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疾风侠 河西疾风侠
关注数: 11 粉丝数: 68 发帖数: 5,280 关注贴吧数: 47
甘肃省政府研究决定,自2020年2月21日14时起,将甘肃省新冠肺炎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甘肃省疫情发展形势,2月21日,甘肃省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应急响应”。 调整以后,省内低风险区在实施“外防输入”策略的前提下,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一是保证交通运输,城乡公共交通正常运转,不得封路、封村、封社区、封市场,确保人员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正常流通;二要全面复工复产;三要取消不合理限制。 对于中风险区,在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的前提下,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市州可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制定适合本市州的防控措施。 截至20日20时,甘肃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1例,累计治愈出院71例,治愈率达78%,近七天时间内,有六天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累计死亡病例2例。 记者统计发现,甘肃省14个市州当中,酒泉、嘉峪关、武威未出现确诊病例,已出现病例的市州中,金昌、张掖、临夏、陇南、天水已实现病例清零。 据甘肃省卫健委消息,根据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需要,2020年2月20日起,甘肃省实施按县区分级分类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齐行并进。 按照当前甘肃省疫情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可能的发展态势,将甘肃省87个县市区(含甘肃矿区)14天内有无新增确诊病例数、14天内有无聚集性疫情、累计确诊病例数,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划分为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三类。 1.低风险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2.中风险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高风险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 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甘肃省有低风险区75个: 崇信县、礼县、秦州区、临夏市、红古区、张家川县、榆中县、永登县、渭源县、通渭县、清水县、民乐县、临夏县、金川区、会宁县、皋兰县、甘州区、安宁区、卓尼县、舟曲县、正宁县、镇原县、漳县、玉门市、永靖县、永昌县、夏河县、西和县、西峰区、武山县、武都区、文县、天祝县、肃州区、肃南县、肃北县、山丹县、秦安县、平川区、岷县、民勤县、玛曲县、碌曲县、灵台县、临泽县、临洮县、临潭县、两当县、凉州区、崆峒区、康县、康乐县、静宁县、景泰县、泾川县、金塔县、积石山县、徽县、环县、华池县、和政县、合水县、广河县、瓜州县、古浪县、高台县、甘肃矿区、甘谷县、敦煌市、东乡县、迭部县、宕昌县、成县、安定区、阿克塞县。 中风险区12个:合作市、华亭市、陇西县、西固区、城关区、麦积区、白银区、靖远县、七里河区、宁县、庄浪县、庆城县。 无高风险区。 风险评估级别仅反映现阶段情况,根据疫情发展,评估分级实时动态调整,及时更新发布。
《河西走廊游记》追寻西路军西征足迹之旅 红西路军西征丰碑,你见过几座?来吧,和我来一次追寻西路军西征之旅吧。 黄河自青藏高原向东奔涌而下进入甘肃,劈开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绕过祁连山余脉乌鞘岭的东端时,在黄土丘陵间拐出一个大弯,折向东北方向,从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冲向宁夏银川平原,这个黄河大拐弯西岸西北方向的区域,以及更远一些的祁连山北麓千里河西走廊,地处中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区,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地理交汇处。这里是中原农耕文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高原雪域文明融合和冲撞最激烈的区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主要大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冲,堪称中国西北的十字路口,历朝历代的各种政权势力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铁骑逐鹿,血染黄沙,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战争大戏。八十多年前的1936年深秋,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18万人(占当时长征会师红军总数的近四成)组成的西路军西渡黄河,征战千里河西大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历时半年之久,歼敌5.5万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终因兵力悬殊,最后弹尽粮绝,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在人民军队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在和平年代,回想红西路军曲折悲壮的战斗历程,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畏生死,洒尽了满腔热血? 今年十一假期,我决定从靖远到张掖沿着他们走过的足迹探求其中的答案。靖远县城繁华地带的钟鼓楼 靖远县位于前文所述的黄河大拐弯两岸,自古以就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军事重镇,黄河、长城和丝绸之路北道交汇境内,有“秦陇枢机金城锁钥”的战略地位。法泉寺,又名“红山石崖禅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南红山岔,寺中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环抱,靖远八景之首,为中国百大名寺之一。1936年10月24日夜半,四方面军三十军在靖远县虎豹口强渡黄河。虎豹口位于现靖远县城西南约7公里的黄河岸边,上下游各有山脊直抵黄河岸滩,中间河曲犹如怀抱,水流平缓适合横渡,是著名的黄河古渡口,自古为靖远四大官渡之一,也称“河抱口”。西路军强渡虎豹口纪念雕像站在山上远眺虎豹口地形 至10月30日,四方面军之三十军、九军、五军及总指挥部直属队、教导团、妇女抗日先锋团、少年先锋团、骑兵师共21800余人全部渡河。
《河西走廊游记》追寻西路军西征足迹之旅 黄河自青藏高原向东奔涌而下进入甘肃,劈开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绕过祁连山余脉乌鞘岭的东端,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景泰两县境内的黄土丘陵间拐出一个S形大弯,折向东北方向,从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冲向宁夏银川平原,这个黄河大拐弯西岸西北方向的区域,以及更远一些的祁连山北麓千里河西走廊,地处中国地形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边界区,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地理交汇处。这里是中原农耕文明、北方草原游牧文明、高原雪域文明融合和冲撞最激烈的区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主要大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冲,堪称中国西北的十字路口,历朝历代的各种政权势力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铁骑逐鹿,血染黄沙,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战争大戏。 八十多年前的1936年深秋,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18万人(占当时长征会师红军总数的近四成)组成的西路军西渡黄河, 征战千里河西大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历时半年之久,歼敌5.5万余人,有力地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终因兵力悬殊,最后弹尽粮绝,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在人民军队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在和平年代,回想红西路军曲折悲壮的战斗历程,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不畏生死,洒尽了满腔热血? 今年十一假期,我决定沿着他们走过的足迹探求其中的答案。 从张掖向东,目的地是靖远,过山丹第一站是永昌。永昌鼓楼 山丹、永昌地处河西走廊的蜂腰部,北临古长城外的大沙漠,南靠祁连山,东西狭长,回旋区域小,南北宽不及百里,寨堡稀疏,相距较远,不利于大军集中部署,同时地形平坦,利于骑兵机动突进。自1936年11月17日起西路军在东起凉州西四十里堡,西至山丹的300余里的狭窄地带上摆开长蛇阵,与马家军鏖战四十余日,围凉州、占永昌、攻山丹,几乎无日不战,在凉州西四十里铺,永昌八坝、水磨关等地,永昌县城、山丹县城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发生多次激战,历经大小血战20余次,击毙击伤敌人6000余人,给马家军以沉重的打击。西路军几经苦战,又逢严冬酷寒,衣单被薄,人员弹药有耗无补,虽大量杀伤马家军,西路军也消耗严重,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西征至此渐入困境。在凉、永、山地区的战斗过程中,充分暴露了西征红军对马家军战斗力估计不足,尤其是河西走廊地貌地形有利于骑兵机动作战的特点,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面对马家军骑兵如狼群尾随般的凶狠攻击吃了大亏,2000多名红军指战员长眠于此。在此期间,西路军认识到骑兵的重要性,要求各军组建骑兵部队。西路军借用永昌天主教堂的西路军总部旧址,旁边是清真寺。
【川藏线游记】从张掖出发,行走川藏线,领略雪域高原风光。 川藏线,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公路之一,中国人的最美景观大道,自驾游爱好者一生必走一次的路,行走川藏线是旅行者梦想的顶级线路,整条公路迂回于高山巨壑和湖泽谷地之间,穿越无数险峻地段,是让许多人想走却又望而生畏的公路,多少人心已远行,身却未动。作为一个名自驾游爱好者,身处青藏高原边缘的甘肃,离的这么近,去雪域高原,自驾去西藏,去拉萨,去看圣洁雄伟的布达拉宫,实现这个人生梦想只待一个机会。2018年11月,由北京现代张掖银通4S店赞助,甘肃楚商旅游文化公司策划组织实施的现代车主“现代情、西藏行”体验游提供了这样一次自驾川藏线的机会,这雨已去、雪未至,游人渐少的初冬,我们一行5车21位北京现代车主于11月17日启程,历时8天,东进、南下再西行,走过峡谷、雪山、碧湖、溪河、冰川、林海、草甸、藏村、寺庙;邂逅牧民、僧侣、行者、流云、蓝天、牦牛、马群......去体验初冬川藏线上的独特风光,感受雪域高原的严酷。在准备出发的日子里,11月14日由于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泄洪造成巴塘县金沙江大桥冲毁,造成川藏南线318国道巴塘段道路完全中断,兰州以西及青海大部普降暴雪,考虑到安全因素,决定我们选择由张掖东进天水,南下陇南到四川成都,经成都西行汶川到昌都川藏北线317国道进藏,从昌都转入214国道到邦达镇,再由邦达转入川藏南线318国道去拉萨,这个行程过后来看,虽然绕过了新都桥芒康一段,却横切横断山脉,翻越了岷山、大雪山-贡嘎山、他念他翁山、沙鲁里山、念青唐古拉山余脉等名山大川,跨越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帕隆藏布、易贡藏布等著名大江大河,集川藏南北线精华为一体,与南线新都桥至巴塘一段相比,川藏北线,炉霍至德格一线人烟稀少,基本上是沿雅砻江而上,时有草场、峡谷、河水、河原等地形,马尼干戈、新路海、雀儿山一带自然风光优美,最高点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景色奇丽,冰峰雪山美若云中仙子,不似南线那般高拔和平缓,风光更为原始壮丽,理县、马尔康、炉霍等地民居冠绝康区乃至整个藏区,甘孜县河谷是康区优良的农区,寺院林立,德格是整个藏区的文化中心,更以人文景观见长。如由石渠进入青海玉树州,经玛多、温泉,可至达青海省首府西宁或青海湖。沿途高原湖泊、雪山、温泉密布,极少有旅游者涉足,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极品线路。从张掖出发,到达目的地拉萨,理论里程共3771公里,其中张掖经兰州、天水、陇南到汶川高近1600公里高速,剩下为国道。 第一天,张掖到陇南,1040公里左右,全程高速,一千多公里一天时间还没有出省,大家都感慨甘肃也太长了。第二天,陇南到四川理县的古尔沟镇,全程630公里左右,甘肃进四川,犹如季节倒转,从冬季又到了春天,这条由无数的隧道构成的高速路平坦舒适,恐怕再难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句了。汶川,是这次川藏线之旅的入口,因为时间紧,赶行程,只是匆匆而过,但是十年前那场大地震依旧让我们心情沉重,我们想多看看这川西北美丽的山水,但又怕看到深重灾难留在人们内心的痕迹,西川浓云压青峰,蜀山落雪染翠柏,只能等以后有机会,再看天地映秀。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管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等13县、市,是我国现代羌族主要聚集区,拥有九寨沟、黄龙及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栖息地等著名的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旅游景区,这次我们主要途径汶川、理县和州府驻地马尔康市,由于时间紧,需要夜宿理县古尔沟镇,都在车上匆匆赶路,所有幻想的山川河流,草原瀑布,牦牛雪山,枫叶天路,藏传寺院、羌寨碉楼都没时间细细品味了,我们穿行的317国道两侧长峡深涧、青山雪峰风光旖旎。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清查的通告为规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清查的通告 为规范税收秩序,维护税收公平,营造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税收保障办法》及《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治税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文件精神,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清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清查工作,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在甘州境内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外埠报验户为专项清查对象,清查期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 二、此次清查重点为房地产行业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环境保护税、印花税、资源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及各项附加税费等征缴情况。 三、全区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于2018年9月20日前对照《税收征管法》及细则进行自查申报,并主动到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四、2018年9月21起,区财政局、税务局、发改委、建设局、国土局、房管局、规划局抽调专人组成清查组,逐户核实税款并追缴入库。 五、对逃避检查和拒不缴税的纳税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有偷税、抗税行为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 2018年9月3日
【河西走廊游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之河西古城 26年前一群刀客啸聚在这里,讲述着西北大漠中的彪悍人生! 沙,飞沙;刀,快刀。 认识个叫一刀仙的人吗? 方圆五百里有麻烦,到干草铺来找我沙里飞 我爹说了,头不离肩,刀不离身, 我二弟虽不是一流刀客,但也出类拔萃,看来此人刀法不俗!告诉弟兄们,刀会双旗镇。 嚓,流沙搅风,嗖,游蛇甩尾,哗,手起刀落,噗,血光冲天! 你跟谁学的刀法? 对!就是《双旗镇刀客》我不否定这部电影可能在西北其他地方也取过外景,但是可以肯定高台的骆驼城和许三湾城是主要的拍摄地。影片开始沙里飞和孩哥出场的地方就是骆驼城。双旗镇的布景地经剧组和高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证实就搭建在许三湾城内! 如果按现在的情况,这样一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在这里拍摄,这个地方一定会名声大噪,可惜彼时非此时,《双旗镇刀客》、骆驼城遗址和许三湾城未能胜逢其时,出现的有点早了。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西汉时期,汉武帝以取"张国之臂掖,断匈奴之右臂"的意思,定名张掖,为河西四郡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发现大量古城遗址,据统计,境内现存的历代古城遗址有39座之多,尤其是黑河中游末段的高台县和马营河、摆浪河下游的肃南明花乡,集中分布着保存较好的几座古城遗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北凉故都骆驼城遗址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西滩村东北1公里处,距G30高速梧桐泉收费站19公里。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南、北两城,南北城之间一墙相联,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南城西南角设王城,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唐古代古城遗址,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马面、瓮城、羊马城、弩台、城外烽台、屏卫小城等军事设施齐全,城垣为黄土夯筑,基宽墙厚、高大坚实。如果去过骆驼城,就可以在“双旗镇刀客”的开场的镜头画面中看到,古城遗址横卧在荒蒿碱渍的苍茫大漠中,每一道残垣断壁、每一座风蚀雨刻的墩台都印证着岁月流失的历史痕迹。骆驼城历史沿革非常复杂,据考证,现古城遗址为西汉始建的表是县城在东汉光和三年地震毁弃后另选的新址,即始建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前凉至北周为建康郡郡治表是县址,郡县同治一城,唐时河西置建康军城,建康军和建康郡仅一字之差,却反映出设城作用侧重点发生变化,唐代更看重骆驼城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强调军事重镇的作用,从地图上看,建康军设骆驼城为址,南接祁连山,居甘、肃两州之中,北靠黑河,跨河可直抵正义峡,在北抗突厥,南御吐蕃时地位关键,和酒泉、张掖唇齿相依、关系密切,是河西锁钥、五郡咽喉。公元766年甘、肃两州陷于吐蕃,建康军独臂难支,是年也随之陷蕃。河西为吐蕃据有后,建康军在史籍中就销声匿迹了,当被废弃,骆驼城历585年,自此湮而无闻,任凭风霜剥蚀,和周围的绿洲垦区一起荒芜了。
【河西走廊游记】三秦锁钥,五郡咽喉之高台天城正义峡 2015年的春季第一次独自来到距张掖160多公里的高台正义峡,是因《夏书·禹贡》所载:“(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就是想看看涛涛黑河水怎样没于流沙。正义峡地处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之处,位于高台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罗城乡天城村;是黑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由正义峡、阎家峡和赵家峡三段共十几公里长的峡谷组成,有“黑河小三峡”之美称,峡谷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渡,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传说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自此黑河中分,仅此一线,河水随地势滔滔流入峡谷,蜿蜒曲折穿越而过,日夜不息奔向额济纳旗茫茫的大沙漠。正义峡东、西皆为干旱的戈壁大漠,水源补给困难,难以通行,沿黑河两岸经此北上南下成为最为便捷易行的唯一孔道,也成为扼阻北方游牧民族进入河西走廊的天险要隘,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的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经过,军事战略地位极高,为历代兵家百战之地,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峡”,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到天城村后,顺一条水泥公路向西北方向约四公里到达正义峡入口。进入峡谷,这条狭窄的公路在峡谷内沿着黑河岸边蜿蜒盘旋而行约十公里,峡谷越来越逼仄,路在河岸边的一处绝壁下戛然而止,湍急的河水挡住了去路,顺崖壁向北流去,看来这是这条公路在峡谷中所能到达的尽头了。在崖壁旁的岸边,有一座吊桥,钢丝绳索挂于两岸的桥墩上,桥面却没有任何东西覆盖,无法通行,墩柱和河滩上还有火烧的痕迹,看来烧毁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对岸不算宽阔但平坦的河滩通向了峡谷外。如是依旧无法遏制我的好奇心,想知道流过这段崖壁后的黑河是如何“余波入于流沙”的。正好在崖壁的后方有条豁沟,靠崖壁一侧也是峭壁高耸,对面山坡稍缓,可以攀援而上,爬上坡顶目光看向崖壁外,也就百十米的距离又现河滩,应该可以轻松的走向峡口之外,脚下的山顶有一条崎岖的山梁顺着沟谷向北延伸很远的距离和对面连接在一起,试图这样翻越崖壁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必须徒步过去,我一个人,车辆又无法安置,只好放弃这样的想法,等下一次有机会再来了。
【河西走廊游记】甘凉古道上孤独的铁骑,迎西风烈,绝尘长城下 为了躲避人潮和道路的拥堵,给自己选了一条超级冷门的旅游线路,在大漠荒原越野,看岁月烟云的历史,一部车一部单反自由驰骋,想象自己是甘凉古道上孤独的铁骑,迎西风烈,绝尘长城下。 有人喜欢江南小桥流水,就有人喜欢长河落日圆,无所谓好坏,全凭喜好,做一次野游神,以甘凉界的绣花庙遗址为起点,沿汉明长城到金山子峰燧,一次心愿之旅。定羌庙(即“绣花庙”)堡古战场 山丹县城东约55公里312国道边,硖口古城南5公里处,有一处呈正方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小型古城堡废墟遗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定羌庙堡。遗址内北侧正中,紧依汉明长城原北垣,有一坐北望南的庙宇废墟遗迹,即为历史上的定羌庙。定羌庙堡古战场遗迹迄今历历在目,一说是宋朝女将杨满堂征西时失落绣鞋的古战场,故名“绣花庙”,这我认为全为传说,因为宋朝西边边界大致在兰州、平凉一线,几乎没有越过凉雍之地;一说是清康熙名将奋威将军王进宝戡定羌夷的古战场,故名“定羌庙”。解放后山丹县人民政府为消除民族偏见,取各民族团结像绣出的花朵一样美丽之意,将“定羌庙”更名为“绣花庙”,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此处设“绣花庙道班”以来,“绣花庙”名一直沿用至今。发源于南边焉支山的羊虎沟流经此处,大概这里现属羊虎沟村行政村区域,遗址保护碑都以羊虎沟命名。我认为这里是甘凉古道界的原因,就是这块碑的立碑单位不同,3号堡是山丹县立,2号堡是甘肃省人民政府立,应该是因为山丹和永昌县界大致在这里吧。这里南北两山夹峙,南为焉支山,北有硖口山,两山间的距离仅2000米左右,为汉唐丝路古道的必经之地,历代为军事要塞。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张掖郡辖县之一日勒古城,并置有都尉,防止匈奴入侵。 日勒古城依长城而建。长城属汉代始筑,明代修补,如同两条长长的臂膀,从日勒古城北墙两边伸展出去,向西的一段,在离日勒古城约 2000米后,折向龙首山支脉硖口山中,穿越泽索谷北侧峻岭,直抵山丹。从绣花庙到金山子峰燧大约20多公里,除羊虎沟到泽索谷一段大约4公里左右依天险外,汉明长城并驾齐驱相伴蜿蜒西去,现在看到的,一般明长城为墙,汉塞为外侧壕沟 此处为河西走廊蜂腰,根据我的理解,这里并不是唯一通道,而是走廊多条通道中最近捷的一条。也是汉明长城进入张掖的起点。
西行北上 马背上的山丹马场 西行北上,总无法绕过马背上驰骋的梦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于此的匈奴各部,汉朝开始设河西走廊四郡,经略西域。匈奴人向北败逃时,凄然回首发出千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和焉支山之间就是地势平坦的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原,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境内扁都口、平羌口、白石崖等要隘,控扼甘青两省交通。历代朝政多在此设立皇家马场,修筑城堡,设置墩标烽燧,屯兵戍边,牧养军马。山丹马场就坐落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大马营草原与其东邻的夏日塔拉草原合称祁连山大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最美丽的中国六大草原之一,自然环境优异,发展旅游业的资源禀赋很高。这里地势平坦辽阔,地形起伏,曲线优美,南有高大冷峻、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遮蔽,东北有森林葱郁、峰峦耸立的焉支山环抱,水草丰茂。夏季万亩油菜花盛放的季节,在晴朗的日子里,蓝天白云下,如茵碧草和油菜花海夹杂相间,如同黄绿拼接的巨幅彩带,随风涌动,羊群如米粒散落其间,大群的骏马或驰骋,或伫立于野花绽放的原野高坡,溪旁湖畔有卧倒休憩的牛群,共同在绵延无垠的旷野中如秀丽壮美的锦绣。山丹马场被三大交通干道G30(连霍高速)、G312国道(沪霍线)和G227国道(西张线)夹峙在中间,域内有永民线东西向贯穿全境,道路交通条件优越,东接永昌县,西邻民乐县,北靠山丹县,南边隔祁连山区和青海门源相连,东、西、北三面都有公路想通。东边武威市也可以从肃南皇城镇公路到山丹军马场,因为自己没走过,路况不明,不多介绍了。
西行北上 绕不过马背上的山丹军马场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直达祁连山西端,击败盘踞于此的匈奴各部,匈奴人向北败逃时,凄然回首发出千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朝开始设河西走廊四郡,经略西域。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和焉支山之间就是地势平坦的汉阳大草滩即指古之大马营草原,东自永昌高古城堡,西至民乐永固堡,境内扁都口、平羌口、白石崖等要隘,控扼甘青两省交通。历代朝政多在此设立皇家马场,修筑城堡,设置墩标烽燧,屯兵戍边,牧养军马。山丹马场就坐落于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大马营草原与其东邻的夏日塔拉草原合称祁连山大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最美丽的中国六大草原之一,自然环境优异,发展旅游业的资源禀赋很高。这里地势平坦辽阔,地形起伏,曲线优美,南有高大冷峻、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遮蔽,东北有森林葱郁、峰峦耸立的焉支山环抱,水草丰茂。夏季万亩油菜花盛放的季节,在晴朗的日子里,蓝天白云下,如茵碧草和油菜花海夹杂相间,如同黄绿拼接的巨幅彩带,随风涌动,羊群如米粒散落其间,大群的骏马或驰骋,或伫立于野花绽放的原野高坡,溪旁湖畔有卧倒休憩的牛群,共同在绵延无垠的旷野中如秀丽壮美的锦绣。山丹马场被三大交通干道G30(连霍高速)、G312国道(沪霍线)和G227国道(西张线)夹峙在中间,域内有永民线东西向贯穿全境,道路交通条件优越,东接永昌县,西邻民乐县,北靠山丹县,南边隔祁连山区和青海门源相连,东、西、北三面都有公路想通。东边武威市也可以从肃南皇城镇公路到山丹军马场,因为自己没走过,路况不明,不多介绍了。
黑戈壁 烈日 狂风与水的传说 日月西移,星光北耀。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的一层砾石,历经岁月长河,在烈日的暴晒和狂风的磨蚀下,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荒漠岩漆,使大地看上去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极度干旱难生草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定居少有涉足,自古号称“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无法出产传说。 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开疆拓土的脚步越迈越大,横亘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黑戈壁就成为无法忽视的区域了,由祁连山和天山融雪形成的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绿洲丝路古道被各种原因阻断时,人们选择顽强地穿行在黑戈壁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驼道,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成为地缘政治的交锋前沿,帝国文明的冲突区。 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它们之间连接的古道成为黑戈壁历史的文明亮点,当百年前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因亚洲大陆腹地及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重组变化,被重新探索,重新挖掘,演绎出一段段有关黑戈壁诡秘激荡的传说。 自从听说了黑戈壁,探寻黑戈壁的隐秘传说,触摸亚洲大陆腹地“无人区”就成为我的一个人生小目标。2018年劳动节,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绿洲城市张掖出发,目的地就是黑戈壁的核心区域:马鬃山镇。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可到桥湾古城,梦城桥湾的人皮鼓很有名。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在国道312路旁就是桥湾古城景区,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疏勒河上原有天然土桥曰“天生桥”,疏勒河在这里自然拐了弯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值得了解。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在桥湾短暂停留之后,一路向北直奔马鬃山镇方向而去,这是一条升级新修的国道,以前是省道S216,现在道旁里程碑刻写的是G215。
黑戈壁 烈日狂风与水的传说 日月西移,星光北耀。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的一层砾石,历经岁月长河,在烈日的暴晒和狂风的磨蚀下,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荒漠岩漆,使大地看上去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极度干旱难生草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定居少有涉足,自古号称“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无法出产传说。 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开疆拓土的脚步越迈越大,横亘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黑戈壁就成为无法忽视的区域了,由祁连山和天山融雪形成的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绿洲丝路古道被各种原因阻断时,人们选择顽强地穿行在黑戈壁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驼道,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成为地缘政治的交锋前沿,帝国文明的冲突区。 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它们之间连接的古道成为黑戈壁历史的文明亮点,当百年前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因亚洲大陆腹地及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重组变化,被重新探索,重新挖掘,演绎出一段段有关黑戈壁诡秘激荡的传说。 自从听说了黑戈壁,探寻黑戈壁的隐秘传说,触摸亚洲大陆腹地“无人区”就成为我的一个人生小目标。2018年劳动节,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绿洲城市张掖出发,目的地就是黑戈壁的核心区域:马鬃山镇。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可到桥湾古城,梦城桥湾的人皮鼓很有名。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在国道312路旁就是桥湾古城景区,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疏勒河上原有天然土桥曰“天生桥”,疏勒河在这里自然拐了弯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值得了解。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在桥湾短暂停留之后,一路向北直奔马鬃山镇方向而去,这是一条升级新修的国道,以前是省道S216,现在道旁里程碑刻写的是G215。
黑戈壁 烈日 狂风与水的传说 日月西移,星光北耀。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的一层砾石,历经岁月长河,在烈日的暴晒和狂风的磨蚀下,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荒漠岩漆,使大地看上去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极度干旱难生草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定居少有涉足,自古号称“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无法出产传说。 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开疆拓土的脚步越迈越大,横亘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黑戈壁就成为无法忽视的区域了,由祁连山和天山融雪形成的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绿洲丝路古道被各种原因阻断时,人们选择顽强地穿行在黑戈壁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驼道,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成为地缘政治的交锋前沿,帝国文明的冲突区。 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它们之间连接的古道成为黑戈壁历史的文明亮点,当百年前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因亚洲大陆腹地及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重组变化,被重新探索,重新挖掘,演绎出一段段有关黑戈壁诡秘激荡的传说。 自从听说了黑戈壁,探寻黑戈壁的隐秘传说,触摸亚洲大陆腹地“无人区”就成为我的一个人生小目标。2018年劳动节,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绿洲城市张掖出发,目的地就是黑戈壁的核心区域:马鬃山镇。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可到桥湾古城,梦城桥湾的人皮鼓很有名。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在国道312路旁就是桥湾古城景区,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疏勒河上原有天然土桥曰“天生桥”,疏勒河在这里自然拐了弯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值得了解。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在桥湾短暂停留之后,一路向北直奔马鬃山镇方向而去,这是一条升级新修的国道,以前是省道S216,现在道旁里程碑刻写的是G215。
黑戈壁 烈日 狂风与水的传说 日月西移,星光北耀。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的一层砾石,历经岁月长河,在烈日的暴晒和狂风的磨蚀下,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荒漠岩漆,使大地看上去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极度干旱难生草木,自然生态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定居少有涉足,自古号称“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无法出产传说。 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开疆拓土的脚步越迈越大,横亘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黑戈壁就成为无法忽视的区域了,由祁连山和天山融雪形成的河西走廊和天山走廊绿洲丝路古道被各种原因阻断时,人们选择顽强地穿行在黑戈壁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驼道,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成为地缘政治的交锋前沿,帝国文明的冲突区。 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它们之间连接的古道成为黑戈壁历史的文明亮点,当百年前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因亚洲大陆腹地及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剧烈重组变化,被重新探索,重新挖掘,演绎出一段段有关黑戈壁诡秘激荡的传说。 自从听说了黑戈壁,探寻黑戈壁的隐秘传说,触摸亚洲大陆腹地“无人区”就成为我的一个人生小目标。2018年劳动节,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绿洲城市张掖出发,目的地就是黑戈壁的核心区域:马鬃山镇。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可到桥湾古城,梦城桥湾的人皮鼓很有名。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在国道312路旁就是桥湾古城景区,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疏勒河上原有天然土桥曰“天生桥”,疏勒河在这里自然拐了弯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值得了解。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在桥湾短暂停留之后,一路向北直奔马鬃山镇方向而去,这是一条升级新修的国道,以前是省道S216,现在道旁里程碑刻写的是G215。
行游马鬃山黑戈壁 体验G7京新高速 在河西走廊西段绿洲的北方,有一片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由黑色的风棱石组成的茫茫戈壁。它东起额济纳河,西依东天山余脉,北抵中蒙界山,南临河西走廊西段,东西长近800公里,南北宽300多公里,是亚洲大陆腹地最为干旱的地区,地表覆盖着一层砾石,经历天长日久风磨日蚀,表层形成了乌黑发亮的深褐色铁锰氧化物荒漠岩漆,看上去大地一片黑色,被称为“黑戈壁”。狂风和烈日在这里驰骋竞逐,土地干旱难生草木,被看做无法定居的无人区,是一片孤寂神秘的旷野,它本没有传说。但当人类为了生存而开疆拓土时,横亘在祁连山、天山雪融绿洲和蒙古草原间这片黑戈壁就是绕不过去的关键区域了,人们顽强地穿行在荒芜的低山和残丘之中,开辟出多条古道,当传统的丝路古道被阻断时,这里就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丝路北道。百年前明水古城、杨增新要塞、碉堡山、谢别斯廷泉水和一条条充满疑谜的古道探索,中断历史记忆的光点与要素的重新被挖掘,重组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变数与隐秘,演绎着一段段有关黑戈壁的传说。自从知道了黑戈壁,我就把探寻黑戈壁的传说,亲自触摸亚洲大陆腹地的这片所谓无人区当做了一个人生小目标,期待着早日实现。 2018年五一,我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出发,向西北方向的目的地肃北马鬃山镇出发。沿G30西行近400公里到达桥湾收费站,下高速公路右拐向北就是马鬃山方向,左拐过高架桥是桥湾古城,多次匆忙路过竟无缘一睹梦城桥湾,这次我决定一游。过G30高速公路的高架桥就到桥湾古城景区了,这是一座残破的清代古城,感觉就建在走廊绿洲边缘,和黑戈壁相接,而这一段G30和国道312就像沿着绿洲和黑戈壁接缝延伸。这里东连嘉峪关、南望祁连山、北通蒙古、西接新疆、是丝路上一的一大枢纽。桥湾城座落在疏勒河畔,疏勒河上原桥曰“天生桥”车水马龙,行人不断,这里随河水自然弯曲而叫桥湾。桥湾石城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为一军事据点。现城址东西长320米,南北宽122米,残高5-8米,四角有角墩,城内有房屋建筑等遗迹。  景区内设有博物馆,内陈列有各种戈壁野生动物标本,干尸和80多件文物精品,其中有稀世珍宝象牙佛的复制品,有神奇传说的人皮鼓,人头碗,木乃伊等文物。著名的人皮鼓很小,其实也是用人头骨做的。
野游张掖之高台天城正义峡 2015年的春季第一次独自来到距张掖160多公里的高台正义峡,是因《夏书·禹贡》所载:“(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就是想看看涛涛黑河水怎样没于流沙。正义峡地处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之处,位于高台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罗城乡天城村;是黑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由正义峡、阎家峡和赵家峡三段共十几公里长的峡谷组成,有“黑河小三峡”之美称,峡谷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渡,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传说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自此黑河中分,仅此一线,河水随地势滔滔流入峡谷,蜿蜒曲折穿越而过,日夜不息奔向额济纳旗茫茫的大沙漠。正义峡东、西皆为干旱的戈壁大漠,水源补给困难,难以通行,沿黑河两岸经此北上南下成为最为便捷易行的唯一孔道,也成为扼阻北方游牧民族进入河西走廊的天险要隘,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的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经过,军事战略地位极高,为历代兵家百战之地,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峡”,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到天城村后,顺一条水泥公路向西北方向约四公里到达正义峡入口。进入峡谷,这条狭窄的公路在峡谷内沿着黑河岸边蜿蜒盘旋而行约十公里,峡谷越来越逼仄,路在河岸边的一处绝壁下戛然而止,湍急的河水挡住了去路,顺崖壁向北流去,看来这是这条公路在峡谷中所能到达的尽头了。在崖壁旁的岸边,有一座吊桥,钢丝绳索挂于两岸的桥墩上,桥面却没有任何东西覆盖,无法通行,墩柱和河滩上还有火烧的痕迹,看来烧毁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对岸不算宽阔但平坦的河滩通向了峡谷外。如是依旧无法遏制我的好奇心,想知道流过这段崖壁后的黑河是如何“余波入于流沙”的。正好在崖壁的后方有条豁沟,靠崖壁一侧也是峭壁高耸,对面山坡稍缓,可以攀援而上,爬上坡顶目光看向崖壁外,也就百十米的距离又现河滩,应该可以轻松的走向峡口之外,脚下的山顶有一条崎岖的山梁顺着沟谷向北延伸很远的距离和对面连接在一起,试图这样翻越崖壁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必须徒步过去,我一个人,车辆又无法安置,只好放弃这样的想法,等下一次有机会再来了。
野游张掖之肃南明花草沟井古城 一座无法说清前生往事的城。 一座大漠深处鲜为人知的城。 一座满目苍凉幽然如画的城。 肃南明花乡西北有一片广大的荒原,由风蚀戈壁、碱蒿草原和黄沙丘陵构成,传说中的草沟井古城就隐没在原野的深处。官方资料只笼统介绍草沟井城遗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 北城损毁严重,北城平面呈方形,规模却大于明海城,城墙坍塌严重,只有少量遗迹可见。 南城保存完整,平面近方形,略小于明海古城,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本体目前未经任何修补,四周为草原、戈壁和沙漠,远离居住地,因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鲜有游人,文字记录也十分匮乏,具有极高的人文观赏价值。 我知道有这个古城后,打算实地印证的想法就萦绕心头了。 但确定古城具体的地理位置却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根据官方给出的方位距离在卫星地图没有发现古城的痕迹,只发现了几个排列整齐的神秘巨型圆圈。 精确定位位置:根据各类游记和通过咨询去过人的描述,大致确定东、北距离明海古城及南沟村的距离,南侧距G30、312国道、沙山村等参考点的距离,把这些点定位,画出方位延伸线,再找到它们的交汇点,确定大致区域,在该区域内再仔细寻找。寻找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终于有一天当我把地图放大时,鼠标箭头划过一片斑驳的色块时,一座清晰的古城轮廓出现了,半圆的角墩和瓮城都很清楚,找到了,草沟井城被我精确定位了!下面就该选择路线了,古城附近南边和东边都有清晰地道路,南边到酒泉市肃州区的沙山村,西边经过西农业垦区插入明海古城的北侧,这两条路都可经G30国道到梧桐泉或清水收费站转入312国道进入。一条到明花乡后经明海古城北侧的西农业路口进入,路程大概20公里,普通地图没有道路指示,卫星地图隐约可以看出来,但是到西农业前有一段路看着不明确,所以我放弃了走这条路。一条到沙山村之前的路都是柏油路,从沙山村到草沟井古城为砂石路,不足十公里路程,因距离较短,为稳妥间选择了这条路。初冬的一天,我从张掖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沙山村,进入村街后,经村民指点从两户村舍中土路绕道村北一涝池边,沿涝池北侧砂石岸基进入戈壁滩,一条砂石路向北延伸,这时抬头极目远眺,在道路尽头的地平线上隐约有一段灰白的墙体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根据我的经验,内心暗暗笃定那就是草沟井古城了。砂石路还算平坦,我按捺这激动地心情,双手把稳了方向盘向前开去,碎石蹦起敲打得底盘叮当作响,灰白的烟尘在车后扬起很长的一段烟幕。很快车就开到了古城前面,高大雄浑的古城磐卧在我的眼前,碧蓝的天空中有几块翻卷的白云,云际之下高大斑驳的城墙矗立在碱蒿、沙丘和黑色砾石组成的荒野大地上,我看着古城,古城虎视着我,风声呼呼。城的东南角墩被风沙侵蚀,近乎要坍塌,有搭建的脚手架支撑,脚手架上有保护工程开工典礼条幅一条。
野游张掖之大漠古城草沟井 一座无法说清前生往事的城。 一座大漠深处鲜为人知的城。 一座满目苍凉幽然如画的城。 肃南明花乡西北有一片广大的荒原,由风蚀戈壁、碱蒿草原和黄沙丘陵构成,传说中的草沟井古城就隐没在原野的深处。官方资料只笼统介绍草沟井城遗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 北城损毁严重,北城平面呈方形,规模却大于明海城,城墙坍塌严重,只有少量遗迹可见。 南城保存完整,平面近方形,略小于明海古城,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本体目前未经任何修补,四周为草原、戈壁和沙漠,远离居住地,因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鲜有游人,文字记录也十分匮乏,具有极高的人文观赏价值。 我知道有这个古城后,打算实地印证的想法就萦绕心头了。 但确定古城具体的地理位置却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根据官方给出的方位距离在卫星地图没有发现古城的痕迹,只发现了几个排列整齐的神秘巨型圆圈。 精确定位位置:根据各类游记和通过咨询去过人的描述,大致确定东、北距离明海古城及南沟村的距离,南侧距G30、312国道、沙山村等参考点的距离,把这些点定位,画出方位延伸线,再找到它们的交汇点,确定大致区域,在该区域内再仔细寻找。寻找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终于有一天当我把地图放大时,鼠标箭头划过一片斑驳的色块时,一座清晰的古城轮廓出现了,半圆的角墩和瓮城都很清楚,找到了,草沟井城被我精确定位了!下面就该选择路线了,古城附近南边和东边都有清晰地道路,南边到酒泉市肃州区的沙山村,西边经过西农业垦区插入明海古城的北侧,这两条路都可经G30国道到梧桐泉或清水收费站转入312国道进入。一条到明花乡后经明海古城北侧的西农业路口进入,路程大概20公里,普通地图没有道路指示,卫星地图隐约可以看出来,但是到西农业前有一段路看着不明确,所以我放弃了走这条路。一条到沙山村之前的路都是柏油路,从沙山村到草沟井古城为砂石路,不足十公里路程,因距离较短,为稳妥间选择了这条路。初冬的一天,我从张掖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沙山村,进入村街后,经村民指点从两户村舍中土路绕道村北一涝池边,沿涝池北侧砂石岸基进入戈壁滩,一条砂石路向北延伸,这时抬头极目远眺,在道路尽头的地平线上隐约有一段灰白的墙体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根据我的经验,内心暗暗笃定那就是草沟井古城了。砂石路还算平坦,我按捺这激动地心情,双手把稳了方向盘向前开去,碎石蹦起敲打得底盘叮当作响,灰白的烟尘在车后扬起很长的一段烟幕。很快车就开到了古城前面,高大雄浑的古城磐卧在我的眼前,碧蓝的天空中有几块翻卷的白云,云际之下高大斑驳的城墙矗立在碱蒿、沙丘和黑色砾石组成的荒野大地上,我看着古城,古城虎视着我,风声呼呼。城的东南角墩被风沙侵蚀,近乎要坍塌,有搭建的脚手架支撑,脚手架上有保护工程开工典礼条幅一条。
野游张掖之肃南明花草沟井古城 一座无法说清前生往事的城。 一座大漠深处鲜为人知的城。 一座满目苍凉幽然如画的城。 肃南明花乡西北有一片广大的荒原,由风蚀戈壁、碱蒿草原和黄沙丘陵构成,传说中的草沟井古城就隐没在原野的深处。官方资料只笼统介绍草沟井城遗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 北城损毁严重,北城平面呈方形,规模却大于明海城,城墙坍塌严重,只有少量遗迹可见。 南城保存完整,平面近方形,略小于明海古城,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本体目前未经任何修补,四周为草原、戈壁和沙漠,远离居住地,因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鲜有游人,文字记录也十分匮乏,具有极高的人文观赏价值。 我知道有这个古城后,打算实地印证的想法就萦绕心头了。 但确定古城具体的地理位置却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根据官方给出的方位距离在卫星地图没有发现古城的痕迹,只发现了几个排列整齐的神秘巨型圆圈。 精确定位位置:根据各类游记和通过咨询去过人的描述,大致确定东、北距离明海古城及南沟村的距离,南侧距G30、312国道、沙山村等参考点的距离,把这些点定位,画出方位延伸线,再找到它们的交汇点,确定大致区域,在该区域内再仔细寻找。寻找的过程漫长而艰辛,终于有一天当我把地图放大时,鼠标箭头划过一片斑驳的色块时,一座清晰的古城轮廓出现了,半圆的角墩和瓮城都很清楚,找到了,草沟井城被我精确定位了!下面就该选择路线了,古城附近南边和东边都有清晰地道路,南边到酒泉市肃州区的沙山村,西边经过西农业垦区插入明海古城的北侧,这两条路都可经G30国道到梧桐泉或清水收费站转入312国道进入。一条到明花乡后经明海古城北侧的西农业路口进入,路程大概20公里,普通地图没有道路指示,卫星地图隐约可以看出来,但是到西农业前有一段路看着不明确,所以我放弃了走这条路。一条到沙山村之前的路都是柏油路,从沙山村到草沟井古城为砂石路,不足十公里路程,因距离较短,为稳妥间选择了这条路。初冬的一天,我从张掖出发,两个小时后到达沙山村,进入村街后,经村民指点从两户村舍中土路绕道村北一涝池边,沿涝池北侧砂石岸基进入戈壁滩,一条砂石路向北延伸,这时抬头极目远眺,在道路尽头的地平线上隐约有一段灰白的墙体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根据我的经验,内心暗暗笃定那就是草沟井古城了。砂石路还算平坦,我按捺这激动地心情,双手把稳了方向盘向前开去,碎石蹦起敲打得底盘叮当作响,灰白的烟尘在车后扬起很长的一段烟幕。很快车就开到了古城前面,高大雄浑的古城磐卧在我的眼前,碧蓝的天空中有几块翻卷的白云,云际之下高大斑驳的城墙矗立在碱蒿、沙丘和黑色砾石组成的荒野大地上,我看着古城,古城虎视着我,风声呼呼。城的东南角墩被风沙侵蚀,近乎要坍塌,有搭建的脚手架支撑,脚手架上有保护工程开工典礼条幅一条。
野游张掖之古城侠影刀客 26年前一群刀客啸聚在这里,讲述着西北大漠中的彪悍人生! 沙,飞沙;刀,快刀。 认识个叫一刀仙的人吗? 方圆五百里有麻烦,到干草铺来找我沙里飞 我爹说了,头不离肩,刀不离身, 我二弟虽不是一流刀客,但也出类拔萃,看来此人刀法不俗!告诉弟兄们,刀会双旗镇。 嚓,流沙搅风,嗖,游蛇甩尾,哗,手起刀落,噗,血光冲天! 你跟谁学的刀法? 对!就是《双旗镇刀客》我不否定这部电影可能在西北其他地方也取过外景,但是可以肯定高台的骆驼城和许三湾城是主要的拍摄地。影片开始沙里飞和孩哥出场的地方就是骆驼城。双旗镇的布景地经剧组和高台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证实就搭建在许三湾城内! 如果按现在的情况,这样一部有影响力的电影在这里拍摄,这个地方一定会名声大噪,可惜彼时非此时,《双旗镇刀客》、骆驼城遗址和许三湾城未能胜逢其时,出现的有点早了。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西汉时期,汉武帝以取"张国之臂掖,断匈奴之右臂"的意思,定名张掖,为河西四郡之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发现大量古城遗址,据统计,境内现存的历代古城遗址有39座之多,尤其是黑河中游末段的高台县和马营河、摆浪河下游的肃南明花乡,集中分布着保存较好的几座古城遗址,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北凉故都骆驼城遗址骆驼城遗址位于张掖市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西滩村东北1公里处,距G30高速梧桐泉收费站19公里。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分为南、北两城,南北城之间一墙相联,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南城西南角设王城,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唐古代古城遗址,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马面、瓮城、羊马城、弩台、城外烽台、屏卫小城等军事设施齐全,城垣为黄土夯筑,基宽墙厚、高大坚实。如果去过骆驼城,就可以在“双旗镇刀客”的开场的镜头画面中看到,古城遗址横卧在荒蒿碱渍的苍茫大漠中,每一道残垣断壁、每一座风蚀雨刻的墩台都印证着岁月流失的历史痕迹。骆驼城历史沿革非常复杂,据考证,现古城遗址为西汉始建的表是县城在东汉光和三年地震毁弃后另选的新址,即始建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前凉至北周为建康郡郡治表是县址,郡县同治一城,唐时河西置建康军城,建康军和建康郡仅一字之差,却反映出设城作用侧重点发生变化,唐代更看重骆驼城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强调军事重镇的作用,从地图上看,建康军设骆驼城为址,南接祁连山,居甘、肃两州之中,北靠黑河,跨河可直抵正义峡,在北抗突厥,南御吐蕃时地位关键,和酒泉、张掖唇齿相依、关系密切,是河西锁钥、五郡咽喉。公元766年甘、肃两州陷于吐蕃,建康军独臂难支,是年也随之陷蕃。河西为吐蕃据有后,建康军在史籍中就销声匿迹了,当被废弃,骆驼城历585年,自此湮而无闻,任凭风霜剥蚀,和周围的绿洲垦区一起荒芜了。
野游张掖之高台天城正义峡 2015年的春季第一次独自来到距张掖160多公里的高台正义峡,是因《夏书·禹贡》所载:“(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就是想看看涛涛黑河水怎样没于流沙。正义峡地处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之处,位于高台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罗城乡天城村;是黑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由正义峡、阎家峡和赵家峡三段共十几公里长的峡谷组成,有“黑河小三峡”之美称,峡谷周围山岭重叠,壁立千仞,飞鸟难渡,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传说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自此黑河中分,仅此一线,河水随地势滔滔流入峡谷,蜿蜒曲折穿越而过,日夜不息奔向额济纳旗茫茫的大沙漠。正义峡东、西皆为干旱的戈壁大漠,水源补给困难,难以通行,沿黑河两岸经此北上南下成为最为便捷易行的唯一孔道,也成为扼阻北方游牧民族进入河西走廊的天险要隘,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的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经过,军事战略地位极高,为历代兵家百战之地,所以古人美其名曰“镇夷峡”,建国后方改为“正义峡”。到天城村后,顺一条水泥公路向西北方向约四公里到达正义峡入口。进入峡谷,这条狭窄的公路在峡谷内沿着黑河岸边蜿蜒盘旋而行约十公里,峡谷越来越逼仄,路在河岸边的一处绝壁下戛然而止,湍急的河水挡住了去路,顺崖壁向北流去,看来这是这条公路在峡谷中所能到达的尽头了。在崖壁旁的岸边,有一座吊桥,钢丝绳索挂于两岸的桥墩上,桥面却没有任何东西覆盖,无法通行,墩柱和河滩上还有火烧的痕迹,看来烧毁的时间不会太久,而对岸不算宽阔但平坦的河滩通向了峡谷外。如是依旧无法遏制我的好奇心,想知道流过这段崖壁后的黑河是如何“余波入于流沙”的。正好在崖壁的后方有条豁沟,靠崖壁一侧也是峭壁高耸,对面山坡稍缓,可以攀援而上,爬上坡顶目光看向崖壁外,也就百十米的距离又现河滩,应该可以轻松的走向峡口之外,脚下的山顶有一条崎岖的山梁顺着沟谷向北延伸很远的距离和对面连接在一起,试图这样翻越崖壁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必须徒步过去,我一个人,车辆又无法安置,只好放弃这样的想法,等下一次有机会再来了。
张掖野游之临泽羊台山 从地图上看,黑河在张掖市临泽县东北边的合黎山下向西北流去,黑河两岸和西、南方向是深绿色的绿洲,而目光越过合黎山向东北方向看,则是和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相连的大片赭黄色的荒漠戈壁,而这种地貌在西北本是稀松常见无奇 ,但是就在这片荒漠戈壁中,距临泽板桥村东北12公里处,据说有一座山被称为远古神山,是临泽十二景之一“羊台斜照”,此景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此山的传说,吸引着许多人前往一游,这到底是荒漠戈壁中怎样的一处奇异景观呢? 寻幽访奇,随心野游,在深秋十月的一个晴日,我打算到这片荒野之地一探究竟。从张掖市区北三环湿地公园东的张罗公路北行大约45公里左右到达临泽板桥镇板桥村,路经村中有一截涉水路面从一条河道穿过,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河道当地人叫做直沟,河道北岸河堤上有条水泥村道,沿此路向东北方向就可以到“羊台斜照”所在的那片戈壁荒漠。水泥路只有居民区的一小段,接下来就是砂石路在河堤上延伸,大约2公里后,河堤路向北一折隐没在山坡上,注意!此时需要拐入河道中沿着车辙印继续向东,记住要顺着河北岸直走,不要向两岸拐。大约走两三公里左右,河北岸的山头上会出现一座烽燧,这就是西桥湾烽燧,再往前几百米有一大坡,坡上有两条路,一定要走北侧的坡道。来到坡上,眼前就是看上去平坦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滩,抬眼远望,突然一座高耸的平顶山体突兀地屹立在荒野中,就像一块赤红间夹杂着黄褐色横纹的巨石,让人忽然想到了澳大利亚著名的乌鲁鲁巨石。 这就是传说中的临泽板桥的羊台山。羊台山从内部看形似漏斗,整体看好似一端砚台,所以又有“砚台山”之称;民间又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晾晒经书的“凉经台”。 我总感觉这羊台山的好像就是“砚台山”的方言发音?沿着荒野中的车辙印,可以直达羊台山下,山脚下有一排十几间泥坯土房,房前坡下的平地是木栏畜圈,看得出这里是牧人的临时居住地。
张掖野游之 临泽羊台山 从地图上看,黑河在张掖市临泽县东北边的合黎山下向西北流去,黑河两岸和西、南方向是深绿色的绿洲,而目光越过合黎山向东北方向看,则是和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相连的大片赭黄色的荒漠戈壁,而这种地貌在西北本是稀松常见无奇 ,但是就在这片荒漠戈壁中,距临泽板桥村东北12公里处,据说有一座山被称为远古神山,是临泽十二景之一“羊台斜照”,此景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此山的传说,吸引着许多人前往一游,这到底是荒漠戈壁中怎样的一处奇异景观呢? 寻幽访奇,随心野游,在深秋十月的一个晴日,我打算到这片荒野之地一探究竟。从张掖市区北三环湿地公园东的张罗公路北行大约45公里左右到达临泽板桥镇板桥村,路经村中有一截涉水路面从一条河道穿过,这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河道当地人叫做直沟,河道北岸河堤上有条水泥村道,沿此路向东北方向就可以到“羊台斜照”所在的那片戈壁荒漠。水泥路只有居民区的一小段,接下来就是砂石路在河堤上延伸,大约2公里后,河堤路向北一折隐没在山坡上,注意!此时需要拐入河道中沿着车辙印继续向东,记住要顺着河北岸直走,不要向两岸拐。大约走两三公里左右,河北岸的山头上会出现一座烽燧,这就是西桥湾烽燧,再往前几百米有一大坡,坡上有两条路,一定要走北侧的坡道。来到坡上,眼前就是看上去平坦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滩,抬眼远望,突然一座高耸的平顶山体突兀地屹立在荒野中,就像一块赤红间夹杂着黄褐色横纹的巨石,让人忽然想到了澳大利亚著名的乌鲁鲁巨石。 这就是传说中的临泽板桥的羊台山。羊台山从内部看形似漏斗,整体看好似一端砚台,所以又有“砚台山”之称;民间又传说是唐僧西天取经晾晒经书的“凉经台”。 我总感觉这羊台山的好像就是“砚台山”的方言发音?沿着荒野中的车辙印,可以直达羊台山下,山脚下有一排十几间泥坯土房,房前坡下的平地是木栏畜圈,看得出这里是牧人的临时居住地。
1 下一页