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笑熬浆糊II II笑熬浆糊II
因爱学雷锋,终于疯了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815 关注贴吧数: 1
历经曲折终携手 夜长梦多快结婚  为了婚礼,朵朵忙得不亦乐乎。尤其是最近一周,从拍婚纱、筹备婚庆到安排酒席,时间非常紧凑。  据记者了解,这次婚礼朵朵非常家庭化,只邀请了两家的家人和亲友。截止记者发稿时吧内人士尚未接到邀请。      预计朵朵的婚礼会讲究气派和排场,场面十分壮观,注重品味。通常情况下,会采取婚宴+派对的形式。在婚宴开幕前,在宴会厅外的迎宾区会举行一个派对,供来宾自由交流。一般,派对举行约一个半小时,在背景音乐下,大家喝酒品茗。在婚礼上,则会穿插一些文艺演出,形式较为轻松欢快。   还要请电视台的名主持和乐队捧场。他们会让有实力的婚庆公司策划,包括婚庆服务、会场布置、司仪、摄影摄像等(除去婚宴之外的其他费用)在内的花费约在8~15万左右。据我所知,很多名人的婚礼不会采取由婚庆公司一手包的形式,即不会让一家公司全部操作,而是分别包给广告公司、演出公司、乐队等,再由一家公司负责统筹。除非名人夫妻双方都很忙,婚礼由父母代办的情况下,才会把终身大事委托给一家公司全权代理。   至于举办婚礼的酒店,朵朵本想预定五星级以上的大酒店,譬如花园饭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也计划找一草坪包下来,举办草坪婚礼。并特别策划了海陆空婚礼,所谓“空”就是开着直升飞机到岫岩上空交换戒指,“陆”是指到汶川举行订婚…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中…吧友们也是满城风雨议论纷纷,都特别期待……本报将俱续给予关注(记者 浆湖 报道)
岫玉的故事 【玉石匠人不下凳的故事】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有关玉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玉石匠人不下凳》。 据说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个爱玉着了迷的人,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块绝好的岫岩老玉,成天带在身上把玩。可是“玉不琢不成器”,总是带着一块璞玉也不是回事儿。于是,他就下旨把当时岫岩的一位琢玉高手召进宫,叫这位玉匠把璞玉雕琢成一个“金镶玉玺”。玉匠奉旨后便在做坊里忙活起来。乾隆总是惦记着这件事,每天都要几次亲自到做坊里去看看雕得怎么样了。皇帝每次驾到,玉匠都得停下手中活,从干活的“水凳”上下来跪拜接驾,这样一来就延误了工期,已经过去了好几天,玉玺还是没有雕完。乾隆有些不高兴,便问玉匠如何能早日完工,玉匠回答说:“臣民只有不下凳,日夜赶制,才能早日完工。”乾隆听后就说:“朕以后再来,你不必下凳。”这样果然又过了不几天,金镶玉玺就雕成了。 据说这枚玉玺能印透千张纸,乾隆非常高兴,重赏了玉匠。于是,“玉石匠人不下凳”就传为佳话。 【玉雕“万马奔腾”的故事】 有一次,乾隆皇帝看中了一块上好的岫玉,便下旨召岫岩的几名琢玉高手进宫,命他们将这块岫玉雕成一件“万马奔腾”。要在一块玉料上雕出一万匹马来,谈何容易!但是聪明的玉工们并没有被难倒,他们雕了一群骏马从山里奔驰而出,后面仍似有千匹万匹不止的场景。乾隆看后,龙颜大悦,不仅重赏了几名玉工,而且当场赞道:“手捧日月,两脚蹬空,日行千里,巧夺天工!” 乾隆的这几句赞词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玉工琢玉的工具叫“水凳”,所谓“水凳”就是一张象桌子一样的木凳,上面有一个圆形的砣片,下面有两只踏板,踏板和砣片用皮带连接,靠脚踏来使砣片转动,在砣片上琢磨玉器。玉工成天手里拿着玉料在砣片上琢磨,就象是手中捧着日月,两脚不停地踩动悬空的踏板,实际上相当于每天都在行走很远的路程。乾隆的赞词,既是对玉工精美工艺的赞美,也道出了琢玉人的辛苦。 【老玉猫的故事】 清朝时期,有一个非常贪婪的奉天知府快过生日了,奉天府管辖的各州县的官员们都纷纷准备厚礼,好去孝敬这位贪官。有个州官准备用岫岩老玉雕刻一个玉件送给知府。于是他把当时岫岩的一位名叫顾义的琢玉高手传来,问他送什么样的玉件最好。顾义仔细询问了知府的生日时辰后回答说:“小民家中有一块上好的老玉,用它雕一只玉猫,知府一准会喜欢。”不多日子,一只色彩斑斓、精美无比的老玉猫雕成了。 知府生日这一天,这位州官兴冲冲地带着玉猫前去祝寿。谁知在场的众多官员看了这件“寿礼”后,哄堂大笑起来,全场顿时哗然。知府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上前观看,这一看不要紧,顿时气得脸红脖子粗,大喊道:“好你个奴才,竟敢戏弄本官!快来人哪,给我重打四十大板!”州官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挨了四十大板,急忙分辩道:“不是…我…我…是顾义…”知府一听,更加来气:“好你个狗奴才,原来你是故意戏弄本官,再给我打四十大板!”结果州官又挨了四十大板。 为什么呢?原来知府是属耗子的,猫逮老鼠,用意不言而喻。 【“宁为玉碎,不作瓦全”的故事】 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岫岩的真实的故事。那还是在东北沦陷时期,侵占岫岩城的一个日本军官要在日本天皇的寿诞日给天皇献上一件用岫岩玉雕刻的“麻姑献寿”。这是一种玉雕“花活”,又称“链子活”,难度很大,当时在岫岩的玉雕匠人中也仅有两三个人会做。日本军官在岫岩城里一连走了好几家玉铺,都被以“不会做”为由拒绝了。他又来到了一家玉铺,同样遭到拒绝,日本军官十分生气,竟然当着众多玉工的面伸出小拇指说:“中国人,这个的,链子活的不会!”这时候,正在干活的一位姓罗的师傅对日本军官说:“这活我会做。”日本军官一听喜出望外,商定一个月后来取货,便高兴地走了。 一个月后,“麻姑献寿”雕好了,只见麻姑仙子手提环环相扣的12环玉链下面,坠着一个花篮,篮中盛着一个寿桃,造型十分优美,工艺精湛无比。日本军官被惊呆了,连说“要西!要西!”伸手就要去取“麻姑献寿”。这时候只见罗师傅把手一横,厉声说道:“其实这种活我们中国玉匠都能做,但就是不给你们做!”说完,双手把“麻姑献寿”高高举起,摔到地上,摔个粉碎。日本军官见状,气得暴跳如雷,当场将罗师傅抓到了驻岫岩县城的日本宪兵队,后来将其杀害。这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作瓦全”的崇高气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