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蕛Bs house义马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83 关注贴吧数: 0
河南义马:谁把义马村放在了“城乡一体化”利益分配的末梢? 简介 : 城乡一体化,在豫西小城义马早已被家喻户晓。2003年,该市在全省较早启动此项工作,提出作为“义马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甚至被称为是“这个集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可在当地,这场变革式的发展,并未像政府对外宣称的那样“完美”。利益分配过程中,隐形主体政府、开发商都分得一份羹,成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谓应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群众,却因政府的一次次“忽悠”,被放在了利益分配的末梢。简介:城乡一体化,在豫西小城义马早已被家喻户晓。2003年,该市在全省较早启动此项工作,提出作为“义马市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甚至被称为是“这个集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可在当地,这场变革式的发展,并未像政府对外宣称的那样“完美”。利益分配过程中,隐形主体政府、开发商都分得一份羹,成了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谓应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群众,却因政府的一次次“忽悠”,被放在了利益分配的末梢。   义马村像座坟墓   2012年12月20日下午,北风刺骨,雪片肆虐。   在位于义马矿区沉陷区腹地的义马村,被损乡间道路上,不规则的车痕如道道模糊曲线,路边倒塌破损的房屋七零八落,远远看去,仿佛一幅蕴藏凄凉与悲惨的线描画。   风雪中,84岁的白发老人李建英坐在家门口直流眼泪,“老天爷呀!该让俺家咋过啊!”因路面湿滑,远到车站拉水吃几成泡影,没有水成了老人当时的现实难题。   李大妈家的三间瓦房,有40年历史了,她居住的西屋,因屋顶被震坏,只得用木棍撑起来。东屋房顶几乎掉了下来,破烂的芦苇席,折断的木椽,与杂物错杂地堆了一地。   像李大妈这样还在义马村里维持的村民越来越少了。“有能耐的早跑了,谁愿天天呆在这随时会塌陷的鬼地方!村周围全是煤矿矿井口,村子下面早就被掏空,房屋安置和生存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义马村早已像座坟墓!”一位不愿具名的村民告诉记者。   12月10日,记者在义马村看到,多处房屋裂开了拳头宽的口子,有的外墙倾裂,村民只得用棍子撑了起来。在街上,地面密布裂缝,有几个沉陷的大坑村民正在想办法填上。村外的山体崩开,大的口子甚至能掉下汽车。记者在裂缝处踢落了一块石头,好久没有听到回音。一位村民称,这条裂缝能通到跃进矿采煤的巷道,足足有好几百米深。2010年,70多岁的村民徐常青不慎跌入裂缝,再也没有出来。   “小学搬市区了,我们的孩子都是坐车去城里上学,车来车去,一天在路上就要花两个小时。”王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孩子教育成了问题。   房子随时可能支离破碎;孩子可能瞬间陷入裂缝;吃水必须花钱到几公里外去买;河道被污染却随时可能改道……   连日来,这些关键词日益集中在陇海铁路线上这座叫义马市的河南小城。   义马村的灾害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还多次引起省里多个部门的关注。因地处灾害腹地,2012年6月8日,河南省政府转发《河南省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公开全省最危险村镇名单,义马村被公布为存在地面塌陷隐患村(河南省唯一一个此类灾害村)。   义马村就是义马采煤沉陷区灾害的一个缩影。可即便问题如此严重,当时市政府上报并经有关部门把关的84.8平方公里沉陷区范围并没有包括义马村,也因此被多次错过沉陷区治理。   据了解,全村4700多口人,现在居住在村里的人已经寥寥,大部分人选择了别处租房或到市里买房,生存能力弱的,只有在此处坚守。一位平姓村民告诉记者,“我们在煤矿沉陷区却没有落实沉陷救助措施,市里‘城乡一体化’也把我们村作为沉陷区治理,可到头来,我们勒紧裤腰带做贡献,没有了钱物,哪儿还有钱去买政府建好的房子!”   义马村人幽灵般的生活还没有结束。   生存的希望   早在2003年,三门峡市就启动了城乡一体化工程,按照义马市的相关规定,义马村被作为“资源型”、采取相关企业对居民集中搬迁而置换村庄地下资源的办法进行建设。因生存问题多次**的义马村群众,仿佛看到了自己问题被解决的曙光,对前途充满希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