生;雌球花有4-8对交互对生的珠鳞,或3枚轮生的珠鳞;胚珠1—6枚,生于珠鳞内面的基部;球果当年、翌年或三年成熟,珠鳞发育为种鳞,肉质,不开裂;种子1-6粒,无翅;子叶2-6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50种;中国:15种8、崖柏属    Thuja L. 崖柏属,柏科,约6种。 分布于北美和东亚,其中崖柏T. sutchuenensis Franch. 和朝鲜崖柏T.koraiensis Nakai 2种,产中国四川与吉林南部,各地广为栽植供观赏用,亦入药,另引种栽培3种,供观赏用。 常绿乔木,有树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幼叶针状,球花小,单生于枝顶;雄球花黄色,有6-12个交互对生的雄蕊,每雄蕊有4个花药;雌球花有珠鳞8-12,珠鳞成对对生,仅下面2-3对的珠鳞内面有胚珠2颗;球果卵状长椭圆形,直立;珠鳞发育为种鳞,薄革质,扁平;背面有厚脊或顶端有脐凸;种子薄而有翅或厚而无翅。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6种;中国:2种9、罗汉柏属   Thujopsis Sieb. et Zucc.罗汉柏属,柏科。 仅罗汉柏T. dolabrata(L. f. )Sieb. et Zucc. 1种。 原产日本,中国东部与中部城市有引种,作庭园树。 常绿乔木;小枝着生鳞叶部分扁平;鳞叶交互对生,侧边叶对折呈船形;球花雌雄同株,单生枝顶;雄球花椭圆形,雄蕊6-8对,交互对生;雌球花有3-4对珠鳞,仅中间两对珠鳞内有3-5枚胚珠;球果近圆球形,成熟时珠鳞发育为种鳞,木质,扁平,顶端背面有一短尖头,开裂,中间2对种鳞内各有种子3-5粒;种子近圆形,具狭翅;子叶2枚。   所属科 柏科   分布量 世界:1种;中国:1种10、真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