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月牛哥 藏月牛哥
关注数: 40 粉丝数: 62 发帖数: 18,148 关注贴吧数: 32
泡泡宇宙黑洞生命(随想) 看了泡泡宇宙描述,根本和我想的宇宙(黑白洞说)是一回事。或许有一天能制造连接宇宙的通道,穿越宇宙,当然通过差不多的宇宙也是可能的,找到另一个地球,但是找到几乎都是不可能,别说通过,距离无法想象。 想到这些,我想起了细胞……(类似)。我不是小学生,但还是想到了,这种可能必须存在才能解释,只有随机的进化太不可思异,脑进化特别不可思异,突变为什么不是每只都有,恰好就是这个机率,突变的机率大一点,这个世界会很乱,小一点进化太慢,细胞的结构怎样最初演变,即然是随机,就没可能一次造出细胞,原初的进化更难想象,dna怎么来的?只有适者生存?计算机可以模拟(进度不会这么快,以下是小学生幻想),直觉告诉我,生命是从类似磁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演变成物质反应。才被我们观测到。细胞确实没意识,但想一想如果你是很小的微粒,生命似乎是某种小东西制造出来的,就似我们穿越宇宙,制造宇宙间的通道。你能想象以后人类可以干什么? 我还想到为什么没有外星人,地球也许是唯一的生命(如果真的),生命的起源和产生宇宙存在联系,就印证这一说法,生命是宇宙中不按物理定律运动的微粒进化来的。无论是大爆炸还是白洞它是原因。完了,说说看法
分析大爆炸几处疑点 一连小学生都懂的问奇点怎么来的,外面是什么,虽然很幼稚,这是正常人的思维,虽然大爆炸解释的过程很完美,我不否认这个过程可能就是真相,你无论看什么纪录片都会提到,大概就是这样描述大爆炸,不能解释怎么来的.虽然对中间过程无任何影响,用大爆炸推宇宙结局是盲人摸象,只摸到肚子,怎么能断定尾巴. 我提几个问题 一,无法解释原子的形成.原子形成需要多少时间,下面是我搜来的 大爆炸后13.8秒 大爆炸开始时 约137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前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前10~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前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这是推理吧,有根据吗,四大作用力都没解释完整,解释不了引力就说明理论和实际有偏差,用来计算当然没问题,怎么能用来推断原子的形成.现在能造出原子吗?造不了吧.我说的有错吗,人类不用其它理论造不出原子这句话变成事实,可不可以否定了我的意思就说现在的不改一直让你发展,无限的发展造不出原子
这个理论牛逼吗 这是我能想象的最终极的孤独。严格说来在我接触这个理论之前,连想也想象不到。你们能想到吗? 先讲讲此理论的主角,反物质。关于反物质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由带正电荷的电子组成的物质,它们和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只是电荷的正负属性相反而已。可以想象宇宙里存在一个反物质构成的你,终于有一天和你本尊相逢了,你们激动地伸出右手深情相握,却在接触的一霎灰飞烟灭。。。。并释放出比氢弹爆炸还巨大的能量。 一开始反物质只是狄拉克的数学假设而已,直到在实验室里真正制造出了反氢原子等反物质粒子。虽然存在时间极短,迅速泯灭,但是真实地验证了反物质在宇宙中的确存在。 真正吸引我的理论,是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反物质猜想。他由麦克斯韦方程推导出两个解,发现在数学上,一个在时间中正向前进的负电子和一个在时间中逆行的正电子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反物质不过是在时间中逆行,即从未来向过去前进的正电子而已。反物质和正物质的对消泯灭,实质上是正物质在时间轴上的突然掉头,回到过去的同时变成了反物质。(即2分钟前的反物质,在1分钟前和正物质对消,实质上是该正物质在1分钟前开始了时间上的逆行,变成了反物质。2分钟前你看到的反物质就是在时间轴上逆行回去的这个正物质而已。) 更加震撼的理论如下,费曼由此解决了困扰物理学界多年的基本粒子问题:为何世间万物、大至星系、小到原子,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属性,例如银河系和仙女星系、我和毛主席,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但是在电子身上是个例外,世上没有“大电子”、“小电子”、“性感电子”、“高帅富电子”之说,你也无法在一个电子上刻字,然后送给自己的女友。组成宇宙万物的无穷多的电子,是一模一样的,找不出任何差异的。 费曼由自己的反物质假设完美地解释了这一困扰:因为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整个宇宙本来就只有一个电子。没错,全宇宙的庞大的空间、数不尽的星体和物质,其实都是这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的分身而已。它从大爆炸开始,在时间轴上正向前进,直到宇宙的末日,又掉头回去,变成正电子,在时间里逆行,逆行到了宇宙诞生之初。就这样永世无休止地循环下去,这个电子出现在了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出现在了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在三维世界的我们看来,空间里布满了数不尽的电子,构成了世间万物。 其实它们,包括我们自身,你的父母亲人,你的恋人,你养的狗,狗拉的屎,曼哈顿川流不息的人潮,塔克拉玛干寂如死水的无人区,兰桂坊莺歌燕舞的不夜城,海底两万里那只无尽孤独的蛇颈龙,万事万物都一样,都只不过是那同一个电子正行逆行了无数次的分身而已。整个宇宙就这么一个电子,孤零零地从天地混沌走到宇宙毁灭,再倒回去重来,周而复始。 假如这理念是真实的,你还觉得自己孤独、寂寞吗? 你能想象出比这更文艺的电子,更孤独的个体吗? 能想象出来的话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奖也许都是你的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