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之星 NG之星
活泼,爱动,
关注数: 0 粉丝数: 16 发帖数: 474 关注贴吧数: 1
《加减人生》 许多人快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懊悔虚度了一生,总是假设如果再给他一次生命,他将如何如何?觉得自己不该失去很多,觉得人生还有潜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够。可是生命是一次单程不归的旅程,没有后悔药!   那么人生的“加法”是什么呢?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而生活仿佛是一个容器,总想放很多东西进去来丰富我们的人生,这并没有错,关键是你要放什么进去,你要怎么放。记得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头》的文章,讲了一个如何管理时间的小测验:   先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放进广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实,还可以放砾石来填满石块的间隙;还可以倒沙子来填充砾石的间隙;甚至还可以把水倒进玻璃瓶……    可见时间是挤出来的,而人的潜力也是挖掘出来的,所以人生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不自满,不自卑,给自己定个高一点的目标,跳起来就能完成。信仰、学识、技能、事业,都是生命中的大石头,趁着年轻力壮,早早地放进自己的瓶里,然后再从容地去享受去游玩去消遣。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那么想装大石头就晚了,只能“老大徒伤悲”了。   但仔细想想,一辈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钱,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车;有了地位,还要名声;生怕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少,没完没了,岂能不累?结果可能生活失调,精神崩溃。并不幸福。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的篓子》,很受启发: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选择是做“减法”人生了。   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说的就是人生需要减法。   张良当年历尽艰辛帮刘邦夺天下,功高盖世,可他却毅然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乐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他对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场,最终却丢了性命。可见减法使人消灾。   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不过三万个日子,活一天就会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可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   人生的加法,给我们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财富的积累,加入亲情的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的减法,为我们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测测你的友情指数   有的人喜欢朋友“宜精不宜多”,有人的则喜欢“朋友多多益善”。你在交友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有没有真正的好朋友呢?做做下面的测试,看看你的朋友多不多。  1、当一位经常向别人借东西不还的朋友,提出向你借摄影器材的时候,你会:  A、很痛快地借给他(她)。  B、告诉对方你的摄影器材坏了。  C、在讲清原因以后,拒绝借给他(她)。  2、你认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是:  A、将一切事情告诉你,不应对你有所隐瞒。  B、只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事情。  C、常会保留他(她)自己的秘密。  3、你得知了你朋友的一个隐私,这个隐私会使你的朋友很尴尬,但它确实很有趣,你会:  A、凡是你认识的人,你都会原原本本地讲给他们听。B、会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些人听,但是隐去了姓名。  C、虽然很有趣,但还是会为朋友保守这个隐私。  4、总的来说你的朋友圈中,他(她)们都是:  A、比你有能力,无论从天份或才能上都高于你。  B、他(她)们的各种能力都不如你。  C、他(她)们的综合能力和你差不多。  5、当你的朋友将你的电脑弄坏了,你会:  A、没关系,反正你正好要换一台新的。  B、请朋友赔偿你的损失。  C、在批评朋友的冒失以后,拒绝朋友的赔偿。  6、你很想向你的一位朋友借用一下摄影机,你会:  A、暗示给朋友。  B、直接告诉朋友你的需要。  C、咬牙自己攒钱买,不向别人借。  7、在知道你的好朋友正在招惹麻烦的时候,你会:  A、毅然决然与其断交,不想卷入麻烦中去。  B、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对方谈谈,为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C、装做不知道,一切照往常一样。  8、当你的朋友穿着一件不太和体的衣服时,你会:  A、以欣赏的口气对朋友说这件衣服很漂亮。  B、实事求是地告诉朋友,你并不喜欢。  C、不做任何表态。  9、你有一位好朋友,参加了一个古怪的聚会,接下来你会:  A、躲避这个朋友,试图逐渐冷淡对方。  B、不会说什么,继续你们的朋友关系。  C、一定讲清楚,若对方执意和那些人交往,你宁愿失去这个朋友。  10、一位非常亲近的老朋友需要钱,而你又有能力给对方,你会:  A、很高兴帮助你的朋友。  B、比起你对我的帮助,这点小事实在是微不足道。  C、拿去吧,这点钱本来就应是你的,以后好自为之吧。  计算方法:  每题的得分相加就是你的总得分。      A   B   C  1、  2分  1分  3分  2、  1分  3分  2分  3、  1分  2分  3分  4、  2分  1分  3分  5、  3分  2分  1分  6、  1分  2分  3分  7、  1分  3分  2分  8、  1分  2分  3分  9、  2分  3分  1分  10、  2分  3分  1分
人生的本义是幸福而不是金钱 有一次我把摘自书上的近百条格言和谚语摊给一位朋友看,问他喜欢哪一条。注视良久,他指着其中一条,笑起来说:“这句话最适合我!”   金钱并非一切,只是常不够用。  许多人都知道金钱并非一切。金钱买不来友谊,买不来爱情,买不来正义,买不来世上许多美好的事物。然而,上面的话都显得有点笼统、空泛,解决不了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金钱问题。空话说多了,有人会怀疑你站着说话腰不疼。  老外们的思维方式颇不一样。他们偏好较真儿,擅长量化,喜欢方程、指数和图解,而不喜欢空泛笼统。他们会问,如果金钱并非一切,那么金钱在“一切”中占多大比重?如果金钱常不够用,究竟多少才算够用?在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叉中有一门“经济人理论”,就专门研究这类问题。  “许多学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出二者的相关性约为0.25。”  上面的话引自弗恩海姆与阿盖尔合著的《金钱心理学》。这是许多学者向许多国家的许多人,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的结果。  也就是说,金钱和幸福之间有一点儿关系,但关系并不大,用学者们的话说是“轻微的正相关”。 这轻微的关系又有讲究。假设人们对幸福的满意度为一条纵轴,而金钱收入为一条横轴,两轴相交的起点为零。  当人的身上一个大子儿也没有的时候,幸福满意度确实很低,几近于零。一旦人们手中有了钱,也不需很多,简单说来就是摆脱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境,只见坐标上的那条曲线“嗖”地蹿了上去,很快又成为一条水平线,任凭横轴上的金钱收入增至百万、千万、亿万……而纵轴上的幸福满意度不再上升,这就是所谓的金钱边际效应递减。  人文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成果有着很大差别,即前者从来都难以就同一科研课题得出相同的结论,就连相近的结论也难得一见。  人文科学的实验条件存在许多变量,调查手法也不易规范,得出的结论往往七嘴八舌。但是,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却英雄所见略同,并表达为清晰的数据。数据说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远非以前我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细细品味,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生活常识倒十分贴近。幸福不幸福本来就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再加上人的个体也有差异。  某有钱人不一定有一个好胃,山珍海味未必吃得够香;某没钱人不一定身子骨羸弱,五谷杂粮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您能比较硬板床和席梦思的幸福指数吗?那得看谁睡在上边。即使住进帝王式的庄园,享受超豪华装修,睡在高科技大床上,如果患有失眠症,睁着眼睛等天亮,那滋味也不好受。  人文科学并不是提倡“安贫乐道”,这句成语有个相对应的说法,就是“满意的矛盾状态”,那是人们无法掌握自身命运后的一种无奈。同时,科学和现状都证明幸福还有其他来源。人生在世,只要无衣食之忧,幸福的空间就广阔了,各有各的活法。  有的人以工作为乐,有的人以天伦为乐,有的人以跳舞扭秧歌、看足球下象棋、养宠物为乐。如果您信奉知足者常乐,那金钱的边际效应拿您一点儿没辙。吃饱饭拍拍肚皮,神游神侃神琢磨,古今中外寰宇任逍遥,那乐子就更多了!  智慧之光:金钱在幸福中所占比例之低,是命运给人一次接近平等的机会,人生的本义毕竟是幸福而不是金钱。能不能享受上苍的这番美意,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与修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