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个老婆当电脑 娶个老婆当电脑
建议不要嫁给把老婆跟电脑划等号的主儿
关注数: 449 粉丝数: 244 发帖数: 79,315 关注贴吧数: 25
贴吧不要成为某个别些人的贴吧。。 比方说吧,右上角那帮子人,一方面一个劲删水帖,一方面又带头发水帖,这就令人产生我标题上说的这种误解。。吧规既然说吧务有权删水帖,那好,请先把自己的水帖清理干净啦。 又比方说,某些个资深的人物,他们专门发水帖,别的啥事不做,偏偏就没人理会,这也令人产生我标题上说的这种误解。。吧规既然说吧务有权删水帖,那好,请先把资深人物的那堆水帖清理干净啦。 别没人护的人的水帖就删,有人护的人的水帖就不删。 还有就是,吧务的吧务帖可以加精,非吧务的吧务帖就见一个删一个,就好像这贴吧就是你们吧务的,非吧务的人士就只好老实听你们管教? 当然了,有些常驻人员,比方像我,每天在线时间都超过8小时,但是一周都难得发一个水帖,但是却总要惴惴然,没准哪位右上角看顺眼啦就删掉了。有一次某位吧务居然以我是显卡吧电脑吧双11级人物为理由,删掉我的求助帖,就好像说你作为一个成天回答别人求助的人物,就无权在贴吧求助于别人了似地。真是扯淡。 贴吧不要成为某个别些人的贴吧,贴吧也不要成为某个别些人说了算的贴吧,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贴吧只有你们这个别些人,你们自己也就无聊了。如果显卡吧只有你们这二三十人,显卡吧就不再是显卡吧了。。 此帖虽然是有感而发,却并不是今天有感而发,而是憋在肚子里很久的有感而发,没有专门针对某个别些人的意思,但却有心请某个别些人自己回头想想。
据称,AMD 推迟“压路机”的发布 这是全新的AMD 2013年桌面级产品线路图:(楼主注:2013年推出第三代APU代号Richland,28nm,内建独显核心是基于GCN架构,但是CPU部分依然是基于打桩机而非传言的压路机,接口保持FM2。) 下图是原先AMD 的规划图:(楼主注:Kaveri是制程提升到28nm,CPU采用压路机,显卡部分基于GCN架构,全新一代的APU。无论哪个方面看上去都更令人期待一些。)   “推土机”架构令人失望,而刚推出的“打桩机”基本上就只是靠提高主频来提升性能,AMD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压路机”身上。传说中的压路机有多牛B呢?按照AMD自家的说法,他们在压路机中将通过加倍解码单元、改善管线执行效率、增大一级缓存等方式来改进推土机架构目前面临的弊病,AMD说是压路机的性能提升30%没什么问题!AMD眼中的压路机~   压路机性能能提升多少还是后话,现在AMD延迟发布,意味着2013年AMD将只能硬着头皮扛过去啦~!看看人家Intel的规划(楼主注:Sandy Bridge架构的2600K相对Bloomfield核心的i7 920在同频下CPU性能领先15%左右,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全新Haswell架构相对目前的IVB处理器同频下也要有10-15%的提升,如果再算上TSX指令、AVX 2.0指令以及更高频率的加成,那么实际领先幅度还会更高。)(楼主又注:Intel计划2013年晚些时候进入14nm工艺,2015年进入10nm时代。据称,7nm、5nm已经开始规划。)再来对比AMD的规划,压路机推迟不出的话,AMD拿什么跟I家的Haswell对抗?用6核对抗双核?还是用出厂默频就是5G?还是用进一步降价到300元的X4 老955? 以下是太平洋小编的原话: 从推士机--打桩机--压路机,听说再下一代是“挖掘机”,AMD是建筑公司?还是做建筑设备的?还是做机械的?有没有直升机?战斗机?,听这名字就不科学啊。还是网友评论得当: 压路机应该比推土机厉害,打桩机很慢的,但可以打很深,挖掘机不好评论,期待起重机!
今晚闲着没事,说一下PC机的平台演化史…… 当年Intel、AMD没分家的时候,Intel制定Socket7规范,所有兼容CPU厂家包括AMD做的CPU都可以插上去用。我没见过Socket7平台,样子可能跟后来的Socket370差不多。486、586、686都是Socket7平台。 后来Intel烦了,搞了一个专用的Slot1接口,奔腾2、奔腾2的赛扬以及部分奔腾3采用这种接口。这时候AMD只能还在Socket7的老平台上继续打转转,搞K6-2、K6-2+,K6-III。后来,AMD终于决心自立门户,仿照Slot1的样子推出一种SlotA平台,它的CPU是自成一派的K7。由于Intel的奔腾2、3跟AMD的K7之间相互已经不再兼容,从此以后,要用AMD的CPU就只能买AMD系的主板了…… 由于Slot1成本较高,Intel后来为自己的奔腾2赛扬以及奔腾3系列开发了廉价的Socket370平台。一开始,Intel将Slot1平台定位于高端,不过,后来Intel显然改变了主意,到铜渣回炉,图拉丁诞生,370成为当时主流平台。不过,事实上Intel就算根本没有推出过370的高端平台(815主板的定位远低于它的前辈440BX),就转而将精力用于开发新的架构:奔腾4去了…… AMD方面,也同样嫌SlotA成本高,所以它也推出一种廉价平台:Socket462。不过,与370的命运全然不同,AMD沿用462平台长达4年!一共推出一脉相承的大小4代CPU,中后期的一张NF2主板就可以支持历史上所有的462接口的CPU。 与AMD不同,Intel这时候接口变来变去,从短命的423到478又到775,这一时期的CPU虽然都叫奔腾4,其实从最早的奔腾4 1.3G到最晚的奔腾4 631 3G、P4 672 3.8G,相互已经千差万远,奔腾6都可以叫了。 AMD的462平台后期日益显露疲态。人家前端总线都800了,462却最高只支持到400MHz。所以,最后,462彻底沦为低端,一种AMD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光芒炫目的架构:K8诞生了! 最早的支持K8的是754平台。不久又推出939平台。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939支持双通道内存而754仅支持单通道。AMD将内存控制器从北桥拿过来集成到CPU里面这个创举,再加上K8当时很高的CPU运算效率,开创了AMD的一代辉煌!1.8G的速龙就敢跟2.8G的奔腾4叫板,主频仅2.4G的速龙就敢挂上4000+的标签卖,着实令Intel为奔腾4的高频低能感到恐慌,也慢慢让大家伙明白了高主频不等于高性能这个道理。 如果说超线程是奔腾4时代的Intel唯一的闪光点的话,那么接下来Intel推出的“胶水双核”奔腾D,就是Intel的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款CPU。AMD则推出了桌面PC历史上第一款真正的双核:939双核速龙系列。到此为止,AMD领先Intel达到了历史上的顶点:一颗最低端的X2 3600+,其游戏性能就足以把所有的奔腾D打发回姥姥家了。 Intel终于痛定思痛,迷途知返,酷睿2的推出一扫旧耻。但是为了让库存的奔腾4、奔腾D能够卖出去,Intel苦口婆心的沿用了775作为全新的酷睿的发展平台。两种全然不同的架构公用一个平台,这在Intel的平台发展史上无疑是空前绝后的。 AMD为了支持新式的DDR2内存(754、939仅支持DDR1代),推出了AM2平台。但是,标相同标签(例如3800+)的AM2的CPU性能其实还不如939,转到65nm工艺的3800+就更加的不如,再加上AM2+平台的低劣表现,连续的三次停滞甚至倒退之后,K8的辉煌就这样成为了过去,一步跟不上,十步跟不上,这些就不说了。。。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