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小麻雀 鲁山小麻雀
喜迎2013,生命更辉煌!!!!!!
关注数: 47 粉丝数: 23 发帖数: 3,743 关注贴吧数: 23
感谢主,你得救了(转载)  我刚信主不久,常听到弟兄姊妹对我说,"感谢主,您得救了!",我不懂"得救"是什么意思?人为什么需要得救?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说,得救是指人在神面前得救,包括罪得赦免,免去沉沦,得蒙重生,有了神永远的生命,成为神的儿女。 至于人为什么要得救?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因着我们的先祖亚当犯罪,罪的毒素就进到他里面,代代相传;所以我们也都成了罪人。而罪的工价就是死。但死了以后并不就是一了百了,因为神是公义的,他必定要审判犯罪的人。圣经里还告诉我们,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从这里我们知道,我们先祖亚当的犯罪,不仅是作错了一件事,更可怕的是他接受了罪的毒素到他里面。这个就带来了死和审判,而结局是永远的沉沦。所以人人都需要从这个可怕且凄惨的定命中得着拯救。 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是有限、短暂、而且不完美的。虽然人的生命是神所造最高等的生命,但是这生命仍然有一些短缺和瑕疵,因为它缺了神那永远、神圣的性质。神的生命是永远的、神圣的,而且是胜过一切的复活生命。因此人人都需要得救,脱离沉沦,来得着神永远的生命。 亲爱的弟兄姊妹,罪和死是我们不该有的;而神圣的生命是我们应该有,但我们却没有的。所以就着消极一面说,得救包括了罪得赦免,免去沉沦;就著积极一面说,得救就是得着神永远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宝贵,我们的得救一面是罪得赦免,免去沉沦;另一面来说,就是得着神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们需要得救。 【经文佐证】 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 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远的生命。 罗马书六章二十三节
福音我信了,我的家人怎么办?(转载) 福音我信了。可是我的家人怎么办?  自从我信主之后,家人对我一直不谅解,并且对我还有一些为难,但是我实在盼望他们能与我同得福音的好处,请问我该怎么办? 你对家人得救有这样的心愿,是非常好的开始,我们相信主必定会祝福你认真的态度。 我们和家人的关系是天生的,是建立在爱的根基上;我们和主的关系更是如此,也是建立在爱的根基上,这两者绝对不是互相冲突的。父母会反对我们信主,可能是因为传统的关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认识这位主。你知道主爱我们爱到一个地步,他亲自来到地上,为了你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这个爱是宇宙中最神圣最超绝的爱,所以说,我们不可能因为客观环境的阻挠而和基督的爱隔绝,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的。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生活上,我们必须在生活上有合式的见证。比如说,作儿女的得罪、顶撞父母是常有的事,然而已往我们不太有感觉。或者有感觉呢,我们还是让它去了,不曾表达自己的亏欠。但是在我们得救之后,这样认罪的生活是必须的,因为这样的见证,会使我们的家人看出来神的救恩在我们身上的能力。要有适当的见证,就是在我们从前生活的样式上,脱去旧人穿上新人,也就是凭着主的生命,活出一种新人的生活。 举个例子来说,已往家人叫我们作家事,我们是很勉强的去作,但是现在却是主动的帮助我们的家人。并且为他们多方的祷告,求主在他们的里外来作工,使他们能认识救恩,得着救恩。 在这一方面,我们听过很多宝贵的见证,有许多弟兄姊妹起初信主的时候,也都经历同样的反对和逼迫;但是他们在信仰上却没有妥协,反而坚定持续的为他们的家人祷告,并且活出一种新人的生活,至终他们的家人一个接一个的得救。这的确是主大能救恩的明证,所以我们不能轻看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今天轻易的让步,受损失的不光是我们个人而已,我们的亲人可能就失去得救的机会。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必须看重我们今天所得的救恩,因为我们站住,就使得我们的家人也有得着救恩的机会,愿主祝福你和你的家。 【经文佐证】 他们说,当信靠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使徒行传十六章三十一节 向软弱的人,我就成为软弱的,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众人,我成了众人所是的;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享这福音。 哥林多前书九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
有的基督徒行为不好 有的基督徒行为不好(转的,大家看看吧)  我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的同学,自称他们是基督徒,可是行为却不怎么样。在我的印象里,基督徒应当是不错的,但为什么有的基督徒行为比不信的人还要糟糕? 对于您所说的,我们的确承认,有这样的事实。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所信的有问题,而是人本身的情形,没有活出他们信仰的内涵。 圣经在马太福音九章十二节说,"强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的着。"我们基督徒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我们接受了主耶稣,并且承认我们是罪人,是病人。我们需要他的医治,我们需要他的拯救。如果我们那么好,大概我们也没有人会接受主耶稣了。人越不行,就越说出人需要主的拯救。 再者我们也要看见,我们接受主耶稣,并不是接受什么教规或诫律。我们接受主,乃是接受生命的救恩。这个生命就象一粒种子一样,所有生命的特性,都包含在这粒种子里面。比如,我们把一棵果树的种子,种在土里面,但是它必须有合式的浇灌与培植,才能长出果子来。否则,我们不但得不到果子,果树还会枯干。基督徒的生活和行为也是同样的原则。虽然我们都信耶稣了,我们里面都有这个生命了,但若没有适当的培植浇灌,这生命就不能显出该有的情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基督徒的生活行为比不信的人还差,因为他们里面的生命没有得到合式的长大,所以他们还是照着原来旧有的天性,旧有的习惯,旧有的脾气生活,以致显不出基督徒该有的见证。 我们这样的陈述,不是在自圆其说。我们都承认,我们是一班极需拯救的人。愿主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认识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才能从深处来接受他的救恩。 【经文佐证】 强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马太福音九章十二节 就更要在他的生命里得救了。 罗马书五章十节下
基督徒到底要不要守安息日?(转自《福音问答》) 安息日是犹太习俗?  最近我读到旧约圣经,发现里面说到我们必须守安息日,在安息日时什么事都不可以作。但是在新约圣经里,主耶稣却在安息日作了很多事。我们到底要不要守安息日? 安息日顾名思义就是叫人得安息的日子。新约的记载给我们看见,犹太人严格遵守安息日的规条,但他们却失去了安息日真实的意义。当主耶稣在安息日叫人的病得着医治,脱离鬼的霸占时,犹太人当中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就是那些认识圣经、遵守律例的人,反而非常生气,甚至想要杀害主耶稣。可见得他们在乎的是传统所沿袭下来的规条,反而不在乎人得不得到安息。他们死守安息日的字句,却不在意主乃是安息日实际的意义。 主耶稣在安息日所作的,目的都是叫人得到真正的安息。正如马可福音二章二十七节所说的:"安息日是为着人的,人不是为着安息日的。"主耶稣如此作,并不是故意和法利赛人作对,乃是要叫人看见,他乃是安息日的主。他所作的,与那班严格遵守安息日的人完全相反。他所在意的是人,他来了就叫人得着安息。没有主,安息日是空洞的。人守安息日却没有主,那安息日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他乃是安息日的实际。 在旧约里,神把律法颁布给以色列人,而旧约的律法基本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关于道德的诫命,另一部分是关于仪文的诫命。当主耶稣来到地上时,他并没有破坏律法中包括十诫里有关道德的诫命,反而把道德的水准提高了。守安息日乃是属于仪文诫命的一部分,与道德的诫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新约的信徒不必守安息日。因为有主就有安息,守不守安息日并不重要,重要的乃是得着这位主耶稣做我们的真安息。有了主耶稣,我们基督徒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安息日。 【经文佐证】 安息日是为着人的,人不是为着安息日的。 马可福音二章二十七节 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马可福音二章二十八节
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言/文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一篇小文,哲理浅浅。但发人深省。尤其对上点年岁的人,须解其味。把苹果弄到四五千元一个的乔布斯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乔氏西去,敬告各位: 1、别总是在压力下工作,累坏了自己,特傻! 2、别忘了身体是一切,没有了健康,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特亏! 3、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特对! 4、别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凡事只有不计回报,才能终有好报,特灵! 5、别忽视了与你有缘者,等繁华落尽,你才明白知音难觅,特悔! 顺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乐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有人说: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 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我也要尽情地跳舞,尽情地爱。 你呢?第一件事是不是与好朋友分享这想法? 你看完这篇短文后,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可以把报纸放一边,闭起眼睛沉思一会;也可以把这篇短文拷贝下来,传给很多朋友。 分享此文,祝大家珍惜每一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