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fulinice yuanfulinice
关注数: 122 粉丝数: 299 发帖数: 6,295 关注贴吧数: 121
纪念币有无升值空间的判断方法 常见误区: 1)、并非所有的纪念币,都可以升值,或者说升值空间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 2)、不是时间足够长就一定升值,例如香港 澳门纪念币从发行到现在差不多二十年,价格才二三十元 通常我们在判断纪念币有无升值空间的时候,应该注意这四大要素: 1、发行量或存世量。 物以稀为贵,基本上发行量越小的纪念币,后期升值越猛,但这并不绝对,有一些币确实没有升值,这可能受制于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但总体来说,基本上90%以上的纪念币符合这一规律。 2、题材要素。 题材受众面广、关注度高的纪念币更受欢迎。比如首枚和字书法币,羊年生肖币,这些都是受热钱关注的题材,有大庄家跟进,价格很容易炒起来。而此类纪念币又都是系列题材的龙头品种,抗跌性很强。 比较好的题材当属生肖系列;不好的题材有体育和政治。 3、设计及制作工艺。 设计和工艺会提高纪念币价值,同时,纪念币收藏要讲究品相,品相不佳的纪念币要坚决回避。但是对于特别稀有的,老精稀,品相再差也有人要,不过此类价格很难判断。 4、成卷,成套收集。 零散的钱币是没有多少价值的,钱币币商一般不会收,按卷收集是行内既定的规矩。 或者又例如生肖此类每年都发行的纪念币,成套收集价格会更高,因为一般人很难坚持一个轮回。 现在开始收集二轮生肖纪念币套系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坚持下去总有收获。
盘点第一轮十二枚生肖贺岁纪念币 (2003-2014) 首先祝大家春节快乐,给大家拜个晚年,发个知识贴!希望不要沉底 从2003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羊年贺岁纪念币以来,每年人民银行都会发现贺岁普通纪念币,这已经成了钱币收藏爱好者和普通大众竞相收藏的珍品。下面我们来聊一聊首轮生肖贺岁纪念币。2003年癸未羊年贺岁生肖纪念币 2003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3年贺岁普通纪念币1枚。 1、纪念币图案:正面刊“中国人民银行”、“1元”和汉语拼音字母“YIYUAN”字样及“2003”年号;背面图案为: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儿童手持悬挂在如意上的羊形迎春灯笼,背景为绽放的礼花,内缘下方刊“癸未”字样。 2、该纪念币面额为1元,直径为25mm,材质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1000万枚。 设计家匠心独运的三处创新 A.“羊童”手持羊形花灯的灯杆不是一般的灯杆,而是一根用珍贵材料制作,富有民族特色,象征万事吉祥的“如意”。 B.称他为“羊童”,是因为他身穿的马褂、裤子都有和谐的斑斑点点花纹。细看才知马褂上有8个艺术变形“羊”字,裤子上有8个古钱艺术图案,二者相加刚好是该币的发行日,真乃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C.羊形花灯在几束跳跃礼花的陪伴下,花灯正身打出了一个洋洋大方的菱形“春”字,把人的思维一下子引向了“年文化”的喜庆高潮。真可谓是过年好,春来早,童年童趣同闹春。
上海造币厂一位章姓副总工程师写过一篇大文章 以下文字转载,个人觉的写的不错,对吧友收藏知识的丰富有益,转载以下: 藏友可具体查一下:大约在7-8年前,上海造币厂一位章姓副总工程师写过一篇大文章,介绍造币工艺流程和我国造币技术的发展状况。其中谈到过。 所有的一种硬币铸币的图纸及原模(石膏模或树脂模)就一个(或许备份不止一个)。原模制成后,用原模再生成许多工作模。工作模不管再多,都出于初始的原模,不可能会有太大的不同。而且国家也不会允许有太大的不同。(但工作模之间,细微的变化是有的,但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 尽管现在的模具表面,用钛合金等高科技材料了。但铸造普通硬*币,一个工作模大约只可轧制35万枚左右,就要报废换新的工作模。就是说,轧制硬币所使用的工作模数量是巨大的。 有的人就是喜欢搞事:什么包装颜色不同啊?生产日期不同啊?价值就不同啊?这其实都是很荒唐的自作。无非是自己手里有这些东西。131日期搞的很凶,熊猫初打币小号搞的很凶,有啥子意义吗? 即使包装上生产日期晚,但使用的是新工作模,质量或许比前面的更好。去年的熊猫初打币,是每个工作模最初轧制的币,但并不是工厂最初几天轧制的币。 不管怎么说,造币厂铸造一种年份币,只有一个原模,有诸多个二级模,但需要成千上万个工作模。像铸造“二轮猴”,轧制5亿枚,起码需要有800-1300个工作模。 造币厂轧制一种年份币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按包装时间先后认定铸币的质量和价值,是无知者忽悠人,是荒唐的。上海和沈阳造币厂轧制同一种硬*币,必须使用同一个原模。 现代高科技时代,硬币不论是出自哪个造币厂,不论是生产的日期前后,同种硬币不可能存在可关注的差别。有的人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是使藏币误入邪途。131已经坑害了不少人。表皮一撕开,里面都一样,不同日期卖价高数倍,不是“坑人”那是“麻子”! 前些年对梅花5角的差别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94年以前,高端的电脑雕刻技术尚未进入我国造币厂。我国造币厂轧制硬*币的模具,主要是手工雕刻(手扶着雕刻机按照原模一笔一笔雕,一部分一部分雕)。不能自动化。因工作模需求量很大,工作模之间,难免有人为手控机器的痕迹差别。94年之前的4个年份梅花5角,明显存在手雕模版(有藏友称为“粗雕版和细雕版”)雕刻的差别。94年后,我国开始引进高端电脑雕刻机,按原模设定好的数字化程序,整个雕模过程全自动化。用电脑雕刻的工作模之间几乎无差别。藏友看看手里的95年之后的梅花5角就清楚了,这些年份的币几乎无差别。再看看第五套人民币辅币硬币(即菊花1元、荷花5角、兰花1角)就清楚了:完全不像第四套人民币硬币辅币,不同年份之间、相同年份之间,因工作模关系,存在诸多较容易观察的差别。 现在铸造硬币,虽然工作模仍然很多,但因使用极严密的电脑自动化雕模,工作模之间几乎不存在容易观察得到的差别,用同一种原模铸造的硬币不存在容易观察得到的差别。 上海、沈阳造币厂轧制同种硬币,要同时开动机器许多台,有了磨损度就得换,铸造硬币的工作模需要很多。生产日期的前后不能认定那些硬币更清晰,有些晚一点生产的怎么就不会比有些早期的更好呢? 不同造币厂用同一原模铸造的同一种硬币,不可能存在明显差别;撕开纸皮都一样。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