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蚊香♂ tyx82
小时候最喜欢玩捉迷藏,等别人藏好了,我就回家吃饭…
关注数: 408 粉丝数: 1,115 发帖数: 33,156 关注贴吧数: 37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盆景植物的生长不能违反生长规律,所以盆景创作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现实生活中容易患急躁错误的有以下几点现象: 1、贪多: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不考虑桩坯日后的价值,盲目扩大规模,将一些前途不大的桩坯都养着,养几年后留着又没有多大价值,弃之又可惜,结果成为自己的包袱。 2、采桩时不仔细审桩:不管桩坯好坏,只要有一点价值就采,这样不仅采不到好桩,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桩坯还会成为日后的“鸡肋”桩。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破坏。 3、采桩时急于求成:采桩时还没有挖几锄头,周围的土也没有清除就去硬扳,左扳来右扳去几下就将就桩坯成活时需要的小根都拉伤拉断了,致使桩坯不易成活。 4、截桩时不仔细审桩:截桩时急于动手,截坯了又后悔。有些不能一次截切到位的树种,也一次截到位,使新芽发不到位,或者是发芽过少,导致日后创作时没有多余的枝条供选择,或者是因萌芽不到位而缩枝。 5、栽桩不选择适合桩坯需要的土壤:有些桩坯需要酸性土壤,有些桩坯需要颗粒粗的土壤。不考虑桩坯的需要胡乱栽植,造成桩坯死亡。比如杜鹃不用酸性土栽培就很难成活。 6、胡乱栽植:栽植时不将土插实,造成桩坯的部分根须未被土壤包裹而“悬空”,致使桩坯死亡。 7、养坯时不选择地方:该阴的不放在阴处,该向阳的不放在阳处,影响桩坯成活。 8、急于撤除遮盖物:有些是新芽刚长出就揭开保湿的薄膜袋或者是揭去遮荫物,造成缩芽。 9、经常搬动桩坯:桩坯刚萌芽就认为是成活了,急着将桩坯搬到全日照的地方曝晒,新芽晒蔫了又搬回阴处。经常搬动不仅新桩不适应经常改变的环境,也影响新桩根须的生长,影响桩坯成活。 10、急于抹芽:新桩的新芽多可促进生根,新桩没有完全成活就急于抹去多余的新芽,造成桩坯光合作用不足而死亡。比如杜鹃的新桩会萌发很多新芽,如果第一年就抹去多余的新芽,会影响桩坯发根而死亡。 11、急于修剪:需要长粗再剪出几级枝的枝条,不等长粗就剪,结果不仅没剪出几级枝,桩坯因经常修剪后长期长势不旺,根须不多而造成缩枝或死亡。比如柘木新桩第一年萌发的枝条不能修剪,剪了的大多会死亡。有些是新芽还没有木质化就修剪,结果是剪后长出一些细细的簇生枝。特别是需要增粗的大飘枝,过早地修剪,是育不出大飘枝的。 12、急于蟠扎:需要长粗的新枝刚长出不久就急于蟠扎,抑制了枝条的生长,结果两年能长粗的枝条三年还是一根小枝。 13、急于上盆:该放养增粗枝条的不放养,急于将桩坯上盆栽植到小盆或浅盆中观赏,结果是植株生长环境差,抑制了枝条的生长,枝条长期不能增粗,效果适得其反。 14、急于提根:将树根未长老,树势不旺的植株提前提根,使植株的细根暴露在外,受曝晒而停止生长或死亡。 15、急于观花观果:有些是植株没有完全成活,就急于观花,开花时植株消耗了大量的营养,面导致植株死亡。如新栽的杜鹃老桩第二年就有花开,此时杜鹃并未完全成活,任其开花将植株上的营养消耗殆尽,植株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有些是植株没有成型,就急于观果,消耗了植株的营养,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延长了成型的时间。16、急于成型:为了好看好卖,将几枝小枝条捆扎在一起再剪扎成厚片,远看还可以,实则严重违反创作规律。 17、急于施肥:想让植株迅速生长早日成型,不考虑植株承受浓肥的能力,冒然加大施肥的密度、浓度,造成植株根须被烧坏而停止生长或死亡。比如檵木新桩第一年是不能施肥的。有的施浓肥后造成植株疯长,结节增长,降低了观赏价值
水---生命之源泉《再谈浇水》 此贴以前发过,吧里新人不少,翻出来温习温习,最近栽的瑞香老死,梅花小苗也死了一颗喜欢的朋友送的黄山黄香。细细分析原因还是浇水。 水是维持生命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元素。 种不活,也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树而言,维持生命的元素主要是阳光,空气,和水。而引起死亡的原因最多的是因为水。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在树身上就变成,水能干死树也能淹死树。有人会说,我一直很关注树的浇水问题啊,怎么可能会是因为水的问题呢。 树吸收水分,是从根部吸收,而树根是埋在土里面,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浇水也就变成一个凭感觉的活儿。在盆景界有“浇水三年功”的说法,看似简单,确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经验。 土壤中水分的构成。经常看到“浇水要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但为什么要遵循这个原则,想必比也和我一样不甚了解。我认为给植物浇水和人喝水差不多,少量多次是最佳的。在看完一篇名为“土壤中的水分”的文章后,我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土壤中的水分成3部分: 1.吸附水:在土壤团粒结构之内的水,吸附力很强。这部分水对植物来说是无效的。 2.毛细管水:也成毛细水,是土壤团粒与团粒之间的缝隙中存在的水,可以沿着缝隙流动,是植物能利用的水。 3.重力水:暂时不能往下渗流的水,哪部分土壤干了,就会流向哪里,也是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水。 给植物浇水就能补充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使土壤保持一定水分。 原因一:水没有浇透,干死的。 确实有盆友每天都给树浇水,但是树还是干死,特别是盆比较大的时候。为啥?没有浇透。通常我们种树都是用的菜园土之类的,土干后会板结,当你一瓢水下去,水沿着花盆内壁流失。看着盆土是湿了,其实土中心的根部没有吸水到水分。 另外,很多朋友喜欢在盆面铺苔藓,也阻止了水分的下渗,更加不容易浇透。苔藓倒是绿色的,下面的土是干的,因为苔藓是靠叶子吸收水分的。 如何才能浇透?家养的话每次浇水浇三遍,每遍间隔10分钟左右,直到盆底开始漏水。这样才能让盆土有足够是时间吸水。铺有苔藓的更要注意,随时观察树叶,树叶打蔫是土干的信号。 原因二:水太多,淹死的。 水多往往是太细心照顾的造成的,很多盆友生怕树干了,一天三遍水,还给树干喷雾,整个套袋,在网上看到保湿的方法都恨不得用上。最后呢,叶子一天天变黄,变黑,枯死。 水太多,树根无法呼吸,直接让你憋死额。这样的树你挖起来看,保证根部发黑,树根皮层脱落。 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这不是折腾人嘛。那咋浇水,有个办法,弄个水分监测仪。啥?这也太高大上吧。其实呢,没有那么复杂,这个监测仪到处都是,弄两个野草在盆里,野草打蔫,就要浇水了。草比树要敏感的多,最好是长条叶型的小草。不建议用草坪草,到时候满盆的草坪草别怪我没有提醒哦。 水浇到位,树成活率就在七八成以上。
春季盆景枯死原因分析 1盆土过湿:春天,气温逐渐上升,正是萌发新叶、新根的时候。这时如果盆土过湿,持续处于饱和状态,根系就会因缺少氧气而腐烂死亡。特别是新上盆的桩坯,根系的伤口极易腐烂。因此,在春天,盆土以偏干为好。 2叶表温度不够:许多人认为春天空气温度大,不必对桩景进行叶面喷水养护。但他们忽略了春天气温回升快,风又大,水分蒸发特别快的事实,而且植物在春季往往是先长叶后发根,根系吸收的水分往往供应不了植物体对水分的需要。因此,春季易发生枯梢,严重的还会引起植株枯死。为防止春天生枯梢,可向叶面喷些水,以保证植物叶表的一定湿度,并同时注意使盆土保持适当的湿度。 3天气不稳定:春天常常忽冷忽热,天气变化极不稳定。过早地将植株搬到室外,这是春天树桩枯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春天不要急于将盆景搬到温室外,而一定要等气温稳定后再将桩景移到室外。 4急于施肥:造成桩坯春季枯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怕植株养分供应不上,因此急于施肥。其实不然。春天,刚刚萌发的新根,特别是刚上盆的桩坯,还不能正常地吸收水肥。如果这时施肥,不但所施用的肥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还会将嫩根烧死。因此,春天不要急于施肥。 5急于晒阳光:刚上盆的新桩一长出叶,有些人就急于将它放于阳光下,这是造成上下水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春天,树桩萌芽消耗的是树桩自身的水分和养料,一旦放于阳光下,就加快了蒸腾作用,极易引起树体失水。因此,新上盆的桩坯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养护,直到树木生长彻底恢复后,方可逐步移到阳光下。 6移动盆景盆过多: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如果光照紊乱,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此桩坯不宜经常移动或变换方向。 7病虫危害:春季,气温回升很快,加上空气湿度大,极易引发病虫害。如不及时防治,就会给树桩盆景造成严重恶果,甚至死亡。因此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一定要考虑桩坯的各方面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养护管理,方可保证桩景的旺盛生长。
盆景浇水3年功,如何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浇水是植物盆景的主要管理工作之一。浇水看似简单,要浇至恰到好处,也不容易。浇水要根据植物品种、季节变化以及植物的生长期、开花期、休眠期和天气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关注爱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掌握好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十分重要。一些盆景植物死亡,有相当一部分与浇水不当有直接关系。盆土除供给盆栽植物水分、营养外,还要维持植物对空气的正常呼吸。 盆土在水分充足时,土壤颗粒膨胀,把颗粒间空隙的空气挤出,使盆土内空气缺少;当盆土干燥或比较干燥时,土壤颗粒收缩,体积变小,颗粒之间又出现了空隙,空隙处就被空气充盈。随着土壤干、湿不停地变化,盆土内的空气也不停地运行,使植株根系得以进行正常呼吸。关注爱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每次浇完水,在一个短时间内,盆土内缺氧,植物的根系是能忍耐的,但如盆土长期过湿,造成长期缺氧,就会引起根系糜烂及其它病害;若盆土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盆土中虽氧气有余,但植株长期吸收不到水分,同样对植物生长不利甚至枯死。因此,植物盆景浇水应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浇水不足,植物脱水,就会呈现出嫩枝发蔫下垂,叶片枯萎、发黄、脱落,如是针叶树种则针叶变软,丧失刚劲刺手感。缺水严重时,小枝皮层皱缩如鸡皮疙瘩。如果在夏季遇到这种情况时,应立即把植株移到蔽荫处,待温度下降后,先向叶面喷洒清水,再向盆内浇少许水,一小时后方可把水浇透。关注爱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对脱水严重的植株,切忌立即一次把水浇足,因为植物在严重脱水的情况下,根部皮层已经萎缩,紧贴木质部,突然大量供水,根系会因迅速吸收水分而膨胀,造成皮层破裂,导致植株死亡,因此需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严重缺水的植株经过上述处理后,最好在荫棚下养护几天,复壮后再置于阳光下培育。但浇水也不可过量,水大除易引起植物陡长、影响树形和观赏外,还易引起根系腐烂而导致死亡。微型盆景的盆土更少,适时适量浇好水尤其重要。 浇水方法有以下三种: 1.根部浇水法。这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一种浇水方法。浇水时,除为了提根要用水冲刷根部外,在一般情况下,壶嘴不应离盆面太高,以免把盆土、青苔冲掉。 2.叶片喷水法这种浇水方法,主要适用于针叶树木,并在冬季用来清除竹类、苏铁类等常绿树木叶片上的尘土。落叶类树木不宜向叶面喷水,这类树木如经常喷水,会使叶片肥大,枝条陡长,从而影响造型。关注爱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新栽植株或刚换盆的植物,为弥补根系吸收水分之不足,应每日向叶面喷清水1—2次,可提高成活率和加快复壮。微型植物盆景常用小喷壶喷水。大、中型植物盆景常用较大的能浇能喷的两用壶向叶面喷水。 3.浸水法微型盆景以及盆土凸出盆面的浅盆植物盆景常用浸水法供水。即把小型、微型盆景放入较深较大的空盆内,然后加水到微型小型盆景的盆口下沿,使水从盆景底部排水孔渗进到盆土内,待盆景表面土壤由干变湿时即为浇透。如需采取这种供水方法的微型盆景较多,为便于管理,常把4~5盆或7—8盆微型盆景同时置于一个大盆中,然后加水到适当深度浸水。 浇水的时间、次数,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季节、气温、天气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对原产于湿润地区的兰花、棕榈、杜鹃、竹类等植物,盆土可适当偏湿一些;而对松树、苏铁等树木,盆土偏干些为好。关注爱木盆景,更多盆景知识与你分享春末及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大部分植物又处在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应早、晚各浇一次水。而秋末、冬季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多数植物即将或已经进入休眠期,浇水量应相对减少,几天或十余天浇一次即可,且应在一天之中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 在梅雨季节要少浇或不浇水,如遇连续降雨天气,应及时排除盆内积水或把盆放倒。此外,浇水时要注意避开正在盛开的花朵,如把水浇到菊花上便会出现花序腐烂的现象;若将水浇到月季花上,水珠干后会留下痕迹,影响观赏。很多花木的花朵被水浇后,都将给花期2和花后结实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盆梅发生烂根后,会很快引起地上部分的枯死。盆梅烂根的原因一般有: 1 土壤过于黏重 梅花性喜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土壤过于黏重时,由于排水不良、透气性差,容易使根部发黑腐烂。所以应选择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培养土进行栽植。 2 排水不畅 武汉1931年和1954年两次大水后,有人将116种树种进行耐涝力调查,根据耐涝力强弱将树种分为5级:耐涝力最强、耐涝力较强、耐涝力中等、耐涝力较弱、耐涝力最弱。梅树属于第四级,即为耐涝力较弱的树种。 如果盆梅的排水孔堵塞或浇水过多及雨季积水,也容易使盆土长期过湿而导致烂根。因此应填塞好盆底的排水孔;浇水须遵照“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不浇“半截子水”,使盆土保持干湿交替的良好状态;暴雨、大雨后应立即倒除积水。 3 施肥过浓或施生肥 施肥过浓会造成梅花根系的伤害,甚至导致烂根死亡。因此,施肥应遵照“薄肥勤施”的原则,并施用腐熟完全的肥料。有机肥料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后才能施用,腐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有机物充分分解,增加有效养分,防止肥料在盆土中产生高温,造成肥害。 梅花烂根后植株上的叶片由绿变黄,并大量脱落。若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盆梅的死亡;若发现早而处理及时,烂根的梅花可能有救。挽救的措施是: 〔1〕洗根修根。将病株梅花从盆中脱出,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振动根系,使根部附土自行溶去,再清洗干净,剪去烂根,在通风处晾干,并消毒。 〔2〕换盆换土。把盆清洗干净或换上新盆,加进新培养土,重新上盆后置半阴处精心养护。
看看你是不是中着了 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盆景植物的生长不能违反生长规律,所以盆景创作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有经验的盆景作者都讲研究创作的年功,甚至用盆景创作来修身养性。但也有些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初学者有些性急,恨不得自己的桩坯马上就成为佳作。笔者也曾因急于求成付出过昂贵的学费,故将一些盆景创作中容易出现的不好现象提出来与同好们探讨,尽量减少因急于求成所带来的失误。在盆景创作实践中,容易患急躁错误的有以下一些现象:   贪多   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也不考虑桩坯日后的价值,盲目扩大规模,将一些前途不大的桩坯都养着,养几年后留着又没有多大价值,弃之又可惜,结果成为自己的包袱。   采桩时不仔细审桩   不管桩坯好坏,只要有一点价值就采,这样不仅采不到好桩,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桩坯还会成为日后的“鸡肋”桩。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破坏。   采桩时急于求成   采桩时还没有挖几锄头,周围的土也没有清除就去硬扳,左扳来右扳去几下就将就桩坯成活时需要的小根都拉伤拉断了,致使桩坯不易成活。   截桩时不仔细审桩   截桩时急于动手,截坯了又后悔。我自己也有一次严重的截桩教训,有一次花了3500元钱购得一个上好的黄杨老桩,我当时给桩坯照了像,只是照片未取出来。在对桩坯的主枝裁截时有两个截点供选择,到底选择前截点还是后截点,几个朋友的意见也有分歧,我没有仔细斟酌,就将主枝按后截点截短了,等照片出来后,对着照片一看就发现前截点比后截点强得多,后悔当时急于截桩没有等照片出来对着照片再截,一个上好的桩坯变成了一般性的桩坯。有些不能一次截切到位的树种,也一次截到位,使新芽发不到位,或者是发芽过少,导致日后创作时没有多余的枝条供选择,或者是因萌芽不到位而缩枝。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