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卷毛 生化超女
关注数: 1 粉丝数: 496 发帖数: 22,472 关注贴吧数: 0
其实小白有点像林黛玉 我不知道追光在设计这个角色的时候有没有一部分参考过林黛玉,但是小白的无论从神态还是外貌都能看到一点林黛玉的影子,特别每次蹙眉的举动形似林黛玉,还总有一种似笑非笑的感觉,第一次见到许宣时候,被猝不及防地抱了一下,然后推开许宣,许宣摔出去后又立马站起来耍了一番帅,那搞笑的动作,小白忍不住轻笑了一声(可惜还没截图),以及再次重逢许宣转世,转头的一瞬间,“谢谢官人”那里的笑容,都很像书中对林黛玉的笑容的描写。 林黛玉是我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但是林黛玉一直以来被一些大众所误解,误以为就是一个只知道哭哭啼啼矫情卖乖的女子,恰恰相反,林黛玉是个意念坚定、心理承受力极强、识大体、才华横溢、颇有谋略见识又不愿与世浊同流合污的女子,她的眼泪大多只是因为贾宝玉流的(有报前世之恩的因果在),寄人篱下,父亲临死前曾准备把大笔家产交给她,由于那时林黛玉年幼,这笔家产日后便被贾府慢慢无形中私吞了,给林黛玉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性格上的桀骜不驯也使她吃了很多亏,有次听闻梁宏达老师提到林黛玉,说她整天就知道哭着喊着要嫁给贾宝玉,虽然平时蛮喜欢听梁老师的见解,但是这个话说的,我很想骂他,直男思维,原著中我只认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的林黛玉,后四十岁会高鄂完全写崩林黛玉的性格,人设性格前后明显不一,真实的林黛玉不但没有哭着闹着要嫁给贾宝玉,而且从一开始就看清了贾府的真面目,预感贾宝玉的父母早晚会为了家族盛衰而选择其他人,而自己又无父无母,只有一个贾母为依靠,终究是局外人。总之,说来话长,认真去读了书的人,无一不被其魅力所折服 下面这是原书中对林黛玉的描写: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许宣的转世未必叫许仙 你们怎么知道许宣转世后的那个人还叫“许仙”呢?即然一开始都把许仙改为许宣了,后面再变回“许仙”这个名字则显得没必要,况且原名就叫许宣,许仙是后来朝代的改称,如果不再取名“许仙”,不是更好的让人忘记刻板印象中的那个许仙吗?万一白蛇缘起是个平行世界,“许宣的转世”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各种老版本的那个“许仙”,身份都是穷书生、民间大夫,性格也不讨喜,说不定,他另有其名,而且身份是个贵族公子哥,父母及祖上都是王公贵族,自幼博古通今,喜好五行八卦、奇门遁甲,也懂一点医术,参加科考先是中了秀才,再是中了进士,但此人志不在做官,科考只是奉父母之命。父母对他从小的教育比较严苛,待到其弱冠之年,父母想替他做主婚配,求娶门当户对的大小姐,不料他在外结识了小白,很快爱上了那名来历不明的女子,并且带着小白回家面见父母,要求娶小白为正妻,并且是唯一的妻子,父母听闻,勃然大怒,要令要求兑现门当户对的婚姻,双方互不相让,一气之下,“许宣的转世”离家出走,自立门户,与小白私下成亲,夫妻二人开设了一家私塾,专门招手寒门弟子,同时靠着自己的医学知识设立了一间专为穷苦人家低价开药的药铺,取名“保安堂”,名字是小白取得,因为想起了前世许宣的“保安堂”,此生有幸再续前缘。必还了许宣前世的心愿。自从,夫妻二人在人间扶危济贫、感情深厚,逐渐传到了佛界,感动了佛界,为日后命运的逆转埋下了一处伏笔。
有人说白蛇缘起的感情线太过突兀,我觉得这很好理解,白蛇和许宣已经做了几千年的老夫老妻了,这对官配在人们心里早已跨朝代根深蒂固了,再做过多铺垫二人感情发展则显得不必要,就好像船夫提前了五百年就哼唱了“千年等一回”,许宣一句“什么朝代了(什么年代了)?这歌已经过时了!”导演就是想一方面增加一个笑点,致敬一下经典,另一方面就是想要告诉观众,即将有一个新的构架并且与时俱进的白蛇传出现,开启新时代新篇章传承经典文化不能故步自封,抱着守旧观念(比如六学说),而是要将新时代观念融会贯通,加以改造,以一种为当代人更为接受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新版的许宣为何设定的这么痴情?和小白认识没多久就如此奋不顾身地去爱小白,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现代人理解的“一见钟情”,也最多止步于对一个人的好感,加上如今的功利社会,更不可能实现在短短几日时间就能对一个人死心塌地地追寻。你可以这样想,这部片子内容是新思路,但人物还是那个人物,白蛇还是那个白蛇,许宣(许仙)还是那个许宣,只不过性格不一样了,无论过多少年,无论换了多少个版本,他们始终还是那个人,那个灵魂,所以导演编剧让这版许宣无条件的对白娘子呵护至极,仿佛像是弥补了一种长久以来的遗憾,这种遗憾就是:一直以来,许仙在和白娘子的感情问题上总是处于一种弱势的位置,似乎总是依靠着白娘子来保护这段感情,因此也让许仙给人造成了一种懦弱无能的渣男印象,也让人觉得像是白娘子一直在单方面付出(从能力角度思考,许仙一介凡人,无法和神、佛、妖作对,这段感情必然会以白娘子为主导地位)。 总之,在这部作品里,算是圆了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许仙的担当和付出的一个梦想,终于觉得许仙和白娘子谈的是一场相互付出的恋情
二刷白蛇,发现一处疑似伏笔的地方,小白和宣哥第一次去宝青坊,小狐狸说的这段话难道意味着小狐狸不仅可以把人化为妖,同样也有把妖化为人的能力?如果白娘子有一天化为了人,就有可能和许仙修成正果了。另外宣哥第二次去到宝青坊,求把自己变成妖,小狐狸说了一句:我也曾年少轻狂过,还不是留下了诸多遗憾。”所以小狐狸可能也曾有过和人类相恋的经历,很有可能最后是以悲剧收场,可以推想出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下图中小狐狸说的那句“把人化为妖,妖化为人,我们有兴趣”的意义。如果最后白娘子变成人类与许仙修成正果,白头偕老一生,那当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happy ending。但开头时候,白娘子离修仙之道仅一步之遥,但始终突破不了,不知缺少了什么,这段情节参考了赵雅芝的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这段话问的是观音菩萨,观音说你还有一段劫没有渡过,待到白娘子再要发问时,观音只说到,天机不可泄露。这里变成小青把珠钗交给白娘子,小白因此开启了回忆过去,整部影片其实都是白娘子在回忆五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到结束时,白娘子才醒悟过来,她还有一段情劫没有渡过(找许仙报前世的恩),如果下一部还是以悲剧收场的话,那么可能就是白娘子历经情劫得道修仙。PS:当然我私想还是希望是小白和阿宣修成正果的结局。
【转载】揭秘红楼梦,林黛玉沉湖之谜! —出自文学在读 红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完成之后,由于种种原因,除前八十回大体保存下来以外,后面的内容全部迷失,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是在曹雪芹去世近三十年以后,由高鹗续写的。 高鹗对《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最终死亡作了如下的安排: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处于疯癫状态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王熙凤出的“调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迎娶了薛宝钗,于是“焚稿断痴情”,悲愤而死。 关于林黛玉的这样一个结局,由于通行本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但是,我个人认为,尽管“焚稿断痴情”堪称高鹗续书中最成功的部分,但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 小说里面对宝玉和黛玉的身份是有一个特殊设定的。宝玉和黛玉原来都在天界。宝玉是天界赤瑕宫的神瑛侍者,黛玉原来是天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修炼成了一个女身。宝玉下凡以后,黛玉也跟着下凡。更准确地表述,就是神瑛侍者下凡以后,修成女身的绛珠仙草也随即下凡。书里面说得很清楚,天上的绛珠仙草下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在天界时,赤瑕宫里面的神瑛侍者每天都出来给它灌溉甘露,才使得它能够健康地生长,后来修成了一个女体(可以叫做绛珠仙子)。所以,她下凡以后,成为林黛玉,就要把一生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因为这个神瑛侍者下凡以后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眼泪就是还给贾宝玉的。这是作者在第一回里面就跟读者交代的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关系的设计,是非常美丽的一个描述。 在书中后来的情节流动当中我们就有一个感觉,就是从天上下凡到人间的这二位,本身并不知道自己是从天界下凡的,只有做梦时才可能会隐隐约约地恢复在天界的感觉。总之,在人间,他们就和其他的俗人一样生活。 林黛玉每次和贾宝玉闹别扭都要流泪,根据第一回的假设,这都是在还灌溉之恩。书里面有没有一回写到林黛玉的眼泪还得差不多了呀?有的,这就是第四十九回。那个时候,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猜忌已经消除了,林黛玉对贾宝玉也放心了。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也表达了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和好的不解,在林黛玉回答之后他也表示了理解。这个时候,黛玉就说了:“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作为人间的一个女性存在,她本来爱哭,老有那么多的眼泪,现在她自己就意识到她的眼泪少了;但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她是天上的一个绛珠仙子,正在人间还泪。可是,读者读到这儿心里就明白,她的总泪量应该基本等于在天上时神瑛侍者灌溉她的那个总量。这个量不断减少,最后就接近于零,实际上也就预示了林黛玉的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 宝玉也是仙人下凡,但他也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所有的思维都是人间化的。听了黛玉这句话以后,宝玉怎么说啊?宝玉说:“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他就不知道他们两个还有一种特殊关系,人家的眼泪就是会递减——把当年那个灌溉量偿还得差不多了之后,人家就没泪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